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辉;郑东旖;时念民;艾星;白云骅
目的 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9-2双表达定向诱导多潜能干细胞C3H10向成骨细胞分化的情况.方法 将C3H10细胞分为4组:BMP9-2、BMP2、BMP9和GFP组,将4种重组腺病毒分别感染C3H10细胞,通过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染色、定量测定及钙茜素红染色,观察BMP9-2双表达对C3H10细胞成骨分化的定向诱导作用.结果 BMP9-2双表达能诱导C3H10细胞ALP的表达,其染色活性高于BMP2组1.6倍,BMP9组2.5倍,GFP组4倍;其BMP9-2双表达定量表达A520值在病毒感染后5、7、9d均高于BMP2、BMP9和GFP组;BMP9-2双表达能诱导C3H10细胞钙盐的沉积,感染14 d后,钙茜素红染色可见钙化结节,其染色活性高于BMP2组1.4倍,BMP9组1.3倍,GFP组5.2倍.结论 BMP9-2双表达能定向诱导C3H10细胞成骨分化,其成骨活性强于单一成骨诱导因子BMP2和BMP9.
作者:陈聪;罗庆;田雯;迭小红;康权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他莫昔芬( Tamoxifen,TAM)对子宫内膜癌RL-95-2细胞增殖及let-7g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RL-95-2细胞中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的表达;用不同浓度的TAM(1×10-11,1×10-9、1×10-7、1×10-5、1×10-4 mol/L)处理RL-95-2细胞48和72 h,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力;用1×10-7 mol/L的TAM处理RL-95-2细胞72 h,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用不同浓度的TAM处理RL-95-2细胞72 h,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检测细胞中let-7g的表达,借助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let-7g的靶标基因,并对其生物学功能进行分析.结果 RL-95-2细胞中ER呈阳性表达;1×10-7mol/L的TAM处理RL-95-2细胞48 h及1×10-9~1×10-5 mol/L的TAM处理细胞72 h,具有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并使let-7g的表达量增加,1×10-7mol/L的TAM作用为显著;TAM促使细胞从G0/G1期进入S期;let-7g作用的可能靶标基因为UHRF2、RB1、GAS7、PLA GL2、NAB1和ZNF282.结论 适宜浓度的TAM对人子宫内膜癌RL-95-2细胞具有促增殖作用,并使细胞从G0/G1期进入S期,该作用可能部分是通过上调let-7g的表达而实现的.
作者:刘祖翠;魏莎莉;陈国庆;陈渝;刘革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疏水层析纯化重组汉逊酵母(Hansenula polymorpha,HP)表达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层析图谱与蛋白含量及HBsAg含量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疏水层析纯化8批HP-HBsAg小量试验样品和5批小量验证试验样品及5批酿酒酵母表达的HBsAg对照试验样品,采用Lowry法和电化学发光法(Electrochemiluminescent immunoassay,ECLIA)分别检测纯化样品中蛋白含量和HBsAg含量,并计算HBsAg的回收率;通过几何法封闭紫外监测图谱特征峰图形,用数字求积仪采用积分法求出各封闭特征峰的图形面积,并进行分析;取小量验证试验1批样品的层析主峰和副峰收液进行电镜观察.结果 8批HP-HBsAg小量试验和5批HP-HBsAg小量验证试验HBsAg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70%和54%.HP-HBsAg疏水层析图谱由两部分构成:穿透峰和目标峰(HBsAg峰),目标峰可见高低不同的两个峰(主峰与副峰);对照图谱中有穿透峰和目标峰.对目标峰进行量化分析,主峰、副峰与目标峰的面积比值分别与其所对应的收集量、蛋白含量和HBsAg含量比值相关.电镜观察可见小量验证试验样品主峰收液中HBsAg颗粒大小均一,副峰收液中HBsAg颗粒大小不均一.结论 疏水层析纯化重组HP表达的HBsAg效果良好,通过峰形之间面积比值,可获得峰形所对应的收集量、蛋白量和HBsAg量比值,为HBsAg的进一步纯化提供了参考.
