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症所致颅内出血35例临床特征分析

李亚彬

关键词: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 颅内出血, 临床特征
摘要:目的了解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所致颅内出血的原因、临床特征、头颅CT表现及如何防治.方法总结5年间该科收治的35例患儿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早发现,早诊断,应用维生素K1、凝血因子及输新鲜血浆可很快控制出血.本组35例治愈18例(51.43%),病情好转自动出院12例(34.29%),病情无改善2例(5.71%),死亡3例(8.57%).结论该组以母乳喂养儿易发生,发病急骤、病前无明显征兆.首发症状为哭闹不安、针刺部位出血不止、惊厥、呕吐及拒乳.颅内出血以蛛网膜下腔及大脑实质出血为主,多部位、多灶、多脑叶、大量出血较常见.听神经易受损害.
安徽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抗结核药相关性药物热21例分析

    规则应用抗结核药是治疗结核病的主要手段,但口服抗痨药也可引起药物热,且往往不易及时认识,造成诊断困难.现将21例抗结核药引起的药物热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在临床上引起注意.

    作者:郭建华;朱锦元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浅谈药品生产企业空气洁净度检测

    药品生产企业洁净室(区)的空气洁净度是否达到规定的级别要求,直接影响其生产药品的质量,影响空气洁净度的主要因素有:高效过滤器的超期使用,造成高效过滤器堵塞或破损、洁净室清洁消毒是否完全等.为了从药品生产源头上保证药品质量,药品生产企业加强对药品生产车间的空气洁净度的监测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对此进行了探讨,以供商榷.

    作者:杨开金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干细胞移植与缺血性心脏病

    缺血性心脏病已成为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具有完整舒缩功能的心肌细胞数量的减少和血管的闭塞是心肌损伤的特点.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干细胞在特定的组织微环境中能向各种细胞类型分化,在心肌缺血损伤部位产生具有功能的心肌细胞,并能促使血管再生.这种细胞治疗学的干预,不仅减少了坏死心肌的面积,而且改善了心脏血流动力学状况,从而改善心功能.

    作者:吴胜东;葛建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HPLC法测定抗病毒滴丸中连翘苷的含量

    目的建立抗病毒滴丸中连翘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该药中连翘苷的含量,色谱条件:ODS C18柱(4.6 mm×250 mm,5μm)为色谱柱,乙腈-水(32:68)为流动相;流速:0.7 ml·min-1;检测波长:230 nm.结果连翘苷浓度范围在0.248~2.48 mg·L-1之间峰面积与浓度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7.7%,RSD为1.77%.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专属性强,可用于抗病毒滴丸的质量控制.

    作者:程志清;张明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双侧股疝4例误诊分析

    在农村,因重体力劳动和多胎孕娠,各类疝发生率较高,但双侧股疝少见,我院自1990年6月至2005年6月收治8例,其中4例误诊,误诊率达50%.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报道分析如下.

    作者:曹传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机械通气与PS替代疗法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观察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又称肺透明膜病,主要见于早产儿.是由于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PS)引起,1980年日本首先发表用牛肺PS治疗NRDS成功的报道[1].但是国内应用PS替代治疗的文献不多,通常行机械通气进行治疗,本人对我科2002年1月~2005年1月收治20例NRDS的病例,分别用PS替代治疗和机械通气进行治疗,分析如下.

    作者:周贻荣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2001~2005年我院麻醉药品应用分析

    麻醉药品是受国家法律严格监控的药品,若管理不当,使用不合理,不仅影响疾病的治疗,还会出现滥用现象,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为了解我院麻醉药品的应用情况及应用趋势,本文对2001年1月~2005年8月我院麻醉药品的应用数据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希望能为该类药品的合理应用提供指导,并为个体化药物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张文珍;王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对提高常见肿瘤检出率的意义,评价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C12)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C12系统检测545例常见肿瘤病人和102例健康体检人群的血清标本中12种肿瘤标志物的含量,分析其灵敏度、特异性,比较两组间差异.结果C12系统对常见肿瘤的单指标检测的阳性率为3.4%~71.0%,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51.4%~80.6%,灵敏度为65.3%,特异性为95.1%.C12检测对肿瘤组和健康对照组的检出率经χ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C12系统对肿瘤标志物的检测是有意义的,且多个指标间可相互协同,可提高检测率及准确度,并对肿瘤来源的判断有一定的辅助意义.

    作者:郑辉;吴赟;孔建新;马筱玲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我院计算机网络结构及信息管理系统简介

    目的在信息化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医院的管理和高效运作,发挥信息化在医院人性化服务方面的作用.方法建立医院局域网和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展示了人性化的服务理念和科技的便利.方便了群众,同时也使我们的工作透明公开、规范标准,更好地接受群众的监督.结果提高了医院计算机应用的水平和效率.使医院日常工作简便高效准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也改善了医患关系,群众满意度有较大的提升.结论该系统运行稳定可靠,提高了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汪荣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盖诺加顺铂经支气管动脉灌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支气管动脉灌注盖诺、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41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采用支气管动脉灌注盖诺30 mg·m-2d 1加顺铂80 mg·m-2 d 1,静脉滴注盖诺30 mg·m-2 d 8.结果41例患者,CR4例,PR19例,SD12例,PD6例,有效率(CR+PR)为56.1%.结论盖诺加顺铂支气管动脉灌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高,且毒副反应可以耐受.

