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金霞
目的了解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所致颅内出血的原因、临床特征、头颅CT表现及如何防治.方法总结5年间该科收治的35例患儿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早发现,早诊断,应用维生素K1、凝血因子及输新鲜血浆可很快控制出血.本组35例治愈18例(51.43%),病情好转自动出院12例(34.29%),病情无改善2例(5.71%),死亡3例(8.57%).结论该组以母乳喂养儿易发生,发病急骤、病前无明显征兆.首发症状为哭闹不安、针刺部位出血不止、惊厥、呕吐及拒乳.颅内出血以蛛网膜下腔及大脑实质出血为主,多部位、多灶、多脑叶、大量出血较常见.听神经易受损害.
作者:李亚彬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皮脂腺囊肿伴感染的病因、发生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皮脂腺囊肿伴感染的临床资料及诊疗过程.结果皮脂腺囊肿伴感染切开引流+刮除的治疗时间平均为10.8±1.2 d,传统疗法的治疗时间为16±1.4 d,疗效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一期切开引流+刮除明显缩短了皮脂腺囊肿伴感染的治疗时间,值得推广.
作者:丁胡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建立用HPLC法测定黄藤素软胶囊中盐酸巴马汀的含量.方法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乙腈-水-磷酸二氢钾-十二烷基磺酸钠(300 ml:200 ml:1.7 g:0.85 g)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45 nm.结果盐酸巴马汀在2.8647~45.8358 m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 99(n=5),平均回收率为98.8%(RSD=0.49%,n=6).结论该法简便、快速、准确、稳定,重现性好.
作者:陶俊钰;蒋晓芸;江昌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血浆中氨茶碱浓度的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氨茶碱血药浓度.C18柱,流动相为甲醇-水(32:68,v/v),检测波长275 nm.结果在5~25 mg·L-1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 7低检测限为1 mg·L-1,平均回收率为94.12%~108.59%,日内误差与日间误差均小于8%.结论该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氨茶碱的药物监测.
作者:杨积平;裕海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麻醉药品是受国家法律严格监控的药品,若管理不当,使用不合理,不仅影响疾病的治疗,还会出现滥用现象,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为了解我院麻醉药品的应用情况及应用趋势,本文对2001年1月~2005年8月我院麻醉药品的应用数据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希望能为该类药品的合理应用提供指导,并为个体化药物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张文珍;王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建立抗病毒滴丸中连翘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该药中连翘苷的含量,色谱条件:ODS C18柱(4.6 mm×250 mm,5μm)为色谱柱,乙腈-水(32:68)为流动相;流速:0.7 ml·min-1;检测波长:230 nm.结果连翘苷浓度范围在0.248~2.48 mg·L-1之间峰面积与浓度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7.7%,RSD为1.77%.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专属性强,可用于抗病毒滴丸的质量控制.
作者:程志清;张明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对提高常见肿瘤检出率的意义,评价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C12)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C12系统检测545例常见肿瘤病人和102例健康体检人群的血清标本中12种肿瘤标志物的含量,分析其灵敏度、特异性,比较两组间差异.结果C12系统对常见肿瘤的单指标检测的阳性率为3.4%~71.0%,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51.4%~80.6%,灵敏度为65.3%,特异性为95.1%.C12检测对肿瘤组和健康对照组的检出率经χ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C12系统对肿瘤标志物的检测是有意义的,且多个指标间可相互协同,可提高检测率及准确度,并对肿瘤来源的判断有一定的辅助意义.
作者:郑辉;吴赟;孔建新;马筱玲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异丙酚、拉贝洛尔在拔管期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60例全麻病人随机分成3组.组A病人在清醒状态下拔管.组B、组C病人间断给予异丙酚0.4~0.6 mg·kg-1保持病人在适当镇静深度状态下并在拔管前追加一次异丙酚0.5 mg·kg-1,组C在拔管前3 min给予病人静注拉贝洛尔10 mg.观察病人自主呼吸VT>6 mg·kg-1,petCo2<40 mmHg,RR<20次/分,Spo2>95%时拔管.结果组A病人拔管期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明显增加,组B、组C与组A同时相值比较显著降低,组C能有效抑制应激反应和稳定血液动力学.结论异丙酚、拉贝洛尔能减轻拔管应激反应,稳定血液动力学.
作者:张军;徐瑞好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了解药物对老人引起的不良反应,为临床用药提供警示.方法对该中心收集到的84例老人不良反应病历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评价.结果引起老人不良反应的药物共有56个品种,其中抗生素类药品占首位,其次为中药,循环系统用药.途径以静脉用药为主.不良反应的分类以消化系统为常见,其次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和神经系统的损害.结论应合理使用药品,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路华;钱崇付;张建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我院为三级甲等医院,2005年初在门诊药房开设合理用药咨询服务处,为健康需求者和医务工作者提供免费的咨询服务.其目的是为健康需求者提供详细、可靠的用药知识,向医护人员提供及时准确的药物信息.保证药物应用的安全、有效、经济.通过十个月的运作,在医院医护人员和健康需求者中产生了很好的影响.现就合理用药咨询门诊的开设进行探讨.
