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对哮喘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肺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裘凯

关键词:哮喘,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肺功能, 炎性因子, 沙美特罗替卡松
摘要:目的 探讨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对哮喘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肺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哮喘合并COPD急性加重期的患者1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治疗.记录对比两组的肺功能指标、炎性因子水平与疗效评价.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用力肺活量(FVC)、1 s用力呼吸容积(FEV1)、FEV1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分别为(2.64±0.45)L、(1.98±0.46)L和(80.42±6.43)%,均明显优于对照组(t=2.89、2.59、6.27,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痰液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IL-10与IL-17水平分别为(30.03±6.78)μg/L、(59.96±7.73)μg/L、(29.89±4.11)μg/L和(92.37±9.79)μg/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7.54、6.16、7.04、12.31,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外周血中的TNF-α、IL-8、IL-10与IL-17水平分别为(14.08±5.36)μg/L、(26.32±4.03)μg/L、(30.32±5.04)μg/L和(173.82±18.19)μg/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4.26、7.95、11.25、5.31,均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55%,对照组为81.82%,观察组疗效评价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可改善患者肺功能,降低患者痰液和外周血中的炎性因子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比较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SS)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符合ACS诊断的患者134例,在应用抗凝、减低心肌耗氧、扩张血管及降压等治疗基础上,按照治疗剂量不同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67例:接受阿托伐他汀钙治疗20 mg/d;强化治疗组(B组)67例:接受阿托伐他汀治疗80 mg/d,共计12周.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前、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变化,观察两组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包括胃肠道不适、肌痛、皮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的浓度>3倍上限指标(3ULN)、肌酸激酶(CK)>10 ULN.针对再发心绞痛、心力衰竭、再发心肌梗死及心源性死亡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随访3个月,对比两组差异.结果 两组治疗前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治疗后[TC(3.63±1.09)mmol/L、LDL-C(2.18±0.91)mmol/L]较治疗前[TC(5.52±1.23)mmol/L、LDL-C(3.87±0.88)mmol/L]显著下降(t=9.413、10.928,均P<0.01),TG、HDL-C治疗前后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TC(3.15±1.13)mmol/L、LDL-C(1.78±0.68)mmol/L]显著低于A组[TC(3.63±1.09)mmol/L、LDL-C(2.18±0.91)mmol/L](t=2.502、2.882,均P<0.01).A组发生胃肠道不适2例、肌痛3例、皮炎2例、ALT>3 ULN的5例、CK>10 ULN的0例;B组发生胃肠道不适3例、肌痛4例、皮炎2例、ALT>3 ULN的9例、CK>10 ULN的0例.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心血管事件:B组再发心绞痛的发生率(5.9%)明显低于A组发生率(17.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42,P<0.05),B组心力衰竭发生的例数少于A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再发心肌梗死及心源性死亡,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较常规剂量治疗对于血脂控制更好,对于ACS患者再发心血管事件方面获益更多,药物不良反应两者无明显差异,但有待进一步试验观察及严格监测.

    作者:查渭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围生期体质量管理对孕妇体质量增长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 探讨围生期体质量管理应用在孕妇中对体质量增长和妊娠结局的影响及效果.方法将孕妇1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产科体检,观察采取围生期体质量管理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剖宫产率23.33%,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例,妊娠期糖尿病2例,胎儿发育受限2例,产后出血1例;对照组剖宫产率53.33%,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7例,妊娠期糖尿病10例,胎儿发育受限9例,产后出血7例,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7.132、4.709、5.714、4.744、4.709,均P<0.05).观察组均未出现巨大儿、低体质量儿和新生儿窒息,发生胎儿宫内窘迫1例,上述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206、7.283、5.142、4.709,均P<0.05).结论围生期体质量管理可以降低剖宫产率和妊娠期并发症,优化新生儿情况,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安娜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剖宫产术中不缝合皮下脂肪的不同缝合方式对子宫憩室的影响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中不缝合皮下脂肪的不同缝合方式对子宫憩室的影响.方法 选择剖宫产手术的患者10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53例,对照组53例.对照组患者剖宫产手术时行不缝合皮下脂肪的单层缝合,观察组患者剖宫产手术时行不缝合皮下脂肪的双层缝合.观察两组拆线时切口不良反应,随访1年观察子宫切口瘢痕憩室情况.结果 对照组拆线时脂肪液化、皮下硬结、切口周围红肿、切口对合不良分别为1例、13例、9例、0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4%;观察组拆线时脂肪液化、皮下硬结、切口周围红肿、切口对合不良分别为0例、2例、3例、0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4%;观察组切口不良反应明显小于对照组(χ2=13.620,P<0.01).随访1年,对照组形成憩室例数、憩室肌层厚度、憩室容积分别为6例、(5.51±2.01)mm、(0.46±0.13)mL,观察组分别为2例、(7.63±1.63)mm、(0.31±0.11)mL,观察组憩室形成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χ2=8.960,P<0.05),观察组憩室肌层厚度明显大于对照组(t=4.631,P<0.05),观察组憩室容积明显小于对照组(t=2.914,P<0.05).结论 剖宫产术中不缝合皮下脂肪双层缝合较单层缝合更利于切口的愈合,形成瘢痕憩室概率小,所形成的瘢痕憩室程度轻.

