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友光;杨劲;曾益军;位全芳;徐志刚;刘洋;袁方;陈志文
目的 构建乙酰肝素酶(HPA)大亚基片段真核表达质粒,并在毕赤酵母中表达重组蛋白.方法 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HPA大亚基基因序列设计引物,PCR方法扩增肝素酶基因,构建毕赤酵母真核表达质粒pPICZαA-HPA.电击穿孔法转化感受态毕赤酵母SDM1168,斑点免疫印迹法筛选重组菌株,PCR法鉴定阳性克隆.甲醇诱导表达重组蛋白,Western blot鉴定表达产物.结果 构建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经双酶切及测序鉴定证明构建正确;斑点免疫印迹法筛选出的9个单菌落经PCR扩增,均可见1 161 bp的目的基因条带;表达产物经Western blot分析,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表达量约为μg/L.结论 已成功构建了HPA大亚基片段真核表达质粒pPICZαA-HPA,并在毕赤酵母SDM1168中分泌表达了HPA大亚基.
作者:季颖;邱伟成;高新;付洁;王清清;宋海峰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原核表达并纯化结核分枝杆菌早期分泌性蛋白ESAT-6.方法 将ESAT-6基因自pET-24b-ESAT-6质粒亚克隆至pGEX-3C载体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GEX-ESAT-6,经酶切及测序鉴定正确后,分别转化大肠杆菌JM107和BL21(DE3),以不同浓度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GSH-Sepharose 4B亲和层析纯化.结果 所构建的重组表达质粒pGEX-ESAT-6经酶切及测序鉴定正确;重组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JM107中的表达量较高,可达菌体总蛋白的24.2%;适IPTG诱导浓度为0.1 mmol/L;纯化的目的蛋白纯度可达83.9%.结论 已成功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GEX-ESAT-6,并在大肠杆菌JM107中高效表达,为结核分枝杆菌亚单位疫苗及核酸疫苗的研制提供了材料.
作者:马姬;何巍;吴文鹃;孙迪;王佳凤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检测β-丙内酯(BPL)含量的气相色谱法,并分析其水解情况.方法 用气相色谱法检测BPL的含量,确定线性范围及定量限,验证该方法的重复性及专属性,并分析37℃条件下BPL的水解趋势.结果 气相色谱法检测BPL含量的线性范围为8.9~566.9 ppm,定量限为8.9 ppm,重复性和专属性均良好.37℃条件下水解120 min,BPL含量下降至初始浓度的19%.结论 建立了检测BPL含量的气相色谱法,该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病毒疫苗生产过程中BPL含量的检测,为病毒灭活工艺验证提供了依据.
作者:杨健;高军;张庆义;赵璨;赵彭年;白洁;于海春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旋毛虫免疫核糖核酸(iRNA)对BALB/c小鼠体内SP2/0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 以不同剂量旋毛虫肌幼虫可溶性抗原免疫ICR小鼠、家兔和山羊,ELISA检测抗体效价达1:1 024的低免疫剂量确定为佳免疫剂量,同时取各实验动物肝、脾和淋巴结,制备旋毛虫iRNA,并进行鉴定.以不同剂量iRNA接种BALB/c小鼠,并在不同时间接种SP2/0肿瘤细胞(试验分为先荷瘤和后荷瘤进行).在荷瘤20 d时,处死小鼠,测量肿瘤体积和重量,并检测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 旋毛虫肌幼虫可溶性抗原的佳免疫剂量分别为:ICR小鼠:300 μg/只;家兔:2 mg/只;山羊:20 mg/只.制备的旋毛虫iRNA各项指标均合格.各试验组小鼠肿瘤体积和重量均小于相应的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各试验组小鼠的CD3~+,CD4~+及CD4~+/CD8~+比值较相应的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在后荷瘤试验组中,1 mg组抑瘤效果好;在先荷瘤试验组中,4 mg组抑瘤效果好.结论 旋毛虫iRNA对BALB/c小鼠体内SP2/0肿瘤细胞的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作者:丁宁;李建华;宫鹏涛;杨举;李淑红;张西臣;张国才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索外周应用神经生长因子(NGF)对缺氧脑损伤新生大鼠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及其在脑组织中的吸收分布情况.方法 将Wistar大鼠分为成年大鼠组、新生大鼠对照组和新生大鼠缺氧组,分别经腹腔注射~(125)I-βNGF 5 μg/kg,给药后30 min,取各组大鼠血液及脑组织,检测其放射活度及脑组织不同部位的吸收分布情况.结果 ~(125)I-βNGF注射后,各组大鼠脑组织中~(125)I-βNGF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新生大鼠缺氧组含量高;以同一时相血液~(125)I-βNGF含量为参照,脑组织中~(125)I-βNGF含量与血液含量比较,成年大鼠组低,新生大鼠对照组次之,新生大鼠缺氧组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5)I-βNGF在新生大鼠对照组和缺氧组基底前脑、小脑、额皮质、海马、嗅球和丘脑下区均有吸收,且在新生大鼠缺氧组额皮质、海马和小脑的吸收显著高于新生大鼠对照组.结论 外周应用NGF可以透过新生缺氧大鼠血脑屏障,并被脑组织吸收.
