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氨甲环酸粉针剂配制时出现浑浊及解决方法的探讨

李立红;余玉琴

关键词:氨甲环酸, 浑浊, 解决方法
摘要:目的 探讨氨甲环酸粉针剂输液配制的佳方法.方法 通过实践和相关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氨甲环酸粉针剂输液配制在操作规范、抽足溶媒,适时振摇的情况下,均能快速溶解.结论 规范药品说明书和PIVAs的建立能有效解决输液配制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安徽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归芪颗粒治疗猪血清所致大鼠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中药归芪颗粒对猪血清所致肝纤维化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腹腔注射给予大鼠猪血清0.5 ml/只,2次/周,连续8周,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阳性药对照组及归芪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另设正常大鼠对照组,第8周起按22.4、11.2和5.6 g·kg-1的剂量灌胃给予归芪颗粒进行治疗,连续8周,阳性对照组灌胃给予扶正化瘀胶囊0.825 g·kg-1,正常及模型对照组灌胃等容积的消毒饮用水.末次给药后次日取血,观察各组大鼠血清学指标(ALT、AST、T-BIL、ALP、TP、ALB、GLB、HA、CIV和PⅢNP)的改变及肝组织中羟辅氨酸(Hyp)的变化,并解剖大鼠取肝脏做病理组织学检查,观察肝脏纤维化程度.结果 复方归芪颗粒能明显降低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透明质酸(HA)及肝组织中羟辅氨酸(Hyp)的水平,明显减轻肝脏细胞的病理损伤.结论 复方归芪颗粒免疫损伤所致对大鼠肝纤维化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作者:冯璇;彭蕴茹;沈明勤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RP-HPLC法测定三氟柳原料的有关物质

    目的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测定三氟柳的有关物质.方法 采用Diamonsil TM C18(250 mm×4.6 mm,5 μm)色谱柱,流动相为0.1%磷酸水溶液-乙腈(50:50),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35 nm.结果 在本文色谱条件下三氟柳与有关物质能达到有效分离,在5.15~515 m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仪器精密度RSD为0.33%;低检测限为10 ng.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可行,可用于三氟柳的质量控制.

    作者:张射兵;刘实;卢洲;张明明;段艳冰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舒芬太尼与芬太尼辅助丙泊酚在无痛人流手术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的芬太尼与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性人工流产手术的观察.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自愿施行无痛人流手术的孕妇120例,年龄20~35岁,体重45~60 kg,随机分为四组,每组各30例,分别应用芬太尼50、75 μg、舒芬太尼5、7.5 μg.各组丙泊酚以2 mg·kg-1、2 min匀速推注完毕,术中如有体动追加丙泊酚0.5 mg·kg-1.观察HR、BP、SPO2 、术中体动情况及术毕清醒时间、术后宫缩痛状况.结果 HR、BP、SPO2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各组内比较术前与术中、术毕HR、BP有显著变化(P<0.05),各组术中体动情况A 组与B、C、D组比较,术中体动明显增多统计学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术毕清醒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出现术后宫缩痛比C、D组明显增多(P<0.05),B组与D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而D组与A组比较统计学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 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优于芬太尼、丙泊酚组合.

    作者:陈燃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可吸收棒内固定治疗MasonⅡ、Ⅲ型桡骨小头骨折

    目的 探讨可吸收棒内固定治疗桡骨小头骨折的治疗方法和结果.方法 对32例MasonⅡ、Ⅲ型桡骨小头骨折行切开复位可吸收棒内固定治疗并早期功能锻炼.结果 术后随访8~16个月,优19例,良8例,一般4例,差1例,优良率84%.结论 可吸收棒治疗桡骨小头骨折可获得较满意的肘关节活动范围.

    作者:李健;王金华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43例小儿急性阑尾炎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 通过总结小儿阑尾炎的临床诊治经验,及时做出诊断与手术治疗,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对该院5余年来外科手术治疗的43例小儿急性化脓穿孔性阑尾炎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 本组43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化脓性阑尾炎18例,坏疽、穿孔性阑尾炎20例,阑尾周围脓肿5例,首发症状以腹泻为主要的有6例,以感冒发热为主要的有6例,以肠梗阻为主要的有4例,术前诊断与术后诊断均为阑尾炎者32例,符合率为74.4%.术前诊断与术后诊断不相符11例,误诊率25.6%.并发症有切口感染6例,肺部感染5例,腹腔残余感染6例,肠梗阻3例,粪瘘1例,腹膜裂开1例.结论 通过详细了解病史、仔细体格检查、合理运用辅助诊断、综合分析可能避免延误诊断及治疗,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宁长青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右心室功能评价的研究进展

    由于右心结构的特殊性,准确的测量右心功能一直是一个难题.超声心动图是目前能够对右心系统形态、血流及功能进行评估的便利、有效的方法.三维超声在量化右心室容积和射血分数上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MRI与多层CT扫描也不失为测量右心室容积与功能的良好选择.还有一些血液生化指标也可能在未来右心室功能评定上发挥作用.

