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莉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益心复脉片中丹参素的含量,以控制该制剂的质量.方法 采用Hypersil C18 4.6 mm×250 mm为色谱柱;1%冰乙酸-甲醇(200∶ 1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0 nm;柱温为室温;流速为0.9 ml·min-1.结果 该色谱条件下丹参素的线性范围为10~150 mg·L-1(r=0.999 9),加样回收率为99.02%,RSD为1.00%.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捷、结果准确、重现性好.
作者:王国勤 刊期: 2006年第10期
药品检验所是国家对药品质量实行技术监督检查的法定机构,国家对药检所提出了高速、高效、精确的药检工作要求.计算机作为当代推动生产力发展为积极的因素,它在信息管理方面的作用是其他辅助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在短短40多年的时间里,其应用就遍及4000多个行业领域,用途超过5 000多种[1].本文通过对计算机技术在市药品检验所检验标准管理、检验信息统计、报告书打印及办公管理等几个方面的实际应用分析,试图探索运用计算机对药检工作进行科学管理,创建信息型药检所的新模式.
作者:涂登云;李金阳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通过对中药药物不良反应(ADRS)病例的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1996~2004年<中国中药杂志>中报道的271例中药ADRS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71例中药ADRS以变态反应为常见(占66.1%),中药ADRS发生率以注射剂为多(占55.7%),速发型(≤30 min)中药ADRS占30.3%.结论 加强中药ADRS的宣传,合理使用中药,尽量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董立;叶鑫;沈莉莉;唐志华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应用DHS治疗中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集2000年1月~2004年12月间在本院应用DHS治疗的粗隆间骨折患者17例,按Evans分型:其中Ⅰ型2例,Ⅱ型11例,Ⅲa型4例.17例均为闭合性损伤,术后指导患者功能锻炼,出院后定期门诊随访,定期行X线摄片检查,观察分析骨折的愈合情况,并记录患者负重行走时间.结果 17例患者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1±0.3个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3.6个月.术后均无切口感染、再骨折、股骨头缺血坏死等.应用黄公怡等的疗效评定标准优13例、占76.5%,良3例、占17.7 %,差:1例,占5.8 %.结论 应用DHS治疗中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一种可靠的方法.
作者:刘亚平;庞尊平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经导管超选择子宫动脉栓塞(TUAE)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2例子宫肌瘤患者经导管于子宫动脉注入PVA微粒或海澡酸钠微球+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治疗,随访3~60个月,主要观察临床症状改善、肌瘤大小及子宫体积的变化,同时通过对栓塞后月经观察,部分病例激素水平的测定,了解栓塞后卵巢功能的变化.结果 月经完全恢复正常占有89.7%(26/29),12例下腹部及腰腿胀痛和7例尿频尿急于栓后2周症状消失.21例贫血有17例基本恢复正常.栓塞后6个月肌瘤体积平均缩小64.2%,子宫体积平均缩小49.6%.5例卵巢内分泌功能测试栓塞前后变化无明显差异.结论 TUAE是一项治疗子宫肌瘤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
作者:徐圣德;张宇东;高斌;李华;汪涛;许国忠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制备复方曲安奈德乳膏,并建立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将醋酸曲安奈德、硫酸新霉素等药物与乳膏基质制成复方制剂,并采用HPLC法测定醋酸曲安奈德的含量.结果 醋酸曲安奈德在5~40 mg·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 = 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9%,RSD = 0.84%.结论 本制剂制备简单,质控方法切实可行.
作者:沈鸿;张继明;徐坚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临床与影像学表现及诊断线索.方法 收集我院1987~2000年间经胆道造影术确诊的8例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病例,其中男女各4例,平均诊断年龄46岁,从出现临床症状到就诊时的平均病程3.7年,分析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生化结果.结果 阻塞性黄疸、体重减轻、搔痒是其主要就诊原因,大部分病人同时存在一种以上症状,生化指标以碱性磷酸酶升高敏感.影像学表现为胆管轻度扩张、管壁粗糙、胆结石.结论 硬化性胆管炎临床表现变化多端,对可疑病例应及时进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
作者:金树;孔德润 刊期: 2006年第10期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医院药学工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以保障药品供应为主的药学模式和理论也受到了冲击.随着卫生体制的改革,医院药师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药师在医院的工作和地位也被重新审视和定位[1].每一位药学工作者和管理者应对于医院药学的将来进行深刻的思考,以明确医院药学和药师的工作方向、地位和价值.
作者:韦劲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组织病理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特点.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upervisionTM法对原发性GIST组织中的CD117、CD34、SMA、desmin、S-100蛋白进行研究.结果 本组GIST发病年龄在42~77岁(平均56岁).男性8例,女性11例.肿瘤组织形态为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梭形细胞呈交叉束状、旋涡状、席纹状排列;上皮样细胞多呈弥漫片状或巢状排列.可以伴有囊性变、粘液变、出血及坏死、核分裂象大于或等于5/50HPF的3例中肿瘤直径均大于5 cm.免疫组化染色CD117和CD34多为弥漫强阳性,阳性率分别为94.74%和73.68%.SMA不表达或者呈灶性阳性,S-100蛋白和desmin阴性.结论 GIST好发生在中老年,肿瘤细胞形态多变,排列方式多样,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D117阳性对诊断有确定作用,CD34表达对诊断也有重要意义.
