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艳;张群
目的 观察炎琥宁,利巴韦林联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 将60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均给予利巴韦林10~15 mg·kg-1·d-1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加用炎琥宁10 mg·kg-1·d-1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和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炎琥宁,利巴韦林联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确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俞晓康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 Ems)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107例经手术治疗后,病理确认为Ems的患者,术中留取新鲜组织,对照组80例,取全血,提取DNA,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PCR-RFLP)的方法,检测IL-10启动子区域-1082、-819、-592位点多态性.结果 Ems组与对照组的IL-10启动子区域-1082、-819、-592基因型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0基因多态性与Ems的发病无明显相关性,未能够证实IL-10等位基因与Ems的遗传易感性有关.
作者:李玉娟;谢静燕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比较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RE)的疗效.方法 随机将符合RE诊断标准的86例患者分为雷贝拉唑治疗组43例和奥美拉唑对照组43例.治疗8周后分别作出症状评价及胃镜评价.结果 治疗8周后,治疗组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胃镜下疗效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雷贝拉唑治疗RE的疗效明显优于奥美拉唑.
作者:颜兆寰;李庭赞;周烨;朱传会 刊期: 2010年第07期
黄粉虫蛋白是一种优质纯天然全价蛋白质,因提取工艺尚未完善而限制了其在医疗保健方面的开发与利用.本文主要对黄粉虫蛋白在脱脂、沉淀、脱色、酶解、除臭及医疗保健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希望能为黄粉虫蛋白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作者:李奕冉;姜玉新;李朝品 刊期: 2010年第07期
前列腺粘液腺癌(Mucinous adenocarcinoma,MC)是一种比较少见的前列腺癌,报道较少,我院遇见一例.为研究该病的临床发病及诊疗情况 ,现报道如下并检索文献进行分析.
作者:窦全亮;刘军;苏江浩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移动电话电磁辐射对XE-2100血液分析仪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40例体检人员的静脉血液标本,使用XE-2100血液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测定,作为对照组;然后在一定距离内,移动电话保持通话的状态下再次测定此40例体检人员的血液标本的血常规,此为测定组,比较两组结果.结果 移动电话电磁辐射对XE-2100血液分析仪测定的10项血细胞结果并无干扰影响(P>0.05).结论 虽然电磁辐射对血细胞结果并无干扰,但医务人员在使用移动电话时还是应该充分重视电磁辐射的问题,从而保证仪器的佳使用状态.
作者:黄先国;卢义柱;汪春新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为提高实验诊断学理论教学效果,探讨其改革方法.方法 针对实验诊断学理论教学在课程安排、师资配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的一系列的问题,分别对其进行调整和完善,并加强管理.结果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结论 通过对现行的实验诊断学理论教学多方面进行改革,能够明显提高该课程的理论教学质量.
作者:卞茂红;张循善;徐元宏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盐酸甲氧氯普胺注射液的含量.方法 采用C18(4.6 mm×250 mm,5 μm)色谱柱;以甲醇-乙腈-醋酸盐缓冲液(pH=4,含0.1%三乙胺)(10:15:75)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73 nm;柱温:40℃;进样量:20 μl.结果 在该色谱条件下,甲氧氯普胺在17.00~170.00 mg·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n=8),平均回收率99.9%(n=9).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灵敏、准确、简便,可作为盐酸甲氧氯普胺注射液的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刘翔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建立青藤碱凝胶中青藤碱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 采用Kromasil-C18(4.6 mm×150 mm,5 μm)为色谱柱,以甲醇-01 mol·L-1磷酸二氢钠-三乙胺(55:45: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63 nm,流速1.0 ml·min-1,柱温30℃.结果 青藤碱在8.7~104 m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09% .结论 该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青藤碱凝胶的质量控制.
作者:李道中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淮北市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的分布情况,HBV基因型与临床的关系.方法 选择HBV-DNA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71例)和肝硬化(22例)患者血清93份,采用巢式PCR法检测HBV基因型.结果 本组患者HBV基因分型结果为C型57例(61.3%),B型16例(17.2%),B/C混合型20例(21.5%);C、B和B/C基因型HBV分布在性别上无统计学差异;在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两组中C型比例分别为66.2%,45.5%,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P>0.05);C、B和B/C基因型患者HBeAg阳性率分别为79.0%(45/57),68.8%(11/16),65.0%(13/2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C基因型与B型和C型基因患者在HBV-DNA和ALT水平上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淮北地区HBV优势基因型以C型为主,B/C混合型次之,有少量的B基因型,B/C混合基因型HBV在病毒复制和肝脏损害方面较B型和C型严重.
作者:王其亮;李旭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上皮样血管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预后.方法 搜集7例上皮样血管瘤病例,从其病理形态、发病高峰年龄、发病常见部位及男女两性之间发病率的差异对其进行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7例上皮样血管瘤有4例发生于女性,有5例发生于头面部,1例有随访资料,5个月后复发.结论 上皮样血管瘤容易发生于成年女性,头面部高发,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方式,若手术切除不彻底容易复发.
