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宏;汪光慧
目的 探讨醋酸甲地孕酮治疗简单型及复杂型子宫内膜增生的低有效安全剂量和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2009年22例采用醋酸甲地孕酮治疗子宫内膜增生的疗效.结果 22例患者中简单型子宫内膜增生15例,其中8例醋酸甲地孕酮剂量为10 mg·d-1,7例为20 mg·d-1;复杂型子宫内膜增生7例,其中3例醋酸甲地孕酮剂量为20 mg·d-1,4例为 40 mg·d-1.经醋酸甲地孕酮治疗后,1例简单型20 mg·d-1有效,1例简单型20 mg·d-1无效,其余20例均显效,显效率为90.91%,总有效率(包括显效和有效)为95.45%.复杂型显效率、总有效率均为100.00%.同种类型不同剂量组的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简单型低、高剂量组平均起效时间分别为4.0、4.5个月,复杂型低、高剂量组平均起效时间分别为4.3、4.0个月.结论 同种类型不同剂量组的疗效无显著差异的情况下,临床治疗可在剂量、治疗时间之间权衡选择,确保用药的安全有效.
作者:范洁;李明珍;黄小萍;李雅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细菌的耐药性严重地危及着感染疾病的治疗,并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美国联邦感染监测系统(NNIS)和中国院内感染病原菌耐药监测资料显示,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在院内感染中占第四位,成为仅次于铜绿假单孢菌的非发酵菌[1].近年来,泛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在临床实践中明显增多,成为目前治疗难题.不同国家泛耐药标准不同,这里是指对具有抗鲍曼不动杆菌活性的药物耐药,但对多黏菌素除外.
作者:杨万春;董琳;杨莉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在腮腺浅叶多形性腺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腮腺浅叶多形性腺瘤24例,在距肿瘤边界1.0 cm处的正常腺体内切除肿瘤及部分腮腺浅叶组织,随访1~4年,观察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肿瘤复发情况.结果 全部患者术后面部畸形较轻,并发症少,腺体功能良好.结论 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可以保存腮腺一定的功能,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肿瘤复发率低,可作为体积较小腮腺浅叶多形性腺瘤手术治疗术式之一.
作者:孙园;刘亚梅;冯大军 刊期: 2011年第05期
抗菌药物药代动力学/药效学(PK/PD)是近年抗感染研究的重点,PK/PD模型的提出和广泛应用,获得药物-人体-致病原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更好的指导临床进行优化抗生素治疗.随着对抗菌药物PK/PD联合研究的不断深入,提出对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延长作用时间来获得更有意义的临床终点.该文将近年来国内外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持续静脉滴注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罗晓媛;李晋 刊期: 2011年第05期
针对药物分析课程的性质以及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结合药物分析课程特点和教学实践,探讨了如何改进药物分析课堂教学的模式和方法,进一步强调实践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出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应用型药学人才.
作者:黄琦;周孝瑞;蒋成君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脑出血水肿高峰期不同脱水剂对血电解质的影响.方法 对362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系统性回顾,分析脑出血患者非手术治疗过程中分别使用A:甘露醇43例、B:甘露醇+甘油果糖57例、C:甘露醇+甘油果糖+呋塞米104例、D:甘露醇+甘油果糖+托拉塞米158例.监测患者发病后第一周血电解质变化情况.结果 A、B、C和D组中出现电解质紊乱的比例分别为9.3%、7.0%、64.4%和38.6%;各种脱水剂大剂量联合使用均有可能造成血电解质的异常,其中以呋塞米明显,托拉塞米次之;呋塞米常常引起低钾低钠,而联合使用托拉塞米脱水效果较为明显,并且发生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的几率增加.结论 大剂量联合应用各种脱水剂均可发生血电解质紊乱,其中以联用呋塞米明显,联用托拉塞米次之;联用呋塞米常常发生明显低钾低钠,而联用托拉塞米脱水效果明显而出现继发性高钠高钾.