    作者:秦丽丽;安佰云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8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8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予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对照组予曲美他嗪治疗.观察指标:临床疗效,患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流动力学变化,患者不良反应.结果 实验组显效31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0%,比对照组的21例、10例、9例、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18,P<0.05);实验组TG(1.2±0.2)mmol/L、TC(2.4±1.0)mmol/L、LDL-C(1.5±0.0)mmol/L、HDL-C(0.7±0.1)mmol/L,对照组TG(1.6±0.1)mmol/L、TC(3.59±1.2)mmol/L、LDL-C(2.2±0.1)mmol/L、HDL-C(0.9±0.2)mmol/L,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41、3.47、4.87、2.05,均P<0.05);实验组全血黏度(低切)(6.98±0.23)mPa·s、全血黏度(高切)(5.07±0.13)mPa·s、血浆黏度(1.21±0.12)mPa·s,对照组全血黏度(低切)(9.01±0.21)mPa·s、全血黏度(高切)(6.01±0.01)mPa·s、血浆黏度(1.54±0.21)mPa·s,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24、4.47、5.44,均P<0.05);实验组头晕0例,皮疹1例,恶心呕吐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5.0%;对照组头晕2例,皮疹3例,恶心呕吐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22.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67,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临床疗效确切,可降血脂、改善机体血流动力异常,且作用安全,不良反应少,值得应用并广泛推广.

    作者:陈磊;罗时荣;徐玉顺;蔡海鹏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栓塞与夹闭方法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栓塞与夹闭两种方法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53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栓塞组(26例)和夹闭组(27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费用.结果 栓塞组治疗良好率(84.6%)与夹闭组(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栓塞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夹闭组(栓塞组15.4%,夹闭组44.4%)(χ2=5.307,P<0.05),夹闭组住院费用低于栓塞组[夹闭组(10.2±3.8)万元,栓塞组(16.4±4.2)万元](t=6.07,P<0.05),栓塞组与夹闭组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效果与开颅夹闭术无明显差别,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经济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姚志明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子宫切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卵巢功能影响的对照评价