作者:李传应;邢晓皖;王晓秋;顾萍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管状胃在食管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及对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36例食管癌、下咽癌和食管胃交界癌切除用管状胃重建上消化道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重点探讨管状胃的制作方法及该术式在防止并发症方面的优势.结果 本组36例患者中,术后发生胃出血1例,左胸腔积液2例,心律失常3例,吻合口狭窄2例,均经保守治疗治愈,无吻合口瘘、乳糜胸、喉返神经损伤及胸胃排空障碍发生.随访33例,随访时间10~24月,无胸胃综合征及明显反流性食管炎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食管切除术后管状胃制作简单、安全;解剖上与生理食管更相似;有更长的替代长度;保证了更好的血运;大限度切除了胃的泌酸面积,改善了胃食管反流;降低了胃排空不良的发生;改善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作者:赵璐;王衡;胡少辉;施开炯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老年人急性白血病(AL)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43例60岁以上老年A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住院的132例中青年AL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为4.38:1.老年AL患者合并有基础疾病者为86.0%、治疗相关死亡率(33.3%)均高于中青年组(P<0.01);骨髓增生低下发生率(14.0%)、既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病史率(9.3%)均高于中青年组(P<0.05);完全缓解(CR)率(21.2%)、1年生存率(27.3%)均低于中青年组(P<0.01).结论 老年AL有其临床特点,目前尚无早期诊断治疗的有效策略,应引起重视.
作者:吴燕明;丁刚;李承君;江彬彬;汤如 刊期: 2010年第07期
机体在一些病理状态下,呼气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的成分会发生改变,呼气分析通过检测呼气中VOCs成分的变化反映机体的病理生理状态,目前已成功应用于临床诸多领域.本文综述了人类呼气中的VOCs产生机制、呼气分析研究涉及的仪器和技术以及呼气分析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李迅;何广思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某传染病医院防治慢性乙型肝炎药物的用药情况并进行合理性分析.方法 统计该院2005年9月~2007年9月防治慢性乙肝药物使用的种类及费用,采用用药频度(DDDS)方法,对用药频度和用药费用进行分析.结果 统计显示该院防治乙肝药物主要有27种,DDDS排序前三位的是拉米夫定、干扰素α-2b和舒肝灵注射液.结论 该院慢性乙肝的治疗主要以抗病毒治疗为主,治疗药物的选择趋向于核苷(酸)类、干扰素等抗病毒药物的使用,辅以抗炎保肝、免疫调节等药物.
作者:王永英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确定仙鹤草降糖活性部位.方法 优选仙鹤草中降糖活性成分的提取方法及工艺,用优选的工艺提取仙鹤草得浸膏,浸膏分成三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水四部位,通过药效学实验确定降糖活性部位.结果 三氯甲烷和乙酸乙酯部位具有较强的降糖活性,正丁醇及水部位降糖活性不明显.结论 三氯甲烷和乙酸乙酯为仙鹤草降糖活性部位.
作者:陈优生;张焜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 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28例,并与单用西药治疗的28例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中西医组的临床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50%和92.9%.明显好于西医组(临床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21.4%及71.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中西医组血清心肌酶、心电图及左心室功能的改善情况也均明显优于西医组.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效果好于单纯西药治疗,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茂查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功能锻炼指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2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锻炼方法,实验组按照临床路径表制订的要求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结果 实验组术后功能锻炼的正确率、康复知识的掌握情况、护理服务满意度、术后功能锻炼的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指导,能明显地提高患者术后功能锻炼的正确率,帮助患者较好地掌握相关的康复知识,显著提高功能锻炼的优良率,利于患者更好地康复,从而也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保证了护理质量.
作者:凌艳;张群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合理安全的麻醉诱导和围术期麻醉管理方法,对降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S)患者围术期麻醉风险意义.方法 OSAS患者19例表麻复合镇静遗忘状态下经鼻盲探、明视或纤支镜引导下气管插管.术毕所有患者术后送ICU.结果 13例经鼻盲探气管插管,3例喉镜明视和3例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插管成功.麻醉诱导期患者轻度呼吸抑制,经指令深呼吸和面罩吸氧后SpO2能迅速>93%.结论 OSAS患者麻醉诱导宜慢诱导,镇静遗忘状态下保留自主呼吸,能为困难插管提供充裕的插管时间,是降低围术期麻醉风险的有效措施.
作者:罗小群;梁小虎;彭洪;钟纯;漆招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建立当归补血益气胶囊中阿魏酸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Kromasil C18 (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乙腈:0.5%冰醋酸(20:80);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320 nm;柱温:35℃.结果 阿魏酸在20.0~400.0 n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平均回收率99.18%,RSD=1.61%.结论 该法简单,快捷,可用于当归补血益气胶囊中阿魏酸的含量测定.
作者:张爱玲 刊期: 2010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