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内镜直视下置入鼻胃管在胃大部切除术后呕吐中的作用

葛相栓;吴正祥;杨彩虹;姚霞

关键词:内镜, 胃大部切除术, 鼻胃管, 扩张术
摘要:目的 探讨内镜直视下置人鼻胃管在胃大部切除术后呕吐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远端胃切除术后并发呕吐者分为常期治疗组及内镜直视下置管组,观察患者术后呕吐的改善及持续时间.结果 鼻胃管置入组患者呕吐改善较常规治疗组早,且持续时间短.鼻胃管置人组恢复自主进食后拔除鼻胃管.结论 内镜直视下置入鼻胃管治疗胃大部切除术后呕吐具有操作简单、经济节约、痛苦小、疗效好等特点,是一种简单易行,行之有效的方法 ,值得推广.
安徽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西医结合机制研究及治疗对策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临床常见的~种出血性疾病,近年来关于该病的中西医结合机制研究及治疗的相关报道较多,本文试做归纳和评析.

    作者:孙成龙;周郁鸿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高泌乳素血症中医药研究进展

    高泌乳素血症是指外周血中泌乳素(PRL)水平明显高于正常(≤25 mg·L-1),常可导致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病变,患者常因月经稀发、闭经、溢乳和不孕就诊.中医古籍无对本病的记载,根据其临床表现,相当于中医月经后期、闭经、乳汁自出、不孕等.西医单纯使用溴隐停,价格昂贵且副作用较大,所以许多学者运用中医学理论治疗本病,取得一定疗效,现将近年来中医对高泌乳素血症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杨安凤;刘亚妮;李大剑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早期乳腺癌的钼铑双靶X线诊断

    目的 提高钼铑双靶X线对早期乳腺癌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对1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早期乳腺癌X线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早期乳腺癌征象:泥沙样微细钙化6例,X线未见明确肿块或结节而钙化灶为惟一恶性征象4例;非对称性密度增高3例;乳腺结构扭曲紊乱1例;局限性皮肤增厚伴乳头下陷1例.结论 (1)泥沙样微细钙化仍是早期乳腺癌重要的诊断依据,甚至比直接征象(肿块)更具特异性.(2)非对称性局限性敛密、乳腺结构局部扭曲紊乱,在排除炎症和手术史后,应考虑乳腺癌可能.(3)除恶性钙化外,大于两种间接征象并存时,应高度重视,予以进一步检查或短期复查.

    作者:杨帮本;戴慧;钱荣珍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三氧化二砷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29例

    目的 观察三氧化二砷(As2O3)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患者使用三氧化二砷联合全反式维甲酸双诱导治疗,对高白细胞患者加用单一化疗药物高三尖衫酯碱(H)或柔红霉素(DNR),合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予以输注血浆/纤维蛋白原.结果 29例患者中26例完全缓解,完伞缓解(CR)率89.66%;3例死于颅内出血.结论 三氧化二砷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确切,患者耐受性较好.

    作者:姚福生;詹杨;梁虹;严红;陈荃宏;钟龙;吴有智;杨达天;赵海军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以结节样皮疹为首发表现的先天性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1例

    患儿,女性,40 d,出生后20 d开始在颜面、躯干等部位出现紫兰色皮肤结节,斑块,无发热及出血.经血液和骨髓穿刺证实为急性髓性白血病M5,皮损处组织病理和免疫组化呈皮肤白血病改变.患儿明确诊断后放弃治疗,2周后死亡.

    作者:王再兴;李卉;杨雅骊;林达;杨森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疝环充填式无扩张力修补术在腹股沟疝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9月至2008年4月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35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4例复发,复发率为1.19%;术后感染2例,感染率0.5%;阴囊水肿12例,发生率3.4%,术后疼痛明显轻于传统疝修补术.结论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在腹股沟疝中复发率低,并发症少,恢复快,是理想的腹股沟疝修补方法 .

