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锐;太京华;金珍婧;潘留兰;牟文玲
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Carbohydrate antigen,CA )242(CA242)、CA724联合检测在胰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检测34例胰腺癌、26例慢性胰腺炎患者及60名健康体检者的血清CA242和CA724水平.结果 进展期胰腺癌组血清中CA242和CA724的水平均明显高于早期胰腺癌组、慢性胰腺炎组和正常对照组(P均<0.01),早期胰腺癌组、慢性胰腺炎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CA242和CA724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胰腺癌患者血清中CA242、CA724单独和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分别为61.7%、57.3%和84.9%,特异性分别为91.0%、87.6%和90.3%.结论 血清肿瘤标志物CA242、CA724的定量测定是诊断胰腺癌敏感、特异的指标,但其早期敏感性较差;其测定结果与胰腺癌的分期及预后明显相关;联合检测可使其敏感性明显提高,而特异性无明显改变.
作者:杨锐;太京华;金珍婧;潘留兰;牟文玲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采用不同方法提取并纯化阪崎肠杆菌(Enteobacter sakazaii,ES)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抗原,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鉴定.方法 常规培养ES,分别采用热酚水法和冷酚水法提取LPS抗原,收集水相和酚相LPS,采用蒽酮-硫酸法测定LPS多糖含量,紫外光谱法测定核酸含量,Bradford法测定蛋白含量,SDS-PAGE测定相对分子质量;以其免疫小鼠,间接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抗体效价,并检测其与各种肠道菌单价或多价血清的交叉反应性.结果 ES在相同条件下保存相同时间,采用冷酚水法提取LPS的产率高于热酚水法;所提取的水相和酚相LPS样品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在14400 ~45 000之间,均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且仅与ES单价血清反应,而与其他各种肠道菌单价或多价血清均不发生反应.结论 热酚水法和冷酚水法均可制备免疫原性良好、特异性强的ES LPS抗原,但热酚水法所得样品的糖含量和蛋白含量均高于冷酚水法.
作者:马卫静;李克生;杜惠芬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自噬在熊果酸( Ursolic acid,UA)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增殖中的作用,探讨UA抑制血管生长的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HUVECs,分别采用不同浓度的UA和自噬特异性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ethyladenine,3-MA)+UA联合处理,采用MTT法检测UA对HUVECs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联合3-MA对HUVECs存活率的影响;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MAP1-LC3)免疫荧光和流式细胞术检测UA对HUVECs自噬表达水平的影响;RT-PCR检测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和MAP1-LC3B转录水平的变化.结果 UA可抑制HUVECs增殖,且呈剂量依赖性;HUVECs经UA处理后,自噬泡数量明显增加:经UA处理后,可上调HUVECs中MAP1-LC3蛋白的表达水平,MAP1-LC3阳性细胞的荧光强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强;UA处理HUVECs不同时间可上调MAP1-LC3B及Beclin1 mRNA的转录水平;而UA联合3-MA处理后,HUVECs的增殖抑制作片用明显增强.结论 UA抑制HUVECs增殖,并诱导其发生自噬,自噬在此过程中起保护性作用,抑制自噬可明显增强UA诱导的HU VECs死亡.
作者:毕娟娟;何林;余音;郭倩;叶秀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腺病毒载体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转基因载体,具有高效率、高滴度、低致病性及不整合入宿主细胞染色体等优点,是目前非常具有应用前景的转基因载体.本文就重组腺病毒载体的研究进展、研究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及其在轮状病毒疫苗研究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郜岩;孙茂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轮状病毒(Rotavirus.RV)P[8]G1和P[2]G3株灭活疫苗的免疫原性及不同血清型间的交叉识别作用.方法 采用Veto细胞转瓶培养RV,经纯化灭活、佐剂吸附等工艺,制备RV P[8]G1和P[2]G3株灭活疫苗,分别经肌内免疫Wistar大鼠和猕猴,采用ELISA法和微量病毒中和试验检测大鼠和猕猴血清中RV特异性抗体效价和中和抗体效价,流式细胞术检测猕猴血液中CD4+和CD8+T细胞的数量.结果 P[8]G1和P[2]G3株疫苗样品的RV抗原含量分别为10 240和5 120 EU/ml;免疫2次后,P[8]G1和P[2]G3株疫苗诱导大鼠产生的血清IgG抗体GMT分别为(43 407.71±1 654.51)和(41 520.61±2047.61),诱导猕猴产生的血清IgG抗体GMT分别为(13 654.45±3 125.27)和(10 350.68±997.83);单一血清型疫苗免疫后产生的中和抗体具有型间交叉识别作用;2株疫苗免疫猕猴后均能刺激其CD4+T淋巴细胞增殖,CD8+T淋巴细胞无明显变化.结论 2株RV灭活疫苗均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及型间交叉识别作用.
