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烧伤皮肤替代物研究进展

郭海雷;方林森

关键词:烧伤, 创面愈合, 皮肤替代物, 复合皮
摘要:对于烧伤引起的大面积皮肤缺损来说,使用理想的皮肤替代物尽早封闭、修复缺损皮肤是非常重要的.多年来人们研制和应用了多种生物皮肤替代物和人工合成皮肤替代物用于烧伤创面的暂时性或永久性的覆盖,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本文就烧伤皮肤替代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介绍.
安徽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同型半胱氨酸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同型半胱氨酸是一种含硫氨基酸,是蛋氨酸代谢的中间产物,随着检测技术的改进,对同型半胱氨酸的研究取得很大进展.近年HCY与脑梗死的关系受到人们重视.本文旨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进行研究.

    作者:张侠家;童立鹤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如何撰写医药学论文

    (接上期续)5 医药学论文的写作步骤5.1 构思在动笔前,就论点的确立、论据的应用和论证的方法 等,要反复思考,反复推敲,使得文章的全部内容在脑海里形成具体的、有层次的、有条理的纲目.

    作者:屈建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湿润烧伤膏对结肠镜检查的镇疼效果观察

    结肠镜检查是临床常见检查之一,检查时患者的疼痛轻重直接影响结肠镜检查的效果.本文就湿润烧伤膏应用于肠镜检查报道如下.

    作者:张小红;吴玉海;陈秋霞;陈舒怀;张加坤;杨李平;叶红颖;林国英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格列齐特缓释片含量

    目的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格列齐特缓释片的含量.方法 药片研碎后粉末以无水乙醇溶涨2 h后,超声使溶解,过滤,取续滤液一定量,并用水定容至所需浓度,在226 nm波长处测定吸收度.结果 测定的线性范围为4.884~19.536 mg·L-1,相关系数r=0.999 9;缓释片中格列齐特的平均回收率为101.06%,RSD=0.61%;重现性(RSD=0.64%)良好.结论 该法比药典上规定的滴定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专属性强,适用于格列齐特缓释片的含量测定.

    作者:赵丽华;邹若飞;徐学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烧伤皮肤替代物研究进展

    对于烧伤引起的大面积皮肤缺损来说,使用理想的皮肤替代物尽早封闭、修复缺损皮肤是非常重要的.多年来人们研制和应用了多种生物皮肤替代物和人工合成皮肤替代物用于烧伤创面的暂时性或永久性的覆盖,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本文就烧伤皮肤替代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介绍.

    作者:郭海雷;方林森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非药物配伍引起输液不溶性微粒变化的探讨

    目的 考察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加药过程及加药环境对输液不溶性微粒的影响.方法 取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一次性使用输液器及5%葡萄糖注射液,分别在病房治疗室和净化洁净室,模拟加药及输液操作制备样品,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以光阻法测定样品中的不溶性微粒.结果 与未模拟加药及输液操作前的输液比较,在病房治疗室和净化洁净室制备的样品中,≥10 μm 的不溶性微粒均有显著增加(P<0.05),≥25 μm 的不溶性微粒均增加不明显(P>0.05);于病房治疗室制备的样品与净化洁净室制备的样品比较,≥10 μm 的不溶性微粒增加显著(P<0.05),≥25 μm 的不溶性微粒增加不明显(P>0.05).结论 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加药过程及病房治疗室中加药,可使输液中≥10 μm 的不溶性微粒明显增加.

    作者:徐学君;徐德琴;汪滢;邹若飞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丙氧咪唑浓度

    目的 建立测定人血浆中丙氧咪唑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血浆上样于C18 SPE柱后,先用15%甲醇冲洗,再用90%甲醇洗脱,N2气流下挥干.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检测器检测.色谱柱为ODS柱,流动相为含1.25%三乙胺溶液∶甲醇∶乙腈(70∶15∶15,V/V/V),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λ)295 nm.结果 本方法在20~600 μg·L-1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8 6,n=6).高、中、低浓度的相对回收率均在92.0%~108.2%之间,日内与日间RSD均小于8.9%,低检测浓度为5 μg·L-1.结论 本法适用于人血浆中丙氧咪唑浓度的测定.

    作者:钱晓东;蒋开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吉西他滨与顺铂联合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吉西他滨(GEM)与顺铂(PDD)联合化疗方案治疗老年(>65岁)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GEM(商品名择菲)1 000 mg·m-2,D1,8;PDD 40 mg·m-2,D1,8;21 d为一周期.治疗晚期NSCLC76例,其中A组(>65岁)46例,B组(<65岁)30例.结果 A、B两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47.8%%(22/46),46.6%(14/30),无显著差异(P>0.05).主要毒副反应为血液性毒性,Ⅰ~Ⅳ级白细胞减少A、B两组为39.1%、34.2%、血小板减少A、B两组为30.4%、28.5%,血红蛋白减少A、B两组为10.8%、8.6%;非血液性毒性胃肠道反应A、B两组为47.81%、51.4%,两组各1例肝功能轻度损害,无肾功能损害.A、B两组Ⅲ~Ⅳ副反应为23.9%、14.2%.结论 GEM与PDD联合化疗方案治疗老年晚期NSCLC患者与中青年患者同样有较好疗效与安全性.

