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犬下颌骨骨缺损自我修复能力的电镜观察

韩倩;张志宏;刘红红;龚明;鲍军燕;董婧

关键词:骨缺损, 自我修复, 扫描电镜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范围颌骨骨缺损区的自我修复能力.方法 在实验犬的下颌骨上形成深5 mm、高(颊舌向)5 mm及宽(近远中向)分别为1、2、3、4、5 mm的骨缺损区(各缺损区间距为6 mm)的标准梯度骨缺损,直接拉拢缝合.术后12周处死动物,取缺损区骨段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水平宽度为1、2、3 mm骨缺损组,骨缺损区域均由较多新生骨充满.4、5 mm骨缺损区基本无新生骨形成,多为结缔软组织成分.结论 3 mm以下的骨缺损区12周时有良好新骨形成,与原有正常骨质相比较为接近,该范围以下的骨缺损可在无外界干预的条件下进行自我修复.
安徽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含银抗菌敷料在治疗糖尿病足溃疡中的疗效观察

    糖尿病足对人类危害巨大,寻求佳治疗方式,改进换药方法具有重大的意义.我科自2008年开始引进慷舒灵含银抗菌敷料用于糖尿病足溃疡伤口的换药,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共治45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均符合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及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1].

    作者:朱冬梅;苏明海;王丽平;陈盈盈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以积极灵活的带教方式搞好骨科临床实习教学

    临床实习是医学生从学校课堂走向医院病房、从手捧书本到接触病人迈出的第一步,该文就该院骨科根据骨科临床工作的特点,落实主治医师负责制,采取积极灵活的实习带教方式,搞好骨科临床实习教学进行了总结和探讨.

    作者:周云;荆珏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磺苄西林钠与4种常用输液的配伍稳定性观察

    目的 考察注射用磺苄西林钠与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5%匍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和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 观察配伍液外观及其pH变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配伍液中磺苄西林钠的含量.结果 室温8 h内,注射用磺苄西林钠与4种常用输液配伍后的外观性状无明显变化,pH值略有下降,含量有明显的、规律性的下降趋势.结论 室温下,注射用磺苄西林钠可以与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和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但应速配速用.

    作者:孔飞飞;韦庆;沈洁;谭兴起;郭良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正交试验设计优选慢咽片水提工艺

    目的 优选慢咽片中水提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浸膏得率、甘草酸铵含量为指标,优选提取工艺.结果 佳水提工艺为加水量14倍,提取3次,每次1.5 h.结论 该提取工艺条件稳定、可行、重复性好,有利于慢咽片优化工艺参数,保证产品质量.

    作者:刘毅;王友满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肝病用氨基酸制剂在临床营养支持中的应用

    肝功能不全时代谢异常,血浆氨基酸谱发生改变,Fisher比值下降,出现不同程度营养不良,肝病用氨基酸制剂配合肠内营养(EN)或肠外营养(PN)支持治疗,对营养的改善和肝功能的转归都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该文就肝病用氨基酸制剂在临床营养支持中的应用做一简要阐述.

    作者:王金亮;秦侃;范鲁雁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奈哌地尔治疗老年男性高血压合并前列腺增生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索奈哌地尔治疗老年男性高血压合并前列腺增生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60岁以上男性高血压合并前列腺增生患者120例,给予奈哌地尔量为每次25 mg,每天2次,观察1个月.观察奈哌地尔的降压效果、排尿状况,具体为观察120例患者的血压(Blood pressure,BP)、脉搏(Pulse,P)变化、前列腺症状评分(Intem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s,I-PSS)、大尿流率(Qmax)和残余尿(PVR)的变化.结果 120例老年男性高血压合并前列腺增生患者血压显著下降,有效率90%,排尿状况也明显改善.结论 临床观察表明,奈哌地尔治疗老年男性高血压合并前列腺增生者疗效明显,具有同时降压和改善前列腺增生症状的双重作用,是治疗老年男性高血压合并前列腺增生患者安全有效的理想药物.

