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显微输卵管吻合术10年回顾

钱兴平;孙亚州;吴丹力;杨宏斌;孙倩

关键词:输卵管绝育, 显微吻合技术, 影响因素
摘要:目的 探讨几种常见输卵管绝育手术后进行显微输卵管吻合术,并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1997年2月~2007年4月间我站200例妇女输卵管绝育后进行显微复通手术的效果,对不同绝育方法 的复通效果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200例复通术的患者随访182例,随访率91.0%.复通术后6个月受孕率高为32.50%(65/200).抽芯包埋法和银夹绝育复通术后宫内妊娠率显著高于其他方法 (P<0.05);吻合术后输卵管长度<4 cm时官内妊娠率显著降低,长度>6 cm时宫内妊娠率即不受影响.结论 外科显微吻合技术明显提高手术后输卵管复通率与术后妊娠率.绝育时减少输卵管系膜损伤,可提高术后复通的成功率,抽芯包埋法和银夹法复通术复通效果较好;加用粘合剂可明显提高术后早期宫内妊娠率.吻合后输卵管的长度、患者的年龄、绝育年限都是重要影响因素.
安徽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出血临床试验研究

    目的 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盲法、阳性药物、平行对照、多中心的临床试验.试验组:注射用兰索拉唑;对照组:注射用奥美拉唑钠(洛赛克).结果 从2005年4月至2005年11月共有216例患者人组,剔除4例,其余均完成试验.经过治疗后,两组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有效率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止血时间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上腹痛消失天数和消失率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比较,不良反应主要为白细胞减少、转氨酶轻度升高和皮疹等,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是有效而安全的,有较高的临床应用的价值.

    作者:孙士其;张振玉;李晓昕;张宜山;唐国都;朱萱;朱人敏;王青;张方信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三氧化二砷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29例

    目的 观察三氧化二砷(As2O3)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患者使用三氧化二砷联合全反式维甲酸双诱导治疗,对高白细胞患者加用单一化疗药物高三尖衫酯碱(H)或柔红霉素(DNR),合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予以输注血浆/纤维蛋白原.结果 29例患者中26例完全缓解,完伞缓解(CR)率89.66%;3例死于颅内出血.结论 三氧化二砷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确切,患者耐受性较好.

    作者:姚福生;詹杨;梁虹;严红;陈荃宏;钟龙;吴有智;杨达天;赵海军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加强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提高医疗质量的几点思考

    目的 探讨加强医院药物不良反应(ADR)监测工作、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用药的途径.方法 分析我院ADR监测工作开展的现状.探讨医院ADR监测工作对医疗质量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建议.结果 医院加强ADR监测工作有助于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和降低药源性疾病.结论 医院应将ADR监测工作作为医疗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以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合理用药.

    作者:王儒强;张士勇;曹迪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21例铅黄肠球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铅黄肠球菌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4年6月~2007年4月期间铅黄肠球菌感染患者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 21例患者中,医院感染占61.9%,社区感染占38.1%;感染的部位以尿路感染常见,占42.9%(9/21);不管是医院感染还是社区感染大多患者存在易感因素,分别达到61.5%和100%.结论 铅黄肠球菌可引起患者不同部位的感染,大多数感染者存在易感因素.

    作者:谢琴秀;熊自忠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足月妊娠脐动脉血流测定联合胎心监护对胎儿窘迫的预测

    目的 通过脐动脉血流测定联合胎心监护对足月妊娠胎儿窘迫进行预测,以寻求更为准确可靠的诊断方法 .方法 将研究对象分为三组,联合组即脐动脉血流测定S/D值≥12.5且NST无反应型组;脐血流组即单纯行脐动脉血流测定S/D值≥2.5组和NST组即单纯行胎心监护NST无反应型组;分别了解分娩结局:记录羊水污染,新生儿Apgar评分等指标.结果 联合组的羊水污染率,胎儿窘迫率,新生儿窒息率明显高于脐血流组以及NST组.结论 胎儿脐血流监护与胎心监护联合应用,可及早发现胎儿窘迫,及时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改善胎儿的预后,减少围产儿的病死率.