作者:许宁;张德有;马锐;冯潇磊;张旭;杨旭琴;李彩梅;柳蔷;沈永才;李津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脂联素对巨噬细胞ATP结合盒转运子A1 (ATP 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A1,ABCA1)及其上游调控因子肝脏X受体α(Liver X receptor α,LXRα)表达的影响及其在胆固醇逆转运(Reverse cholesterol transport,RCT)和抗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以不同浓度的脂联素(0、1、5、10 μg/ml)体外培养巨噬细胞RAW264.7 24 h,RT-PCR法检测细胞中ABCA1和LXRα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ABCA1和LXRα蛋白的表达水平,闪烁计数法检测细胞内胆固醇的流出情况.结果 脂联素能显著上调RAW264.7细胞中ABCA1和LXRα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及蛋白的表达水平(P<0.05),且呈浓度依赖性;脂联素能浓度依赖性地增加细胞内胆固醇的流出(P<0.05).结论 脂联素可通过LXRα途径上调巨噬细胞ABCA1基因的转录和翻译水平,促进胆固醇逆转运,延缓AS的发生、发展.
作者:艾青;马康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去冷沉淀血浆(Cryoprecipitate-reduced plasma,CRP)中系列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A disintegrin-like and metalloprotease with thrombospondin-1 repeats 13,ADAMTS-13)水平的变化.方法 用140人份新鲜冰冻血浆(Fresh frozen plasma,FFP)制备CRP,采用Biggers一期法测定FFP和CRP中FⅡ、FⅤ、FⅦ、FⅧ、FⅨ、FX、FⅪ、FⅫ的促凝活性;免疫比浊法测定Fib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因子活动度(vWF:Ag)水平;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法(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FRET)测定70人份FFP和CRP中的ADAMTS13活性及抗原含量.结果 与FFP比较,CRP中FⅧ:C、FⅤ:C、FⅦ:C、FⅨ:C、FX:C、FⅪ:C、Fib、vWF:Ag水平均明显下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01);FⅡ:C、FⅫ:C、ADAMTS13抗原含量和活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P可代替FFP用于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的治疗,而不适用于FⅧ、Fib及vWF缺乏患者的补充治疗.
作者:马莉;孙盼;林方昭;刁戈;李剑平;张红抑;刘建强;张心声;柏则蓉;周静宇;黎美君;李长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硫柳汞是一种在疫苗等生物制品中广泛使用的防腐剂,自上世纪末开始,关于含硫柳汞疫苗的安全性问题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对人用疫苗中应用硫柳汞的安全性相关研究、权威机构的立场、去汞行动的措施及存在的问题作一综述.
作者:何鹏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适合大规模生产的无细胞百日咳疫苗(Acellular pertussis vaccine,APV)纯化新工艺,使疫苗主要成分的比例稳定可控.方法 复苏百日咳菌种并传代培养,在大罐发酵培养收获前,调整菌液的pH值至弱酸性,再通过离心获得上清液,经超滤浓缩和脱盐处理,使用阳离子交换层析进行目的组分的分离纯化,纯化产物经SDS-PAGE分离并经Western blot鉴定,确定佳纯化条件.用建立的层析纯化新工艺连续纯化3批APV,检测各项指标,验证该工艺的重复性.结果 收获前菌液pH值调至5.8~6.0,可使疫苗主要保护抗原在上清液中的含量明显提高;采用强阳离子交换层析的方法,从目的蛋白的捕获到多组分的分离提纯可一步完成,各目的蛋白组分的纯度均可达85%以上,回收率可达90%以上;建立的纯化新工艺具有良好的重复性.结论 初步建立了可线性放大、适合APV大规模生产的层析纯化新工艺,为疫苗质量标准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作者:吴腾捷;张斌;张青;郑丽华;瞿爱东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构建人肝细胞生长因子(Human 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HGF)真核表达质粒,并检测其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法从人骨髓中分离BMSCs,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型,成脂及成骨诱导其分化.PCR扩增hHGF基因,定向克隆至pEGFP-N1载体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GFP-N 1-hHGF,通过电穿孔法转染BMSCs,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hHGF基因mRNA的转录及蛋白的表达,MTT法检测hHGF对BMSCs增殖活力的影响.结果 BMSCs高表达CD29和CD44,不表达CD34和CD45;BMSCs在体外有向成脂及成骨细胞诱导分化的能力.酶切及基因测序证实,重组表达质粒pEGFP-N 1-hHGF构建正确;转染后48 h观察到转染细胞中有绿色荧光蛋白表达;RT-PCR法和Western blot检测到hHGF基因在BMSCs中表达;转染hHGF基因的BMSCs增殖活力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和空载体转染组(P<0.05).结论 成功构建了hHGF基因真核表达质粒,转染人BMSCs后获得表达,表达的hHGF可促进BMSCs增殖.
