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肽咪胍啶酮联合化疗治疗难治复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

闫玉玲;王明林

关键词:肽咪胍啶酮, 化疗, 非霍奇金淋巴瘤, 难治
摘要:目的 观察肽咪胍啶酮(thalidomide商品名:反应停)联合化疗在难治复发非何杰金淋巴瘤(NHL)治疗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治疗采用化疗联合反应停.应用ELISA方法测定32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浓度;用凝血因子VIII相关抗原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骨髓微血管密度(MVD).根据统一疗效标准判断疗效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NC)和进展(PD).结果 32例NHL患者CR 9例,PR 12例,NC 5例,PD 4例,总有效率71.8%,无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MVD、VEGF治疗前后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 反应停联合化疗治疗复发难治NHL疗效较好,是一种有效、值得探索的新方法.
安徽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临床与影像学分析

    目的 研究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临床与影像学表现及诊断线索.方法 收集我院1987~2000年间经胆道造影术确诊的8例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病例,其中男女各4例,平均诊断年龄46岁,从出现临床症状到就诊时的平均病程3.7年,分析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生化结果.结果 阻塞性黄疸、体重减轻、搔痒是其主要就诊原因,大部分病人同时存在一种以上症状,生化指标以碱性磷酸酶升高敏感.影像学表现为胆管轻度扩张、管壁粗糙、胆结石.结论 硬化性胆管炎临床表现变化多端,对可疑病例应及时进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

    作者:金树;孔德润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7例移植肾自发性破裂的预防和处理

    移植肾自发性破裂是肾移植术后早期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为0.3%~8.5%[1],以尸体供肾者多见.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6年1月共完成肾移植102例,其中7例发生移植肾破裂,发生率为6.86%,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小庆;叶和松;项龙波;周东;尚徐敏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分度诊断的意义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是妊娠中、晚期特有的并发症,临床上以妊娠期出现皮肤搔痒、黄疸和血清胆汁酸升高为主要表现,主要危害胎儿,可引起胎儿急性缺氧,甚至胎死宫内,使围产儿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ICP发病率为0.8%~12.0%,有明显的地域和种族差异.在我国,安徽、重庆、成都、上海都属ICP的高发地区[1].目前临床上对ICP的认识尚不统一,如何判断ICP的严重程度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产前对ICP进行合理的临床分度有助于决定终止妊娠的时机和选择适当的分娩方式[2].本研究对我院2004年~2005年度ICP患者进行临床分度,了解ICP严重程度对围产儿的影响,探讨ICP分度的临床意义.

    作者:韩永芳;李文秀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支原体感染与胚胎停止发育关系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支原体感染与胚胎停止发育的关系.方法 对70例正常早孕人工流产的妇女(正常组)和70例胚胎停止发育自然流产的妇女(胚停组)的宫颈分泌物进行支原体培养,比较两组支原体的阳性率,并观察支原体感染与胚胎停止发育次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①胚停组支原体阳性率为48.6%,正常组支原体阳性率22.9%,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②胚胎停止发育次数与支原体感染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支原体感染与胚胎停止发育密切相关,是导致胚胎停止发育的原因之一.

    作者:党丽英;薛宗贵;陈淑梅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经腹子宫肌瘤剜除术76例临床分析

    目的 评价子宫肌瘤剜除术对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 对本院1998~2002年76例子宫肌瘤剜除术进行临床分析及随访.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经过良好,随访60例月经恢复正常28例,在随访患者中有生育要求22例.有15例术后受孕,1例自然流产,余下14例妊娠至足月,无子宫破裂发生.随访60例有1例子宫肌瘤复发.结论 在子宫肌瘤患者中应用经腹子宫肌瘤剜除术,对要求恢复月经保留生育功能者是比较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张传美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处理急性胆囊炎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对机体创伤小,痛苦少,术后恢复快,美观,住院时间短.近年来国内外迅速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对于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颈部结石嵌顿引起的胆囊三角区炎性水肿,粘连严重者,LC切除难度大,并发症多.本院自1999年5月~2005年5月应用LC处理急性胆囊炎共68例,总结如下.

    作者:杨积中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盐酸丁咯地尔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盐酸丁咯地尔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选择糖尿病伴有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42例,随机分成两组,两组均常规口服降糖药物和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组同时加用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静脉滴注,疗程1月.并测定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主侧肢体的神经传导速度和血流变学指标.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各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间治疗后血浆黏度值、红细胞聚集指数和神经传导速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盐酸丁咯地尔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可以有效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作者:李久红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薏苡仁水提液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薏苡仁水提液对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先给予小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以建立小鼠免疫功能低下模型,然后将薏苡仁水提液按10、5和2.5 g·kg-1三种剂量连续给三组小鼠灌胃10 d,观察薏苡仁水提液对免疫低下小鼠免疫器官重量指数、白细胞数量、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率与吞噬指数、T淋巴细胞酯酶阳性率和血清溶血素HC50值等实验指标的影响.结果 薏苡仁水提液能显著拮抗环磷酰胺所致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的免疫器官重量减轻和白细胞数量减少,明显增加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百分率及吞噬指数,显著增加血清溶血素含量,且能明显促进T淋巴细胞酯酶阳性率.结论 薏苡仁水提液对机体免疫功能具有较好的增强作用.表现为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非特异免疫功能的改变.

