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万勤;郭立玮;黄芳
匙羹藤种子来源于萝摩科植物匙羹藤Gymnema sylvestre (Retz.) Schult。该植物分于印度、非洲、越南和我国广东、广西、福建、台湾和云南等省区。中医传统认为其叶性平,味苦。有止痛、生肌和消肿之功效[1]。国内对其研究报道不多,前已报道[2]叶和茎的生药鉴定。本文对其种子进行鉴别研究,现报道如下。1 实验仪器与材料1.1 仪器:UV-160 A紫外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三用紫外分析仪(日本岛津)。1.2 材料:样品匙羹藤种子采自广西南宁郊区,经本院刘寿养副教授鉴定为萝摩科植物匙羹藤Gymnema sylvestre (Retz.) Schult的种子。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2 实验方法2.1 药材性状:种子呈卵圆形,扁平,长8~9 mm,宽4~5 mm;顶端有白色种毛,有的长达3.5 cm。种皮墨绿色,质脆,剥去种皮后可见类白色胚乳,子叶二枚,黄白色,油润。气香浓郁,味苦。2.2 粉末显微鉴别:粉末褐黄色,种皮表皮细胞成片存在,表面观多角形,垂周壁不均匀增厚;断面观偶见,可见细胞1例,壁增厚。胚乳细胞(见图1),内含油滴和糊粉粒,多见1个草酸钙方晶存在于1个胚乳细胞中。子叶细胞呈多角形、类圆形或类方形,胞腔内充满细小糊粉粒和脂肪油滴,有的含草酸钙簇晶(图1)。
作者:金玲;居明秋;居明乔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水杉总黄酮(TFM)对容量超负荷大鼠心肌肥厚的作用及其对心室 c-Fos 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腹腔动-静脉造瘘建立大鼠容量超负荷模型,ig 给予TFM,免疫组化测定心室 c-Fos 蛋白的相对含量。结果 TFM剂量依赖性地减轻大鼠心脏重量,抑制心室 RNA 和蛋白质合成,并抑制心室 c-Fos 蛋白表达。结论 TFM可预防容量超负荷大鼠心肌肥厚的形成,抑制心室 c-Fos 蛋白表达可能是其分子机制之一。
作者:刘维莞;杨晓茹;石明健;王红英;屠治本;糜留西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 考察莪术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及稳定性。方法 制备工艺采用饱和水溶液法,稳定性实验采用光照、加温加速实验法。结果 搅拌时间增加可提高莪术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收率;加速实验结果表明,包合物胶囊在40 ℃、相对湿度75%条件下存放3个月,其相对含量仍在90%以上。结论 莪术油-β-环糊精包合物胶囊剂的稳定性较莪术油有所提高。
作者:王丽君;张伟;卿可光;姚崇舜;陈济民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 初步探讨诃子、毛诃子和余甘子在中药和藏药中的关系。方法 本草考证和应用历史追溯。结果 诃子、毛诃子和余甘子都是中药中的外来药,是伴随佛经传入我国,在应用上与藏药比较有取舍和偏重。结论 应运用现代科学研究成果对中医药与民族药进行相互之间的深层沟通和交流以丰富中医药学。
作者:周宁;彭富全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苦豆子种子中生物碱的分离及槐果碱转移氢化制备苦参碱的研究。方法 利用离子交换、萃取和柱层,并结合转移氢化增大不同生物碱理化性质差异进行分离。结果 从苦豆子种子中分得5 种生物碱,其结构经元素分析、IR、MS、1HNMR和13CNMR光谱鉴定为氧化苦参碱、氧化槐定碱、苦参碱、槐定碱和lehannine。结论 首次从苦豆子种子中分得lehmannine。
作者:刘斌;李金亮;元英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在阐述贵州中药资源概况、分布特征及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着重剖析了贵州中药产业发展过程中现存的和即将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据此提出了相应对策。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 测定菊花中金合欢素-7-O-β-D-葡萄糖苷的含量。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 亳菊和滁菊中金合欢素-7-O-β-D-葡萄苷含量为0.082 6%~0.124 9%,杭菊和贡菊为0.015 7%和0.033 5%。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的含量,滁菊和亳菊为0.012 6%和0.027 4%,而贡菊和杭菊为0.117 7%和0.587 7%。结论 不同产地的菊花2 种黄酮苷的含量差别较大。