    作者:李海洋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小儿PSVT应用心律平治疗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 讨论由心律平药物治疗小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 对2006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28例患儿进行临床资料及药物治疗效果的分析.结果 2例患儿通过刺激迷走神经转复成功,余26例患儿全部应用心律平25例转复治愈,只有1例无效后用胺碘酮复律成功,心律平转复治愈率达96.15%.结论 心律平是治疗PSVT的有效药物,护士的观察、监护在复律过程中对复律的成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童天娇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海洛因依赖者营养不良评价的研究

    目的 海洛因依赖者常出现不同程度的消化功能障碍,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引起营养不良,该文调查海洛因依赖者的消化道症状,并对营养状况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精神活性物质滥用者基本情况调查表、MNA营养评价表对60名海洛因依赖者进行问卷调查和营养评价,同时采用问卷形式调查海洛因依赖者的消化道症状.结果 60名海洛因依赖者中烫吸23例,肌肉注射10例,静脉注射27例,吸食时间为12~158月.在海洛因依赖者消化道症状中,便秘53例(88.3%),呕吐50例(83.3%),腹泻38例(63.3%),腹胀15例(25%),腹痛20例(33.3%).在海洛因依赖者营养状况评价中,出现营养不良者40例(66.7%),存在营养不良风险者19例(31.7%),营养良好者1例(1.6%).结论 海洛因依赖者具有不同的消化道症状表现,大部分存在营养不良和营养不良风险.

    作者:于传华;梅俏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三子强肾胶囊中的淫羊藿苷含量

    目的 改进测定三子强肾胶囊中的淫羊藿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 色谱柱为Kromasil C18柱 (4.6 mm×250 mm,5μm),以甲醇-水(55:45)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70 nm.结果 淫羊藿苷质量浓度线性范围为10.064~100.64 mg·L-1(r2=0.999 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23%,RSD为1.61%(n=6).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适合三子强肾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周忆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103例药物性肝损伤分析

    目的 探讨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同顾性分析的方法,对该院2001~2010年103例药物性肝损伤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3例药物件肝损伤患者,男51例,女52例,平均年龄(51.02±17.84)岁,肝细胞型多,76例(73.8%),涉及药物40多种,其中抗肿瘤药居首位占38.83%,抗菌药物占第2位,为20.39%,中药居第3位,占10.68%.结论 引起肝损伤的药物性较多,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临床医师应提高对该病的重视.

    作者:倪鸿昌;凌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RNAi技术应用新进展

    RNA干扰(RNAi)是由小分子双链RNA引发的转录后基因沉默现象.作为一种具有革命性的基因转录后调控新技术,正在被广泛应用于功能基因组研究的多种领域.它不仅是基因功能研究的有力工具,而且为特异性基因治疗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和应用前景,因而RNAi技术正日益成为后基因组时代基因功能和调控分析的有力工具.

    作者:崔照琼;张彦;李艳琼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安徽省2009-2010年462例尼美舒利制剂的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 分析尼美舒利制剂的安全性,探讨尼美舒利制剂不良反应发生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尼美舒利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安徽省药品不良反应数据库中的462例尼美舒利制剂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尼美舒利以口服制剂不良反应发生较多,且男性ADR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在不同年龄段均有发生.以消化系统、交感副交感神经和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多.结论 应加强尼美舒利不良反应的监测,确保临床使用尼美舒利制剂的安全、有效.

    作者:梁小丽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吸入布地奈德对哮喘大鼠肺组织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及受体表达水平的影响

    目的 观察吸入布地奈德对哮喘大鼠肺组织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及受体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组(n=10):模型组(A组)采用OVA致敏与激发;空白对照组(C组),以生理盐水代替OVA;布地奈德组(B组),第6次诱发哮喘结束后30 min采用BUD混悬液雾化吸入2周.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肺组织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测定肺组织Eotaxin蛋白、CCR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布地奈德组大鼠肺组织EOS计数明显低于模型组[(8.87±3.21)vs(11.53±4.50),P<0.05].哮喘大鼠肺组织中有大量的Eotaxin蛋白、CCR3蛋白表达,布地奈德组大鼠肺组织Eotaxin蛋白、CCR3蛋白表达明显减少.空白对照组在上述部位仅少量表达或不表达.结论 Eotaxin及其受体CCR3参与哮喘的发病机制;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哮喘与其抑制Eotaxin及其受体CCR3表达有关.

    作者:李宝华;商雄跃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洁净区消毒效果验证

    目的 分析多种消毒剂不同使用量在洁净区消毒使用过程中的消毒效果情况.方法 通过验证的方法来判断消毒剂是否适用于洁净区的消毒用途.判断不同剂量的?肖毒剂的消毒时效.结果 所选消毒剂符合洁净区消毒要求.验证数据可作为制定标准操作规程的依据.结论 验证中选用的消毒剂适合该公司洁净区的消毒使用.