作者:宋士卒;徐仿成 刊期: 2011年第05期
胃癌是人类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类身体健康.自20世纪80年代初两位澳大利亚科学家Marshall和Warren首先从胃黏膜中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至今,H.pylori已被公认是消化性溃疡、胃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主要致病因素,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也已正式将H.pylori确定为I类致癌原[1].但H.pylori致胃癌的机制仍有很多盲点,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该文将对国内外对H.pylori致胃癌的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王仙云;郭爱军;熊自忠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该院门诊不合理处方情况,提高处方质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应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1、3、5、7月份共4个月的门诊处方600 张从中挑出不合理处方进行归类分析.结果 不合理用药处方95张,占处方总数的15.8%.不合格处方主要表现在药物使用方法不当、药物使用时间不当、配伍或药物联用不当、儿童患者用药不当、重复用药、溶媒选择不当、用药疗程不当.结论 通过处方抽查可发现存在部分不合理用药和处方书写问题,应进一步加强处方管理和推进新处方办法的正确实施.临床药师应协助医师做好合理用药,提升医师用药水平,减少不合格处方发生率.
作者:徐伟;韩夫新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HLA-DRB1等位基因和抗CCP抗体的相关性及两者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关节破坏严重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SSP(序列特异性引物)多重PCR技术扩增病例组(106例)与对照组(340例)HLA-DRB1等位基因;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CCP抗体;同时采集RF、ESR、CRP、关节X线表现分期和病程等资料.以卡方检验分析HLA-DRB1等位基因与抗CCP抗体的相关性;以关节X线表现作为关节破坏程度的指标(为应变量),各HLA-DRB1等位基因、抗CCP抗体、病程等为自变量,以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X线表现与上述各自变量的相关性.结果 SE等位基因与抗CCP抗体的产生有显著相关性(P=0.043).多因素分析表明以关节X线表现为应变量,HLA-DRB1*0405、病程和CRP与X线表现呈正相关.结论 HLA-DRB1等位基因对RA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即影响RA的发病易感性,也影响其病情严重性,并且与抗CCP抗体的产生显著相关.
作者:蒋真;李向培;钱龙;张宏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调查药学干预前后该院住院患者氟喹诺酮类药物使用情况,并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抽取该院2010年2月份、6月份含氟喹诺酮类药物病例,分析病例中氟喹诺酮类药物在用药金额、感染性疾病、外科围手术期、与茶碱类合用等方面的应用情况.结果 药学干预后氟喹诺酮类用药金额降低,在感染性疾病、外科围手术期、与茶碱合用等方面应用更加规范.结论 药学干预效果明显,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应用更加符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作者:范秀英;刘洪峰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考察泻心汤传统汤剂和配方颗粒汤剂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变化,并对泻心汤传统汤剂和配方颗粒汤剂进行体外抗菌作用比较.方法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方法,Diamonsil-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乙腈-0.05 mol·L-1NaH2PO4磷酸调pH值为3(30:70),流速:1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为350 nm处测定盐酸小檗碱.结果 (1)泻心汤配方颗粒汤剂中盐酸小檗碱的平均含量显著高于传统汤剂汤剂的平均含量;(2)泻心汤传统汤剂对黑曲霉菌的抑菌作用大于配方颗粒汤剂、配方颗粒汤剂对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大于传统汤剂;合煎液传统汤剂和配方颗粒汤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都有抑制作用.结论 与传统汤剂比较,配方颗粒汤剂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较高,对于黑曲霉菌传统汤剂抑菌作用更强,而对于大肠杆菌配方颗粒汤剂抑菌作用更强.
作者:秦亚东;郑昊;席先蓉;梁光义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注射用头孢地嗪钠有关物质Ⅱ(聚合物),并进行了方法学研究.方法 以适合分离分子量为1 000~5 000球状蛋白的色谱用亲水硅胶为填充剂,磷酸盐缓冲液(pH=7.0)[0.005 mol·L-1磷酸氢二钠溶液-0.005 mol·L-1磷酸二氢钠溶液(61:39)]-乙腈(95:5)为流动相,流速为0.8 ml·min-1,检测波长为231 nm.结果 本品有关物质Ⅱ的分离度及检出灵敏度完全满足其限度的测定要求.结论 该方法较凝胶色谱法测定聚合物简便、快速,能有效分离保留时间小于头孢地嗪的各杂质(聚合物),准确测定其峰面积,从而控制聚合物的量.