    作者:叶敏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浅析我市医用氧气使用现状及监管对策

    医用氧气是医疗机构用于预防和治疗病人缺氧的一种特殊商品,其在医疗救护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属于药品管理的范畴,实行的是药品批准文号和许可证管理制度,执行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版)标准,其质量好坏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近两年来,宿州市局不断加大对医用氧气的监督管理,逐步规范医疗机构用氧行为.本文根据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分析了原因症结,提出了今后应该采取的监管对策.

    作者:张永玲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多普勒超声和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检测的临床研究

    目的 本研究应用多普勒超声检测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并检测其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及Ⅳ型胶原(C Ⅳ),探讨肝脏血流动力学改变与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 通过对239例不同程度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选取与肝纤维化相关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即门静脉内径(Dpv)、门静脉血流速度(Vpv)、脾静脉内径(Dsv)、脾静脉血流速度(Vsv)及肝静脉频谱变化,结合同期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HA、LN及C Ⅳ检测结果,利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Dpv、Vpv、Dsv、肝静脉频谱变化及HA、LN、C Ⅳ与肝纤维化发展的阶段性一致,均与CHB时的肝损伤程度呈正相关.Dpv、Vpv、肝静脉频谱变化及HA在CHB的各阶段差异均有显著性;Dsv在CHB的中、重度阶段及肝硬化阶段差异才有显著性;Qsv 、LN及C Ⅳ只在CHB单个阶段差异有显著性,而且重叠较大. 结论肝脏血流动力学改变和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能较好地反映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的肝纤维化活动情况.

    作者:吴艾萌;周曙岚;汤红;张立梅;童颖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利尿剂治疗肝硬化腹水疗效的部分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利尿剂治疗肝硬化腹水疗效的部分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93例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临床相关指标,通过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临床各项指标与利尿剂治疗肝硬化腹水疗效的关系.结果 在利尿剂治疗肝硬化腹水有效和无效组中,肝硬化并发症、肝功能分级、血电解质水平、尿量、血肌酐水平和腹水程度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将具有显著性差异的影响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肝硬化腹水利尿剂治疗有效的主要预测因素为肝功能分级(P=0.006,OR=0.326)和血肌酐水平(P=0.044,OR=0.169).结论 肝功能分级和血肌酐水平是影响肝硬化腹水利尿剂疗效的重要因素.

    作者:赵结勤;许建明;梅俏;曹海龙;方海明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中国中药杂志》1996~2004年药物不良反应报道综合分析

    目的 通过对中药药物不良反应(ADRS)病例的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1996~2004年<中国中药杂志>中报道的271例中药ADRS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71例中药ADRS以变态反应为常见(占66.1%),中药ADRS发生率以注射剂为多(占55.7%),速发型(≤30 min)中药ADRS占30.3%.结论 加强中药ADRS的宣传,合理使用中药,尽量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董立;叶鑫;沈莉莉;唐志华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HPLC法测定氯沙坦钾胶囊含量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氯沙坦钾胶囊含量,为质量控制提供有效的分析手段.方法 色谱柱:Phenomene× ODS C18( 5 μm、4.6 mm ×150 m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溶液(45∶ 55);检测波长:230 nm.结果 制剂中辅料和有关物质对主药无干扰,氯沙坦钾在浓度100.2~350.8 m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 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36%、99.68%、99.40%,RSD为0.42%. 结论本法专属性好,准确,简便,可有效控制本品质量.

    作者:汪正宇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益心复脉片中丹参素的含量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益心复脉片中丹参素的含量,以控制该制剂的质量.方法 采用Hypersil C18 4.6 mm×250 mm为色谱柱;1%冰乙酸-甲醇(200∶ 1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0 nm;柱温为室温;流速为0.9 ml·min-1.结果 该色谱条件下丹参素的线性范围为10~150 mg·L-1(r=0.999 9),加样回收率为99.02%,RSD为1.00%.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捷、结果准确、重现性好.

