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骨肉瘤新辅助化疗模式的临床疗效观察

林峰;唐晓春;蔡迅;姚阳

关键词:骨肉瘤, 药物疗法
摘要:目的探讨骨肉瘤新辅助化模式的临床疗效与毒副作用.方法将38例骨肉瘤患者分为新辅助化疗组与辅助化疗组,新辅助化疗组20例术前化疗1~2个疗程,术后化疗4~6个疗程.辅助化疗组仅给予术后化疗4~6个疗程.根据肿瘤坏死率调整术后化疗方案,并评价两组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新辅助化疗组中肿瘤坏死率测定:>90% 14例,<90% 6例.术后2年转移率为25.0%,2年生存率为80.0%,临床疗效好于辅助化疗组.结论新辅助化疗模式在降低患者术后转移率及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方面有一定优势,是治疗骨肉瘤的理想方法.
安徽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运行机制探讨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五部委<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试点工作若干规定>,规范药品采购行为,强化市场竞争机制,减轻社会医药费用负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和有关法规,我院率先在蚌埠市组织药品招标采购.自2000年8月至今组织5次药品集中招标,参加市直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7次.现就我院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情况和有关问题探讨如下.

    作者:杨积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木芙蓉研究进展

    木芙蓉的主要化学成分是黄酮类和甾醇类,它具有高度的抗炎活性、抑菌活性以及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木芙蓉不论内服或外用,毒性均较低,使用安全,它的临床应用也非常广泛.该文对木芙蓉的化学成分研究、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等作一综述.

    作者:邾枝花;夏伦祝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抢救

    目的探讨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ASOPP)的抢救方法.及易产生误治的原因.方法分析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48例的诊治情况及其中3例误治的原因.结果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治疗重点在于毒物的清除、阿托品剂量及机械通气的合理应用、避免误治等是治疗的关键.结论有机磷农药重度中毒的合理用药、避免误治是治疗的关键.

    作者:夏利民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安徽井泉集团建成中药材示范基地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高乌甲素、咪唑安定超前镇痛镇静在腹部手术前的应用

    目的观察高乌甲素和咪啶安定在腹部手术前超前镇痛镇静的效应.方法选择50例腹部手术病人,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为高乌甲素1.6 mg·kg-1+咪唑安定0.04 mg·kg-1+阿托品0.01 mg·kg-1,对照组为安定0.2 mg·kg-1+阿托品0.01 mg·kg-1,观察两组术中警觉/镇静评分(OAA/S)及添加辅助用药的人次.结果试验组肌内注射10 min后,OAA/S下降为4.0±0.5,30 min后为3.4±0.52,而对照组分别为4.9±0.2和4.3±0.54,两组相比(P<0.05),而术中辅助用药,试验组为6例(占24%),对照组为22例(占88%),两者相比P<0.01.结论术前使用高乌甲素和咪唑安定起到超前镇痛、镇静的效果.

    作者:夏晓琼;赵兵;郭春年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多媒体教学在病理教学中应用的初步评价

    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教学改革的深入,多媒体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教学活动中.近两年来,我校逐步完善了计算机辅助教学设施,在多数教室中配置了多媒体电脑、大型投影仪和扩音系统;病理学是一门形态学科,它强调从观察形态的角度来认识各种病变、理解病变的发生发展规律从而揭示疾病本质,故形象直观性及真实具体性在教学中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在校内率先于2003年对2002级学生开始实施了全程多媒体病理理论课教学.为了客观评价多媒体教学效果,笔者通过对学生的抽样问卷调查及回顾性对相同专业但分别使用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的两个不同年级学生病理成绩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期初步探讨多媒体病理教学的效果及其可能存在的问题,为今后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提供依据.

    作者:胡向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复方氨基酸注射液中氨基酸含量快速分离测定法

    目的建立快速分离检测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含量的新方法.方法对AccQ.Tag法进行改进,优化梯度洗脱条件,保持原流动相组成,适当提高流速.结果分析时间仅为13.5min,运行周期为15 min,比改进前AccQ.Tag法时间节省30 min,且分离良好,定量准确.结论该法简便、快速,能有效控制产品质量.

    作者:方加林;宛小林;卢琳;程云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新时期医院药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目前我国约有30多万医院药师,是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的主体[1].但从接受的教育程度来看,医院药师中大、中专毕业生所占比例较大,受过正规高等教育的药师人数有限,加之药学课程设置的不尽合理和继续教育的非制度化等诸多原因,我国医院药师群体素质落后于发达国家.另外我国重医轻药现象较严重,医院药师在医疗事业中一直默默无闻地站在医护人员身后,处于医疗服务的辅助地位,主要承担着药品采购、调配等事务性工作,忽视了医院药师的专业内涵,淡化了其技术价值,因此药师的工作积极性和素质很难得到提高[2,3].

    作者:张彤;沈爱宗;陈飞虎;陈栋梁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纳洛酮治疗中、重度一氧化碳中毒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纳洛酮在一氧化碳(CO)中毒抢救中的应用. 方法在急性CO中毒常规综合抢救基础上加用纳洛酮,并与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比较. 结果纳洛酮治疗组较常规治疗组清醒时间缩短(P<0.01). 结论纳洛酮可常规用于急性CO中毒病人的抢救,且安全有效.