作者:周文莉;严超英;张剑涛;赵景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原核表达、纯化重组破伤风毒素C片段(rTTC),并进行活性鉴定.方法 采用PCR法从破伤风梭菌基因组DNA中扩增TTC基因片段,将其插入载体pThioHisA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rTTC-pThioHisA,转化大肠杆菌BL21,IPTG诱导表达.表达的rTTC蛋白经离子交换、凝胶层析两步纯化后,采用Western blot、免疫双扩散及动物免疫试验进行活性及免疫原性鉴定.结果 重组表达质粒经双酶切鉴定证明构建正确;表达的重组蛋白以包涵体和可溶性形式存在;纯化的重组蛋白纯度大于95%,能与全段破伤风毒素(TT)抗体反应,rTTC抗体能与全段TT反应.rTTC能较好地诱导家兔产生免疫反应,但诱导小鼠产生的免疫反应较弱.结论 已原核表达并纯化了rTTC,其有望开发为一种新型抗破伤风芽孢梭菌疫苗及细菌多糖类结合疫苗的蛋白载体.
作者:付作申;花艳红;金贞姬;伊纯德;苏彩霞;陈尔佳;刘勇;邵一鸣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小鼠血清中弓形虫Peroxiredoxin(Prx)抗原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方法 应用棋盘滴定法确定佳被检血清包被浓度、一抗和二抗稀释度及封闭液,绘制蛋白定量标准曲线,并对建立的间接ELISA法进行验证.结果 间接ELISA的佳条件为:被检血清包被浓度为1:50,抗TgPrx阳性大鼠血清稀释度为1∶100(效价1∶128),酶标二抗稀释度为1:4 000,封闭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不大.该方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特异性强,检测30份弓形虫感染小鼠血清的检出率为100%.结论 已建立了小鼠血清中弓形虫Prx抗原间接ELISA检测方法,可用于弓形虫病的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李雪秋;刘转转;殷国荣;李佩珍;孟晓丽;刘红丽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结核分枝杆菌融合蛋白亚单位疫苗对BCG初始免疫的加强效应及保护效力.方法 将Ag85B、Ag85B-Mpt64_(190-198)-HspX(AMH)、Ag85B-Mpt64_(190-198)-Mth8.4(AMM)以及AMH+AMM蛋白分别与佐剂二甲基三十六烷基铵(DDA)和卡介苗多糖核酸(BCG-PSN)混合,制备亚单位疫苗.第0周用BCG皮下免疫C57BL/6小鼠,第8、10周分别用各蛋白疫苗皮下加强免疫,以PBS和BCG(仅免疫1次)作为对照.末次免疫后4周,采血检测血清抗体水平,并分离脾淋巴细胞,检测分泌IFNγ的水平;末次免疫后12周,经尾静脉注射H37Rv株,6周后取肺,进行菌落计数,抗酸及HE染色观察.结果 各亚单位疫苗加强组诱导产生的特异性抗Ag85B IgG抗体水平均明显高于BCG组;融合蛋白疫苗加强组免疫小鼠脾细胞经Ag85B和PPD刺激后,产生分泌IFNγ的淋巴细胞数明显多于BCG组;融合蛋白加强组免疫小鼠肺组织结核结节面积与BCG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仅AMM+AMH加强组免疫小鼠肺组织菌落计数明显低于BCG组,其抗酸染色阳性细菌数明显低于PBS、BCG及AMH、Ag85B加强组.结论 AMH和AMM疫苗联合加强BCG免疫,能诱导小鼠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可增强BCG的保护效力.
