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苦参素预防肺结核化疗肝脏损害的临床观察

杨江华;王文杰;林敏;梁曼曼

关键词:苦参素, 肺结核, 乙型肝炎, 肝脏损害, 化疗
摘要:目的 观察苦参素预防抗结核药物肝脏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临床诊断活动性肺结核患者1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94例和对照组92例.治疗组在常规化疗的基础上,给予苦参素治疗 (苦参素氯化钠注射液),对照组仅给予抗结核化疗.结果 治疗组出现肝脏损害6例(6.4%),其中10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患者中有1例(10.0%)出现肝脏损害;对照组出现肝脏损害32例(34.8%).其中11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患者中有6例(54.5%)出现肝脏损害,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患者肝功能更易受损害.结论 苦参素对预防抗结核药物性肝脏损害临床疗效明确,安全有效.
安徽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临床药理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临床药理学实验是临床药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临床药理学教材的改编和发展,实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该文阐述了在临床药理学实验教学改革中的几点尝试,包括对增加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式、优化考核与激励机制.

    作者:吴宝明;李俊;吕雄文;张磊;黄晓晖;黄艳;黄成;彭磊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东北地区女性生殖系统发育异常594例临床病例研究

    目的 分析女性生殖系统发育异常的临床特点,对于妊娠的影响及不同的影像学诊断准确率,以提高临床实际工作中对该类疾病的认知及诊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研究该院10年间(2002年9月-2012年9月)住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生殖系统发育异常的女性患者.结果 (1)594例患者共表现生殖器官发育异常类型774例次,在594名患者中生殖系统单器官发育异常为441人,占74.24%(441/594),有7人表现出3重器官发育异常,占1.18%(7/594);发育异常类型中子宫发育异常多,占65.50%(507/774),输卵管发育异常、卵巢发育异常、宫颈缺如所占比例小,各为0.13%(1/774);(2)就诊年龄小者为出生后8个月,大者为61岁,平均年龄26岁,中位年龄为34.5岁,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青春期生育期,造成患者就诊较多的原因为腹痛20.03%(119/594),异常妊娠(反复自然流产、胚胎停止发育等)25.93%(154/594),原发不孕12.46%(74/594),原发闭经11.11%(66/594)等原因;(3)594例患者中有53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泌尿系统发育异常,占8.92%(53/594),265位患者既往曾经历原发不孕、自然流产、胚胎停止发育、早产、胎死宫内或异位妊娠等不良孕产事件发生;(4)在现有的辅助检查技术中,超声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甚至接近手术确诊率.在该研究中尤其在子宫发育异常中阳性率更是达到88.15%,但由于其显像技术的局限性,对于阴道发育异常,尤其是阴道纵隔、横隔、斜隔等阴道腔内发育异常,总检查阳性率较低,在检查阳性率上不如MRI具备准确性.结论 在女性生殖系统发育异常中,各类子宫发育异常较为常见,其中纵隔子宫的发病率高,生殖系统发育异常对于女性生育及精神心理影响重大,超声筛查法经济简便,可及时发现生殖系统的异常,及时治疗,根据异常类型采取个体化手术方案矫治,减少其对妊娠生理及心理造成的影响.