作者:崔洁;蒋明德;梅浙川;陈丽;曾维政;郑淑梅;王钊 刊期: 2013年第01期
摘要:目的 构建UHRF2不同结构域缺失突变体,并在HEK293细胞中表达.方法 根据UHRF2不同结构域位置特征,构建5种不同结构域缺失突变体;以重组质粒pCMV-3xFlag-UHRF2为模板,PCR法直接扩增△UBL、△RING和△YDG+△RING编码基因,重叠PCR法扩增△PHD和△YDG编码基因,定向克隆至pCMV-3xFlag真核表达载体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转染HEK293细胞,Western blot鉴定重组蛋白的表达.结果 UHRF2的结构域缺失体△UBL、△PHD的上游和下游及上下游合并、△YDG的上游和下游及上下游合并、△RING和△YDG+△RING的PCR产物分别可见2018、987、1152、2 272、1 232、629、1 827、2 163和1 287 bp的特异条带;UHRF2各结构域缺失体的重组表达质粒经双酶切和测序鉴定,证明构建正确;重组质粒转染HEK293细胞表达的重组蛋白大小均与理论值相符.结论 成功在HEK293细胞中表达了UHRF2不同结构域缺失突变体,为进一步研究UHRF2各结构域的功能及其与其他蛋白质的相互作用位点奠定了基础.
作者:白露;王筱绘;胡斌;周丹琳;段昌柱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原核表达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virus group Atype 16,CA16)VP1蛋白,并检测其免疫原性.方法 通过RT-PCR法从CA16病毒青岛株中扩增VP1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43.1a(+)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43.1a-VP1,转化感受态E.coli Rossatte( DE3),IPTG诱导表达.表达的重组CA16 VP1蛋白通过Ni柱亲和层析纯化后,采用不同剂量(5、10、20、40 μg)免疫BALB/c小鼠,ELISA法检测血清中特异性IgG、IgG1、IgG2a、IgG2b、IgG3抗体效价,微量细胞病变抑制法检测血清中和抗体效价.结果 重组表达质粒pET43.1a-VP1经双酶切及测序证实构建正确;表达的重组CA16 VP1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4 000,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15%;纯化的重组CA16 VP1蛋白纯度可达95%以上,可与猴CA16抗血清反应;不同剂量的重组CA16 VP1蛋白免疫BALB/c小鼠,可诱导产生CA16特异性抗体,血清中总IgG、IgG1、IgG2a、IgG2b、IgG3抗体效价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抗体效价与免疫剂量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各剂量CA16 VP1组免疫小鼠血清中和抗体效价均小于1:8 .结论 已成功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了重组CA16 VP1蛋白,纯化的重组蛋白可诱导小鼠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为进一步研究CA16的结构、功能及相关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作者:杨永娟;郝春生;李懿;宋冬梅;刘宇;马淑花;田龙;李秀玲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北京市朝阳区部分社区老年人肺炎疫苗接种率及其影响因素,以提高老年人肺炎疫苗的接种率,降低社区老年人肺炎球菌感染的危害.方法 通过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北京市朝阳区年龄≥60岁的部分社区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收集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健康状况、就医行为及疫苗接种情况,分析社区老年人肺炎疫苗接种率的影响因素.结果 调查数据显示社区老年人的肺炎疫苗接种率为2.1%,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受教育程度及健康状况是肺炎疫苗接种率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 应通过多种措施提高老年人等优先人群肺炎疫苗的接种率;干预过程中应重视受教育程度较低、身体素质较好以及年龄相对较轻的老年人
作者:张国辉;郑东旖;时念民;艾星;白云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原核表达中蜂囊状幼虫病病毒(Chinese sarbood virus,CSBV)结构蛋白,并制备其抗血清.方法 采用RT-PCR法扩增CSBV结构蛋白基因片段,克隆至pGEX-4T-1载体中,转化大肠杆菌BL21 (DE3),IPTG诱导表达.表达的重组蛋白经Gluthathione-Sepharose 4B亲和层析纯化后,免疫小鼠,制备抗血清,并进行Western blot鉴定.结果 重组表达质粒经菌落PCR鉴定证明构建正确;表达的重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52 000,以可溶性形式表达;纯化后纯度可达95%以上;制备的抗血清可识别天然CSBV结构蛋白.结论 成功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了CSBV结构蛋白,并制备了其抗血清,为进一步研究囊状幼虫病病毒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及开发血清学诊断方法奠定了基础.
