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馨;王士贤;张富庚;张玉华;刘爱恒
中药垂盆草Sedum sarmentosum Bunge 为景天科景天属多年生草木植物,我国分布广泛。它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作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咽喉肿痛、热淋、疔痈、水火烫伤、蛇虫咬伤及各种急慢性活动性肝炎[1]。广泛的临床应用已证明垂盆草及其制剂具有显著的抗肝炎作用。为了广泛筛选该中药中抗肝炎活性成分,为药材和制剂质量标准规范化研究奠定基础,我们对垂盆草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中分得5 个化合物,经化学反应和光谱分析鉴定为δ-香树酯酮(δ-amyrone),β-谷甾醇(β-sitost-erol),胡萝卜苷(doucosterol),苜蓿苷(tricin-7-β-D-glucopyranoside)以及丁香酸(syringic acid)。1 仪器和试剂 熔点用X4型显微熔点测定仪测定(温度未校正);红外用PE983R-400型红外测定仪测定(KRr压片);氢谱和碳谱用Kruker ACF-300型核磁共振仪测定(溶剂DMSO-d6或(CD3)2CO,内标TMS);质谱用AZB-HX型质谱仪测定;层析用硅胶由青岛海洋工厂生产。药材购于南京市药材公司,经本校鉴定教研室王春根教授鉴定为景天科植物垂盆草全草。2 提取与分离 干燥全草5 kg,用85%乙醇回流提取3 次,合并醇提液,减压浓缩成流浸膏;加适量水热溶;再静置冷却,过滤去除沉淀。水液分别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得石油醚部分80 g,乙酸乙酯部分57 g,正丁醇部分130 g。取正丁醇部分进行硅胶柱层析,以氯仿-甲醇系统梯度洗脱,每500 mL为一流分,得4 个单体,分别为化合物Ⅰ,Ⅱ,Ⅲ,Ⅳ。 取乙酸乙酯部分进行硅胶柱层析,以石油醚-乙酸乙酯系统梯度洗脱,每500 mL为一流分,得2 个单体,分别为化合物Ⅱ和Ⅴ。3 鉴定 化合物Ⅰ:无色柱晶(无水乙醇),mp 202 ℃~203 ℃,Liberman-Burchard 反应为紫红色,提示为三萜类化合物。从质谱-计算机联用检索出的可能结构式以及与文献报道的齐墩果烷-13(18)-烯-3-酮的IR,MS,1HNMR基本一致[4]。所以确知该化合
作者:梁侨丽;徐连民;庄颖健;吴铁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牛黄降压丸抗高血压时改善心功能的疗效。方法 选择64例高血压合并心电图检测ST-T段、T波有改变者,分成牛黄降压丸组、牛黄降压丸加复方降压片组与复方降压片组进行对照,治疗期间停用其它一切药物。结果 牛黄降压丸组和牛黄降压丸加复方降压片组对心电图改善率分别为60.00%和61.54%,复方降压片组为22.22%。结论 牛黄降压丸抗高血压病同时能明显改善心功能。
作者:Ma Hui-juan;周春芬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天然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及其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机制是中药研究的热点,但一直都处于探索阶段。简介了肠道内微生态环境的性质和意义,并以苷类为重点分析了中草药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和药效之间的紧密联系。
作者:罗玲;吴凯南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水杉总黄酮(TFM)对容量超负荷大鼠心肌肥厚的作用及其对心室 c-Fos 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腹腔动-静脉造瘘建立大鼠容量超负荷模型,ig 给予TFM,免疫组化测定心室 c-Fos 蛋白的相对含量。结果 TFM剂量依赖性地减轻大鼠心脏重量,抑制心室 RNA 和蛋白质合成,并抑制心室 c-Fos 蛋白表达。结论 TFM可预防容量超负荷大鼠心肌肥厚的形成,抑制心室 c-Fos 蛋白表达可能是其分子机制之一。
作者:刘维莞;杨晓茹;石明健;王红英;屠治本;糜留西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化学预防是指用化学药物抑制肿瘤的发生或使肿瘤细胞分化逆转。对近5年来槲皮素的癌化学预防作用及其机制作简要综述。
作者:苏维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超声雾化吸入鱼腥草液对术后病人呼吸道的消炎抗菌作用。方法 随机对照临床实验,实验组:超声雾化吸入鱼腥草液,对照组:常规方法超声雾化吸入。结果 实验组术后第3,4天痰白细胞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5 d 中嗜中性细胞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呼吸道革兰氏阴性菌定植例次低于对照组,但真菌定植例次高于对照组。结论 超声雾化吸入鱼腥草液有减轻呼吸道炎症,减少呼吸道革兰阴性定植菌作用。