    作者:陈俊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胃癌组织中HER-2表达及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目的 探讨HER-2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学法检测478例胃腺癌组织及49例癌旁组织中HER-2、VEGF和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结果 胃癌组织HER-2阳性表达率为10.9%(52/478),癌旁组织未见HER-2阳性表达,HER-2阳性表达与肿瘤部位、Lauren分型及分化程度显著相关(P<0.05);VEGF在胃癌和癌旁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3.2%(302/478)和26.5%(13/49)(P<0.01),VEGF表达与胃癌组织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静脉侵犯显著相关(P<0.05);MVD在胃癌组织与癌旁组织间有显著性差异[(51.44 4±19.24)vs(34.28 4±14.74),P<0.01)],MVD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静脉侵犯显著相关(P<0.01).胃癌组织中HER-2表达与VEGF、MVD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VEGF表达与MVD呈显著止相关(P<0.01).结论 HER-2表达可能与胃癌血管生成有关,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吴丹;孙国平;彭光辉;马泰;仲飞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犬下颌骨骨缺损自我修复能力的电镜观察

    目的 探讨不同范围颌骨骨缺损区的自我修复能力.方法 在实验犬的下颌骨上形成深5 mm、高(颊舌向)5 mm及宽(近远中向)分别为1、2、3、4、5 mm的骨缺损区(各缺损区间距为6 mm)的标准梯度骨缺损,直接拉拢缝合.术后12周处死动物,取缺损区骨段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水平宽度为1、2、3 mm骨缺损组,骨缺损区域均由较多新生骨充满.4、5 mm骨缺损区基本无新生骨形成,多为结缔软组织成分.结论 3 mm以下的骨缺损区12周时有良好新骨形成,与原有正常骨质相比较为接近,该范围以下的骨缺损可在无外界干预的条件下进行自我修复.

    作者:韩倩;张志宏;刘红红;龚明;鲍军燕;董婧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HIV/AIDS感染型的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药物治疗研究

    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ms,CMV)视网膜炎是AIDS患者中普遍的视觉损伤,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所有年龄段的人群都可能感染CMV病毒,尤其是新生儿、器官移植者和免疫功能缺损者如HIV/AIDS患者等.感染CMV初期,一般呈无症状或隐性感染,一旦免疫功能缺损时将导致发生严重疾病如视网膜脱落、失明等.目前CMV视网膜炎的治疗药物有更昔洛韦,膦甲酸,西多福韦,缬更昔洛韦,更昔洛韦埋植剂,其中更昔洛韦埋植剂、口服缬更昔洛韦已经广泛用于治疗CMV视网膜炎.

    作者:余小红;李晓祥;李德刚;李庆林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肾癌组织中IGF-1R和MMP-2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两种蛋白在肾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两步法检测72例肾癌组织和33例同期癌旁正常肾组织中IGF-1R和MMP-2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IGF-1R和MMP-2与肾细胞癌病理类型、分级、分期及肿瘤发生、发展和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 肾细胞癌组织中IGF-1R和MMP-2的表达率分别为69.4%(50/72)和72.2%(52/72),明显高于同期非肿瘤癌旁正常肾组织中的39.3%(13/33.P<0.05)和27.3%(9/33,P<0.05),两种蛋白在肾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均与患者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存在相关性(P均<0.05),与肿瘤的病理分型、患者年龄、性别无相关性(P>0.05);IGF-1R和MMP-2两种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IGF-1R和MMP-2与肾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密切相关,同时检测这两种蛋白的表达可以对肾细胞癌恶性程度的判定及进一步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于靳;周林玉;诸禹平;宣强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多媒体教学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教学中的应用及探讨

    多媒体教学是我国医学院校教师普遍采用的现代化教学形式,并已成为医学院校教学信息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教学中,尽管多媒体教学提供了多样化教学方式和多维化教学空间,但应注意使用多媒体教学后可能存在的一些的问题,从而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教学,进一步提高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教学质量.

    作者:管世鹤;杨凯;刘周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高频振荡通气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及原理

    高频振荡通气(HFOV)是高频通气(HFV)的一种.1980年加拿大Bohn首次用狗作高频振荡通气研究:频率为15 Hz,潮气量为15 ml,证实其可以维持正常的气体交换.同年将高频振荡通气应用于临床,并与常规机械通气比较.高频振荡通气显示了可以减少肺内分流,提高心输出量.20世纪80年代,有人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同时,对高频振荡通气的肺内气体交换机制、肺损伤和通气策略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末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组织的高频振荡通气和常规通气的多中心研究完成.近年来人们相继提出了肺泡复张(recruitment maneuver)策略,佳肺容量(op-timal lung volume)的概念.使高频振荡通气的临床应用日趋完善,并在美国等多个发达国家取得了临床应用的好效果.

    作者:吴银弟;王丹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安徽医药杂志

安徽医药杂志

主管: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安徽省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