作者:李青;傅林锋;王秉翔;姜雯雯;于红娟;雒彧;张颖;祝秉东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3种丝状真菌烟曲霉分泌蛋白质的提取方法,并通过双向凝胶电泳对提取的蛋白质进行分离.方法 利用TCA沉淀、丙酮沉淀及TCA-丙酮沉淀法分别提取烟曲霉的分泌蛋白质,SDS-PAGE比较其结果,初步确定佳提取方法,并利用双向凝胶电泳分离提取的蛋白质.结果 TCA-丙酮沉淀法提取的蛋白质浓度高,种类和数量多,双向凝胶电泳显示蛋白质点聚合较好,无非特异的条带和杂质,背景透明.结论 TCA-丙酮沉淀法提取的烟曲霉分泌蛋白质图谱较好,为丝状真菌分泌蛋白质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张宇;贺丹;王爽;张艳华;李涵;王丽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核桃楸皮乙酸乙酯提取物(HYT)对小鼠前胃癌细胞MFC及人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增殖的影响.方法 从核桃楸皮中提取HYT,以不同浓度作用于MFC和GES-1细胞,MTT法检测HYT对MFC及GES-1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MFC细胞周期变化及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与阴性对照组比较,HYT可明显抑制MFC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对GES-1细胞无明显杀伤作用;HYT使MFC细胞阻滞于G_0-G_1和G_2-M期.结论 HYT可通过影响胃癌细胞周期,促进细胞凋亡,抑制其增殖.
作者:林瑞新;房学东;曹宏;宫路路;陈威彪 刊期: 2010年第03期
人细小病毒B19(B19病毒)是一种直径约为20~25 nm的无包膜单链线状DNA病毒,属于细小病毒家族.B19病毒对人类骨髓细胞,特别是红系祖细胞有高度趋向性,易感人群感染B19病毒可引起多种严重疾病,一般通过呼吸道和母婴垂直传播,但通过输注血液和血浆蛋白制品传播也非常普遍,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对B19病毒的特性及其与血浆蛋白制品的相关性作一综述.
作者:卜凤荣;孙捷;李志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鱼藤素诱导乳腺癌MDA-MB-231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与线粒体凋亡途径的关系.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鱼藤素处理MDA-MB-231细胞,MTT法检测鱼藤素对MDA-MB-23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AnnexinV-H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率;罗丹明123单染法观察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cyt-c、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分光光度法检测细胞caspase-3蛋白活性.结果 鱼藤素对MDA-MB-231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时效、量效依赖性;800和1200 nmol/L鱼藤素处理组的细胞早期凋亡率显著高于未处理组;鱼藤素处理后,细胞线粒体膜电位降低,细胞浆内cyt-c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及caspase-3活性均明显升高.结论 鱼藤素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具有显著的增殖抑制、诱导凋亡作用,其作用与线粒体膜电位降低、释放细胞色素C,从而激活caspase-3依赖途径有关.
作者:杜佳;邓华瑜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电压门控性氯通道ClC家族中的ClC-2氯通道在大鼠小粱网中的表达,探讨ClC-2在青光眼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经前房内注射玻璃酸钠建立大鼠慢性高眼压模型,取正常大鼠及模型大鼠小梁网组织,采用RT-PCR法检测CIC-2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ClC-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在正常大鼠和慢性高眼压模型大鼠小粱网组织中,均可检测到ClC-2的表达,且模型大鼠ClC-2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较正常大鼠降低.结论 大鼠小梁组织中存在ClC-2氯通道的表达,该通道的表达受小粱网的一些病理因素的影响.
作者:王霁雪;王淑梅;刘海岩;付琳娜;郑雅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RhoC和mTOR蛋白在肝癌细胞转移过程中介导细胞外基质降解、肿瘤细胞迁移、黏附、增殖及新生血管生成等各环节的变化.本文对RhoC和mTOR蛋白在肝癌细胞转移各环节中的作用及其在促进肝癌细胞转移方面的协同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金哲;王广义;谢淑丽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分离纯化鼠肝高尔基体,初步建立一套相对完善、分辨率和重复性均较高的高尔基体双向凝胶电泳技术.方法 应用蔗糖密度梯度超离心法分离纯化高尔基体,通过电镜观察和标志酶分析鉴定其形态及纯度,双向凝胶电泳分离高尔基体蛋白质,用PDQueat8.0软件分析电泳图谱.结果 电镜观察显示大部分为高尔基体,纯化高尔基体标志酶TPP酶比活力提高了120倍,得到了分辨率和重复性均较好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结论 已成功建立了鼠肝高尔基体双向凝胶电泳技术.