作者:吴晋元;易山;张光明;李鸿钧;谢天宏;李思成;郜岩;贾琴妹;杨星;赵晓南;孙茂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人工合成恒河猴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caca mulatta 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mGM-CSF)基因,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并纯化.方法 根据大肠杆菌遗传密码子偏爱性优化设计并合成mGM-CSF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43.1a(+)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43.1a-mGM-CSF,转化大肠杆菌BL21-CodonPlus( DE3)-RIPL,IPTG诱导表达.表达的重组mGM-CSF蛋白经Sephacryl S-200分子筛层析纯化,复性后,Western blot检测其反应原性,MTT法检测其生物学活性.结果 重组表达质粒pET-43.1a-mGM-CSF经双酶切及测序证实构建正确;表达的重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5000,表达量约占菌体总蛋白的30%,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纯化复性后的重组蛋白纯度可达95%以上,并可与大鼠抗人GM-CSF单克隆抗体特异性结合,比活性为1.2×107 IU/mg.结论 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了重组mGM-CSF蛋白,纯化复性后的蛋白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
作者:刘娟;陈丹;李璐;刘新颖;王冉;史洪娜;王维龙;沈林;刘勇;李鼎锋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高尔基体囊泡转运蛋白P115基因沉默对胃癌BGC-823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相关机制.方法 将含p115基因的重组质粒P115 shRNA-1318转染BGC-823细胞,并设shNC(阴性对照)转染组和空白对照组,免疫荧光显微镜检测转染效果;RT-PCR法检测细胞中p115和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P115、MIF及核内肿瘤抑制蛋白质P53的表达水平;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分布.结果 转染后48 h,荧光显微镜下可见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表明转染成功;与对照组相比,p115 shRNA-1318组细胞中的p115和MIF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细胞核内P53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5),细胞的增殖活力明显下降(P<0.05),细胞凋亡数量明显增加(P<0.05),G1/C2期细胞数量明显增多,S期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 沉默p115基因可促进胃癌细胞的凋亡,其调控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MIF因子来完成的.
作者:屈玉玲;易永芬;邓玮;文雪;闫田静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食管癌相关基因4(Esophageal cancer-related gene 4,ECRG4)启动子区的甲基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 (Methylation specific-PCR,MSP-PCR)法,检测49份胃癌组织、30份癌旁组织和15份正常组织标本中ECRG4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胃癌组织[69.4%(34/49)]和癌旁组织[53.3%(16/30) ]ECRG4基因甲基化检出率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6.7%(1/15)](P<0.01);Ⅲ+Ⅳ期ECRG4基因甲基化检出率[80%(24/30)]明显高于Ⅰ+Ⅱ期[52.6%(10/19)]( P<0.05),表明ECRG4基因甲基化检出率与病理分期相关,而与患者年龄、性别及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P>0.05).结论 ECRG4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胃癌早期辅助诊断的分子标志物之一.
作者:王玉彬;巴彩凤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构建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 )RdRp基因真核表达质粒,并检测其在PLC/PRF/5、A549和HepG2 3种细胞中的表达,为后续RdRp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利用RT-nPCR法从阳性HEV粪便中扩增RdRp基因片段,插入pcDNA3.0真核表达载体中,并在其3’端插入EGFP报告基因,构建融合表达质粒pcDNA3.0-RdRp-EGFP,脂质体法转染PLC/PRF/5、A549和HepG2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报告基因的表达,RT-nPCR检测RdRp基因mRNA的转录情况,Western blot检测RdRp蛋白的表达.结果 重组表达质粒经酶切鉴定和测序证实构建正确;RdRp基因和蛋白在A549和HepG2细胞中可高效、特异性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了RdRp基因对真核表达质粒,并在A549和HepG2培养细胞中大量表达,为进一步研究RdRp在HEV复制过程中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作者:黄芬;禹文海;马天武;井申荣;曾韦锟;华修国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Y-盒结合蛋白-1(Y-box binding protein-1,YB-1)基因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增殖、凋亡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通过脂质体介导的方法将YB-1 shRNA重组质粒pGSi2和阴性对照质粒HK转染MDA-MB-231细胞,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YB-1、基质金属蛋白酶-2(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MMP-9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MTT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活力、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变化;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 pGSi2组MDA-MB-231细胞较HK组细胞YB-1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沉默YB-1表达可以抑制MDA-MB-231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且细胞侵袭能力及MMP-2和MMP-9的表达也较HK组明显下降(P均<0.05).结论 YB-1 shRNA可以沉默MDA-MB-231细胞中YB-1的表达,抑制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并抑制细胞侵袭能力及MMP-2和MMP-9的表达.