作者:沈克飞;张邑帆;曹兰;王瑞生;杨金龙;杨柳;戴荣国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人源化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单克隆抗体的质控方法.方法 采用体外细胞生长抑制试验测定人源化抗EGFR单抗的生物学活性;质谱法和还原型SDS-PAGE法测定其准确相对分子质量;去封闭后用Edman降解法测定其N-末端氨基酸序列;SDS-PAGE和分子排阻高效液相色谱(SEC-HPLC)法测定其纯度;反向液相色谱( RP-HPLC)法测定其肽图;定量PCR法和狭缝杂交法测定其外源性DNA残留量;其余项目按《中国药典》三部(2010版)要求进行.结果 人源化抗EGFR单抗原液和成品的相对生物学活性分别为(100±20)%和(94±14)%;质谱法测得该单抗参考品轻、重链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23 370.75和50 341.00,相对误差分别为0.005%和0.006%;还原型SDS-PAGE测得该单抗轻、重链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7 000和53 400;轻、重链N-末端氨基酸序列均与理论一致;单抗原液的还原型SDS-PAGE纯度为98.5%; SEC-HPLC原液纯度为(98.39±0.05)%和成品SEC-HPLC纯度为(98.17±0.04)%;肽图图谱与理化参考品一致;定量PCR测得其外源DNA残留量小于100 pg/剂量;其他各项指标均符合《中国药典》三部(2010版)要求及其他相关要求.结论 初步建立了人源化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单克隆抗体的质控方法,可用于该制品的常规质量控制.
作者:陶磊;饶春明;王兰;韩春梅;李响;高凯;王军志 刊期: 2013年第01期
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1(New Delhi metallo-lactamase-1,NDM-1)是新近发现的由细菌产生的一种能够水解碳青霉烯类的金属β-内酰胺酶.NDM-1具有强大的水解作用,几乎能抵抗目前使用的所有抗生素,已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本文对NDM-1携带菌的流行现状、NDM-1的基因排布特点、蛋白结构特点及酶活性中心的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夏力亮;孙洋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转录机器(RNA聚合酶)σE因子过量表达实现全局转录扰动,筛查迟钝爱德华菌(Edwardsiella tarda,Etarda)毒力相关基因.方法 从E.tarda EIB202中PCR扩增RNA聚合酶σE因子编码基因rpoE,连接到载体pACYC184上,构建rpoE基因过量表达菌株;在克隆rpoE基因时引入突变,使该基因表达失活,构建移码突变失活菌株.感染模式生物斑马鱼,检测各菌株半数致死剂量(LD50),RT-PCR法检测各菌株rpoE及其下游调控基因degP、fkpA、plsB、lpxD、yfiO mRNA的转录水平.结果 重组质粒pACYC 184-rpoE经双酶切及测序证实构建正确;在102、103、104和105 CFU/g注射浓度下,空载体转染菌株和rpoE基因过量表达菌株的毒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载体转染菌株相比,rpoE基因过量表达菌株rpoE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上调9.5倍;与rpoE基因移码突变失活菌株相比,rpoE基因过量表达菌株rpoE基因下游调控基因degP、fkpA、plsB、lpxD、yfiO分别上调6.9、2.64、2.85、2.38、1.34倍.结论 成功构建了E.tarda rpoE基因过量表达菌株以及移码突变失活菌株,初步确定degP 、fkpA、plsB、lpxD、yfiO 5个基因与E.tarda毒力相关.
作者:王晓波;叶江;宋姗姗;王克平;张惠展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构建携带绿色荧光蛋白(GFP)标签的表达PLCε基因shRNA的重组腺病毒质粒Ad-U6-PLCε,为应用基因沉默技术研究膀胱癌的基因治疗奠定基础.方法 将干扰质粒pGenesil-PLCε及阴性对照质粒pGenesil-NP的表达启动子U6及shRNA序列克隆至带有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报告基因的穿梭质粒pAdTrack,经酶切及测序鉴定正确后,将重组穿梭质粒经PmeI线性化,转化感受态AdEasier.重组pAdEasy-U6-PLCε质粒经PacI线性化后,转染HEK-293细胞,包装重组腺病毒Ad-U6-PLCε,经大量扩增后测定病毒滴度,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T24细胞内PLCε的表达情况.结果 酶切及测序鉴定证实pAdTrack-U6-PLCε及重组pAdEasy-U6-PLCε质粒构建正确,并成功转染至HEK-293细胞,重组腺病毒Ad-U6-PLCε滴度达1.5×1012,经重组腺病毒感染的T24细胞内PLCε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已成功构建针对PLCε基因的shRNA重组腺病毒载体Ad-U6-PLCε,为应用基因沉默技术研究PLCε对膀胱癌发生发展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作者:张彦懿;欧俐苹;刘琪;陶佳;吴小侯;罗春丽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联氨基姜黄素( Hydrazinocurcumin,HG)脂质体纳米颗粒(Liposome nanoparticles,NPs)对小鼠乳腺癌4T1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及迁移的影响.方法 采用薄膜分散-超声法制备HC-NPs,透射电镜检测纳米颗粒的粒径大小.将4T1细胞分为PBS组、NPs组和HC-NPs组,分别加入10%(v/v)PBS、10% (v/v)NP、10%(v/v)HC-NPs,培养24 h后,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的变化;刘氏染色法检测细胞的形态;Transwell试验检测4T1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检测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STAT3及细胞增殖、凋亡、侵袭、迁移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透射电镜下可见HC-NPs为150 nm左右的脂质体颗粒.HC-NPs对4T1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明显高于NPs组(P<0.01);与PBS组和NPs组相比,HC-NPs可使细胞形态不规则,诱导细胞周期发生G2/M期阻滞,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0.01),明显抑制细胞侵袭和迁移(P<0.01)及STAT3的激活,下调CyclinD1、c-Myc、Bcl-2 、Survivin、MMP-9的表达,同时上调Bax的表达(P<0.05).结论 HC-NPs可能通过抑制STAT3的激活,抑制4T1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促进细胞凋亡.
