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HPLC法测定氯沙坦钾胶囊含量

汪正宇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 氯沙坦钾胶囊, 质量控制
摘要: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氯沙坦钾胶囊含量,为质量控制提供有效的分析手段.方法 色谱柱:Phenomene× ODS C18( 5 μm、4.6 mm ×150 m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溶液(45∶ 55);检测波长:230 nm.结果 制剂中辅料和有关物质对主药无干扰,氯沙坦钾在浓度100.2~350.8 m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 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36%、99.68%、99.40%,RSD为0.42%. 结论本法专属性好,准确,简便,可有效控制本品质量.
安徽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中国中药杂志》1996~2004年药物不良反应报道综合分析

    目的 通过对中药药物不良反应(ADRS)病例的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1996~2004年<中国中药杂志>中报道的271例中药ADRS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71例中药ADRS以变态反应为常见(占66.1%),中药ADRS发生率以注射剂为多(占55.7%),速发型(≤30 min)中药ADRS占30.3%.结论 加强中药ADRS的宣传,合理使用中药,尽量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董立;叶鑫;沈莉莉;唐志华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分度诊断的意义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是妊娠中、晚期特有的并发症,临床上以妊娠期出现皮肤搔痒、黄疸和血清胆汁酸升高为主要表现,主要危害胎儿,可引起胎儿急性缺氧,甚至胎死宫内,使围产儿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ICP发病率为0.8%~12.0%,有明显的地域和种族差异.在我国,安徽、重庆、成都、上海都属ICP的高发地区[1].目前临床上对ICP的认识尚不统一,如何判断ICP的严重程度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产前对ICP进行合理的临床分度有助于决定终止妊娠的时机和选择适当的分娩方式[2].本研究对我院2004年~2005年度ICP患者进行临床分度,了解ICP严重程度对围产儿的影响,探讨ICP分度的临床意义.

    作者:韩永芳;李文秀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加强农村药品监督稽查的几点思考

    药品是广大人民群众防病治病、保护健康必不可少的特殊商品,做好药品监督稽查工作是药品监督管理人员不可推卸的责任.现就加强农村药品监督稽查工作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作者:黄颐;蒋庆华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子宫肌瘤导管栓塞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经导管超选择子宫动脉栓塞(TUAE)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2例子宫肌瘤患者经导管于子宫动脉注入PVA微粒或海澡酸钠微球+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治疗,随访3~60个月,主要观察临床症状改善、肌瘤大小及子宫体积的变化,同时通过对栓塞后月经观察,部分病例激素水平的测定,了解栓塞后卵巢功能的变化.结果 月经完全恢复正常占有89.7%(26/29),12例下腹部及腰腿胀痛和7例尿频尿急于栓后2周症状消失.21例贫血有17例基本恢复正常.栓塞后6个月肌瘤体积平均缩小64.2%,子宫体积平均缩小49.6%.5例卵巢内分泌功能测试栓塞前后变化无明显差异.结论 TUAE是一项治疗子宫肌瘤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

    作者:徐圣德;张宇东;高斌;李华;汪涛;许国忠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肽咪胍啶酮联合化疗治疗难治复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

    目的 观察肽咪胍啶酮(thalidomide商品名:反应停)联合化疗在难治复发非何杰金淋巴瘤(NHL)治疗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治疗采用化疗联合反应停.应用ELISA方法测定32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浓度;用凝血因子VIII相关抗原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骨髓微血管密度(MVD).根据统一疗效标准判断疗效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NC)和进展(PD).结果 32例NHL患者CR 9例,PR 12例,NC 5例,PD 4例,总有效率71.8%,无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MVD、VEGF治疗前后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 反应停联合化疗治疗复发难治NHL疗效较好,是一种有效、值得探索的新方法.

    作者:闫玉玲;王明林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HPLC法测定氯沙坦钾胶囊含量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氯沙坦钾胶囊含量,为质量控制提供有效的分析手段.方法 色谱柱:Phenomene× ODS C18( 5 μm、4.6 mm ×150 m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溶液(45∶ 55);检测波长:230 nm.结果 制剂中辅料和有关物质对主药无干扰,氯沙坦钾在浓度100.2~350.8 m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 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36%、99.68%、99.40%,RSD为0.42%. 结论本法专属性好,准确,简便,可有效控制本品质量.