    作者:王国勤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比塔派克斯糊剂治疗慢性根尖周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Vitapex(比塔派克斯)糊剂在治疗慢性根尖周炎中的疗效.方法 选择160个患慢性根尖周炎的恒牙,随机分为3组,分别予Vitapex糊剂、碘仿糊剂及氧化锌丁香油糊剂进行根管充填,比较各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实验组Vitapex糊剂根充术后1周的反应率显著低于A、B两个对照组(P<0.005),根充术后6个月的超充吸收率高于A、B两个对照组(P<0.01),且1年后治愈率也相对优于对照组,达90.91%.结论 Vitapex糊剂用于根管充填反应率低、超充后吸收率高、治愈率优,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作者:汪佩生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氨水的饱和时间对复方氨酚烷胺胶囊薄层色谱鉴别的影响

    目的 研究氨水的饱和时间对复方氨酚烷胺胶囊薄层色谱鉴别的影响.方法 薄层色谱法;展开剂:氯仿-甲醇-丙酮(9∶ 1.5∶ 1). 结果氨水的饱和对胶囊中各成份的分离效果有明显影响;而且马来酸氯苯那敏和盐酸金刚烷胺的斑点位置也随着饱和时间的不同而改变.结论 用氨水饱和15 min以上时,各成份分离效果较好,可以获得满意结果.

    作者:孙莉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局部自控镇痛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的临床观察

    目的 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通过切口放置导管方法达到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行椎板切开减压,髓核摘除术患者,随机分为Ⅰ组(n=100)为实验组,Ⅱ组(n=100)为对照组,手术结束Ⅰ组放置特制硬膜外导管于切口内,因复方盐酸利多卡负荷量为4 ml,故待患者出现微痛时即由麻醉医生按要求追加药量.Ⅱ组连接镇痛泵行硬膜外腔术后镇痛,为芬太尼0.6 mg,氟哌利多5 mg加生理盐水至100 ml,2 ml·h-1.结果 两组镇痛优良率和切口愈合率均为100%.Ⅰ组,3例尿潴留,5例在追加药物时有胀痛感,Ⅱ组,76%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如:尿潴留、恶心、呕吐感、嗜睡等.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病人术后局部自控镇痛能有效的解除疼痛,且比硬膜外腔镇痛并发症少,费用低,更安全.

    作者:吴述良;杨小宁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组织病理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特点.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upervisionTM法对原发性GIST组织中的CD117、CD34、SMA、desmin、S-100蛋白进行研究.结果 本组GIST发病年龄在42~77岁(平均56岁).男性8例,女性11例.肿瘤组织形态为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梭形细胞呈交叉束状、旋涡状、席纹状排列;上皮样细胞多呈弥漫片状或巢状排列.可以伴有囊性变、粘液变、出血及坏死、核分裂象大于或等于5/50HPF的3例中肿瘤直径均大于5 cm.免疫组化染色CD117和CD34多为弥漫强阳性,阳性率分别为94.74%和73.68%.SMA不表达或者呈灶性阳性,S-100蛋白和desmin阴性.结论 GIST好发生在中老年,肿瘤细胞形态多变,排列方式多样,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D117阳性对诊断有确定作用,CD34表达对诊断也有重要意义.

    作者:戴敏;刘利群;秦丽霞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干扰素栓配合微波治疗宫颈糜烂13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干扰素栓配合微波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3年6月至2005年2月在本院门诊就诊的130例宫颈中度、重度糜烂患者,采用微波治疗,术后阴道穹窿放置干扰素栓,隔天1枚,10次为1疗程,作为治疗组.2002年1月至2003年6月对70例宫颈中度、重度糜烂患者单纯采用微波治疗,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8周后复诊.结果 微波加干扰素栓(治疗组)中度宫颈糜烂的治愈率96.25%,重度宫颈糜烂的治愈率81.4%.单纯微波治疗组(对照组)中度宫颈糜烂的治愈率80%,重度宫颈糜烂的治愈率60%.结论 干扰素栓配合微波治疗宫颈糜烂,能促进宫颈创面修复,减少痂皮脱落出血,缩短疗程,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传荣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57例胎膜早破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胎膜早破与剖宫产及母儿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对本院2004年~2005年分娩的898例产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胎膜早破组57例,对照组(胎膜未破)841例,对两组进行总体成数假设检验.结果 胎膜早破组羊膜腔感染率、早产率、子宫内膜炎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但剖宫产率、新生儿成活率、产后出血率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1).结论 胎膜早破与羊膜腔感染综合征、早产、子宫内膜炎成因果关系,与剖宫产、新生儿成活、产后出血无必然的因果关系.故及时应用抗生素,适时促胎肺成熟,适时终止妊娠,合理选择分娩方式,可以使胎膜早破者不会提高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新生儿死亡率,但对于胎膜早破者需及时、有效、合理选择广谱抗生素,降低羊膜腔感染和子宫内膜炎发生率,降低早产率.

    作者:汪芬 刊期: 2006年第10期

安徽医药杂志

安徽医药杂志

主管: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安徽省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