    目的 观察并探讨子宫肌瘤剔除术(LSHM)与子宫切除术(TH)对子宫肌瘤(UF)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接受手术治疗的UF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接受LSHM手术;而对照组接受TH手术.测定两组手术前后雌二醇(E2)、AMH、卵泡刺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水平,统计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及围绝经期症状发生比例.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65.6±13.2)min、(82.4±6.2)mL、(20.4±4.6)h和(5.2±1.2)d,对照组为(76.5±15.6)min、(118.6±8.9)mL、(34.2±5.4)h和(8.3±1.2)d,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695,P=0.00;t=23.120,P=0.00;t=13.482,P=0.00;t=12.650,P=0.00);两组术前E2、FSH、LH和AMH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E2、AMH明显高于对照组(t=22.630,P=0.00;t=5.910,P=0.00),而FSH和LH则明显低于对照组(t=6.853,P=0.00;t=7.024,P=0.00);观察组围绝经期症状发生率为8.3%(4/48),对照组为29.2%(14/48),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χ2=6.838,P=0.00).结论 对UF患者实施LSHM有利于保护患者的卵巢功能,术后恢复更快,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邢妍;崔李宁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孟鲁司特联合西地那非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孟鲁司特联合西地那非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94例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7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综合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增加孟鲁司特钠和西地那非治疗.对比治疗效果、安全性、生活质量(SF-36评分)和心肺功能等情况.结果综合组总有效率为95.74%,显著高于常规组的78.72%(χ2=6.114,P<0.05);治疗后综合组6 min步行距离、平均肺动脉压、一秒用力呼气容积改善比常规组更显著(t=6.244、7.182、7.034,均P<0.05).治疗后综合组SF-36评分为(84.78±13.61)分,常规组为(63.47±9.62)分,综合组比常规组改善更显著(t=9.343,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给予孟鲁司特和西地那非治疗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心肺功能,提高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王贵花;侯春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功能锻炼护理对强直性脊椎炎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功能锻炼护理对强直性脊椎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80例AS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功能锻炼护理,两组均15 d为1个疗程,每疗程间隔时间3~4 d,连续治疗4个疗程.评估两组患者功能改善情况,包括枕墙距、胸廓扩张度、晨僵时间、疼痛评分,住院时间.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枕墙距、胸廓扩张度较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53、12.73,均P<0.05),对照组较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09、0.54,均P>0.05);两组组间比较,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t=3.58、3.94,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晨僵时间、疼痛评分较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26、11.32,均P<0.05),对照组较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74、0.69,均P>0.05);两组组间比较,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t=4.21、3.69,均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t=10.84,P<0.05).结论 功能锻炼护理能有效改善强直性脊椎炎患者的关节功能,缩短住院时间,促使患者早日康复,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李晓玲;吕燕;王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纤维支气管镜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 选择行机械通气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6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观察组31例.两组均给予机械辅助通气及西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及吸痰法,观察组使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及优质护理,治疗周期为7 d.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PaO2/FiO2)指标的变化;观察两组治疗后的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例数,撤机成功例数、28 d病死率等;观察两组治疗后的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SpO2、PaCO2、PaO2/FiO2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治疗,两组SpO2指标升高[观察组(94.7±3.4)%,对照组(90.5±3.0)%],PaCO2指标降低[观察组(46.1±3.9)mmHg,对照组(52.2±3.4)mmHg],PaO2/FiO2指标升高[观察组(222.9±13.6)mmHg,对照组(182.2±16.7)mmHg],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t=5.203、6.624、10.587,均P<0.01);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10.2±2.9)d、VAP发生例数2例、撤机成功例数24例及28 d病死率22.58%,均优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15.6±3.8)d,VAP发生8例,撤机成功16例,28 d病死率46.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325,χ2=4.057、5.107、4.089,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77.42%,高于对照组的53.1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89,P<0.05),.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及优质护理应用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患者治疗中取得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琰;陈刚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富含血小板血浆支架在年轻恒牙牙髓血运重建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不同支架在牙髓血运重建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根尖周病变的年轻恒牙患者2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例.经过完善根管消毒后,对照组采用诱导根尖出血形成血凝块的方法进行牙髓血运重建术,观察组取患者自体血获得富含血小板血浆(PRP)行牙髓血运重建术.结果 对照组2例分别于术后1、8个月出现疼痛;3例术后12、18个月复诊发现根尖周病变区明显减小,根尖孔减小;6例术后12、18个月复诊发现根尖周病变愈合,牙根长度明显变长,根尖孔闭合.观察组3例分别于术后1、3、18个月出现疼痛;4例术后12、18个月复诊发现根尖周病变区明显减小,根尖孔减小;4例术后12、18个月复诊发现根尖周炎性透射影消失,根尖孔闭合;经Fisher确切概率法计算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 富含血小板血浆支架是牙髓血运重建术中的一种效果良好的支架,可广泛推广.

