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从珍
临床见习是衔接基础理论学习与临床实习的桥粱,是医学生向医生成长的必由之路.因此抓紧早期教育,促进学生见习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培养优秀医学人才的关键.心血管系统作为内科学的重点,内容繁多,同学们难以理解,而见习时间相对较短.如何大程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更多的临床知识,关键在于合理安排课程,改进教学方法,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促进见习质量的提高
作者:张伟丽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儿童哮喘患儿的发作期的血液高凝特征,为临床研究提供病理依据.方法:53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列入研究组,另选取同一时期于我院进行体检身体健康的儿童5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研究对象行血小板(Platelet Laetogen,PLT)、D二聚体(D-Dimer)和凝血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检测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儿经检测PLT(576.3±56.4)和D-Dimer(0.8±0.4)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儿童(278.7±48.2,0.4±0.2),APTT(20.6±1.0)明显低于对照组健康儿童(31.1±5.4),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液高凝状态(PLT、D-Dimer上升,APTT下降)是儿童支气管哮喘的重要实验室指标,可作为临床诊断的一种辅助标准.
作者:张红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月~2011年3月,选取我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方剂自拟扶正平喘场治疗.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肺功能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临床疗效确切,患者肺功能改善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黄清强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中药湿热敷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湿热敷治疗,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肢体痉挛Ashworth评分.结果: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肢体痉挛Ashworth评分均有改善,观察组的痉挛评分较对照组更有优势,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患者采用中药湿热敷加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的方法可以有效改善其肢体痉挛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黄天国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进食吞咽困难实施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将本组脑卒中进食吞咽困难的患者分成两组康复组和对比组,对比组按内科康复期常规的护理,康复组除按内科康复期常规的护理外,还进行吞咽障碍康复期的基础训练和进食训练,两组4周后进行康复效果比较.结果:两组康复效果比较:康复组的疗效为100%,对比组的疗效为80%.两组对比,康复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比组,X2=36.48,P<0.01.结论:进食吞咽障碍的康复训练,既刺激诱发吞咽反射,又能除去咽喉部残留食物,更有利于食块向舌根运送,还可以减少向鼻腔逆流及误咽的危险,有利于促进吞咽功能的康复.
作者:谭明芳;张小敏;陈兴娇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导致小儿腹泻患者的原因,总结小儿腹泻的治疗方法,提高患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从分析导致小儿腹泻的原因入手,采用中、西医的治疗方法治疗小儿腹泻,主要采取针对病因、补充体液、调节患儿的肠道菌群生态平衡、保护消化道粘膜等治疗,同时在中医辩证论治的基础上调理患儿脾胃的生理功能.结果:通过从中、西医的角度查找导致小儿腹泻的原因,并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予以治疗,能够起到较好的临床疗效.结论:由于小儿的消化功能较为脆弱,小儿腹泻是儿科的常见疾病,但是小儿腹泻的患儿的影响不客忽视,因此加强对小儿腹泻原因及治疗方法的探讨,提高患儿的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黄可 刊期: 2011年第07期
踝关节由胫腓骨下端及距骨构成,天围附以坚强的韧带,故踝关节坚强而稳定,这是与髋关节不同的,炎症虽然严重,但不易脱位.正常踝关节可容6-10ml液体,关节外形不受影响.感染之后,常波及跟距关节.正常人,踝关节背伸达20-30度,跖屈40-70度,大约有90度的活动范围.踝关节骨性融合后,患足仍有5-20度背伸,跖屈活动.踝关节是重要的负重关节,且解剖复杂,天围肌肉少,一旦感染,后果严重;小腿及踝关节又极易受伤,外伤后引起的感染近年来越来越多;血源性感染的不少见.
作者:李晓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diabetic neurogenic bladder,DNB)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属于糖尿病植物神经病变,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病率约为27%-85%.DNB起病隐袭,常可导致严重的尿潴留,易误诊为腹腔巨大肿瘤.我们在临床工作中见到1例,现报告如下并对相关文献进行了复习.
作者:黄松;秦映芬;蔡劲薇;冼晶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了解重度烧伤患者休克期血浆BNP含量变化,探讨BNP与补液量的关系,指导临床补液.方法:选择我科收治的伤后4小时内入院,年龄20-60岁,烧伤总面积大于50%的患者21例,检测患者入院后BNP的水平,测定并计算21例烧伤患者伤后6、24、48、96、144小时及液体入量的整体水平,对其中的BNP值与液体入量的相关性作分析.结果:21例烧伤患者伤后48小时内BNP持续增高,与液体入量呈正相关,伤后48小时下降.结论:血浆BNP是反映重度烧伤后早期心肌缺血缺氧变化的敏感指标,且与早期液体复苏呈正相关,可用于指导休克期液体复苏.
作者:刘友红;蒋章佳;张刚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中老年甲亢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对25例以心血管疾病为首发症状的中老年甲亢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中老年甲亢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被误诊.结论:系统问诊、体格检查,正确分析病情,检测血甲状腺激素及促甲状腺激素水平是避免误诊的关键.