作者:邱欣欣;涂植光;孔飞飞;陈光辉;成凤;匡文斌;钟梁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构建旋毛虫(Trichinella spirais)新生幼虫期特异性T314基因真核表达质粒,并在BHK细胞中进行表达.方法 从旋毛虫新生幼虫RNA中通过RT-PCR技术扩增无信号肽T314全长基因,定向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中,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T314-pEGFP-N1,脂质体法转染BHK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EGFP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T314融合蛋白的表达.结果 重组真核表达质粒T314-pEGFP-N1经双酶切及测序证实构建正确;转染的BHK细胞48 h转染效率高;表达的T314融合蛋白可与旋毛虫感染的猪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结论 已成功构建了T314基因重组真核表达质粒T314-pEGFP-N1,并在BHK细胞中融合表达,为进一步研究旋毛虫包囊形成机制奠定了基础.
作者:于建立;白雪;吴秀萍;刘明远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克隆并原核表达斯氏艾美耳球虫(Eimeria stiedai,E.stiedai)兰州株Rhomboid基因.方法 通过分析基因保守区设计引物,采用RT-PCR方法与3'RACE技术相结合,扩增获得兔斯氏艾美耳球虫Rhomboid基因cDNA全序列,并对其进行序列分析;将获得的Rhomboid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转化E.coli Rosetta (DE3),IPTG诱导表达,并对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及Western blot分析.结果 Rhomboid基因开放阅读框全长774 bp,编码257个氨基酸残基,预测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和等电点分别为28 120和8.64,与鸡柔嫩艾美耳球虫(E.tellan)Rhomboid蛋白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84.44%;构建的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ET-Rhomboid经双酶切和测序证实构建正确;表达的重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9 000,并可与兔抗E.stiedai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结论 成功克隆并表达了Rhomboid基因,为其生物学功能及以其作为斯氏艾美耳球虫疫苗候选基因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曲晗;宫鹏涛;张西臣;张国才;杨举;李赫;李建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佛山市南海区免疫规划儿童的免疫水平,评价疫苗免疫效果,为进一步做好免疫规划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09~ 2011年,采用分层随机抽样调查法对佛山市南海区1~7岁年龄组共420名儿童进行乙型肝炎、脊髓灰质炎、白喉、破伤风、百日咳、麻疹等免疫规划相关疾病的抗体水平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20名儿童中,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为73.33%,脊髓灰质炎Ⅰ、Ⅱ、Ⅲ型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96.43%、95.95%和97.38%,百日咳抗体阳性率为60.71%,白喉抗体阳性率为78.57%,破伤风抗体阳性率为85.48%,麻疹抗体阳性率为98.33%.结论 本次检测人群中,脊髓灰质炎抗体和麻疹抗体维持在较高水平,已形成稳同有效的免疫屏障;白喉、破伤风抗体水平基本达到可控制疫情流行的标准;乙肝(抗-HBs)、百日咳抗体阳性率偏低,显示其免疫屏障不牢固,存在疾病流行的潜在风险.
作者:曾鸿;黄志雄;张桂玲;陈妙芬;吕海韵;梁洁雅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原核表达并纯化人细小病毒B19(Human parvovirus B19,HPVB19)结构蛋白VP1,并初步建立IgM ELISA检测方法,用于B19病毒感染的检测.方法 采用PCR法从B19 IgM阳性血清中扩增VP1基因片段,亚克隆至表达载体pGEX-2T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GEX-2T-VP1,转化大肠杆菌BL21( DE3),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疏水纯化后进行Western blot分析.以纯化的重组蛋白包被酶标板,建立IgM间接ELISA检测方法,确定Cut-off值,并进行初步应用.结果 重组原核表达质粒经双酶切鉴定构建正确;表达的重组融合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61000,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纯度为96%,可与B19 IgG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Cut-off值为0.102,灵敏度为91.7%,特异性为98.6%,与对照试剂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97.1%;用建立的方法检测4 500份健康献血者及39份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的B19 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04%和10.3%.结论 原核表达并纯化了HPVB19 VP1蛋白,并初步建立了IgM间接ELISA检测方法,为B19病毒感染的早期诊断提供了参考.
作者:梁莉莉;叶祥忠;周厚清;张娜;李良红;李益民;刘岩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分离鉴定奇异变形杆菌噬菌体,并分析其生物学特性.方法 以奇异变形杆菌为宿主菌,采用双层琼脂噬斑法从居民区生活污水中分离针对奇异变形杆菌的噬菌体;噬菌体经纯化后,通过负染法电镜观察其形态及大小;将噬菌体和宿主菌以10∶1的比例混合共培养,测定噬菌体的一步生长曲线;提取噬菌体核酸并进行酶切分析.结果 共分离出4株噬菌体,分别命名为PrM-01、PrM -02、PrM-03和PrM-04,在双层琼脂平板上可形成圆形、透明、边界清晰、直径约2~3 mm的噬斑,经反复纯化后,其滴度范围在(1.2~2.3)×1012 PFU/ml;电镜观察显示,噬菌体的头部呈二十面体立体对称,直径约40 nm,尾部长约30 nm;PrM-04的一步生长曲线表明,噬菌体在裂解宿主菌时,潜伏期为15 min,暴发时间为25 min,裂解量为3.2×104;酶切分析显示,其基因组大小约为26 000 bp,且具有EcoR Ⅰ、HindⅢ和BamH Ⅰ多个酶切位点.结论 成功分离出4株针对奇异变形杆菌的噬菌体,其表现出特异性高、裂解性强的毒性噬菌体特征.