    作者:周勤;韦永明;张章;章俊;王银华;齐志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浅谈输液反应的影响因素及防治

    输液具有高效、速效、可控释给药的特点,已成为临床救治患者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但输液反应在临床却时有发生,有的甚至产生了严重的医源性、药源性疾病.输液反应一般是指输液过程中或输液后2 h内因输液引起的或与输液相关的不良反应的总称.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高热、寒颤、心慌、气短、颜面苍白、口唇紫绀、四肢冰冷、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严重者可致休克,危及患者生命.为了降低输液反应的发生率、提高输液给药的安全性,笔者对引起输液反应的影响因素、处理及防治措施进行了研究分析,归纳整理如下.

    作者:沈斌;蒋利亚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注射用赖氨匹林含量测定方法的改进

    目的改进注射用赖氨匹林国家药品标准中含量测定方法.方法BDS柱,以冰醋酸-水-甲醇(3:65:3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80 nm.结果HPLC法较非水滴定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具有更强的专属性,排除了游离水杨酸等有关物质的影响,更能真实反映药品质量.结论HPLC法方法简便、可靠,适用于注射用赖氨匹林的质量控制.

    作者:吴强;何广卫;刘文英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血浆置换在严重肝病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

    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是将患者含有毒素或致病物质的血浆分离出来,弃去异常血浆或血浆中的病理成分,再将血细胞与其他保留成分及废弃血浆等量的置换液一起回输体内,达到治疗的目的[1].可以用于急性肝功能衰竭、慢性重型肝炎、肝脏移植及其他免疫性疾病的治疗.自2001年起我科对重型肝病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PE疗法,为治疗重型肝病患者提供了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现将护理工作归纳如下:

    作者:黄香妹;狄静;李夏;周建丽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门诊输液管理系统的应用和体会

    医疗文书已成为有效的法律依据,输液卡作为医疗文书之一,转抄环节多,转抄过程容易出现笔误、差错.应用门诊输液管理系统后杜绝了输液卡转抄过程中出错的机会,提高药剂师和护士的工作效率加强了大输液的管理.

    作者:叶鸣君;章晓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我院肠外营养液的配制与管理

    我院肠外营养起于外科,经过若干例肠漏、胃切除等手术患者实施肠外营养后,患者肠漏愈合时间缩短,康复快,住院时间缩短,治愈率明显提高.这项技术现已在我院各科如外科、胸外科、ICU、烧伤科、肿瘤科以及妇科等广泛地开展.营养支持技术不仅改善了一般病人的营养状况,使病人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更重要的是在危重、应激病人的救治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肠外营养液的配制是临床营养支持的关键步骤之一.现将我院自1999年至今已配制3500例次肠外营养液的管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徐尚礼;彭英;李国忠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症所致颅内出血35例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了解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所致颅内出血的原因、临床特征、头颅CT表现及如何防治.方法总结5年间该科收治的35例患儿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早发现,早诊断,应用维生素K1、凝血因子及输新鲜血浆可很快控制出血.本组35例治愈18例(51.43%),病情好转自动出院12例(34.29%),病情无改善2例(5.71%),死亡3例(8.57%).结论该组以母乳喂养儿易发生,发病急骤、病前无明显征兆.首发症状为哭闹不安、针刺部位出血不止、惊厥、呕吐及拒乳.颅内出血以蛛网膜下腔及大脑实质出血为主,多部位、多灶、多脑叶、大量出血较常见.听神经易受损害.

    作者:李亚彬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注重培养《药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药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课的教学不仅是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帮助学生获取知识,建立和巩固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同时也是学习实验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学能力、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在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严肃认真,耐心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实验教学中如何将教学课程设计成为一个愉快学习的过程,形成稳定的学习动机,是我们药理教师应该研究的课题.

    作者:苏成兰;黄素芹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根治性颈廓清扫喉切除患者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喉癌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会导致患者饮食、语言及呼吸功能障碍及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根治性颈部淋巴结清扫及癌肿部位彻底切除,是目前提高喉癌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主要治疗手段,术后病情的密切观察及有效护理措施的实施是手术疗效、预后理想及并发症预防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本文着重总结术后及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作者:吴琴;王红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皮脂腺囊肿伴感染80例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皮脂腺囊肿伴感染的病因、发生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皮脂腺囊肿伴感染的临床资料及诊疗过程.结果皮脂腺囊肿伴感染切开引流+刮除的治疗时间平均为10.8±1.2 d,传统疗法的治疗时间为16±1.4 d,疗效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一期切开引流+刮除明显缩短了皮脂腺囊肿伴感染的治疗时间,值得推广.

    作者:丁胡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HPLC法测定黄藤素软胶囊中盐酸巴马汀的含量

    目的建立用HPLC法测定黄藤素软胶囊中盐酸巴马汀的含量.方法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乙腈-水-磷酸二氢钾-十二烷基磺酸钠(300 ml:200 ml:1.7 g:0.85 g)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45 nm.结果盐酸巴马汀在2.8647~45.8358 m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 99(n=5),平均回收率为98.8%(RSD=0.49%,n=6).结论该法简便、快速、准确、稳定,重现性好.

    作者:陶俊钰;蒋晓芸;江昌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安徽医药杂志

安徽医药杂志

主管: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安徽省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