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夏泉
国内外对抗凝血药物研究进展迅速,针对不同靶点、不同作用机制的新型药物正在进行临床实验或业已上市.新型抗凝血药物凭着它本身的优势将逐渐代替传统抗凝药物.
作者:王秀;夏泉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可分离式髌骨爪治疗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的临床应用和效果.方法 采用可分离式髌骨爪固定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45例,前正中切口、复位用可分离式髌骨爪固定及膝关节加压包扎3 d后行膝关节被动屈伸锻练.结果 随访10~37月平均20月,骨折愈合时间8~12周临床疗效优40例,良4例,中1例,功能恢复优良率97.8%疗效满意.结论 可分离式髌骨爪是治疗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一种良好的固定方法.
作者:许安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采用PBL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等多种途径,对现行的中药制剂分析课程进行改革.实践证明,通过课程教学改革,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提升了教学效果,更培养了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作者:曹雨诞;张丽;文红梅;单鸣秋;包贝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建立三参三黄口服液的薄层鉴别方法.方法 通过改变实验环境,筛选出适宜的层析条件.结果 黄芪、丹参、党参三种主药分离效果好,阴性样品无干扰.结论 该法简便可靠、重现性好,可用于三参三黄口服液的质量控制.
作者:李伟伟 刊期: 2011年第10期
椎间盘退变是导致腰腿痛常见的原因之一,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的同时严重干扰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NF-κB作为调节细胞基因转录的关键因子,能对炎症因子的表达起到一定的调控作用,而炎性细胞因子IL-1、IL-6、TNF-α在椎间盘退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现就椎间盘退变中NF-κB与IL-1、IL-6、TNF-α表达的相关性做一综述.
作者:汤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血液灌流对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的临床疗效,促进其推广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重症有机磷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血液灌流(HP)治疗组和对照组.所有病例均予以积极的内科治疗(洗胃、氯磷定、阿托品和机械通气等).对治疗组及对照组病人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 行HP组清醒时间,CHE活性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阿托品及氯磷定用药总量明显小于对照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HP能迅速清除体内毒物,明显缩短病程,提高重度AOPP抢救的成功率,应加强宣教及推广.
作者:朱小生;方长太;白兆青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对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化疗患者免疫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入选的80例ANLL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采用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DA化疗方案治疗;对照组38例,单纯用DA化疗方案治疗.测定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含量及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 CD+8♂水平变化,并观察两组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血清免疫球蛋白及CD+3♂、CD+4♂、CD+4♂/ 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对生活质量的改善亦优于对照组.结论 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疗可提高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改善其生活质量.
作者:方伟;张榜硕;牟庆云;钟晖;陈永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氟罗沙星注射液的无菌检查方法.方法 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Ⅺ H无菌检查法的要求进行方法验证试验.采用薄膜过滤法,将样品稀释后过滤冲洗或将样品直接冲洗后,在培养基中加入适当的中和剂,分别进行试验.结果 采用以上两种方法试验,敏感菌均可正常生长.结论 采用增加中和剂或过滤前稀释处理进行无菌检查,方法可行.
作者:许威;李翔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建立抗妇炎软胶囊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抗妇炎软胶囊中连翘、黄柏、苦参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主要成分苦参碱的含量.结果 供试品溶液色谱中,在与连翘、黄柏、苦参所含有效成分对照品色谱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苦参碱在0.52~2.60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A =835 294C-74 818(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7.48%,RSD=1.18%(n=6).结论 该方法简便可靠,快速准确,结果稳定,重复性好.可作为抗妇炎软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之一.
作者:李蔚;朱捷;张妍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治疗性沟通系统干预方式对缓解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抑郁症状有效性.方法 将61例慢性乙型肝炎伴发抑郁患者,按入组的先后顺序查随机表数字,奇数为干预组(29例),偶数(包括0)为对照组(28例),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治疗性沟通系统,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结果 干预前,两组各项指标均无差异,基线可比(P>0.05).干预后,干预组抑郁情绪得分低于干预前以及对照组(P<0.01),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得分干预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治疗沟通系统能有效缓解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抑郁情绪,且能提高护理质量,增加患者满意度.
作者:张玉芳;徐九云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替吉奥治疗老年转移性结直肠癌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例老年患者接受替吉奥化疗,观察疾病控制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8例患者中2例部分缓解(PR),5例病情稳定(SD),1例病情进展(PD),不良反应主要为白细胞减少,多为I度,8患者均完成治疗,未发生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 替吉奥治疗老年转移性结直肠癌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应用.
作者:杨震;李薇;黄忠连;陈振东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问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 对2003年1月至2010年12月90例经病理确诊为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 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出血34例(37.8%),腹痛32例(35.6%),腹部包块16例(17.8%).常见病变部位于胃62例(68.9%),小肠18例(20%),病理结果发现恶性18例(20.0%),极低危险程度的6例(6.7%),低危险程度的12例(13.3%),中危险程度的30例(33.3%),高危险程度的24例(26.7%).免疫组化检测CDll7、CD34的阳性率分别为98.9%(89/90)和77.8%(70/90).89例(98.9%)的患者进行了根治性的手术切除.结论 GISTI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确诊须依赖病理诊断.免疫标记CDll7对诊断有重要价值.肿瘤的完整切除是主要治疗方法,分子靶向药物伊马替尼能延长晚期GIST患者的生存期.