作者:孙盟盟;宋天一;胡士华;刘悦;孙延波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溶血磷脂酸受体1( Lysophosphatidic acid receptor 1,LPAR1)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收集临床切除的经病理证实的良性胶质瘤组织、恶性胶质瘤组织及正常脑组织,采用RT-PCR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各组脑组织中LPAR1在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并分析LPAR1表达与脑胶质瘤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正常脑组织、良性胶质瘤组织、恶性胶质瘤组织中均有LPAR1 mRNA及蛋白的表达;胶质瘤组织中LPAR1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脑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恶性胶质瘤组织中LPAR1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良性胶质瘤组织(P<0.05);LPAR1的表达与脑胶质瘤临床病理分级相关,而与年龄、性别、肿瘤部位无关.结论 LPAR1在脑胶质瘤组织中表达增高,可能在胶质瘤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杨志青;刘辉;许万振;李蕴潜 刊期: 2012年第03期
人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是导致人类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的主要致病原.HFMD已成为严重影响儿童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因此,尽快了解EV71的致病机理及研制安全有效的疫苗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而建立相关动物模型是研究EV71致病机理以及评价EV71疫苗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一步.本文就目前EV71常用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黄坚;王晶晶;刘龙丁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染料木黄酮对大鼠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hronic thromboembol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CTEPH)的减缓作用及对肺组织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麻醉后,经颈静脉同输体外制备的自体血栓栓子,2周后同法进行二次栓塞,将造模成功的大鼠分为染料木黄酮治疗组、栓塞4周组和8周组.全程腹腔注射抗纤维溶解剂氨甲环酸,达目标日期后,采用右心导管法检测平均肺动脉压;开胸取心肺组织,心脏左右心室、室间隔分别称重后,计算有心室肥厚指数,电镜下观察肺小动脉结构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中eNOS水平.结果 染料木黄酮治疗组及栓塞8周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及右心室肥厚指数较栓塞4周组明显升高(P均<0.01),染料木黄酮组较栓塞8周组显著降低(P<0.01);染料木黄酮治疗组及栓塞8周组大鼠肺小动脉结构重塑(平滑肌细胞明显增殖);染料木黄酮治疗组大鼠肺组织中eNOS水平较栓塞4周和8周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 染料木黄酮能减缓大鼠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进展,其机制可能与其上调eNOS的水平有关.
作者:张玉坤;王导新;李长毅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对大鼠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的治疗作用及肺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ALI组和ATRA干预组,后两组经尾静脉注射5ml/kg的脂多糖(LPS)复制ALI模型,ALI组在注射LPS前5d,每天以植物油灌胃1次,0.5ml/(kg·次),注射LPS后,经腹腔注射植物油,1ml/kg;ATRA干预组在注射LPS前5d,每天以含30 mg/kg ATRA的植物油灌胃1次,0.5 ml/(kg·次),注射LPS后,经腹腔注射含5 mg/kg ATRA的植物油,1ml/kg.对照组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均注射生理盐水(0.5ml/kg).腹腔注射ATRA 8 h后,处死各组大鼠,测定大鼠动脉血氧分压(PaO2)、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ial 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蛋白含量、肺组织湿/干比重(W/D),并观察肺组织形态,采用RT-PCR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肺组织中MMP-9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ALI组大鼠肺组织炎性细胞明显增多,动脉PaO2明显降低(P<0.05),W/D、BALF中蛋白含量、肺组织中MMP-9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ALI组相比,ATRA干预组大鼠肺组织炎症反应减轻,W/D、BALF中蛋白含量、肺组织中MMP-9基因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或P<0.01),其动脉PaO2也明显改善(P<0.05).结论 ATRA对大鼠ALI具有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MMP-9的表达实现的.
作者:张媛梅;张婷;周向东 刊期: 2012年第03期
毒理基因组学是将基因组信息和技术应用于毒理学研究的一门新兴学科,主要采用以DNA微阵列为代表的高通量技术,其快速发展为毒理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本文对毒理基因组学在非临床毒理学研究,主要是在预测肝、肾毒性方面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潘东升;范玉明;李波 刊期: 201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