    作者:彭丽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阿德福韦酯片溶出度的测定

    目的 通过测定3批阿德福韦酯片的溶液出度来考察产品质量.方法 按中国药典2005年版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阿德福韦酯片的溶出度,以盐酸溶液(1→1000)为溶剂,检测波长258 nm,其在4.92~24.6 mg·L-1之间吸收度与浓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结果 3批阿德福韦酯片均符合中国药典2005版标准,45 min溶出80%以上.结论 为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应严格按照中国药典规定控制该产品的内在质量.

    作者:程志清;袁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增窦复脉颗粒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中药复方制剂增窦复脉颗粒对实验性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 取家兔随机均分成7组,各组分别按剂量灌胃给药,1次/天,连续7 d,末次药后30 min,用20%乌拉坦5 ml·kg-1麻醉,记录不同时间段心电变化及采用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的全程动态监控,观察实验药物对动物的心率、P-R间期、QRS波时间、出现心律失常及心律失常的持续时间和出现传导阻滞等指标的影响.结果 增窦复脉颗粒对普萘洛尔所诱导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模型家兔有明显的加快心率,缩短P-R间期、QRS波时间,减少心律失常和传导阻滞的发生率的作用.结论 增窦复脉颗粒能够有效地治疗普萘洛尔导致的缓慢性心律失常.

    作者:佘玉宝;龙子江;王靓;陈明;余燕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药师参与临床药疗的实例

    我院临床药师2004年起开始参与临床查房学习,协助临床医师,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模式.参与了多例药疗的实施,获取了一些药疗小方法,现回顾性分析作总结.

    作者:吕徐玲;蒋业忠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黄山市2006年药品监督抽验情况及质量分析

    随着《药品质量抽查检验管理规定》 [1]的颁布实施,省以下地市级药品抽验的目的已经发生重大转变,不再以反映药品质量总体水平与状态的评价性抽验为首要任务,而是代之以在日常监督检查中发现质量可疑药品的针对性监督抽验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根本意义在于利用有限的抽验资源,大限度地查处假劣药品,从而净化药品市场,维护辖区内广大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王荭晖;徐庆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98例注射用炎琥宁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 分析注射用炎琥宁所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探讨其发生规律.方法 对本市2005~2006年上报的98例炎琥宁注射剂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结果炎琥宁注射剂可致消化、呼吸、皮肤等系统不良反应,尤以皮肤过敏为主.结论 临床应加强炎琥宁的应用监测,以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吴斌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规范临床药师职业行为的几点思考

    随着临床药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药学服务愈来愈受到重视,如何使临床药师的职业行为规范化是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课题.本文就我院开展临床药学服务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与分析和如何规范临床药师行为提出以下几点思考,供同行们参考.

    作者:陈新贵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新生儿败血症124例临床分析

    新生儿败血症是新生儿期较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在我国其发病率及病死率仍较高.现将我院儿科自1998年1月~2005年8月收住院因各种不同细菌所致的124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姚传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甲状腺激素的测定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疾病之一,可由不同病因引起,甚至并发胆红素脑病,严重者病死率高,存活者多留有后遗症 [1].为探讨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甲状腺激素(TH)的变化,我们对39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进行了血清TH及促甲状腺激素(TSH)测定,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黎红英;石艳芳;刘腊珍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乙肝前S1抗原与HBV-DNA、HBe Ag(HBeAb)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 分析乙肝前S1抗原(PreS1-Ag)与HBV-DNA、HBeAg(HBeAb)的相关性,进一步探明前S1抗原检测对乙肝的诊断及肝炎活动、病毒复制依据的意义.方法 用前S1单克隆抗体对106例慢乙肝患者血清作前S1抗原的检测.结果 前S1抗原在HBeAg阳性标本中的检出率为91.2%,在HBV~DNA阳性标本中检出率为80.2%,标明前S1与乙肝病毒复制指标存在相关性,同时前S1抗原在两者阴性标本中也有一定的检出率.结论 血清前S1抗原检测可作为乙肝三系、HBV~DNA检测的一项重要的补充指标,联合检测将有助于临床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

    作者:郭亚光;楼大勇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查

    目的 建立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方法 按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收载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要求进行干扰试验.结果 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经1∶2稀释后,对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无干扰.结论 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可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代替热原检查法.

    作者:徐宁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高乌甲素用于妇科病人术后静脉镇痛的疗效观察

    静脉给药病人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被广泛用于术后镇痛.本研究旨在观察芬太尼高乌甲素用于妇科病人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作者:潘国秋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显微支撑喉镜手术治疗喉部疾病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 探讨显微支撑喉镜手术治疗喉部疾病的护理效果.方法 对57例显微支撑喉镜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其护理方法和存在的问题,并对早期护理方法进行总结与改进.结果 57例患者除5例自我控制不当,效果不明显外,其余52例患者术后康复顺利,均未出现术后并发症.结论 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和临床各项检查等准备工作,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术后正确的基础护理,切实的病情观察,是保证手术疗效的关键,健全的健康宣教和出院指导更不容忽视.

    作者:梁素青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安徽医药杂志

安徽医药杂志

主管: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安徽省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