作者:沈丽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分析两种根除幽门螺杆菌的药物兰索拉唑与埃索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成本和疗效.方法:126例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63例应用兰索拉唑(LANSOPRAZOLE TABLETS)治疗2周,B组63例应用埃索美拉唑(Esomeprazole)治疗2周.结果:A组治疗有效率为93.5%.B组治疗有效率为92.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成本效果比为9.83,B组为9.05.结论:兰索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具有更好的经济与效果比.
作者:廖燕玲 刊期: 2011年第07期
感冒是很常见的疾病,相信每个人都曾经患过感冒,尤其在季节变换时,忽冷忽热的天气稍不留意就感冒了.很多人都知道,感冒是由病毒所引起,无论是哪种类型的感冒带来的症状(如流鼻涕、咳嗽、鼻塞、头痛等),都会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工作和学习.这时我们经常会到药店购买非处方感冒药服用,以缓解感冒症状、减轻不适感.吃感冒药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分期运用,对症下药.在选择感冒药时,应了解感冒药药物成分、感冒药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作者:高晓武 刊期: 2011年第07期
肝性脑病昏迷期是临床重症之一,临床上常需要用鼻饲行营养支持及药物治疗,防治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留置胃管护理不当,也可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而使疾病进一步加重或恶化.本文作者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出肝性脑病昏迷期留置胃管护理方法和护理体会.
作者:彭衍芳;彭丽丽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粉吸入治疗重度持续支气管哮喘(以下倚称哮喘)的合理降阶梯时间.方法:收集2007年10月至2008年12月湖南省永州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门诊收治的34例重度持续哮喘患者,采用单盲,随机方法,将重度持续哮喘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每24周降阶梯治疗,B组每12周降阶梯治疗.每治疗阶梯评估患者哮喘控制水平、肺功能改变情况、哮喘加重、不良反应等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经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粉吸入剂(50μg/250μg)吸入治疗4周后,总控制率达85%以上,肺功能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两组各降阶梯哮喘控制牢、肺功能、哮喘加重率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诱发哮喘加重的主要原因.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以咽干、声嘶等局部反应为主.结论:用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粉吸入剂(50μg/250μg)吸入治疗重度持续哮喘总控制率达85%以上.每治疗阶梯维持12周或24周后降阶梯,在维持哮喘控制水平、肺功能改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方面无明显差异.
作者:黄艺群;杨湘永;唐炳松;叶小金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所起的重要作用.方法:临床药师通过参与临床路径的制定、执行、检查和修正,保证临床路径中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结果:临床药师促进了临床路径中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结论:临床药师在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进行干预,以其能提高治疗效果、减低患者医疗负,确保为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
作者:覃英镨;钟建雄;温冬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静脉血与末梢血对血常规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60例门诊体检者为检测对象,采用真空采血法采血,每10人一批,静脉血取自肘静脉,末梢血采白左手无名指内侧面,采血完成后及时颠倒混匀,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分别检测WBC、RBC、HGB与PLT,对各个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末梢血的WBC、RBC和HGB平均值均高于静脉血平均值,PLT平均值低于静脉血平均值.结论:采用末梢血做血常规难以进行质量控制,所以.采用全自动血常规检测仪做血常规检测时应选用静脉血佳.
作者:王伟静 刊期: 2011年第07期
对我院2005年4月~2010年9月收治的66例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探讨护理干预对疾病转归的影响.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做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临床护理、饮食护理及出院指导对患儿的预后至关重要.
作者:王跃丽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探究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氟西汀分散片含量的具体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C18,流动相为乙腈-四氢呋喃-三乙胺磷酸缓冲液(体积比21:14:65),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26nm,测定盐酸氟西汀的含量.结果:盐酸氟西汀在3684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平均回收率为100.3%(RSD=1.0%,n=9),精密度(RSD)为0.6%(n=6).结论:本法简便、快速、准确、灵敏,重现性好,适用于盐酸氟西汀分散片的含量测定.
作者:王素平;王昌锭;林丽珍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药物在妊高症剖宫产术中的效果,并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将64例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方式行剖宫产术的妊高症产妇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n=32)采用0.75%盐酸布比卡因1.5ml+10%GS2.0ml麻醉,对照组(n=32)采用0.75%盐酸布比卡园1.0ml+麻黄素1.0ml(30mg)麻醉.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显效时间、阻滞效果、肌松效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比低血压发生、硬膜外追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差别有显著性(P<0.05).结论:妊高症剖宫产术中采用腰麻-硬膜外麻醉方式,麻醉药物选用0.75%盐酸布比卡因(1.5ml)+10%GS(1.0ml)为满意方案.该麻醉药物方案麻醉显效快、阻滞效果好、肌松效果佳,且可有效降低低血压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减低硬膜外追加用药的可能性,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熊玮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6-2011.3 40例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后病人的并发症种类与术后治疗、护理对策.结果:共有14例病人出现了不同形式的并发症,其中呼吸道并发症8例,泌尿系感染1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中枢性高热1,脑水肿1例,脑疝1例,再次出血1例,死亡4例.结论:微创穿刺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性护理是微创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陈旭萍;高晓红 刊期: 2011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