作者:李艳青;易永芬;何婷婷;肖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检测膀胱癌患者着色性干皮病F蛋白(XPF)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Trizol法提取25份膀胱癌组织及10份癌旁正常组织总RNA,经RT-PCR扩增后,以扩增产物为模板,经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XPF的表达水平.结果 各基因扩增效率近似相等,且具有很好的特异性,膀胱癌组织中XPF基因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结论 XPF可能参与了膀胱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对膀胱癌的转移潜能及预后具有一定意义.
作者:赵友光;杨劲;曾益军;位全芳;徐志刚;刘洋;袁方;陈志文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大鼠急性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热休克蛋白47(HSP47)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方法 将1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1周SCI组、3周SCI组、5周SCI组和8周SCI组,复制钳夹型SCI模型,另设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分别在SCI后3 d及每周进行BBB评分,并在1周、3周、5周和8周采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脊髓组织中HSP47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结果 SCI后,BBB评分低,随着时间的延长,评分逐渐上升;HSP47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明显升高,且在第8周升高更为明显.结论 Wistar大鼠SCI后,HSP47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升高,提示其很可能参与了SCI的病理改变过程.
作者:何玉宝;杨晨;杨有庚;任宪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TGF-B)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治疗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EAMG)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分离培养健康Lewis大鼠BMSCs,并进行大量体外扩增;以大鼠来源的乙酰胆碱受体(R-AChR)2次免疫Lewis大鼠,建立EAMG模型;第2次免疫的同时,经尾静脉移植BMSCs,1×10~7个/只,依据Lennon评分标准,进行体重测量和临床体征评定.并通过体外实验进一步探讨TGF-β在治疗EAMG过程中的具体机制.结果 BMSCs移植明显缓解了EAMG的临床症状,临床评分及体重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治疗有效;体外实验结果显示,BMSCs能通过TGF-β的分泌影响AChR特异性Th17/Treg细胞亚群的分布及其相关因子的分泌,以anti-TGF-β抗体封闭后,这种调节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被抑制.结论 BMSCs通过细胞因子TGF-β,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AChR特异性Th17/Treg细胞亚群的平衡,从而起到治疗EAMG的作用.
作者:刘江恒;韩志娟;周明言;李娜;刘静;穆莉莉;孔庆飞;李呼伦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对已建立的肝癌血清标志物ELISA检测方法进行扩大规模临床样本检测,进一步评价和优化该方法.方法 利用本实验室建立的肝癌血清标志物ELISA检测方法,对407份肝病患者血清和95份正常献血员血清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324份HBV感染后的肝癌、肝硬化及肝炎患者血清样本中,2种或2种以上指标阳性比例分别为77.6%、76.1%和52.5%,肝癌患者3种或3种以上指标阳性比例较肝硬化和肝炎患者分别高39.9%和310%;在正常献血员、药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炎及其他类型的癌症患者中,87.5%~100%的患者肝癌血清标志物分子≤1种;URG7是早出现的抗体阳性标志物分子URG11和S15a抗体则在进展后期或已发展为肝癌的患者血清中呈优势比例出现.结论 5种肝癌血清标志物分子与肝癌发生的风险呈正相关,已建立的肝癌血清标志物ELISA检测方法可用于肝癌高危人群的筛选及小肝癌的早期诊断,作为目前AFP和MRI诊断方法的有益补充.
作者:王文;王锦红;缪晓辉;Mark A Feitelson;戚中田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构建H5N1高致病性人禽流感DNA疫苗表达质粒,并观察其免疫原性.方法 分析H5N1人禽流感病毒HA基因的进化关系,人工合成人禽流感病毒HA基因(包含多数H5N1人禽流感病毒共有序列),构建含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CTLA4)和HA融合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VAX-CLHA及HA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VAX-HA,经酶切及测序鉴定正确后,转染293-T细胞,经RT-PCR法检测转染细胞中HA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其表达;分别以质粒pVAX-CLHA及pVAX-HA免疫BALB/c小鼠,测定血清HI抗体效价.结果 重组DNA疫苗表达质粒pVAX-CLHA和pVAX-HA经酶切及测序证明构建正确,转染的293-T细胞可检测到目的基因的转录及蛋白的表达;3次免疫后均能诱导BALB/c小鼠产生HI抗体,pVAX-CLHA诱导的HI抗体高于pVAX-HA.结论 已成功构建了含H5N1 HA及CTLA4融合基因的DNA疫苗表达质粒,其对小鼠具有良好的免疫效果,为H5N1高致病性人禽流感DNA疫苗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作者:王飞;朱庆三;金宁一;胡宁宁;李霄 刊期: 2010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