作者:田文霞;张曦文;党微旗;唐浩;王林;曹红;陈婷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测定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Monosialotetrahexosylganglioside sodium salt,GM1)注射液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eversed phase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RP-HPLC),为GM1注射液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色谱条件:色谱柱:Hypersil ODS C18(4.6 mm× 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0.03%的三乙胺加磷酸至pH=7.5)(77:23);检测波长:205 nm;流速:1.0 ml/min;进样体积:10 μl;理论塔板数按GM1峰计算不低于2 000.以峰面积对浓度进行线性回归,确定该法的线性范围,并对该法进行精密性、稳定性、重复性及加样回收率验证;应用建立的方法测定3批GM1注射液的含量.结果 GM1在50 ~ 800 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2;该方法日内日间精密性及重复性均良好,对照品溶液在8h内基本稳定,样品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74%;用建立的方法检测3批样品中的GM1含量分别为96.80%、98.06%和97.32%.结论 建立了测定GM1注射液含量的RP-HPLC法,该方法准确、简便、快速、可靠,能有效控制GM1注射液的质量.
作者:何丹;杨林;张景勍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分离白血病K562细胞株中CD34+细胞群,并分析其生物学特征,为从干细胞角度治疗白血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免疫磁性分选法分离K562细胞中CD34+细胞群,台盼蓝拒染法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CD34+细胞比例及细胞周期;单细胞克隆培养检测CD34+细胞自我更新能力;RT-PCR法检测CD34+细胞分化相关指标促红细胞生成素( Erythropoietin,EPO)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M-CSF)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并检测CD34+细胞耐药蛋白P-gp (P-glycoprotein)的表达.结果 免疫磁性分选法可有效分离出CD34+细胞群,细胞活性为99%~ 100%;分离的CD34+细胞含量占细胞总数的78.5%~85.3%,细胞大部分处于静止状态,G0/G1期细胞比例达80%左右,显著高于分离前的K562细胞;CD34+细胞群具有形成混合集落的能力;与K562细胞相比,CD34+细胞EPO和GM-CSF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明显下降(P<0.01),P-gp表达阳性.结论 成功从K562细胞株中分离了CD34+细胞群,其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能力,表明其具有白血病干/祖细胞的生物学特点.
作者:刘俊;张先平;蔡世忠;徐春燕;王亚平;林雪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优化猪源枯草芽孢杆菌喷雾干燥工艺,提高菌体喷雾干燥后的存活率.方法 应用SAS V 8.0统计分析软件中的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案进行试验设计,分析各因素对Y值的效应关系;应用优化的喷雾干燥工艺进行3次重复喷雾干燥试验,验证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并检测芽孢率对菌体喷雾干燥存活率的影响.结果 优化的喷雾干燥工艺中各条件的佳参数为:出口温度90℃,入口温度150℃,保护剂浓度20%,入料速度1 200 ml/h;应用优化的喷雾干燥工艺进行3次重复喷雾干燥试验,菌体平均存活率为75.7%,与预测值(77%)基本相符;芽孢率对菌体喷雾干燥存活率影响较大.结论 优化了猪源枯草芽孢杆菌的喷雾干燥工艺,为其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作者:刘宇;李丹;王岩;吴博;王爽;朱丹丹;史同瑞;朱战波 刊期: 201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