作者:袁飞;欧阳露;刘艳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将57例因子宫良性疾病需行子宫切除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27例采用腹腔镜下筋膜内子宫切除术(CISH).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式全子宫切除术及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结果实验组手术27例成功.两组手术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率及术后恢复等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均无并发症.结论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具有保持盆底的完整性,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及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较理想的子宫良性疾病的手术方式.
作者:柯春仙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经十二指肠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和价值.方法经十二指肠镜治疗胆总管结石共35例,其中行EST及取石术32例,行EPBD及取石术3例.EST胆总管取石时根据结石大小决定切开大小,不宜EST或结石较小者可选择EPBD后取石.结果35例均成功取出胆总管结石,取得较好的疗效.EST术中局部渗血4例,当时予电凝或喷洒止血药物即迅速止血,术后急性胰腺炎1例,经适当处理后1周痊愈,EPBD及取石术后未发现明显并发症.结论十二指肠镜治疗胆总管结石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疏东升;汪全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又称肺透明膜病,主要见于早产儿.是由于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PS)引起,1980年日本首先发表用牛肺PS治疗NRDS成功的报道[1].但是国内应用PS替代治疗的文献不多,通常行机械通气进行治疗,本人对我科2002年1月~2005年1月收治20例NRDS的病例,分别用PS替代治疗和机械通气进行治疗,分析如下.
作者:周贻荣 刊期: 2006年第04期
重症急性胰腺炎是常见的一种凶险的危急症,有起病急、进展快、并发症多、死亡率高(达50%左右)等特点.我院肾内科从近两年开始,对10例普外科被迫放弃手术的患者采用连续性腹膜透析联合腹腔灌洗及静脉内药物治疗,20~40 d后全部治愈,现报道如下.
作者:程高潮;张赟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灌肠对早产儿黄疸的影响及护理.方法对52例早产儿随机分为灌肠组、非灌肠组,灌肠组用生理盐水灌肠,1次/d×3.结果经统计学处理显示灌肠组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灌肠是降低早产儿血胆红素水平的简单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
作者:毕金霞 刊期: 2006年第04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均寿命的延长,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病率急剧增加,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DM若没有得到及时正规的治疗可引起多种慢性并发症.据统计,与非糖尿病人群比较,糖尿病人群心、脑血管病的患病率为非糖尿病人群的2~4倍,糖尿病足为15倍,糖尿病相关死亡中60%~80%死于动脉粥样硬化[1].鉴于DM并发症的巨大危害,DM患者首先必须做好基础治疗,包括血糖、血脂和血压的控制等,同时也要应用各种药物对慢性并发症进行对症治疗.本文就这方面的药物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张礼菊;林绪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改进注射用赖氨匹林国家药品标准中含量测定方法.方法BDS柱,以冰醋酸-水-甲醇(3:65:3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80 nm.结果HPLC法较非水滴定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具有更强的专属性,排除了游离水杨酸等有关物质的影响,更能真实反映药品质量.结论HPLC法方法简便、可靠,适用于注射用赖氨匹林的质量控制.
作者:吴强;何广卫;刘文英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是将患者含有毒素或致病物质的血浆分离出来,弃去异常血浆或血浆中的病理成分,再将血细胞与其他保留成分及废弃血浆等量的置换液一起回输体内,达到治疗的目的[1].可以用于急性肝功能衰竭、慢性重型肝炎、肝脏移植及其他免疫性疾病的治疗.自2001年起我科对重型肝病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PE疗法,为治疗重型肝病患者提供了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现将护理工作归纳如下:
作者:黄香妹;狄静;李夏;周建丽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小儿便通颗粒的泻下通便作用.方法选择正常小鼠小肠推进试验,阿托品所致小鼠小肠抑制试验,小鼠胃排空肠推进模型及正常小鼠排便试验,自身粪便所致便秘模型,失水性便秘模型,对小儿便通颗粒的药理作用进行评价.结果小儿便通颗粒可以促进正常小鼠小肠蠕动;对抗小鼠因阿托品所致小鼠小肠抑制状态;增加食物在胃中的排空作用和肠道中的推进率;缩短正常小鼠的排便时间,增加排便量和粒数,水分吸引减少;对因食自身粪便和失水造成的便秘模型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结论小儿便通颗粒具有一定的泻下通便作用,为该药治疗小儿便秘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董自波;黄世福;徐鹏夫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缺血性心脏病已成为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具有完整舒缩功能的心肌细胞数量的减少和血管的闭塞是心肌损伤的特点.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干细胞在特定的组织微环境中能向各种细胞类型分化,在心肌缺血损伤部位产生具有功能的心肌细胞,并能促使血管再生.这种细胞治疗学的干预,不仅减少了坏死心肌的面积,而且改善了心脏血流动力学状况,从而改善心功能.
作者:吴胜东;葛建军 刊期: 200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