    作者:霍乃晨;银铎;张淑兰;王宁;李威;肖倩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芬太尼或氯胺酮联合丙泊酚在小儿喉罩麻醉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芬太尼或氯胺酮联合丙泊酚在小儿喉罩置入时的理想麻醉诱导方法.方法 60例ASAⅠ~Ⅱ级择期手术拟行喉罩置入的患儿,随机分为芬太尼组(F组,n=30)和氯胺酮组(K组,n =30),两组患儿分别静脉注射芬太尼2 μg·kg-1或氯胺酮0.5 mg·kg-1,然后静脉注射丙泊酚3.5 mg·kg-1,90 s后行喉罩(LMA)置入.分别记录LMA置入前的血压(BP)和心率(HR)作为基础值以及LMA插入后1、3、5 min的BP和HR;主观分级并记录LMA置入后抗张口、抗插入、吞咽、咳嗽/作呕、头部和肢体运动、喉痉挛的发生情况;记录LMA置入后呼吸暂停的持续时间和发生率;LMA一次性置入成功率、追加丙泊酚后LMA置入成功率及改气管插管病例数和发生率.结果 两组间抗张口、抗LMA置入和吞咽的发生率的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F组和K组在咳嗽/作呕、肢体/头部运动、呼吸暂停的发生率分别为7%/27%、64%/76%、80%/50%;两组均没有喉痉挛发生.与F组比较,K组在同时点的HR、BP较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芬太尼(2 μg·kg-1)联合丙泊酚较氯胺酮(0.5 mg·kg-1)联合丙泊酚的麻醉诱导方法,能提供较好的的小儿LMA置入条件和较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闵新康;邓小强;张雷;胡健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特异性免疫疗法治疗儿童哮喘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特异性免疫疗法(SIT)治疗儿童哮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49例螨类过敏性哮喘患儿进行SIT作为治疗组,同时对50例螨类过敏性患儿按照CINA方案治疗作为观察组.观察所有患儿哮喘控制情况、肺功能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哮喘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各项肺功能值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无大局部反应及全身性反应出现.结论 SIT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是治疗儿童过敏性哮喘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

    作者:周玲;潘家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三种方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比较

    目的 比较阳离子交换层析法、胶乳增强法及酶法三种测定糖化血红蛋白的方法.方法 对阳离子交换层析法、胶乳增强法及酶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的精密度、相关性进行比较.结果 阳离子交换层析法、胶乳增强法及酶法的低值批内CV值分别为2.26%、3.35%和3.84%,高值批内CV分别为1.57%、2.38%和2.88%;低值批间CV分别为3.06%、3.78%和7.99%,高值批间CV分别为2.06%、2.91%和4.72 %.以阳离子交换层析法作为对比方法,乳胶增强法与酶法线性方程式分别为Y=1.060 1X+0.069 4,r=0.998;Y=1.021 4X-0.108 5,r=0.989.结论 三种方法具有较好的可比性,但胶乳增强法更简便、价廉,值得广大医院推广使用.

    作者:金强;胡恩赑;杨晓双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中间体2-溴甲基-3,5,6-三甲基吡嗪的合成工艺优化

    目的 对川芎嗪系列衍生物合成中间体:2-溴甲基-3,5,6-三甲基吡嗪(TMP-Br)的合成工艺进行优化.方法 HPLC-MS法对反应物中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初步归属;HPLC法考察反应时间、原料比例、光照强度、溶剂用量对TMP-Br产率的影响;后由正交工艺优化法初步确定中间体的佳合成工艺.结果 以1 g川芎嗪计算,合成TMP-Br的佳反应条件为:NBS/TMP=0.9,CCl4/TMP=5 mL·g-1,选用4盏85 W节能灯作为引发剂,反应时间为1 h.结论 影响川芎嗪溴代反应的4个因素中,NBS和CCl4的用量对单溴代物产率的影响大;在今后的工艺放大过程中,可优先考察佳投料比与溶剂用量.

    作者:绪扩;王鹏龙;徐昕;韩秋俊;汪林;李强;雷海民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颏部Merkel细胞癌伴鳞状细胞分化1例报道

    Merkel细胞癌(merkel cell carcinoma,MCC)是一种罕见的高度恶性的皮肤神经内分泌癌,其发生少见,伴有鳞状细胞分化的病例更少见.本文报道了1例颏部Merkel细胞癌伴鳞状细胞分化的临床诊治过程.

    作者:刘丽娜;牛晓东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2010-2012年某院年门急诊麻醉药品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 分析门急诊麻醉药品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0-2012年门急诊麻醉药品的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及药物利用指数(DUI)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门急诊的麻醉药品共13种,剂型有片剂、注射液和贴剂,总体使用量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 门急诊麻醉药品品种规格相对较齐全,使用量变化趋势和该院的实际院情相吻合,对麻醉药品的使用管理基本符合WHO癌症疼痛三阶梯治疗方案的要求.

