学术投稿

护理干预对剖宫产孕妇负性心理及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探讨

王卫静

关键词:护理干预, 剖宫产, 负性心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行剖宫产孕妇负性心理及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选取自2010年3月-2012年7月期间来该院妇产科行剖宫产手术的20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其中对照组围手术期内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系统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负性心理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 经不同的护理干预后,两组负性心理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方面,观察组发生率为1.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0%(P<0.05).结论 针对性的系统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行剖宫产手术产妇的负性心理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安徽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临床药理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临床药理学实验是临床药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临床药理学教材的改编和发展,实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该文阐述了在临床药理学实验教学改革中的几点尝试,包括对增加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式、优化考核与激励机制.

    作者:吴宝明;李俊;吕雄文;张磊;黄晓晖;黄艳;黄成;彭磊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葛根素注射液联合贝那普利对35例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影响

    目的 观察葛根素注射液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符合早期DN诊断标准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治疗组3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糖尿病教育、降血糖、贝那普利片控制血压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葛根素注射液,疗程为14 d.观察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疗效、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1%,优于对照组的65.71 % (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均明显降低UAER(P<0.01),有统计学差异;治疗后治疗组降低UAER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下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葛根素注射液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早期DN疗效确切.

    作者:周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某院呼吸内科222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目的 调查该院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促进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对该院2012年1-3月222例使用抗菌药物住院患者的病原学监测和抗菌药物的使用种类、用药频度(DDDs)、药物利用指数(DUI)、联合用药等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该院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7%(222/228),使用的抗菌药物涉及7类20种.联合用药率为80%(180/222).病原学送检率92%(204/222),阳性率16%(33/222).DDDs排序前3位的抗菌药物分别是左氧氟沙星、异帕米星、头孢替安.结论 该院呼吸内科抗菌药物使用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

    作者:李明山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253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分析

    目的 回顾性分析该院行CABG和OPCAB患者术后的恢复情况.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0年1月-2012年10月该院心脏外科收治的冠心病患者253例,其中156例患者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组),其余97例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组).两组患者术后均按常规处理.结果 OPCAB组在术后拔管时间,ICU滞留时间以及死亡率上较CABG组都显示出优越性(P<0.05),但是在并发症的发生率上,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与CABG组比较,OPCAB组的患者术后早期恢复的更快,死亡率也更低.

    作者:龚倩;葛建军;葛圣林;林敏;周汝元;张琼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集束化护理策略在预防静脉输注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应用

    目的 通过探讨集束化护理策略减少胺碘酮在静脉输注过程中所致的静脉炎的效果.方法 通过将48例使用微电脑输液泵静脉泵入胺碘酮注射液的病例随机分为集束护理组及常规护理组,集束护理组的病人双侧颈外静脉留置BD浅静脉留置针并每隔12 h交替输注胺碘酮,浅静脉留置针的贴膜改为康慧尔透明贴,常规护理组在上肢粗直血管留置BD浅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注,浅静脉的贴膜为3 M的透明敷贴.结果 通过集束护理策略明显减少了胺碘酮在浅静脉输注过程中的静脉炎的发生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集束化护理措施方便、易行、安全可以广泛用于临床输注胺碘酮,减少输注胺碘酮的并发症.

    作者:方淑玲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HPLC-ELSD法测定益心调脉合剂中黄芪甲苷的含量

    目的 用HPLC-ELSD法测定益心调脉合剂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方法 采用Lichrospher C18(4.6 mm×250 mm,5 μm)色谱柱,以乙腈-水(32:68)为流动相,漂移管温度为60℃,流速1.0 mL·min-1.结果 黄芪甲苷在0.050 3~1.006 g·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标准曲线为lgA=1.609 4 lgC+6.218 0 (r=0.999 6);加样回收率为99.1%,RSD%为1.2%.结论 该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益心调脉合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倪艳娜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安徽省新修订药品GMP认证检查缺陷项目分析