    作者:张锐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甘黄洗剂的药效学研究

    目的 研究甘黄洗剂止痒、抗炎、抗过敏、抑菌的药理作用.方法 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新鲜蛋清诱发小鼠足部急性炎性水肿、2,4-二硝基氯苯致小鼠Ⅳ (迟发)型超敏反应、磷酸组织胺致痒耐受试验等实验方法,观察甘黄洗剂的抗炎、抗过敏、止痒等与药效学相关的药理作用.结果 甘黄洗剂能明显降低小鼠耳肿胀率及抑制大鼠足部急性炎症水肿(P<0.01);能显著提高豚鼠对组胺的致痒阈(P<0.01);还有明显抑制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的作用;且上述作用呈明显的量效依赖关系.结论 甘黄洗剂具有较好的抗炎、抗过敏、止痒及免疫抑制作用.

    作者:李国忠;赵云燕;彭代银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米力农治疗难治性心衰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米力农注射液治疗难治性心衰患者的疗效.方法 采用单盲对照法分为治疗组11例及对照组10例.治疗组用米力农注射液2支加入生理盐水500 ml中静滴,每天1次,7 d为一疗程,原用药不变.对照组除未用米力农外,其余治疗同治疗组.结果 对照组患者治疗7 d后LVEF,6 min步行距离均有所增加,LVDd有所减小,但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明显改善(P<0.05),两组比较,治疗组患者LVEF、6 min步行距离明显增加,LVDd明显缩小,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作者:邱五一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妊娠3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妊娠的临床特点、孕产期处理及妊娠结局.方法 对3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妊娠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孕期SLE病情活动者13例(活动组),非活动者22例(非活动组).活动组患者子痫前期发生率38.46%,胎儿生长受限发生率69.23%,非活动组发生子痫前期0例,胎儿生长受限发生率13.64%,两组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活动组患者胎膜早破、胎儿窘迫、产后出血、早产的发生率及胎儿丢失率均高于非活动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妊娠期SLE患者易出现产科并发症,加强孕期母婴监护,正确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多数患者能获得良好的结局.

    作者:吕文杰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缬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缬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将该院11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分为治疗组54例和加服缬沙坦58例.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SBP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缬沙坦治疗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缬沙坦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2.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缬沙坦联合治疗老年高血压病安全的、有效的,是比较理想的老年性高血压降压药物.

    作者:王自银;胡兵;王刚;葛静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腹腔镜下经纤维胆道镜保胆取石术30例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微创保胆取石术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总结30例采用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29例手术成功,无出血、胆漏等并发症,患者均取得满意疗效.结论 对胆囊功能良好且有保胆意愿的患者可采用微创保胆取石术,安全可行,且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蒋徐维;朱锋;孙礼侠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供体或/和受体存在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肾移植的临床应用

    肾移植已经成为目前治疗终末期肾病的佳疗法.而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国家,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人数达10%左右.一方面,肾移植患者由于在移植前经历相当长时间的血透、腹透等治疗,感染率可能更高.

    作者:吴培;于德新;廖贵益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奥美拉唑与莫沙比利联用在反流性食管炎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5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9例:奥美拉唑20 mg,1次/d口服;对照组:莫沙必利5 mg,3次/d口服.两组均治疗6周后观察内镜下愈合情况以及症状改善有效率.结果 治疗6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9.80%和76.09%,内镜下有效率分别为91.84%和63.04%,治疗组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奥美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较单独用药临床疗效更加显著.

    作者:何晓汉;汪春林;江陈生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抬高穿刺部位对缓解静脉滴注氯化钾疼痛效果的观察

    目的 探讨缓解静脉滴注氯化钾所致局部疼痛的更好方法.方法 将62例静脉滴注氯化钾疼痛的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31例,输液53例次,对照组31例,输液49例次.实验组采用抬高静脉穿刺部位的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输液法,记录病人主诉对局部疼痛的程度,并进行评分.结果 抬高静脉穿刺部位的方法对缓解静脉补钾时的疼痛显著优于传统输液组.结论 抬高穿刺部位的静脉滴注氯化钾方法优于传统方法.

    作者:于珍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子宫下段出血处理

    目的 总结前置胎盘剖宫产术时子宫下段大量出血的止血方法及其效果.方法 分析69例前置胎盘行剖宫产术时子宫下段大量出血患者的资料,了解不同方法的止血效果.结果 67例均术中有效止血,2例中转行子宫切除术,其中1例失血量过多致产妇死亡,其他无1例发生晚期产后出血,术后恢复良好,3~8个月月经复潮.结论 对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子宫下段出血量多的患者,结合应用综合措施止血,才能有效止血.