    作者:于春梅;刘鹏程;方溢云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银杏叶提取物治疗轻中度非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轻中度非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例轻中度非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加银杏叶提取物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3.52%)与对照组的(60.67%)相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976,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视力水平、视野平均缺损分别为(4.84±0.10)、(2.52±0.13)dB,与对照组的(4.74±0.18)、(3.09±0.32)dB相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535、22.228,均P<0.05).结论对轻中度非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应用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的效果较好,可明显提高患者的视力水平,减少视野缺损.

    作者:药广俭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生脉注射液对病毒性心肌炎疗效及T辅助细胞1/T辅助细胞2平衡的影响

    目的 探讨生脉注射液对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及T辅助细胞1/T辅助细胞2(Th1/Th2)平衡的影响.方法 126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63例,对照组63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卧床休息、吸氧、营养心肌、预防并发症处理.观察组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生脉注射液静脉滴注,每天1次,10 d为1个疗程.两组共治疗2个疗程.治疗前后测定患儿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白细胞介素-4(IL-4)和干扰素-γ(IFN-γ).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81.0%,观察组总有效率9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6.78,P<0.05).对照组治疗前CK-MB、cTnI分别为(142.92±36.51)IU/L、(6.31±0.66)μg/L;治疗后分别为(29.16±2.62)IU/L、(2.71±0.51)μg/L.观察组治疗前CK-MB、cTnI分别为(140.18±33.14)IU/L、(6.42±0.58)μg/L;治疗后分别为(13.42±1.29)IU/L、(1.62±0.38)μg/L.两组治疗后CK-MB、cTnI均明显降低(t=12.306,14.072,4.172,8.334,P<0.05,P<0.01),并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t=4.118,2.462,P<0.05).对照组治疗前IL-4、IFN-γ、IL-4/IFN-γ分别为(22.34±9.46)μg/L、(52.19±13.26)μg/L、(0.42±0.12);治疗后分别为(15.26±8.17)μg/L、(60.48±15.23)μg/L、(0.25±0.09).观察组治疗前IL-4、IFN-γ、IL-4/IFN-γ分别为(23.09±8.84)μg/L、(51.19±14.06)μg/L、(0.45±0.17);治疗后分别为(9.15±5.48)μg/L、(69.42±16.03)μg/L、(0.13±0.05).两组治疗后IL-4、IL-4/IFN-γ均有明显降低(t=11.626、15.306、3.014、5.771,P<0.05,P<0.01);并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治疗后降低更明显(t=4.992、3.042,P<0.05,P<0.01).两组治疗后患儿血清IFN-γ均明显升高(t=2.774、3.618,P<0.05);并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治疗后升高更明显(t=2.148,P<0.05).结论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采用生脉注射液治疗可以明显提高疗效,可能与其改善Th1/Th2平衡有关.

    作者:冀焕霞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耳鼻咽喉科疾病引起的儿童慢性咳嗽96例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耳鼻咽喉科疾病引起的儿童慢性顽固性咳嗽的病因、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顽固性咳嗽患儿96例为观察对象,对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患儿病因、治疗方案及临床疗效.结果96例慢性咳嗽患儿均有耳鼻咽喉科疾病,其中鼻炎、鼻后滴漏、扁桃体及腺样体肥大为主要病因,少数患儿为气道异物和外耳道耵聍栓塞引起.予以鼻用喷剂喷鼻,口服促排剂,部分腺样体、扁桃体肥大者等离子手术治疗,气道异物、外耳道耵聍栓塞者行取出术.该组1个月治愈者49例(51.0%),2个月治愈者68例(70.8%),3个月治愈者89例(92.7%).7例(7.3%)症状改善不明显.结论因耳鼻咽喉科疾病引起的儿童慢性咳嗽,应明确病因,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作者:郑金山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牙龈环切辅助牙周炎患牙正畸压低对牙周炎患牙预后的影响