作者:马燕兰;韩忠福;王建荣;张黎明;秦力君;王洋;杨成秀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佛手又称佛手柑,为芸香科(Rutaceae)柑桔属植物佛手Citrus medica L. var.sarcodactylis (Noot.) Swingle 的果实。成熟佛手其味辛、苦,性温,具有舒肝和胃,行气止痛,祛湿化痰等功效[1][2]。在国内,佛手的品种有广佛手、川佛手和金佛手。关于广佛手挥发油的成分已有报道[3]。在国外佛手油作为一种天然香料常应用于化妆品和食品中。本文运用GC-MS技术,分析金华佛手挥发油(1#)和德国产佛手挥发油(2#)的主要成分。比较两者在主成分上的差异。现将分析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及仪器1.1 材料:佛手挥发油1#:由金佛手开发公司提供佛手果经水蒸气蒸馏得;佛手挥发油2:购自上海试剂商店(产自德国)。1.2 仪器:美国Finnigan Voyager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2 方法与结果2.1 测试条件:GC条件:DB-S石英毛细管色谱柱30 m×0.25 mm×0.25 μm;载气及流量:He(1 mL/min);柱温:50 ℃~250℃(保持10 min);升温速度5 ℃/min,保持3 min;汽化温度:280 ℃;分流比:20∶1。进样量:0.1 μL。 MS条件:EI电离源,电离能量70 eV;离子源温度200 ℃;倍增器电压400 V;传输线温度250 ℃;质量范围41~450;分辨率1 250;扫描时间0.5 s。2.2 结果:从挥发油1#1中分离出67种成分,鉴定出29种,从挥发油2#中分离出84种成分鉴定出31种。结果见表1。
作者:金晓玲;徐丽珊;MA De-lu;LI Hong-jie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 为了寻找抗肿瘤的活性成分。方法 利用溶剂法和色谱法对绿海葵进行了研究。结果 分离得到5 个核苷,经波谱学解析鉴定为2-羟基嘌呤核苷(Ⅰ),脱氧肌苷(Ⅱ),1-甲基黄嘌呤核苷(Ⅲ),脱氧鸟苷(Ⅳ),脱氧核糖胸腺嘧啶(Ⅴ)。结论 Ⅲ为一新天然产物,其余均为海洋生物中首次发现。
作者:禚如朋;付宏征;张礼和;林文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醉鱼草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色谱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及光谱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 从其全草的乙醇提取物中分得10 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α-菠甾醇(Ⅰ)、豆甾醇(Ⅱ)、β-谷甾醇(Ⅲ)、熊果酸(Ⅳ)、齐墩果酸(Ⅴ)、二萜类化合物phenanthrene(Ⅵ)、二十四烷酸-α-单甘油酯(Ⅶ)、二十九烷(Ⅷ)、蒙花苷(Ⅸ)和6-O-香草酰筋骨草苷(Ⅹ)。结论 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作者:陆江海;黄勤安;赵玉英;乔梁;方怡鸥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牙周病(periodontal disease)是牙周组织慢性破坏性疾病,其中常见是牙周炎。牙周炎 是牙周较深层组织受损的一种慢性破坏性疾病,主要病因与菌斑有关,即细菌及其毒素在牙 周炎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主要作用。临床表现主要为牙龈红肿出血、牙周袋形成、溢脓及牙周 脓肿、牙齿松动、牙龈萎缩,甚至牙齿脱落,丧失咀嚼功能,对人们的健康有较大危害。中 成药新癀片主要成分为肿节风、三七、牛黄等,三药具有活血化瘀、祛风止痛、抗菌消炎的 功效。我们应用中成药新癀片治疗牙周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选取从1999年3月至2000年8月门诊的牙周病患者129例,男68例,女61例 ,年龄为18~63岁。病程7 d~3年,就诊前1周内未使用过任何药物。 1.2 诊断标准:患者临床表现病变均累及牙周的所有组织,有不同程度的牙痛、牙龈红肿 出血、牙周袋形成,多有牙周脓肿形成、牙周袋溢浓、牙齿松动和牙龈退缩等。 1.3 治疗方法: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5例,应用新癀片,每日3次,每次3片,甲硝 唑每日3次,每次0.4 g,饭后服用。对照组64例,应用先锋霉素Ⅳ每日3次,每次0.25 g ,甲 硝唑每日3次,每次0.4 g。治疗期间对有脓肿形成者进行必要的手术切开排脓,所有受试 者不用其 他药物治疗。 1.4 观察指标:牙痛缓解,牙龈炎症,出血控制,脓肿消失。 2 结果 见表1。3 讨论 牙周病常见于成年人,且渐进性发展,多呈急性发作,伴有脓肿形成,一 般药物疗效不甚理想。新癀片的主要成分肿节风为兰科植物草珊瑚,具有清热祛风、散瘀止痛、抗菌消炎的功效;三七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的功效,并且能提高免疫力而有镇痛、镇静、抗炎和抗氧化等作用;牛黄具有清心开窍的作用,动物实验证明牛黄能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具有抗菌抑菌,抗病毒和抗炎等作用。牙周病的病因多为阳明胃经火毒郁而宣,上攻牙龈而致,症见齿龈尽处或深处红肿疼痛。新癀 片之主药具有活血化瘀,祛风止痛,抗菌消炎之功效, 本组资料显示新癀片疗效显著,可作为治疗牙周病急性发作时的首选药物。