    作者:吴艳;丛林;张斌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的预防与处理(附1例报道)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回顾我院近1年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致胆管损伤1例,分析损伤的部位、类型、发现时间、手术方法 和治疗效果.结果 术中发现后立即中转,行肝总管空肠内引流术.结论 预防损伤和术中早期发现是关键,胆管损伤的处理要根据损伤发现的时间、部位、类型等选择不同的方法 .

    作者:韩文秀;孟翔凌;徐阿曼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菟丝子多糖对糖尿病小鼠的治疗作用

    目的 观察菟丝子多糖对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四氧嘧啶制作糖尿病小鼠模型,测定小鼠体重、空腹血糖,肝糖原含量,并进行小鼠游泳试验、免疫器官脾脏和胸腺称重,观察菟丝子多糖150、300、600 mg·kg-1对这些指标的影响.结果 菟丝子多糖对糖尿病小鼠能显著降低血糖、增加体重、增加肝糖原含量、延长游泳时间、增加脾脏和胸腺重量.结论 菟丝子多糖对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李道中;彭代银;张睿;徐先祥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产后尿潴留的调查及预见性护理干预

    后尿潴留是指产后6 h内不能排尿或排尿甚少,残余尿>100 ml[1].产后尿潴留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常影响子宫收缩,是造成产后出血和泌尿系感染的重要因素.在长期的产科临床工作实践中发现产妇产后尿潴留常导致阴道出血量增加甚至危及生命.为了避免产后尿潴留,我科进行从围产期各阶段预见性护理干预,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谢燕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乳痹消胶囊的质量标准

    目的 建立乳痹消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TCL)法对处方中赤芍、延胡索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乳痹消胶囊中芍药苷的含量.结果 TCL鉴别方法 专属性强;芍药苷在0.25~5.0 g·L-1范围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9%,RSD=1.13%(n:6).结论 本质量标准可有效控制乳痹消胶囊的质量.

    作者:王美英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DHS治疗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

    目的 探讨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方法 ,以评价临床疗效.方法 对36例年龄60~84岁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手术切开复位+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粉碎性骨折骨缺损区行取自体髂骨植骨,对病人骨折愈合时间、肢体功能和全身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随访6~28个月,36例患者骨折全部愈合,无髋内翻等并发症,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行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固定牢靠,减少卧床时间,能早期关节活动,缩短住院时间,疗效可靠.

    作者:陈武;胡召云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糖尿病性脑卒中81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糖尿病性脑卒中的病情及转归与血糖的关系.方法 对81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血糖水平分为3组,观察与病情及转归的关系.结果 急性脑卒中严重程度与血糖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糖尿病性脑卒中临床症状的轻重及病情转归与入院时血糖水平的高低有关.血糖≥16.7 mmol·L-1提示预后不良,故血糖水平是脑卒中预后指标之一.

    作者:郑华如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小剂量哌替啶对剖宫产产妇寒战的处理

    剖宫产手术麻醉选择多以硬膜外麻醉为主,也可选用腰麻或腰硬联合麻醉.临床观察到施行硬膜外麻醉后产妇寒战发生率较高.其原因可能与椎管内麻醉后体内热能从深部向外周再分布[1]有关,其他因素如输入低温液体,手术创面热量损失、失血等.治疗术中寒战的药物较多,但也随之伴有不良反应的发生.本文探讨小剂量哌替啶对刮宫产产妇寒战的处理效果.

    作者:雷传生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以结节样皮疹为首发表现的先天性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1例

    患儿,女性,40 d,出生后20 d开始在颜面、躯干等部位出现紫兰色皮肤结节,斑块,无发热及出血.经血液和骨髓穿刺证实为急性髓性白血病M5,皮损处组织病理和免疫组化呈皮肤白血病改变.患儿明确诊断后放弃治疗,2周后死亡.