    作者:许岭;吕灵云;李皓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253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分析

    目的 回顾性分析该院行CABG和OPCAB患者术后的恢复情况.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0年1月-2012年10月该院心脏外科收治的冠心病患者253例,其中156例患者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组),其余97例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组).两组患者术后均按常规处理.结果 OPCAB组在术后拔管时间,ICU滞留时间以及死亡率上较CABG组都显示出优越性(P<0.05),但是在并发症的发生率上,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与CABG组比较,OPCAB组的患者术后早期恢复的更快,死亡率也更低.

    作者:龚倩;葛建军;葛圣林;林敏;周汝元;张琼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改良喉罩控制通气在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改良喉罩在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活检、小剂量灌洗等治疗应用中的效果.方法 拟行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25例,ASAⅠ~Ⅲ级,年龄21~80岁,在静脉快速诱导下插入喉罩,连接三通导管,一端接麻醉机控制通气,从另一端带有硅胶密封口处置入纤维支气管镜进行检查、活检和灌洗等操作.术中监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潮气量(VT),气道峰压(Ppeak),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结果 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等循环指标平稳,SpO2维持良好,气道峰压和PETCO2均无明显改变,呼吸道通畅,无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结论 改良喉罩控制通气在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治疗中的呼吸管理安全、可靠、效果满意.

    作者:许毓光;王双琴;付冬林;谭贤辉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某院呼吸内科222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目的 调查该院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促进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对该院2012年1-3月222例使用抗菌药物住院患者的病原学监测和抗菌药物的使用种类、用药频度(DDDs)、药物利用指数(DUI)、联合用药等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该院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7%(222/228),使用的抗菌药物涉及7类20种.联合用药率为80%(180/222).病原学送检率92%(204/222),阳性率16%(33/222).DDDs排序前3位的抗菌药物分别是左氧氟沙星、异帕米星、头孢替安.结论 该院呼吸内科抗菌药物使用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

    作者:李明山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41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手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治疗.方法 对41例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患者进行全身抗感染及腰穿鞘内注射治疗.结果 41例患者中痊愈36例,平均疗程(15±3.26)d,自动出院5例.结论 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选择合理有效的抗感染治疗药物及方法,可提高颅内感染治愈率.

    作者:罗卫;刘晓燕;胡珍渊;王更新;张毅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低氧血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低氧血症的发生率,探讨术后低氧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总结术后低氧血症的有效防治措施.方法 对2006-2012年在该院以及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进修期间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128例患者的术前、术中、术后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机械通气(FiO2>45%)或面罩加鼻导管供氧(氧流量6 L·min-1)条件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PaO2低于[102-(0.33×年龄)mmHg]者,确诊为低氧血症.结果 128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术后共发生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35例,发生率为27.34%(35/128).术后低氧血症的发生率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大而逐渐增高.低氧血症大多发生在术后第 1 天.患者为急诊手术、有吸烟史、合并高血压、合并肺部疾病、有急性心肌梗死史及有主动脉阻断与术后低氧血症的发生有显著相关(P<0.05).结论 预防低氧血症的发生和及时纠正低氧血症可提高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成功率.

    作者:汤俊毅;李文灿;陶选;郭少先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毛叶香茶菜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 研究毛叶香茶菜Isodon japonica(Burm.f.)Hara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反复硅胶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毛叶香茶菜叶的70%丙酮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鉴定12个化合物的结构,其中6个为对映贝壳杉烷型二萜即:Enmein(1),Hebeirubescensin K(2),冬凌草甲素(3),Parvifoline G(4),Maoyecrystal A(5),Maoyecrystal L(6);四个三萜即:2α-羟基乌苏酸(7),委菱菜酸(8),Hyptadienic acid(9),2α,3α-二羟基-12-烯-28-乌苏酸(10);一个黄酮:Ladanetin(11);另外一个为β-胡萝卜苷(12).结论 化合物4,8,10,11均为首次从毛叶香茶菜叶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属首次从香茶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底雪梅;闫福林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集束化护理策略在预防静脉输注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应用

    目的 通过探讨集束化护理策略减少胺碘酮在静脉输注过程中所致的静脉炎的效果.方法 通过将48例使用微电脑输液泵静脉泵入胺碘酮注射液的病例随机分为集束护理组及常规护理组,集束护理组的病人双侧颈外静脉留置BD浅静脉留置针并每隔12 h交替输注胺碘酮,浅静脉留置针的贴膜改为康慧尔透明贴,常规护理组在上肢粗直血管留置BD浅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注,浅静脉的贴膜为3 M的透明敷贴.结果 通过集束护理策略明显减少了胺碘酮在浅静脉输注过程中的静脉炎的发生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集束化护理措施方便、易行、安全可以广泛用于临床输注胺碘酮,减少输注胺碘酮的并发症.