    作者:唐小英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57例高血压患者处方资料的基本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 通过对抗高血压治疗的处方资料进行药物利用分析,以此为切入点探讨基本药物在基层医疗机构的推行实效.方法 对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以来2010年1~3月安徽省濉溪县某乡镇卫生院57例高血压病患者处方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药物使用率、用药人次及药品金额排序指标分析其抗高血压药物用药数据;统计基本药物使用率、基本药物处方率等指标分析抗高血压基本药物使用的处方数据.结果 该院抗高血压基本药物处方率达到91.23 %,其中以卡托普利的使用为广泛;但单张基本药物平均种类指数较低,为0.035.结论 我省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能规范使用,但基本药物使用品种数单一.

    作者:周友泉;解雪峰;吕雄文;赵斌;李永峰;李俊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某院2005~2009年内科糖尿病住院病人统计分析

    目的 了解某院内科住院患者中糖尿病患病情况,探索糖尿病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预防和治疗提供一定的统计参考资料.方法 调取2005年~2009年期间在内科住院患者有关资料,以出院主要诊断为依据进行整理分析.按照患者的年龄,性别和入院时间不同归类统计糖尿病的发病情况.结果 (1)住院患者中糖尿病构成比逐年增加.(2)不同年龄组之间糖尿病构成比存在差异(P<0.05).(3)住院患者中女性糖尿病患者构成高于男性.结论 本院住院患者中糖尿病构成比逐年递增,不同年龄组人群之间糖尿病构成比存在差异,女性高于男性.

    作者:桂海燕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温艾叶和茶叶水在慢性感染性创面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温艾叶和茶叶水在慢性感染性创面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慢性感染性创面患者45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常规组予常规伤口换药;研究组在常规组基础上,予温艾叶和茶叶水清洗创面,观察两组间创面色泽、分泌物及愈合时间等指标.结果 常规组创面平均25 d愈合,而研究组的为17 d,明显短于常规组;研究组创面经过10 d左右的换药,创面就基本健康,色泽红润,其好转时间也明显短于常规组.结论 温艾叶和茶叶水能促进慢性感染性创面的愈合.

    作者:张满足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男性不育患者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及重组异常的研究

    目的 研究男性不育患者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联会及重组的异常,探讨男性不育的细胞遗传学因素.方法 应用铺展法及免疫荧光技术制备精母细胞联会复合体,以SCP3抗体、MLHl抗体和CREST抗血清来标记联会复合体侧轴、重组位点和着丝点,对比分析男性不育患者与正常可育男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联会及重组情况.结果 病例组中42%的患者睾丸组织中缺乏生精细胞;相比对照组,病例组具有较高的细线期、偶线期细胞比例和较低的粗线期细胞比例(P<0.05);病例组中粗线期细胞的平均重组点数降低,常染色体缺乏重组位点的平均频率升高、性染色体上有重组位点的平均频率降低(P<0.05).同时,相比对照组,病例组中同源染色体联会复合体上未配对区域升高(P<0.05),含有至少有一个二价体无重组位点的细胞的比例升高(P<0.05).结论 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联会和重组发生异常是导致精子发生障碍的重要因素.

    作者:叶楠;査智健;李光远;唐亮;于德新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自噬与癌症的治疗

    自噬是溶酶体降解途径之一,细胞利用自噬维持着胞内大分子和细胞器的循环利用.自噬的功能主要是在营养缺乏状态下维持着细胞代谢的平衡以及在环境压力下清除损伤的细胞器以利于细胞的存活.如今,自噬又显示出其抑制肿瘤的作用.自噬的缺失经常伴随着肿瘤的发生,比如在乳腺癌、卵巢癌和前列腺癌中出现自噬调节基因beclin 1 的缺失,而beclin1基因敲除的小鼠更表现出癌变倾向.自噬是怎样抑制肿瘤发生的是当前生命科学界感兴趣的课题之一,到目前为止,人们已发现细胞自发机制(涉及染色体完整性和稳定性的保护)和非细胞自发机制(涉及坏死和炎症的抑制)参与其中.在治疗过程中,自噬的作用也非常复杂,一方面,由于肿瘤细胞能够依赖自噬功能来缓解由药物和射线诱导的压力而利于自身存活,所以,在化疗和放疗的同时应用自噬的抑制剂被视为当今癌症治疗的一个新手段,另一方面,诱导自噬可以维持细胞内蛋白质和细胞器的更新、抑制DNA的损伤和染色体的突变并且能限制由坏死引起的炎症而实现细胞的适应性,因而,诱导自噬可能在癌症的预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作者:王梅;李庆林 刊期: 2010年第08期

安徽医药杂志

安徽医药杂志

主管: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安徽省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