作者:刘金旗;吴德林;王兰;刘劲松;王举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息喘丸由无患子根、五指毛桃、白花鬼灯笼等中药加盐酸麻黄碱组成[1]。该制剂质量标准研究选择了盐酸麻黄碱的含量作为质量控制指标,我们用双波长扫描法对其含量进行了研究。 1 药品和试药 岛津CS-9000双波长飞点扫描仪(日本),CAMAG点样器,939薄层铺板机,硅胶G(青岛海洋化工厂),盐酸麻黄碱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息喘丸为本厂产品,所有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1 方法学考察 2.1.1 供试液的制备:取息喘丸10 g粉碎,精密称取2 g,置三角烧瓶中,精密加入25 mL乙醇,称定重量,浸泡2 h,再超声提取30 min,放冷至室温,精密称重,用乙醇补足至原重量,滤过,弃去初滤液,取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液。 2.1.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于105 ℃干燥2 h的盐酸麻黄碱标准品10 mg,置10 mL量瓶中,加乙醇溶解,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1 mg/mL对照品溶液。
作者:何艺兰;王云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 建立黄芪粉针剂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分光光度法对黄芪粉针剂中的主要成分黄芪甲苷进行含量测定,展开剂为氯仿-甲醇-水(65∶30∶10),测定波长为418 nm。结果 回归方程A=1.538 C+0.189,r=0.999 8,在80~240 μg点样量范围内,吸光度与点样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8.68%,RSD=2.52%(n=5)。结论 本方法使用简单仪器测定,结果可靠,专属性强,可作为黄芪粉针剂的质量控制标准。
作者:杨春欣;孙丽霞;许根英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 利用毛细管电泳法鉴别天麻及其4 种常见伪品以及测定天麻中有效成分天麻素。方法 电泳分离条件为24 mmol/L硼酸盐(pH=9.4)、运行电压为16 kV。结果 在该分离条件下,通过比较电泳谱图和天麻素加标实验,4 种伪品与天麻可以很容易鉴别;天麻中的天麻素可以达基线分离,定量测定在15 min之内完成,线性相关方程为 Y=-0.048+7.79X(r=0.999)。结论 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以作为中药天麻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王德先;杨更亮;刘海光;杨云霞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黄连对 252 株临床菌株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采用新方法 (M-H 琼脂代替营养琼脂)对黄连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肠球菌等体外抗菌活性检测。结果 黄连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肠球菌的 MIC50 分别为 0.161,0.161 和 0.322 mg/mL。结论 黄连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均有很好的抗菌活性。
作者:李仲兴;王秀华;赵建宏;杨敬芳;王鑫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评判白芷治疗头痛的提取工艺指标。方法 运用胃肠动力学、血清动力学和药效学方法。结果(1)提取物中香豆素的代表成分欧前胡素均在大鼠胃、肠液和血液中检测到,且在胃液、血液中的检出时间均明显早于细粉;峰面积也比相应的细粉的大。(2)提取物中总香豆素含量增高,镇痛作用也相应增强。结论 总香豆素的含量可作为白芷治疗头痛的提取工艺的指标性评判指标。
作者:魏玉平;刘俊;颜小林;姚欣;郑成贵;陈前进;田立武;石兴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 建立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榄香烯乳剂中β-榄香烯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PEG-20M弹性石英毛细管柱为分离柱,正十四烷为内标物,正己烷为萃取剂和定容剂。结果 该方法平均回收率为98.4%,变异系数小于6.32%。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结果准确可靠。