    该文通过对新修订药品GMP实施以来对安徽省药品生产企业GMP认证现场检查中发现的缺陷项目进行分析,探究安徽省药品生产企业实施新修订药品GMP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作者:胡士高;窦颖辉;罗京京;杨士友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136例PS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8例,两组的治疗方案相同,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和认知行为护理等综合护理干预.结果 两组护理干预前的HAMD评分、MMSE评分、NIHSS和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HAMD和NIHSS评分较干预前和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MMSE和ADL评分较干预前和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而且观察组GQOLI-74量表的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PSD患者的抑郁情绪和认知功能障碍,有助于促进神经功能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陈丽梅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重症医学科患者医院获得性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探讨某院重症医学科(ICU)住院患者医院获得性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该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住ICU患者各类临床标本分离的菌株的鉴定和药敏实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检出129株病原菌.检出前5位的细菌分别是鲍氏不动杆菌(26.36%)、大肠埃希氏菌(13.95%)、铜绿假单胞菌(10.08%)、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9.30%)和金黄色葡萄球菌(6.20%).在真菌感染方面,培养出白色假丝酵母菌和光滑假丝酵母菌各3株,未发现曲霉等菌株.在耐药性方面,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35.29%、5.56%、23.08%、100%.葡萄球菌未发现有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的菌株,MRSA及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50.00%和52.94%.结论 ICU住院患者医院获得性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具有高耐药性,故在临床工作中必须把重点放在合理地使用抗生素和预防感染上.

    作者:李信胜;黄丽;沈世红;周树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患方对身体约束的认知调查与分析

    目的 了解患者和家属对约束带使用认知及需求,论证制定约束带使用规范的重要性.方法 采用描述性研究的方法,对该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曾经使用和正在使用约束带的780例患者和/或家属对于约束带使用现状、使用规范和知情同意等方面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医务人员在使用约束前告知采用知情同意书的占13%,口头告知的占87%.约束期间有27.7%的患者出现愤怒、烦躁、拒绝使用的抵触情绪,89.9%的患者在出现抵触情绪后继续使用约束带.21.5%的患者在被约束的过程中因为不能理解而因此对医护人员产生质疑、投诉或纠纷.71.5%的患方认为应该在使用约束带前履行书面的知情同意;78%的患方认为院方有必要制定约束带使用规范;38.8%的患方认为能通过心理安慰代替身体约束;且持此种观点的在学历和年龄层次上表现出差异(P<0.01).结论 医务人员在使用约束带前知情同意告知方式不规范;患方认为可以通过心理安慰代替身体约束使约束带的使用陷入伦理困境;约束带使用知情同意书和规范的制定势在必行.

    作者:李林;季梅丽;俞颖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主动脉左室隧道的超声诊断价值及预后分析

    目的 探讨主动脉左室隧道(ALVT)的超声诊断价值,并分析其图像特征,追踪患儿手术结果及预后情况.方法 对6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DE)诊断为ALVT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全部患着的声像图表现与心血管造影、手术结果、术后结果对比分析,并总结其诊断特点.结果 6例经超声心动图诊断为ALVT的患者与心血管造影、手术结果基本符合,ALVT图像特征明显,二维超声心动图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上清晰显示主动脉瓣周至左室流出道的隧道样结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显示收缩期血流信号从左室流出道经隧道进入主动脉,舒张期血流信号由主动脉经隧道进入左室,术后跟踪复查均闭合良好.结论 超声心动图诊断ALVT有效、快捷、无创,是诊断ALVT的首选方法,为临床诊断提供了准确可靠的参考依据,并注意与右冠状窦瘤破裂、冠状动脉瘘及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相鉴别.

    作者:赵燕;朱善良;刘廷会;陈俊;左维嵩;俞海国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苏贝止咳颗粒中黄芩苷的含量

    目的 建立苏贝止咳颗粒中黄芩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水∶磷酸 (53:47:0.2);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80 nm.结果 黄芩苷在0.115 6~3.70 μg 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51%,RSD为0.88%.结论 该方法简单、灵敏度高,可用于苏贝止咳颗粒中黄芩苷的含量测定.

    作者:陈菡;罗京京;刘永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严重多发伤合并肺挫伤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在严重多发伤合并肺挫伤液体复苏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3月收住ICU的严重多发伤合并肺挫伤患者24例.所有病例在常规心电监护基础上,应用BioZ胸电生物阻抗法,进行无创学流动力学监测,选择有代表性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脏搏出量(SV)、心输出量(CO)、胸液水平(TFC)、外周血管阻力(SVR)进行统计分析,指导液体复苏,记录患者复苏结局等相应的临床情况.结果 液体复苏前后,患者血流动力学监测示,在TFC与氧合指数方面,复苏前与复苏后相比,TFC增加及氧合指数下降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在复苏后,HR、MAP、SV、CO、SVR以及剩余碱水平均较复苏前明显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在严重多发伤合并肺挫伤液体复苏时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很好的临床指导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邵仁德;汪文杰;程乐平;鲁厚清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鼻内窥镜下治疗隐蔽部位鼻出血70例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隐蔽部位鼻出血常见的出血部位及疗效分析.方法 对70例隐蔽鼻出血患者的出血部位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岀血部位为:嗅裂鼻中隔面27例(38.6%);下鼻道后穹窿部19例(27.1%);鼻中隔中后部12例(17.1%);中鼻道后部8例(11.6%);蝶窦前壁1例(1.4%);下鼻道前端1例(1.4%);鼻底部1例(1.4%);吴氏静脉丛1例(1.4%).70例患者均找到出血点,电凝或局部填塞止血,1次治愈67例,2次治愈3例;总有效率100%,随访2个月无复发.结论 鼻内镜技术可准确发现隐蔽性鼻出血的岀血部位,并对岀血部位进行准确电凝或填塞,疗效确切.