    目的 研究牙龈环切辅助牙周炎患牙正畸压低对牙周炎患牙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牙周炎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5例.常规组不采用牙龈环切辅助治疗,仅给予牙周基础治疗;牙龈环切组采用牙龈环切辅助牙周炎患牙正畸压低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半年复发率,治疗前后咀嚼效能、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冠根比、牙槽骨吸收比、牙骨和牙槽嵴顶间距离的差异.结果 牙龈环切组半年复发率低于常规组(5.71%比22.86%,χ2=4.200,P<0.05).治疗前两组冠根比、牙槽骨吸收比、牙骨和牙槽嵴顶间距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422、0.771、0.914、1.031,均P>0.05);治疗后牙龈环切组冠根比、牙槽骨吸收比、牙骨和牙槽嵴顶间降低更显著,治疗后牙龈环切组冠根比、牙槽骨吸收比、牙骨和牙槽嵴顶间距离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255、6.024、7.025、7.355,均P<0.05).治疗前两组咀嚼效能、TNF-α、IL-1β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155、0.544、0.343,均P>0.05);治疗后牙龈环切组咀嚼效能高于对照组,TNF-α、IL-1β低于对照组(t=6.266、4.924、5.025,均P<0.05).结论牙龈环切辅助牙周炎患牙正畸压低对牙周炎患牙预后的影响大,可有效改善牙周健康水平,减少炎性因子的释放,促进周围牙槽骨高度的恢复和咀嚼功能的改善,有效预防复发,值得推广.

    作者:胡玲聪;徐月萍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孤立性肺结节55例的影像学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孤立性肺结节(SPN)患者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55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胸部影像学特征.结果 55例患者中,肺癌40例(80.00%),良性病变15例(20.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t=2.972,P=0.004)、分叶征(χ2=7.018,P=0.008)、胸膜凹陷征(χ2=4.727,P=0.030)在良恶性结节辨别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患者性别(χ2=1.760,P=0.185)、结节部位(χ2=0.145,P=0.703)、毛刺征(χ2=0.555,P=0.456)、空洞征(χ2=0.000,P=1.000)、结节大小(t=0.608,P=0.546)等因素关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OR=1.101,P=0.022)、分叶征(OR=6.187,P=0.026)是判断SPN良恶性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患者年龄、分叶征、胸膜凹陷征与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有关,其中年龄、分叶征是判断SPN良恶性的独立影响因素.

    作者:王越;宋龙霞;黄艳;王红阳;宫凤玲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浙江省台州市儿童腹泻132例沙门菌耐药性检测及肠毒素基因的相关分析

    目的 分析浙江省台州市儿童腹泻沙门菌的耐药性及相关肠毒素基因型.方法 将因发热、腹泻等症状就诊且经粪便培养证实为沙门菌感染的儿童132例,检测沙门菌血清分型并对菌株进行10种抗生素耐药性分析,同时检测菌株肠毒素基因(spvA、spvB、rck).结果 分离出的132例沙门菌经血清学鉴定,共有10种血清型,其中以鼠伤寒沙门菌以及肠炎沙门菌为多见;分离出的132株沙门菌对氨苄西林(51.82%)以及氨苄西林/舒巴坦(51.52%)的耐药性高,而对亚胺培南、厄他培南无耐药,在132株沙门菌中,其中单耐药菌株27株(20.45%),其余均对两种及以上药物耐药;在分离出的132株沙门菌中,132株均呈spvA阳性(阳性率100.00%),38例呈spvB阳性(阳性率28.79%),45例呈rck阳性(阳性率34.09%);spvB检出阳性儿童其发热率、便血率以及脱水发生率均显著高于spvB检出阴性儿童(χ2分别为6.022、6.661、6.978,均P<0.05),rck检出阳性儿童其发热率、便血率显著高于rck检出阴性儿童(χ2分别为9.134、12.673,均P<0.05).结论 浙江省台州市沙门菌感染腹泻儿童主要以鼠伤寒沙门菌以及肠炎沙门菌感染为主,菌株耐药率较高,菌株肠毒素spvB基因与沙门菌感染儿童发热、便血以及脱水发生率明显相关,而rck基因与沙门菌感染儿童发热、便血明显相关.