    作者:方淑玲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安徽省宿州市2010-2012年基本药物抽验结果分析

    基本药物是指与公共卫生相关,从有效性和相对成本与效果角度遴选出的能满足重点卫生服务领域需要的药物.此概念在1977年由世界卫生组织正式提出,并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推广[1].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推行,是一项全面惠及亿万人民生活水平的复杂而艰巨的工程.

    作者:邱广仁;吕长淮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肾盂旁囊肿的诊断与治疗(附16例报道)

    目的 探讨肾盂旁囊肿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肾盂旁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B超、IVP、CT及MRI等检查方法与手术方式在诊治肾盂旁囊肿中的应用意义.结果 5例行开放手术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3年,无1例复发.5例行B超定位下经皮肾穿刺硬化术患者,复发2例.6例后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患者,均无肾血管及肾盂损伤并发症,1例因不能理想暴露而改行开放手术,术后随访1年时复发1例.结论 B超、IVP及CT是诊断肾盂旁囊肿常用的有效方法,B超与IVP结合可作为常规检查,CT对诊断该病准确率高,诊断困难时可行MRI检查.开放手术疗效确切,但微创手术是治疗肾盂旁囊肿的趋势.

    作者:许生;亓林;诸禹平;肖竣;吴心宽;王祺;陈运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患方对身体约束的认知调查与分析

    目的 了解患者和家属对约束带使用认知及需求,论证制定约束带使用规范的重要性.方法 采用描述性研究的方法,对该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曾经使用和正在使用约束带的780例患者和/或家属对于约束带使用现状、使用规范和知情同意等方面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医务人员在使用约束前告知采用知情同意书的占13%,口头告知的占87%.约束期间有27.7%的患者出现愤怒、烦躁、拒绝使用的抵触情绪,89.9%的患者在出现抵触情绪后继续使用约束带.21.5%的患者在被约束的过程中因为不能理解而因此对医护人员产生质疑、投诉或纠纷.71.5%的患方认为应该在使用约束带前履行书面的知情同意;78%的患方认为院方有必要制定约束带使用规范;38.8%的患方认为能通过心理安慰代替身体约束;且持此种观点的在学历和年龄层次上表现出差异(P<0.01).结论 医务人员在使用约束带前知情同意告知方式不规范;患方认为可以通过心理安慰代替身体约束使约束带的使用陷入伦理困境;约束带使用知情同意书和规范的制定势在必行.

    作者:李林;季梅丽;俞颖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遗传性血色病的遗传机制

    遗传性血色病(Hereditary Hemochromatosis,HH)是一种我国少见的遗传性铁过载性疾病.血色病的基因包括HFE、TfR2、HJV、FPN及HAMP.虽然存在不同的基因位点突变,但血色病具有相似的病理生理--大量铁沉积在肝、心、胰腺等实质脏器细胞,造成组织纤维化和结构改变,终导致器官功能障碍和衰竭.该文就新的血色病遗传机制进行综述,以提高医务人员对该病的认识.

    作者:董松武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HPLC-ELSD法测定益心调脉合剂中黄芪甲苷的含量

    目的 用HPLC-ELSD法测定益心调脉合剂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方法 采用Lichrospher C18(4.6 mm×250 mm,5 μm)色谱柱,以乙腈-水(32:68)为流动相,漂移管温度为60℃,流速1.0 mL·min-1.结果 黄芪甲苷在0.050 3~1.006 g·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标准曲线为lgA=1.609 4 lgC+6.218 0 (r=0.999 6);加样回收率为99.1%,RSD%为1.2%.结论 该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益心调脉合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倪艳娜 刊期: 2013年第09期

安徽医药杂志

安徽医药杂志

主管: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安徽省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