    作者:汪正宇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比塔派克斯糊剂治疗慢性根尖周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Vitapex(比塔派克斯)糊剂在治疗慢性根尖周炎中的疗效.方法 选择160个患慢性根尖周炎的恒牙,随机分为3组,分别予Vitapex糊剂、碘仿糊剂及氧化锌丁香油糊剂进行根管充填,比较各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实验组Vitapex糊剂根充术后1周的反应率显著低于A、B两个对照组(P<0.005),根充术后6个月的超充吸收率高于A、B两个对照组(P<0.01),且1年后治愈率也相对优于对照组,达90.91%.结论 Vitapex糊剂用于根管充填反应率低、超充后吸收率高、治愈率优,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作者:汪佩生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盐酸丁咯地尔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盐酸丁咯地尔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选择糖尿病伴有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42例,随机分成两组,两组均常规口服降糖药物和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组同时加用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静脉滴注,疗程1月.并测定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主侧肢体的神经传导速度和血流变学指标.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各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间治疗后血浆黏度值、红细胞聚集指数和神经传导速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盐酸丁咯地尔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可以有效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作者:李久红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复方硫酸亚铁缓释片中硫酸亚铁的释放度的测定

    目的 建立复方硫酸亚铁缓释片中硫酸亚铁的释放度测定方法.方法 以0.1 mol·L-1盐酸溶液1 000 ml为溶出介质,转速为100 r·min-1,溶出量采用比色法测定.结果 本品中硫酸亚铁的释放符合Higuchi释药方程,并与国外上市的同规格产品Ferrograde Folic一致. 结论符合中国药典2000版附录XI X D关于缓释制剂的相关规定.

    作者:柏俊;胡士高;李珠婧;王贺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复方曲安奈德乳膏的制备及质量控制

    目的 制备复方曲安奈德乳膏,并建立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将醋酸曲安奈德、硫酸新霉素等药物与乳膏基质制成复方制剂,并采用HPLC法测定醋酸曲安奈德的含量.结果 醋酸曲安奈德在5~40 mg·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 = 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9%,RSD = 0.84%.结论 本制剂制备简单,质控方法切实可行.

    作者:沈鸿;张继明;徐坚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氨水的饱和时间对复方氨酚烷胺胶囊薄层色谱鉴别的影响

    目的 研究氨水的饱和时间对复方氨酚烷胺胶囊薄层色谱鉴别的影响.方法 薄层色谱法;展开剂:氯仿-甲醇-丙酮(9∶ 1.5∶ 1). 结果氨水的饱和对胶囊中各成份的分离效果有明显影响;而且马来酸氯苯那敏和盐酸金刚烷胺的斑点位置也随着饱和时间的不同而改变.结论 用氨水饱和15 min以上时,各成份分离效果较好,可以获得满意结果.

    作者:孙莉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经腹子宫肌瘤剜除术76例临床分析

    目的 评价子宫肌瘤剜除术对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 对本院1998~2002年76例子宫肌瘤剜除术进行临床分析及随访.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经过良好,随访60例月经恢复正常28例,在随访患者中有生育要求22例.有15例术后受孕,1例自然流产,余下14例妊娠至足月,无子宫破裂发生.随访60例有1例子宫肌瘤复发.结论 在子宫肌瘤患者中应用经腹子宫肌瘤剜除术,对要求恢复月经保留生育功能者是比较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张传美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利尿剂治疗肝硬化腹水疗效的部分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利尿剂治疗肝硬化腹水疗效的部分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93例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临床相关指标,通过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临床各项指标与利尿剂治疗肝硬化腹水疗效的关系.结果 在利尿剂治疗肝硬化腹水有效和无效组中,肝硬化并发症、肝功能分级、血电解质水平、尿量、血肌酐水平和腹水程度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将具有显著性差异的影响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肝硬化腹水利尿剂治疗有效的主要预测因素为肝功能分级(P=0.006,OR=0.326)和血肌酐水平(P=0.044,OR=0.169).结论 肝功能分级和血肌酐水平是影响肝硬化腹水利尿剂疗效的重要因素.

    作者:赵结勤;许建明;梅俏;曹海龙;方海明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多普勒超声和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检测的临床研究

    目的 本研究应用多普勒超声检测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并检测其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及Ⅳ型胶原(C Ⅳ),探讨肝脏血流动力学改变与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 通过对239例不同程度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选取与肝纤维化相关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即门静脉内径(Dpv)、门静脉血流速度(Vpv)、脾静脉内径(Dsv)、脾静脉血流速度(Vsv)及肝静脉频谱变化,结合同期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HA、LN及C Ⅳ检测结果,利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Dpv、Vpv、Dsv、肝静脉频谱变化及HA、LN、C Ⅳ与肝纤维化发展的阶段性一致,均与CHB时的肝损伤程度呈正相关.Dpv、Vpv、肝静脉频谱变化及HA在CHB的各阶段差异均有显著性;Dsv在CHB的中、重度阶段及肝硬化阶段差异才有显著性;Qsv 、LN及C Ⅳ只在CHB单个阶段差异有显著性,而且重叠较大. 结论肝脏血流动力学改变和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能较好地反映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的肝纤维化活动情况.