作者:傅迎;韩颖;满洪升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垂枝赤桉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等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得到了6 个化合物,分别为5-羟基-4′,7-二甲氧基-6,8-二甲基黄酮(Ⅰ)、4′,5-二羟基-7-甲氧基-6,8-二甲基黄酮(Ⅱ)、槲皮素(Ⅲ)、4′,3,5,7-四羟基黄酮(Ⅳ)、3β-羟基-乌索-11-烯-28,13β-内酯(Ⅴ)和齐墩果酸(Ⅵ)。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初步药理实验表明Ⅴ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作者:顾正兵;闫露;徐一新;梁华清;陈海生;张卫东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三七的性状差异对三七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确定三七的选育对象。方法 对三七茎杆的绿色和紫色,三七块根断面的绿色和紫色的田间调查和小区试验,找出了它们的自然分布规律及对三七产量、株高的影响,同时通过分析测定,寻找紫色块根三七与绿色块根三七在折干率、总皂苷含量和淀粉含量之间存在的差异。结果 绿茎三七的产量、株高、大单株重和平均单株重均优于紫茎三七,但存苗率低于紫茎三七。绿三七的折干率高于紫三七,而紫三七的总皂苷含量比绿三七高48.52%,淀粉含量则是绿三七比紫三七高38.07%。结论 三七的品种选育应以绿茎紫块根三七为对象较好。
作者:陈中坚;王勇;曾江;李忠义;田玉玲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 测定灵芝中具有苦味的成分灵芝酸B在灵芝中不同部位的含量。方法 采用RP-HPLC法测定灵芝菌盖的表皮层、木栓层、菌柄、孢子粉、菌盖子实体等部位中灵芝酸B的含量。结果 灵芝药材中灵芝酸B主要集中在灵芝的表皮部位,其它部位则较少。结论 为寻找灵芝的有效成分分布规律提供了客观依据。
作者:丁平;张丹雁;徐鸿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 初步研究六味地黄汤活性部位 3A 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观察 po 给予 3A 对环磷酰胺(Cy)处理小鼠、肉瘤 S180荷瘤小鼠及快速老化模型小鼠(SAM)等免疫功能低下模型免疫反应的影响。结果 3A 对以上模型低下的抗体生成反应和脾细胞增殖反应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结论 3A 具有明显的免疫调节作用,是六味地黄汤的重要活性部位之一。目的 初步研究六味地黄汤活性部位 3A 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观察 po 给予 3A 对环磷酰胺(Cy)处理小鼠、肉瘤 S180荷瘤小鼠及快速老化模型小鼠(SAM)等免疫功能低下模型免疫反应的影响。结果 3A 对以上模型低下的抗体生成反应和脾细胞增殖反应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结论 3A 具有明显的免疫调节作用,是六味地黄汤的重要活性部位之一。
作者:杨胜;张永祥;吕晓东;董剑英;乔善义;赵毅民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牙周病(periodontal disease)是牙周组织慢性破坏性疾病,其中常见是牙周炎。牙周炎 是牙周较深层组织受损的一种慢性破坏性疾病,主要病因与菌斑有关,即细菌及其毒素在牙 周炎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主要作用。临床表现主要为牙龈红肿出血、牙周袋形成、溢脓及牙周 脓肿、牙齿松动、牙龈萎缩,甚至牙齿脱落,丧失咀嚼功能,对人们的健康有较大危害。中 成药新癀片主要成分为肿节风、三七、牛黄等,三药具有活血化瘀、祛风止痛、抗菌消炎的 功效。我们应用中成药新癀片治疗牙周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选取从1999年3月至2000年8月门诊的牙周病患者129例,男68例,女61例 ,年龄为18~63岁。病程7 d~3年,就诊前1周内未使用过任何药物。 1.2 诊断标准:患者临床表现病变均累及牙周的所有组织,有不同程度的牙痛、牙龈红肿 出血、牙周袋形成,多有牙周脓肿形成、牙周袋溢浓、牙齿松动和牙龈退缩等。 1.3 治疗方法: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5例,应用新癀片,每日3次,每次3片,甲硝 唑每日3次,每次0.4 g,饭后服用。