    作者:黄邀;陈玲玲;陆卫民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不同血液透析方式对尿毒症患者钙磷代谢影响的研究

    目的 观察不同血液透析方式对尿毒症患者钙磷代谢影响的临床研究.方法 选择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30例,根据透析方式不同分为维持性血液透析组(HD组)以及维持性血液透析滤过组(HDF组),各65例.HD组采用维持性血液透析.HDF组使用高通量聚砜膜透析器,两组患者均透析6个月.观察两组血磷下降程度的短期疗效,评价两组治疗前后血钙(Ca2+)、血磷(P3+)、甲状旁腺激素(iPTH)、1,25二羟基维生素D[1,25(OH)2D]各项指标水平变化.结果 HD组总有效率为76.92%,HDF组总有效率为84.6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50,P=0.535);治疗后,两组Ca2+较治疗前升高,均显著高于治疗前(t=4.841,P=0.00;t=8.600,P=0.00),且HDF组高于HD组(t=4.41,P=0.00);治疗后,两组P3+较治疗前下降,均显著低于治疗前(t=14.580,P=0.00;t=19.260,P=0.00),HDF组低于HD组(t=6.500,P=0.00);治疗后,两组iPTH较治疗前下降,均显著低于治疗前(t=58.800,P=0.00;t=65.730,P=0.00),且HDF组低于HD组(t=8.380,P=0.00);治疗后,两组1,25(OH)2D较治疗前升高,均显著高于治疗前(t=18.970,P=0.00;t=21.650,P=0.00),且HDF组高于HD组(t=3.250,P=0.001).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滤过组相比较维持性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钙磷代谢具有更积极影响,降低血磷疗效显著,升高血钙水平,因此较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应丽红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生物共振技术检测及治疗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性腹泻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生物共振技术检测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性腹泻过敏原分布状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生物共振技术检测及治疗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性腹泻60例,统计检测过敏原分布状况及治疗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性腹泻的效果.结果生物共振技术检测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性腹泻过敏原居前6位分别是牛奶、牛奶蛋白、鱼类混合物、肠道正常菌群、螨虫和母乳.生物共振技术治疗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性腹泻治疗总有效95.00%,女性组治疗总有效95.83%,高于男性组的94.4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2,P>0.05).9 d至6个月组治疗总有效96.00%,高于7~14个月组的90.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71,P>0.05).治疗结束1个月后随访,无复发.结论生物共振技术检测及治疗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性腹泻的效果好,是检测及治疗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性腹泻佳技术之一,比较适宜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吉惠华;李玉英;谭少宏;李乾;徐梅坤;罗朝妮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健康教育对哮喘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治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哮喘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70例哮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干预.经过10 d的干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疾病知识认知、生命质量(AQLQ)、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治疗依从性(80.46±4.67)分、疾病知识认知评分(87.68±5.78)分均高于对照组的(71.67±6.49)分、(72.59±5.75)分;且研究组AQLQ活动受限(34.03±0.24)分、哮喘症状(28.11±0.35)分、刺激物反应(23.14±0.36)分、心理情绪(26.74±2.47)分、自我健康的关心(17.64±1.24)分、ACT评分(23.16±1.30)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41、1.92、14.11、9.55、13.74、10.41,均P<0.04).结论 采用健康教育干预哮喘患者,可提高其治疗依从性,有效的改善患者活动受限、哮喘症状、刺激物反应以及心理情绪等症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钟琴;方毕飞;朱珍华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2型糖尿病伴非酒精性脂肪肝与血尿酸水平和胰岛素抵抗的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与血尿酸(SUA)水平及胰岛素抵抗(IR)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T2DM合并NAFLD组(合并组,n=54),单纯T2DM组(n=50),健康对照组(n=37),测定三组的一般资料、SUA及IR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NAFLD与SUA和IR的相关性.结果 合并组SUA、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高于单纯DM组和对照组(SUA:F=9.77,P=0.00;IR:H=122.13,P=0.00);NAFLD与SUA、甘油三酯(TG)、IR呈显著正相关(r=0.323,P=0.00;r=0.294,P=0.00;r=0.331,P=0.00);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IR、SUA、TG是T2DM合并NAFLD的危险因素,回归系数分别为0.852、0.012、0.707.结论 SUA升高是T2DM合并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与胰岛素抵抗呈正相关,控制SUA水平和改善胰岛素抵抗有助于延缓T2DM及NAFLD.

    作者:王百灵;刘静;张琦;安思芹;李杨 刊期: 2018年第03期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安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