    作者:张乔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农药中毒防治效果评价与分析

    目的更好地做好农药中毒的防治工作,进一步有效地控制和降低农药中毒发生率.方法应用Excel归类整理如东县1997~2003年的农药中毒资料,结合近年来对农药中毒所采取的防治措施进行分析.结果农药中毒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生产性农药中毒逐年下降,非生产性农药中毒逐年上升,农药中毒治愈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结论进一步加强农药卫生知识的宣传,争取不发生生产性农药中毒;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有效地控制非生产性农药中毒的发生;农药中毒的救治措施应继续执行并不断改进.

    作者:陈雪琴;冒明建;马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非处方药物市场现状分析和营销方式展望

    非处方药(OTC)即不需经医生处方消费者就能从市场直接购买的治疗性药品.随着经济增长、人口增加、文明程度提高[1]有了较大的发展.本文就当前非处方药物市场状况进行分析,并对今后发展提出了几点思考.

    作者:刘立春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多巴胺速尿在甘露醇导致肾功能受损病人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多巴胺速尿在甘露醇降颅压过程中导致肾功能受损病人中的应用.方法 20例颅高压肾功能受损早期患者均采用多巴胺及速尿治疗.结果除1例外,19例患者在1~2 d内恢复排尿,肾功能逐渐恢复正常.结论甘露醇导致肾功能受损早期可试用此方法,大部分有效.

    作者:郑志新;程高潮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桂枝茯苓混悬型无糖颗粒剂的制备工艺研究

    目的筛选出佳的桂枝茯苓颗粒剂的处方及成型工艺.方法以其成型性、溶解性为筛选指标,筛选出其处方中加入辅料的品种、配比及其佳的成型工艺.结果桂枝茯苓提取物及药材原粉中加入1倍量的糊精,少量微晶纤维素和甜蜜素,并以10%的CMC-Na作为黏合剂为佳处方.结论该处方的助悬性、成型性能均较好.

    作者:谢冬梅;刘丛彬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全麻下包皮环切术后患儿躁动的观察与护理

    包皮环切术是小儿泌尿外科常见的手术之一.由于局麻下行包皮环切术时疼痛剧烈,患儿难以配合,为了不影响手术效果,对年幼患儿一般采用氯氨酮静脉复合麻醉.

    作者:杨小玮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细菌病原学及耐药性观察

    目的探讨小儿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细菌的病原体.方法喉部吸痰取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并做药敏试验.结果 1 320例标本得到289例阳性结果,以嗜血杆菌属常见,其次是肺炎克雷伯氏菌、大肠埃希氏菌,药敏试验表明氨苄青霉素、复方SMZ耐药性高.结论了解当前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细菌病原学及耐药状况,以指导临床用药.

    作者:王卓英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溶纤法测定125I标记基因重组葡萄球菌激酶的活性

    目的测定125I标记前后的基因重组葡萄球菌激酶(r-Sak)活性.方法采用抑菌圈原理,建立纤维蛋白平板溶纤法.结果在0.625~10 mg·L-1浓度范围线性良好(r=0.997),125I标记后r-Sak为标记前的81.1%.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操作方便.

    作者:邝荔香;吕继红;陈敏珠;沈子龙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氨咖黄敏胶囊中对乙酰氨基酚含量3种测定方法的比较

    目的筛选测定氨咖黄敏胶囊中对乙酰氨基酚含量的佳方法.方法对5批不同厂家的样品,分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紫外分光光度法及亚硝酸钠法测定其中的对乙酰氨基酚含量,重点建立对乙酰氨基酚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并对3种方法加以比较.结果 HPLC法对乙酰氨基酚的线性范围为0.97~48.48 g·L-1,回收率为99.4%~100.2%,RSD为0.3%.结论 HPLC法专属性强,灵敏、准确,可用于氨咖黄敏胶囊中对乙酰氨基酚的质量控制.

    作者:王慧文;张士洋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正交试验法优选野马追提取工艺研究

    目的探讨野马追主要有效成分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槲皮素、山萘酚及棕矢车菊素的含量为评价指标,考察酒精浓度(A)、酒精用量(B)、提取时间(C)、提取次数(D)4个因素对野马追中黄酮苷元提取的影响,优化提取工艺.结果佳的提取工艺为加12倍量90 %酒精,回流提取3次,每次2 h.结论该工艺对中药材野马追应用于临床有指导意义.

    作者:张威峰;杨念云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左旋卡尼汀氯化钠注射液制备工艺研究

    目的研究左旋卡尼汀氯化钠注射液的制备工艺.方法对活性炭用量、pH值、灭菌条件进行了筛选,并考察制剂稳定性.用HPLC法检测含量及有关物质.结果制备工艺采用浓配法,加入0.1%的活性炭,调pH值在5.5~6.5,115℃热压灭菌30 min.制剂质量符合药典有关注射剂的质量标准.结论本品制备工艺可靠,适于工业生产.质量可控.

    作者:赵刚;凌林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紫杉醇细菌内毒素检测方法的探讨

    目的探讨紫杉醇原料中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的可行性.方法以60 %乙醇先将原料溶解,用检查用水稀释后根据2000年版<中国药典>和美国USP26的要求进行干扰试验.结果 60 %乙醇对细菌内毒素的活性无明显影响,4 %乙醇和0.075 g·L-1的供试品液鲎试剂和细菌内毒素的凝集反应无明显干扰.用标示灵敏度为0.03 Eu/ml的鲎试剂检测紫杉醇细菌内毒素是有效的.结论此法可用于紫杉醇原料细菌内毒素的检测,控制其质量.

    作者:杨先启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安徽医药杂志

安徽医药杂志

主管: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安徽省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