作者:周丽君;陈亮;滕红菊;罗艳;曹于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耐药情况及耐药基因,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方法 琼脂稀释法检测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对10种抗生素的低抑菌浓度(MIC); PCR法测定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结果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对头孢呋辛耐药率高,达71.5%,其次氨曲南69.9%,左旋氧氟沙星66.7%,美罗培南66.6%,氯霉素62%;耐药率低的是米诺环素28.6%,其次头孢哌酮/舒巴坦31.6%,头孢吡肟33.3%,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他啶分别为36.4%和40.3%.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IMP-1和VIM-1为阳性,未检出OXA23、OXA10 OXA24、DHA1、VIM-2基因.结论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率较高,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药.IMP-1和VIM-1的存在是导致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对β-内酰胺抗生素耐药的重要机制.
作者:王玉萍;王中新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和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及优缺点.方法 对81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腹腔镜组)和同期65例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阴式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两组在剔除肌瘤大直径、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阴式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剔除肌瘤个数上均明显优于腹腔镜组(P<0.05),腹腔镜组术后病发率高于阴式组,与术中缝合技术有关.结论 两种手术均具有微创、保留生育功能的特点.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更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手术操作难度小,疗效确定,住院费用低的优点,适合经济欠发达地区普遍开展.
作者:张静;李永胜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和父母文化程度对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黄山市潜口镇808名中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1)留守中学生存在轻度的心理不良症状,在强迫症状因子得分上留守初中生与非留守初中生差异显著(t=-4.362,P=0.000);(2)留守中学生男生与女生在心理健康各因子得分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t=-4.362~0.867,P<0.05).女生得分高于男生;(3)母亲文化程度与心理健康量表中的敌对,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得分成负相关(r=-0.111~-0.102).结论 留守学生存在轻度的心理问题,留守女生心理卫生问题多于男生,母亲文化程度可能是影响其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
作者:杨阳;何成森;马南正;黄先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盐酸安妥沙星片中主药含量的方法.方法 以盐酸溶液为空白,在297 nm波长处照分光光度法测定盐酸安妥沙星的吸收度.结果 安妥沙星检测浓度的线性范围为3.02~10.57 mg·L-1(r=0.999 7);平均回收率为99.93%,RSD=0.66%.结论 该方法快捷、简便、灵敏度高,可用于该制剂的含量测定.
作者:梅友健;陈晓梅;宋长威;顾辰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胎膜早破致难产发生率升高的原因、对母儿的危害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7年12月住院分娩无其他并发症的胎膜早破孕妇152例中发生难产的情况、胎膜早破的原因及对母儿的危害,随机抽取同期无胎膜早破且健康孕妇152例作对照.结果 胎膜早破组发生难产58例,发生率38.16 %,发生产褥感染9例,占5.92%,早产33 例,占21.71%,新生儿窒息16例,占10.53%,新生儿肺炎7例,占4.61%,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胎膜早破致难产发生率增高,严重危害母儿健康,应重视胎膜早破孕妇的临床观察,一旦有难产发生及时处理,有效预防,以减少母儿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李晖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微创穿刺引流术(以下简称:微创)并中医辨证综合治疗中重型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方法 77例中重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入院先后分为治疗组47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在常规基础治疗上,仅采用微创血肿清除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根据临床不同中医证型采用辨证施治进行治疗,评定两组临床疗效、6个月后日常生活能力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74.5 %;对照组5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6个月后ADL评级,治疗组优良率79.3%,对照组72.2%,具有显著差异(P<0.05);合并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微创并中医辨证治疗中重型高血压脑出血可以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明显改善预后.
作者:何培林;陈仲贵;严保雷;杜成海;王锦;张成志;杨劲木;方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与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联合治疗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的效果.方法 43例重度AOPP患者分为两组,HP+HD组和非HP+HD组(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抢救治疗,HP+HD组在常规抢救治疗的基础上辅以HP+HD治疗.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HP+HD组的治愈率明显提高,中间综合征发生率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亦明显减低.胆碱酯酶恢复时间明显缩短,昏迷至清醒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阿托品用量明显减少,均P<0.05.结论 在常规抢救治疗上同时辅以HP+HD可显著提高重度AOPP患者抢救成功率.
作者:刘正人;刘玲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其临床特点是血清中多种自身抗体的产生、免疫复合物的沉积及多系统的损害.SLE的发病涉及免疫耐受缺失,T、B细胞功能异常等.越来越多证据表明B淋巴细胞在SLE的发病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它不仅能分泌产生自身抗体,还可作为抗原递呈细胞参与异常自身免疫反应[1].
作者:陆乐;蔡辉 刊期: 201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