    作者:汪敏徽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宫腔镜治疗不孕不育患者的生殖预后

    目的 探讨官腔镜治疗官腔因素所致不孕不育患者的生殖预后.方法 官腔镜手术162例不孕不育患者分为TCRA术,TCRS术,TCRP术,TCRM术四组,并对四组的妊娠率和妊娠结局对比分析.结果 TCRA术,TCRS术,TCRP术,TCRM术四组术后妊娠率分别为43.3%、45.2%、91.7%、83.3%,足月活产率分别为53.8%、78.9%、100%、86.7%.结论 宫腔镜手术是治疗宫腔因素所致不孕不育患者的有效手段.

    作者:刘爱华;曹云霞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FHIT及Ki-67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殖症及内膜癌组织中FHIT(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及增殖抗原Ki-67的表达,以及子宫内膜癌发生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32例单纯型增生过长、31例复杂型增生过长、36例不典型增生、65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FHIT及Ki67的表达.结果 FHIT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过长、复杂型增生、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依次递减,而Ki-67的阳性表达率依次递增,子宫内膜样腺癌和不典型性增生中FHIT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和单纯性增牛(P<0.01),而Ki-67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和单纯性增生过长(P<0.01),FHIT阳性表达缺失与组织学分级有关(P<0.01)、与子宫肌层浸润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无关;而Ki-67阳性表达与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P<0.05,P<0.01),与子宫肌层浸润程度无关,FHIT蛋白表达与Ki67呈负相关(r,=0.450,P<0.000).结论 FHIT蛋白与Ki-67的异常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相关,有可能成为子宫内膜组织早期癌变的有用标记物.

    作者:陈晶晶;陈柯;王晓秋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出血临床试验研究

    目的 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盲法、阳性药物、平行对照、多中心的临床试验.试验组:注射用兰索拉唑;对照组:注射用奥美拉唑钠(洛赛克).结果 从2005年4月至2005年11月共有216例患者人组,剔除4例,其余均完成试验.经过治疗后,两组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有效率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止血时间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上腹痛消失天数和消失率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比较,不良反应主要为白细胞减少、转氨酶轻度升高和皮疹等,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是有效而安全的,有较高的临床应用的价值.

    作者:孙士其;张振玉;李晓昕;张宜山;唐国都;朱萱;朱人敏;王青;张方信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探讨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彩超检测12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动脉后壁IMT,观察斑块的有无及形成情况,同期检查100例非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缺血性脑血管病组IMT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斑块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常见于颈动脉分叉处(P<0.05),但左右两侧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动脉硬化程度明显重于非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彩超技术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有重要意义.

    作者:琚双五;韩诚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葛根口服液的工艺研究及葛根素的测定

    目的 对以葛根素为功效/指标性成分的口服液进行工艺研究及其含量测定.方法 口服液考察提取和精制工艺,含测采用HPLC.结果 水提提取率可达90%,正交试验优选佳提取条件为:固液比为1:8,提取次数2次,每次提取时间为2 h.醇沉、壳聚糖澄清效果优于明胶和ZTC 1+1.HPLC测定中前处理操作简便.结论 葛根口服液水提、精制工艺可满足要求,稳定.

    作者:罗琥捷;雷晓林;陈祥吉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依达拉奉在不同注射液中配伍稳定性的研究

    目的 考察依达拉奉注射液分别与0.9%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依达拉奉注射液中的含量,考察依达拉奉注射液与常用注射液配伍后的pH值的变化.结果 与4种注射液配伍后8 h内,其外观无变化,但pH值、含量在1 h后有显著变化.结论 此4种输液于20℃下配伍,绝不能在1 h外使用,1 h内使用临床上也需谨慎观察.