作者:周潮平;彭钧;张亚铭;宋玉庆;汪东树;汪大田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通过对吻合口溃疡特点分析,探讨吻合口溃疡的佳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12月~2008年12月我科诊治的吻合口溃疡25例的临床表现、胃镜下特点和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有效的诊治方法.结果 吻合口溃疡男性多发于女性,以单个溃疡多见,毕Ⅱ式空肠侧多见,内科治愈23例,2例外科手术治愈.结论 吻合口溃疡为一种特殊溃疡,首先治疗为内科药物和内镜下治疗,对于出现并发症的需要外科手术治疗.
作者:李祥;杨善峰;何雁;肖强;戴多珍;石振旺;王志红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病例的外科治疗原则和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8月~2010年10月68例结直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病例资料.结合近年国内文献,综合评价其外科处理方法.结果 68例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出现并发征11例,死亡2例,其余均痊愈出院.结论 结直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处理要根据患者的全身情况和肿瘤的局部情况来进行综合判定.适应证掌握恰当,一期肿瘤切除和吻合术是安全的.
作者:程跃茹;刘涛;杨正荣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建立心脑通口服液处方制备的合理工艺.方法 以黄芪甲苷、干膏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优选.结果 石菖蒲、川芎两味加入10倍量水浸泡1 h后,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收集相当于药材2倍量的馏出液,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药渣与黄芪等其余五味药材加水煎煮3次,每次加入10倍量水,煎煮1 h,合并煎液,滤过,滤液与上述水溶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的清膏.结论 该制备工艺操作可行、质量可控,适合工业生产.
作者:孙舒;吴新安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建立HPLC法测定复方酮康唑软膏中酮康唑含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方法 通过建立HPLC含量测定法的数学模型,确定影响不确定度的因素,并对各不确定度因素进行评估.结果 复方酮康唑软膏中酮康唑含量测定的合成不确定度为0.3%;扩展不确定度为0.6%;测定结果为(96.5 ±0.6)%.结论 该方法可用于HPLC 法测定复方酮康唑软膏中酮康唑含量的不确定度评估.
作者:叶杰胜;孙莉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不同NSAIDs肠病模型中肠黏膜通透性改变的研究.方法 选用不同NSAIDs(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双氯芬酸钠)制备小鼠NSAIDs肠病模型.其中阿司匹林组(500 mg·kg-1)、吲哚美辛组(5 mg·kg-1)、双氯芬酸钠(10 mg·kg-1)灌胃给药3 d.在此基础上,进行不同剂量双氯芬酸钠不同时间灌胃给药.实验结束后取小鼠小肠进行Evans-blue通透性检测,并计算小肠溃疡数目.结果 在不同NSAIDs肠病模型中,阿司匹林组小鼠小肠黏膜未见明显溃疡,小肠黏膜通透性轻度升高(621.1±114.2 vs 460.6±89.7 μg·g-1),吲哚美辛组小鼠小肠黏膜损害明显,小肠溃疡明显增多(8.2±1.9 vs 0),小肠通透性显著升高(2132.0±315.7 vs 460.6±89.7 μg·g-1),双氯芬酸钠组小肠黏膜损伤和小肠黏膜通透性升高均较吲哚美辛组减轻.随着双氯芬酸钠给药剂量增加和给药时间延长,小鼠小肠黏膜损害和肠黏膜通透性增高越明显.结论 在不同NSAIDs肠病模型中,阿司匹林组小鼠小肠损害轻,吲哚美辛组小肠损伤严重,双氯芬酸钠2.5 mg·kg-1灌胃3 d可引起小肠黏膜通透性和肠黏膜损害,适用于NSAIDs肠病模型的研究.
作者:刁磊;梅俏;许建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气胸早期诊断及治疗体会.方法 对26例新生儿气胸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6例气胸患儿均有肺部原发疾病,病理性气胸14例,自发性气胸6例,医源性气胸6例.其中14例予以胸腔穿刺排气,5例给予胸腔闭式引流,余采取保守治疗.除2例病人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1例合并全身皮下气肿家人放弃外,余皆痊愈出院.结论 新生儿气胸大多继发于肺部感染,正确复苏、正规吸痰操作、积极预防新生儿窒息和肺部感染,避免不当的气道加压可防止气胸的发生.
作者:董建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调查老年代谢综合征(MS)患者的生活行为方式,分析其特征及意义.方法 对318例老年人群进行全面调查后,分为MS组63例、一项代谢异常组135例、二项代谢异常组51例及对照组67例进行分析,评估各危险因素对MS的影响.结果 (1)MS组的腰围(WL)显著高于其余3组(P<0.05),体质指数(BMI)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2)MS组的吸烟史显著高于对照组及一项代谢异常组(P<0.01),饮酒史显著高于其余3组(P<0.05或P<0.01),运动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3)MS组的新鲜蔬菜水果摄入显著低于其余3组(P<0.01),腌制食品摄入显著高于其余3组(P<0.05),脂肪食品、油炸熏制食品、甜食摄入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MS患者腰围较大,嗜好烟酒,饮食偏油腻,运动量少,其生活行为方式改善对MS的防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徐仲卿;黄珊;赵文穗;徐辉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在单科性医学院校步入多学科发展的进程中,改革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势在必行.该文提出了教学管理模式的改革的3项建议:树立改革思想,更新教育管理理念;处理三个关系,实行校院两级管理;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作者:张蔚;孙业桓;李俊;丁瑞;郝加虎;吕雄文;程益群;熊自忠 刊期: 2011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