    作者:吴艾萌;周曙岚;汤红;张立梅;童颖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靶向基因转移系统的研究进展

    基因治疗已在治疗多种人类重大疾病如遗传病、肿瘤等方面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但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主要是如何选择安全、高效、靶向的载体系统.基因治疗的靶向性研究近年来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如应用重组病毒载体,借助抗体或配体将治疗基因定向导入靶细胞.纳米生物材料由于其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可方便有效地实现基因的靶向性及高效表达, 成为制备高效、靶向的基因治疗载体系统的良好介质, 在基因治疗载体系统中日益受到广泛重视.本文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在靶向基因转移系统中的新研究进展.

    作者:张成伟;汪洋;汪兴生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计算机技术在建立信息型药检所中的实际运用

    药品检验所是国家对药品质量实行技术监督检查的法定机构,国家对药检所提出了高速、高效、精确的药检工作要求.计算机作为当代推动生产力发展为积极的因素,它在信息管理方面的作用是其他辅助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在短短40多年的时间里,其应用就遍及4000多个行业领域,用途超过5 000多种[1].本文通过对计算机技术在市药品检验所检验标准管理、检验信息统计、报告书打印及办公管理等几个方面的实际应用分析,试图探索运用计算机对药检工作进行科学管理,创建信息型药检所的新模式.

    作者:涂登云;李金阳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降钙素药理与临床应用进展

    降钙素(Calcitonin,CT) 是甲状腺滤泡旁细胞(C细胞)分泌的一种32肽激素,由Hirsh首次发现并证明它具有钙-磷代谢调节功能.后来发现,哺乳动物的甲状腺滤泡旁细胞分泌降钙素,脊椎动物中比哺乳动物低等者,比如鱼类的后部鳃腺也能分泌降钙素,Copp等人就从鲑鱼的后部鳃腺提取得到活性很强的降钙素.目前能够人工合成的CT有4种,即鲑鱼降钙素(sCT)、鳗鱼降钙素(eCT)、人降钙素(hCT)和猪降钙素(pCT),前两种更为常用,且活性比人降钙素强数十倍[1].本文对降钙素的药理、临床应用及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曹芙萍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尖锐湿疣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及健康意识的调查与分析

    尖锐湿疣是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1].因复发率高,已成为临床上医患双方均感到棘手的问题[2].我院妇保门诊通过对264例尖锐湿疣患者的问卷调查,了解尖锐湿疣患者对该病的认知及自身健康意识程度,从而有针对性地对患者实施治疗、护理及健康教育,以提高患者的自我防护能力,降低复发率.

    作者:陈改霞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肌皮瓣修复瘫痪患者臀骶部Ⅳ期褥疮及窦道

    目的 探讨瘫痪患者臀布及骶尾部Ⅳ期褥疮及窦道的修复方法.方法 采用臀大肌、臀中肌、阔筋膜张肌肌皮瓣等肌皮瓣转移修复瘫痪患者臀部及骶尾部Ⅳ期褥疮及窦道24例36处,其中扩创前创面小为5.0 cm×6.2 cm,扩创后创面大为6.4 cm×8.5 cm,创面平均大小为6.0 cm×7.5 cm.结果 瘫痪患者Ⅳ期褥疮及窦道24例36处肌皮瓣全部成活,3处肌皮瓣的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治愈.本组病例经6个月~10年随访均无复发.结论 临床可常规应用肌皮瓣转移修复瘫痪患者臀部及骶尾部Ⅳ级褥疮及窦道.

    作者:赵遵江;薛忠信;李传勇;张保德;章荣涛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疗效.方法 在常规治疗的同时,治疗组一次性给予大剂量IVIG(1 g·kg-1)静脉滴注,并根据使用时间分为两个治疗组,比较治疗组①、治疗组②、对照组三组间接胆红素胆(IBIL)的变化及光疗时间.结果 治疗组①治疗24 h和48 h后血IB水平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治疗组②治疗 48 h后血IB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01),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且所需光疗时间明显缩短(P<0.001).两治疗组在治疗24 h和48 h后血IB水平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治疗组①较治疗组②明显降低,前者所需光疗时间明显缩短(P<0.001).结论 IVIG治疗ABO溶血病有显著疗效,但宜早期使用才能发挥佳作用.

    作者:张德凤;张琼枝;张彦萍 刊期: 2006年第10期

安徽医药杂志

安徽医药杂志

主管: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安徽省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