对照组64例,应用先锋霉素Ⅳ每日3次,每次0.25 g ,甲 硝唑每日3次,每次0.4 g。治疗期间对有脓肿形成者进行必要的手术切开排脓,所有受试 者不用其 他药物治疗。 1.4 观察指标:牙痛缓解,牙龈炎症,出血控制,脓肿消失。 2 结果 见表1。3 讨论 牙周病常见于成年人,且渐进性发展,多呈急性发作,伴有脓肿形成,一 般药物疗效不甚理想。新癀片的主要成分肿节风为兰科植物草珊瑚,具有清热祛风、散瘀止痛、抗菌消炎的功效;三七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的功效,并且能提高免疫力而有镇痛、镇静、抗炎和抗氧化等作用;牛黄具有清心开窍的作用,动物实验证明牛黄能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具有抗菌抑菌,抗病毒和抗炎等作用。牙周病的病因多为阳明胃经火毒郁而宣,上攻牙龈而致,症见齿龈尽处或深处红肿疼痛。新癀 片之主药具有活血化瘀,祛风止痛,抗菌消炎之功效, 本组资料显示新癀片疗效显著,可作为治疗牙周病急性发作时的首选药物。
作者:吴丽莉;赵淑贤 刊期: 2001年第04期
青蒿琥酯是青蒿素的衍生物,为二氢青蒿素的12-α-琥珀酸酯钠。青蒿琥及其衍生物具有抗疟疾、抗焦虫、抗血吸虫及抗肿瘤等药理活性以及临床的疗效。其抗疟机制被认为是该药化学结构含有过氧桥,在代谢过程中产生自由基的构效特点,使红细胞O2和H2O2活性氧浓度升高[1]。鉴于该化学结构中含有过氧桥,在组织有可能释放氧的机制。我们研究了青蒿琥酯对体外培养的人癌细胞系HeLa、SACC-83细胞增殖的影响。1 材料1.1 药物及试剂:青蒿琥酯,广西桂林制药二厂提供,白色粉剂,用前溶于2 mL 5%NaHCO3溶液中,经过滤除菌,用RPMI-1640培养液稀释。MISO,放射增敏剂,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沈洵教授惠赠,用前溶于RPMI-1640,过滤除菌后,终浓度为1×10-3 mol/L。MTT, Gibco 公司产品,临用前现配制。DMSO(二甲基亚砜),Gibco公司产品。1.2 仪器:德国贺利氏CO2培养箱,日本Olympus倒置显微镜,芬兰Labsystem MS MK3 ELISA检测仪。1.3 细胞系及培养条件:人肝癌细胞系BEL-7402,北京市肿瘤医院研究所提供。人乳癌细胞系BCH,人胃癌细胞系MGC-803,北京市肿瘤医院研究所提供。人涎腺样囊性癌细胞系SACC-83,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提供。人舌鳞癌细胞系TC-83,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提供。人宫颈癌细胞系HeLa,本生物技术室提供。2 实验方法2.1 细胞敏感筛选实验:各细胞系传代至指数增殖期,经扩增培养,胰酶-EDTA消化后,计数后配成5×104 cfu/mL。接种于96孔板,培养液为15% FCS RPMI-1640, 5% CO2,37 ℃下培养,试验组分别加入青蒿琥酯(终浓度为6.25,12.5,25,50,100 μg/mL),对照组细胞加入RPMI-1640,继续培养48 h,在终止前4 h,换成无血清PRIM-1640液,加入MTT 2 mg/mL,培养4 h,移液,加入DMSO,振荡,Labsystem MS MK3 ELISA仪570 nm测各细胞系的吸光度(A)。2.2 细胞增殖MTT分析实验:指数增殖期细胞接种,细胞数2×105 cfu/mL,5% CO2,37 ℃,孵育4 h,待贴壁,HeLa细胞系青蒿琥酯12.5~100 μg/mL浓度范围,SACC-83细胞系青蒿琥酯25~100 μg/mL浓度范围,不同浓度药物分别与培养20,44,68 h的细胞接触,于不同时期(20,44,68 h)按Mosman法[2],采用Labsystem MS MK3 ELISA仪570 nm测两种细胞系的A值。2.3 统计学处理:按t检测比较实验和对照各组的A值(细胞生存),采用线性回归计算IC50。
作者:张居馨;王士贤;张富庚;张玉华;刘爱恒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风湿 1 号颗粒的抗痛风作用。方法 风湿 1 号颗粒 ig 给药,并用消炎痛和秋水仙碱作对照。结果 在5,10,20 g 生药剂量下,具有非常显著的抗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其中对尿酸钠诱导的小鼠足肿、大鼠足肿和家兔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抑制作用较强,在以上几种实验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上,该药的抗痛风作用强于阳性对照药消炎痛和秋水仙碱。结论 风湿 1 号颗粒在临床上能够治疗痛风性关节炎。
作者:多月英;王宇伟;申秀萍;张道莹;梅学仁 刊期: 200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