    作者:曹峰;徐明安;周汝环;张雁冰;邵成奇;李坤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苦参素预防肺结核化疗肝脏损害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苦参素预防抗结核药物肝脏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临床诊断活动性肺结核患者1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94例和对照组92例.治疗组在常规化疗的基础上,给予苦参素治疗 (苦参素氯化钠注射液),对照组仅给予抗结核化疗.结果 治疗组出现肝脏损害6例(6.4%),其中10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患者中有1例(10.0%)出现肝脏损害;对照组出现肝脏损害32例(34.8%).其中11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患者中有6例(54.5%)出现肝脏损害,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患者肝功能更易受损害.结论 苦参素对预防抗结核药物性肝脏损害临床疗效明确,安全有效.

    作者:杨江华;王文杰;林敏;梁曼曼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肾盂旁囊肿的诊断与治疗(附16例报道)

    目的 探讨肾盂旁囊肿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肾盂旁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B超、IVP、CT及MRI等检查方法与手术方式在诊治肾盂旁囊肿中的应用意义.结果 5例行开放手术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3年,无1例复发.5例行B超定位下经皮肾穿刺硬化术患者,复发2例.6例后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患者,均无肾血管及肾盂损伤并发症,1例因不能理想暴露而改行开放手术,术后随访1年时复发1例.结论 B超、IVP及CT是诊断肾盂旁囊肿常用的有效方法,B超与IVP结合可作为常规检查,CT对诊断该病准确率高,诊断困难时可行MRI检查.开放手术疗效确切,但微创手术是治疗肾盂旁囊肿的趋势.

    作者:许生;亓林;诸禹平;肖竣;吴心宽;王祺;陈运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显色基质法在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热原检测中的应用

    目的 建立快速的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细菌内毒素定量检查法,替代凝胶法.方法 使用显色基质鲎试剂对不同批号的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分别进行干扰试验,考察确立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内毒素定量检查法.结果 表明标准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r≥0.98,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在1:32稀释级别无干扰作用.结论 显色基质法与凝胶法比较,有灵敏、快速、能定量、重复性好的特点,可用于盐酸左氧氟沙星内毒素含量的测定.

    作者:彭燕;张玲莉;宋金春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妊马雌酮、米索前列醇联合应用于老年绝经妇女取环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妊马雌酮、米索前列醇联合应用于老年绝经妇女取环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6月-2012年6月间于该中心接受取环的老年绝经妇女1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4例.观察组患者取环术前给予妊马雌酮、米索前列醇联合应用,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取环.结果 观察组患者宫颈软化的总有效率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4.37%(P<0.05).观察组患者取环成功率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50%(P<0.0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06%(P<0.05).结论 妊马雌酮、米索前列醇联合应用于老年绝经妇女取环,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万萍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536例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目的 分析乳腺癌的临床病理资料特征及预后.方法 回顾复习536例乳腺癌的档案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 乳腺癌主要集中在30~59岁的年龄段(占75.3%),约8.6%的患者有乳腺良性疾病史,214例患者淋巴结无癌转移(占46.2%),ER、PR及CEA阳性率分别为57.3%、60.1%及62.4%,CEA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 良性乳腺疾病史可能是乳腺癌的病因之一,有淋巴结转移患者、临床分期Ⅲ~Ⅳ期和肿瘤大于5 cm的患者生存率低,ER及PR阳性患者生存率高.

    作者:王红群;李道旺;吴正升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PBL教学方法在泌尿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根据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的特点,结合目前泌尿外科临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索PBL教学模式在泌尿外科临床教学中的作用.该文通过对外科学-泌尿外科章节分别采用以问题为基础(PBL)和以授课为基础(Lecture-based learning,LBL)的教学方法,比较PBL和传统LBL教学效果的差异.教学实践结果提示PBL教学法的教学效果优于LBL,其主要表现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兴趣、临床分析能力、知识理解力和记忆力,以及活跃课题气氛等方面.

    作者:张贤生;高晶晶;杨佳佳;汤冬冬;史凯;郝宗耀;周骏;梁朝朝 刊期: 2013年第09期

安徽医药杂志

安徽医药杂志

主管: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安徽省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