    作者:陈进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显微输卵管吻合术10年回顾

    目的 探讨几种常见输卵管绝育手术后进行显微输卵管吻合术,并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1997年2月~2007年4月间我站200例妇女输卵管绝育后进行显微复通手术的效果,对不同绝育方法 的复通效果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200例复通术的患者随访182例,随访率91.0%.复通术后6个月受孕率高为32.50%(65/200).抽芯包埋法和银夹绝育复通术后宫内妊娠率显著高于其他方法 (P<0.05);吻合术后输卵管长度<4 cm时官内妊娠率显著降低,长度>6 cm时宫内妊娠率即不受影响.结论 外科显微吻合技术明显提高手术后输卵管复通率与术后妊娠率.绝育时减少输卵管系膜损伤,可提高术后复通的成功率,抽芯包埋法和银夹法复通术复通效果较好;加用粘合剂可明显提高术后早期宫内妊娠率.吻合后输卵管的长度、患者的年龄、绝育年限都是重要影响因素.

    作者:钱兴平;孙亚州;吴丹力;杨宏斌;孙倩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肌苷与6种输液配伍稳定性考察

    目的 考察肌苷注射液与6种不同输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考察肌苷注射液与不同输液配伍后,不同浓度在室温条件下6 h内其含量、pH值及外观的变化.结果 配伍溶液放置6 h内其含量均在95%以内、pH值及外观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肌苷注射液与6种不同输液在配伍后6 h内稳定,可以配伍.

    作者:马洪峰;张祥花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微粉硅胶在制剂工艺中的应用

    微粉硅胶为轻质的白色粉末,无臭无味,不溶于水及酸,而溶于氢氟酸及热碱溶液中;化学性质稳定,与绝大多数药物不发生反应.

    作者:古一雯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菟丝子多糖对糖尿病小鼠的治疗作用

    目的 观察菟丝子多糖对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四氧嘧啶制作糖尿病小鼠模型,测定小鼠体重、空腹血糖,肝糖原含量,并进行小鼠游泳试验、免疫器官脾脏和胸腺称重,观察菟丝子多糖150、300、600 mg·kg-1对这些指标的影响.结果 菟丝子多糖对糖尿病小鼠能显著降低血糖、增加体重、增加肝糖原含量、延长游泳时间、增加脾脏和胸腺重量.结论 菟丝子多糖对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李道中;彭代银;张睿;徐先祥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125例糖尿病死亡原因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我国的糖尿病患病率呈现快速增加趋势,糖尿病的病死率也随之上升[1].对糖尿病死亡原因的认识是糖尿病预防及治疗的重要因素.本文对资料完整的125例糖尿病住院死亡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如下.

    作者:季学磊;安民民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三氟柳抗血小板活化作用及机制研究

    目的 探讨三氟柳抗血小板活化作用特点及机制.方法 采用旋转玻球法测定血小板粘附率;比浊法测定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结果 三氟柳能有效降低正常大鼠血小板粘附率,对AA所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 三氟柳具有抑制血小板粘附和聚集作用,其抗血小板活化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花生四烯酸代谢相关.

    作者:夏杨;张洪恩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腰背直切口治疗上尿路结石

    目的 试评一种上尿路结石手术治疗的手术方式.方法 回顾106例上尿路结石的手术,采用腰背直切口人路;结石分别位于肾盏、肾盂及输尿管内;结石有单发,也有多发.患者体形各异.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取石,无残留.术后恢复快,无后遗症.结论 开放手术治疗上尿路结石仍是较常用的方法 ,腰背直切口创伤小、直接、简便且后遗症状少,特别适合基层或设备条件较差的医院应用.

    作者:原明;罗志奎;孙良传;董攻祥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小剂量哌替啶对剖宫产产妇寒战的处理

    剖宫产手术麻醉选择多以硬膜外麻醉为主,也可选用腰麻或腰硬联合麻醉.临床观察到施行硬膜外麻醉后产妇寒战发生率较高.其原因可能与椎管内麻醉后体内热能从深部向外周再分布[1]有关,其他因素如输入低温液体,手术创面热量损失、失血等.治疗术中寒战的药物较多,但也随之伴有不良反应的发生.本文探讨小剂量哌替啶对刮宫产产妇寒战的处理效果.

    作者:雷传生 刊期: 2008年第10期

安徽医药杂志

安徽医药杂志

主管: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安徽省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