作者:吴丽莉;赵淑贤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人参、西洋参鉴别的方法有许多,如TLC法及HPLC法等[1~4]。这些方法的共同特点是部骤较多,耗时较长,且检品本身在被鉴定的同时也被破坏。许多有经验的老药师凭外观及气味进行鉴别,但总是有主观性,不太科学,受此启发,我们根据其气味的不同用科学仪器进行鉴别。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当年产4年生人参(产自吉林)及西洋参(产自吉林、北京)生晒品。1.2 试验仪器:岛津GC-9A气相色谱仪;氢火焰离子检测器;顶空进样装置:PEG-200弹性石英毛细管柱;气体样品扑集装置1.3 实验方法:分别将人参和西洋参置于密闭容器中,用取样器抽取气体样品。用GC顶空进样法对样品进样分析。进样口温度:150 ℃;柱温:程序升温 50 ℃→230 ℃ (5 ℃ / min);检测器温度:180 ℃;空气:300 mL/min;氢气:20 mL/min;氮气:20 mL/ min。2 结果 人参或西洋参不同产地的样品比较,其GC图指纹轮廓一致,而人参与西洋参比较,GC图指纹轮廓则有显著差异(见图1)。
作者:谢明勇;李磊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 建立便秘舒胶囊中芦荟苷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经薄层色谱初步分离,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流动相甲醇-水(7∶3),检测波长359 nm。结果 平均回收率为97.3%,RSD=1.09% (n=6)。结论 本方法可靠准确、重现性好,适用于便秘舒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陈丹;包国荣;凌伟坚;陈香琴;范新锋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在阐述贵州中药资源概况、分布特征及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着重剖析了贵州中药产业发展过程中现存的和即将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据此提出了相应对策。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 为了表征苍术、黄柏及二妙丸的超细微粉,了解其理化特性。方法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生物显微鉴别、粒径、松密度及比表面积测定等方法对中药普通粉和超细微粉进行了表征。结果 超细微粉颗粒大小均匀,90%小于20 μm,比表面提高60%~190%,松密度约为0.42 g/cm3,绝大多数细胞被破碎。结论 苍术、黄柏及二妙丸经超细微化后,粉末颗粒大小均匀,球性度及均质度明显改善;松密度及比表面显著提高,植物细胞破壁率高。
作者:金万勤;郭立玮;黄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青蒿素是我国药学工作者于1971年从植物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 叶中提取分离得到的一个具有过氧桥的倍半萜类化合物[1]。由于青蒿素及其衍生物蒿甲醚、双氢青蒿素及青蒿酯钠具有高效低毒的抗疟活性,尤其对具有抗氯喹能力的脑疟和急性疟有效,因此,对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研究已经引起了全世界药学工作者的关注。由于青蒿素的化学合成[2,3]步骤繁多、难度较大、得率低、成本高等诸多因素,至今未能产业化生产,而从植物原料中提取分离青蒿素,用于生产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制剂成本仍然较高,因此,许多国家的科研工作者都试图通过生物技术的方法,简化生产步骤,提高青蒿素得率,来解决青蒿素原料生产的问题。研究资料表明:青蒿酸(artemisinic acid,Ⅰ)[4]和青蒿乙素(arteannuin B,Ⅱ)[5]在原植物中均可被转化为青蒿素。我们在提取分离这二种前体化合物的同时,从不同生长期的黄花蒿中分离得到另外5个化合物,它们是青蒿素(Ⅲ)、β-谷甾醇(Ⅳ)、豆甾醇(Ⅴ)、2,4-羟基-6-甲氧基苯乙酮(Ⅵ)和滨蒿内酯(Ⅶ),其中,后二者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此外,我们在综合多个文献[6~8]方法的基础上,对青蒿酸的提取分离方法进行了改进。