    作者:王再兴;李卉;杨雅骊;林达;杨森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与听觉脑干诱发电位的观察

    目的 探讨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听觉脑干诱发电位异常的危险因素及在高胆红素血症处理中的价值.方法 对147例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检测血清总胆红素(TBC)、总胆红素/白蛋白(B/A)比值、二氧化碳结合力、血糖,并根据听觉脑干诱发电位检测的结果 ,分组对病因、黄疸出现时间、就诊时日龄、体重的变化及TBC、B/A、二氧化碳结合力、血糖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147例患儿BAEP正常81例,异常66例.BAEP正常组和异常组的TBC、B/A比值、二氧化碳结合力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血糖水平及体重丢失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因中新生儿溶血病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黄疸出现时间在24 h内差异有显著性(P<0.05);7 d内就诊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黄疸出现早、新生儿溶血病、胆红素水平高、B/A比值高、低二氧化碳结合力是听觉脑干诱发电位异常的危险因素.

    作者:周晓丽;何金根;陆达林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2例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 分析32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32例患者全部治愈,平均治愈时间19 d,无1例肠坏死.结论 采用非手术疗法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疗效较满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姚远;张亚洲;李洁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125例糖尿病死亡原因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我国的糖尿病患病率呈现快速增加趋势,糖尿病的病死率也随之上升[1].对糖尿病死亡原因的认识是糖尿病预防及治疗的重要因素.本文对资料完整的125例糖尿病住院死亡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如下.

    作者:季学磊;安民民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疝环充填式无扩张力修补术在腹股沟疝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9月至2008年4月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35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4例复发,复发率为1.19%;术后感染2例,感染率0.5%;阴囊水肿12例,发生率3.4%,术后疼痛明显轻于传统疝修补术.结论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在腹股沟疝中复发率低,并发症少,恢复快,是理想的腹股沟疝修补方法 .

    作者:汪敏徽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振肝灵丸治疗肝炎后肝硬化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振肝灵丸对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代偿期的疗效.方法 选择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74例,治疗组口服振肝灵丸,对照组口服复方鳖甲软肝片,观察治疗前后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血清肝纤维化指标(HA、LN、C-Ⅳ)均较疗前明显降低,血清白蛋白(Alb)明显增加,两组疗后结果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振肝灵丸具有明显的抗肝纤维化作用,效果与复方鳖甲软肝片相当.

    作者:吴安源;蒋锦平;贾海生;张国忠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临床真空采血常见护理问题分析与对策

    目的 总结真空采血中常见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对策.方法 对本科2006年1~11月住院患者真空采血过程及所检验的3 785份血标本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 标本溶血29例;未向患者详细介绍抽血前的注意事项造成检验结果 有误差10例;标本凝固10例;采血量不符合要求7例;标本稀释2例;血液污染床单5例;血液流入不畅12例;穿刺针头脱出6例.结论 真空采血生化标本仍必须注意做好患者抽血前宣教,并掌握正确的采血方法 ,做好采血后标本的处理运输等.

    作者:余慧茜;吴朝晖;金益曼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显微输卵管吻合术10年回顾

    目的 探讨几种常见输卵管绝育手术后进行显微输卵管吻合术,并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1997年2月~2007年4月间我站200例妇女输卵管绝育后进行显微复通手术的效果,对不同绝育方法 的复通效果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200例复通术的患者随访182例,随访率91.0%.复通术后6个月受孕率高为32.50%(65/200).抽芯包埋法和银夹绝育复通术后宫内妊娠率显著高于其他方法 (P<0.05);吻合术后输卵管长度<4 cm时官内妊娠率显著降低,长度>6 cm时宫内妊娠率即不受影响.结论 外科显微吻合技术明显提高手术后输卵管复通率与术后妊娠率.绝育时减少输卵管系膜损伤,可提高术后复通的成功率,抽芯包埋法和银夹法复通术复通效果较好;加用粘合剂可明显提高术后早期宫内妊娠率.吻合后输卵管的长度、患者的年龄、绝育年限都是重要影响因素.

    作者:钱兴平;孙亚州;吴丹力;杨宏斌;孙倩 刊期: 2008年第10期

安徽医药杂志

安徽医药杂志

主管: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安徽省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