作者:戴敏;刘利群;秦丽霞 刊期: 2006年第10期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T细胞介导的炎性和增殖性皮肤病,近年来有关银屑病的治疗一直是个令人困惑的问题.随着银屑病免疫病理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及基因工程技术的突飞猛进,已研制或正在研制一批生物制剂,包括融合蛋白、单克隆抗体、重组细胞因子等.这些生物制剂具有靶向特异性、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少,为中、重度银屑病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现就近年来银屑病的生物学疗法及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张茜;金涌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建立鱼腥草素钠滴丸中鱼腥草素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用HPLC法测定滴丸中鱼腥草素钠的含量:C18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01 mol·L-1四丁基溴化铵(150∶ 200)的混合液1 000 ml中加二乙胺0.4 ml,检测波长283 nm.结果 鱼腥草素钠在2.3~46 mg·L-1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98.99%,RSD为2.02%.结论 该法简单可行,结果准确,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姚先梅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米非司酮配合前列腺素终止早孕存在着孕囊排出后出血时间较长或出血量多的问题,本文对近年来运用医学理论对中药治疗药物流产后出血的病因病机临床治疗及所进行的实验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作者:许秀秀;李伟莉;王征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A771726在小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方法 单剂量尾静脉注射三个剂量的A771726,根据小鼠体内血药浓度经时过程,估算相应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A771726(4,12,36 mg·kg-1)的血药经时过程均符合一级吸收的一房室模型,其主要药动学参数为:t1/2Ke(h):(18.63±1.78),(31.07±7.33),(25.41±2.76);C0(mg·L-1):(19.92±1.20),(49.58±9.00),(182.14±22.98);AUC(mg·h-1·L-1):(533.99±41.49),(2173.88±440.21),(6621.97±584.25).结论 单剂量尾静脉注射A771726三个剂量组的药物代谢均成线性关系,其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一级吸收的一房室模型.
作者:彭磊;张茜;金涌;李俊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子宫肌瘤剜除术对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 对本院1998~2002年76例子宫肌瘤剜除术进行临床分析及随访.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经过良好,随访60例月经恢复正常28例,在随访患者中有生育要求22例.有15例术后受孕,1例自然流产,余下14例妊娠至足月,无子宫破裂发生.随访60例有1例子宫肌瘤复发.结论 在子宫肌瘤患者中应用经腹子宫肌瘤剜除术,对要求恢复月经保留生育功能者是比较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张传美 刊期: 2006年第10期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对机体创伤小,痛苦少,术后恢复快,美观,住院时间短.近年来国内外迅速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对于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颈部结石嵌顿引起的胆囊三角区炎性水肿,粘连严重者,LC切除难度大,并发症多.本院自1999年5月~2005年5月应用LC处理急性胆囊炎共68例,总结如下.
作者:杨积中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Vitapex(比塔派克斯)糊剂在治疗慢性根尖周炎中的疗效.方法 选择160个患慢性根尖周炎的恒牙,随机分为3组,分别予Vitapex糊剂、碘仿糊剂及氧化锌丁香油糊剂进行根管充填,比较各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实验组Vitapex糊剂根充术后1周的反应率显著低于A、B两个对照组(P<0.005),根充术后6个月的超充吸收率高于A、B两个对照组(P<0.01),且1年后治愈率也相对优于对照组,达90.91%.结论 Vitapex糊剂用于根管充填反应率低、超充后吸收率高、治愈率优,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作者:汪佩生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瘫痪患者臀布及骶尾部Ⅳ期褥疮及窦道的修复方法.方法 采用臀大肌、臀中肌、阔筋膜张肌肌皮瓣等肌皮瓣转移修复瘫痪患者臀部及骶尾部Ⅳ期褥疮及窦道24例36处,其中扩创前创面小为5.0 cm×6.2 cm,扩创后创面大为6.4 cm×8.5 cm,创面平均大小为6.0 cm×7.5 cm.结果 瘫痪患者Ⅳ期褥疮及窦道24例36处肌皮瓣全部成活,3处肌皮瓣的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治愈.本组病例经6个月~10年随访均无复发.结论 临床可常规应用肌皮瓣转移修复瘫痪患者臀部及骶尾部Ⅳ级褥疮及窦道.
作者:赵遵江;薛忠信;李传勇;张保德;章荣涛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指动脉终末背侧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及覆盖指骨外露的疗效.方法 临床运用指动脉终末背侧支血管蒂的中节指背岛状皮瓣逆行转移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17例19指.结果 术后皮瓣全部成活,功能及外形均为满意.结论 该皮瓣不牺牲手指知名血管,手术简便,是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及覆盖指骨骨外露一种有效可行的手术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华栋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空气和物体表面的微生物污染是引起医院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严重威胁着医护工作者和就医人员的身体健康.我院急诊科自2004年3~12月之间对抢救室采用空气净化消毒机和常规紫外线照射的两种方法在同等条件下做空气培养,找出更适应于急诊抢救室人员流动多,密集场所的空气消毒方法.
作者:刘荆;王薇 刊期: 2006年第10期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是妊娠中、晚期特有的并发症,临床上以妊娠期出现皮肤搔痒、黄疸和血清胆汁酸升高为主要表现,主要危害胎儿,可引起胎儿急性缺氧,甚至胎死宫内,使围产儿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ICP发病率为0.8%~12.0%,有明显的地域和种族差异.在我国,安徽、重庆、成都、上海都属ICP的高发地区[1].目前临床上对ICP的认识尚不统一,如何判断ICP的严重程度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产前对ICP进行合理的临床分度有助于决定终止妊娠的时机和选择适当的分娩方式[2].本研究对我院2004年~2005年度ICP患者进行临床分度,了解ICP严重程度对围产儿的影响,探讨ICP分度的临床意义.
作者:韩永芳;李文秀 刊期: 200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