1 仪器、试剂与方法1.1 仪器与试剂:熔点测定用WL-1显微测定(未校正)。IR光谱用NICOLET Impact 410 红外光谱仪测定,KBr压片。1H谱和13CNMR谱用Varian XL-500 型仪器测定,CDCl3为溶剂,TMS为内标。EI-MS用Finnigan FTMS-2000 型质谱仪测定。 柱层硅胶(100~200 目)和薄层硅胶G均由青岛海洋化工厂生产,所有试剂均为分析纯。薄层层析板用硅胶G加0.3%CMC-Na制备而成。显色剂为2%香草醛浓硫酸和2%溴甲酚蓝乙醇溶液。喷雾后,电吹风加热显色。 青蒿药材分别采于6月初、7月中旬和9月中旬(分别称为幼嫩期、旺盛期和花前期),均采自南京市郊,经作者鉴定为菊科植物黄花蒿(A. annua L.)。1.2 提取与分离:青蒿酸的提取分离:幼嫩期黄花蒿叶1 kg,10 L丙酮冷浸3 次,每次48 h,过滤后合并滤液,经旋转薄膜蒸发仪回收溶剂,得浸膏120 g。加丙酮120 mL使溶,加柱层硅胶240 g拌匀,70 ℃减压挥干丙酮。用石油醚(60 ℃~90 ℃)搅拌上柱,用石油醚(60 ℃~90 ℃)洗脱至无色,旋转薄膜蒸发仪回收溶剂,得浸膏Ⅰ27 g。将浸膏Ⅰ用4 倍氯仿溶解,用0.5% NaOH溶液萃取3 次,第一次200 mL,后二次各100 mL,合并碱滤,浓盐酸调pH至1,用氯仿萃取3 次,第一次800 mL,后二次各400 mL,合并氯仿液,无水硫酸钠脱水后,经旋转薄膜蒸发仪回收氯仿,得浸膏Ⅱ12 g。浸膏Ⅱ用石油醚(60 ℃~90 ℃)溶解后,加18 g柱层硅胶拌样,上于装有240 g柱层硅胶的层析柱上,石油醚(60 ℃~90 ℃)洗脱至无色后,石油醚(60 ℃~90 ℃)-乙酸乙酯(95∶5)洗脱,得青蒿酸(1.92 g)。
作者:陈有根;余伯阳;董磊;周亮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实验为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和茶芎 Ligusticum sinense Oliv.cv. chaxiong Mass的鉴定及正确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川芎和茶芎的性状、显微特征、紫外吸收光谱、薄层层析和气相色谱等方面进行比较鉴别。结果 川芎和茶芎在上述各方面均有区别,并建立了方便有效的鉴别方法。结论 川芎和茶芎不宜混用。
作者:陈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垂枝赤桉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等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得到了6 个化合物,分别为5-羟基-4′,7-二甲氧基-6,8-二甲基黄酮(Ⅰ)、4′,5-二羟基-7-甲氧基-6,8-二甲基黄酮(Ⅱ)、槲皮素(Ⅲ)、4′,3,5,7-四羟基黄酮(Ⅳ)、3β-羟基-乌索-11-烯-28,13β-内酯(Ⅴ)和齐墩果酸(Ⅵ)。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初步药理实验表明Ⅴ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作者:顾正兵;闫露;徐一新;梁华清;陈海生;张卫东 刊期: 2001年第04期
青钱柳是我国特有的天然资源。综述了天然产物青钱柳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概况,并对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作者:吴卫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评判白芷治疗头痛的提取工艺指标。方法 运用胃肠动力学、血清动力学和药效学方法。结果(1)提取物中香豆素的代表成分欧前胡素均在大鼠胃、肠液和血液中检测到,且在胃液、血液中的检出时间均明显早于细粉;峰面积也比相应的细粉的大。(2)提取物中总香豆素含量增高,镇痛作用也相应增强。结论 总香豆素的含量可作为白芷治疗头痛的提取工艺的指标性评判指标。
作者:魏玉平;刘俊;颜小林;姚欣;郑成贵;陈前进;田立武;石兴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三七的性状差异对三七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确定三七的选育对象。方法 对三七茎杆的绿色和紫色,三七块根断面的绿色和紫色的田间调查和小区试验,找出了它们的自然分布规律及对三七产量、株高的影响,同时通过分析测定,寻找紫色块根三七与绿色块根三七在折干率、总皂苷含量和淀粉含量之间存在的差异。结果 绿茎三七的产量、株高、大单株重和平均单株重均优于紫茎三七,但存苗率低于紫茎三七。绿三七的折干率高于紫三七,而紫三七的总皂苷含量比绿三七高48.52%,淀粉含量则是绿三七比紫三七高38.07%。结论 三七的品种选育应以绿茎紫块根三七为对象较好。
作者:陈中坚;王勇;曾江;李忠义;田玉玲 刊期: 200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