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地佐辛与吗啡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效果比较

王小江

关键词:地佐辛, 吗啡, 癌性疼痛, 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比较地佐辛与吗啡治疗晚期癌性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94例晚期癌性疼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应用地佐辛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吗啡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镇痛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通过生活质量评价量表 short form 36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情感功能以及生活质量总分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镇痛总有效率为93.62%,对照组镇痛总有效率为89.36%,两组患者在镇痛效果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46,P =0.459),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8.51%)显著低于对照组(25.5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20,P =0.028);且研究组患者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情感功能与生活质量总分[(84.52±11.03)分、(94.56±6.37)分、(89.26±12.37)分、(88.62±10.91)分]显著高于对照组[(62.13±8.56)分、(81.25±7.29)分、(72.56±11.23)分、(72.03±9.84)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0.994、6.852、9.425、7.741,均 P =0.000)。结论地佐辛与吗啡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效果相似,都具备良好的镇痛作用,但从两组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来看,地佐辛副作用更少,安全性更高,并且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精神专科医院住院儿童用药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精神专科医院儿童住院患者用药情况并进行合理性分析。方法回顾性调查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办理出院的儿童住院患者常用精神科药物用药情况,并依据药品说明书进行合理性分析。结果精神专科医院儿童住院患者常用精神科药物前三位分别为阿立哌唑片、舍曲林片、丙戊酸钠缓释片;使用无儿童安全性资料的药品数及涉及病例数均多;共12种药品存在使用诊断与药品适应证不相符情况,其中涉及病例数多的药品为阿立哌唑片;共5种药品存在用法用量与说明书不相符情况,其中涉及病例数多的药品为丙戊酸钠缓释片。结论目前,精神科儿童用药尚存在许多不合理情况,可尝试通过建立精神专科医院儿童患者合理用药资料库,临床药师对儿童患者进行药学监护等措施提高精神专科医院儿童患者用药合理性。

    作者:胡艳;王培培;曹敏娟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关于参考文献著录格式要求

    作者: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精细化流程管理用于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精细化流程护理管理模式应用在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中的护理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将拟实行手术治疗的患者62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实施精细化流程护理管理前患者31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精细化流程护理管理患者310例作为观察组,记录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物体表面监测合格率88.94%,医护人员手监测合格率92.54%,消毒剂监测合格率95.65%,无菌物品监测合格率100.00%;对照组物体表面监测合格率81.38%,医护人员手监测合格率80.00%,消毒剂监测合格率75.93%,无菌物品监测合格率90.00%,组间对比监测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21、4.596、7.581、6.725,均 P <0.05)。观察组护理安全(95.37±4.66)分,手术室管理(94.27±5.21)分,表格填写(96.13±3.29)分,病房护理(95.03±4.87)分;对照组护理安全(90.12±2.03)分,手术室管理(89.13±2.26)分,表格填写(90.03±1.88)分,病房护理(88.17±2.25)分,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18.185、15.935、28.343、22.514,均 P <0.05)。观察组护患沟通(24.19±0.87)分,护理操作(24.03±0.64)分,病房环境(24.51±0.45)分,护理态度(24.28±0.36)分;对照组护患沟通(21.54±1.65)分,护理操作(20.88±1.72)分,病房环境(20.95±1.66)分,护理态度(21.09±0.89)分,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5.013、30.220、36.443、58.502,均 P <0.05)。结论精细化流程护理管理模式应用在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中有助于控制医院感染,提升临床护理服务质量,改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程宝芳;王联丽;金培蓉;蒋阳平;钱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利奈唑胺治疗 ICU 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对 ICU 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患者应用利奈唑胺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 ICU 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给予利奈唑胺静脉滴注,0.6 g/次,每次间隔12小时,连续用药1周;对照组给予万古霉素静脉滴注,1 g/次,每次间隔12小时,连续用药1周。观察两组患者的致病菌及感染部位,分析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肠球菌和金黄葡萄球菌感染为感染率较高的两种致病菌,观察组肠球菌感染的概率为32.00%金黄葡萄球菌感染率为62.00%,对照组肠球菌感染的概率为32.00%,金黄葡萄球菌感染的概率为60.00%;肺部感染与腹腔感染为患者易感染的部位,观察组肺部感染率为46.00%,腹部感染率为28.00%,对照组肺部感染率为50.00%,腹部感染率为32.00%。观察组总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6.00%,对照组的总临床治疗有效率为52.00%,相比对照组,观察组临床有效率显著提高(χ2=16.00,P =0.001)。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4.00%,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22.0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7.384,P =0.007)。结论利奈唑胺对 ICU 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

    作者:朱志德;江永嘉;黄志伟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关于投稿等事宜的声明

    作者: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持续性健康教育在乳腺疾病手术患者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乳腺疾病手术患者日常护理工作中应用持续性健康教育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绍兴市人民医院就诊的乳腺疾病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双色球分组法分成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健康教育,观察组接受持续性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对两组患者的相关疾病知识知晓情况、技能掌握情况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估分析,并详细记录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相关疾病知识知晓评分(89.74±9.76)分,技能掌握程度评分(93.12±15.5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74.97±11.43)分、(78.12±8.64)分],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9.8270、8.4404,均 P <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0%(χ2=9.7826,P <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5475,P <0.05)。结论持续性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乳腺疾病手术患者的相关疾病知识与技能掌握程度,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周盈;钟可芳;沈敏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泪道探通成形术联合新型泪道引流管置管术治疗上泪道阻塞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泪道探通成形术联合新型泪道引流管置管术治疗上泪道阻塞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上泪道阻塞患者72例(78眼),应用泪道探通成形术联合新型泪道引流管置管术,3个月后拔管,拔管后随访1年,评估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72例患者中,治愈65例、70眼(89.74%),好转5例、6眼(7.69%),无效2例、2眼(2.56%)。结论泪道探通成形术联合新型泪道引流管置管术治疗上泪道阻塞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安全性较高,且具有操作简单,经济费用低等优点,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陈胜强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安全组织管理对儿科重症监护室护士职业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了解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护士安全组织、职业生活质量现状,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中文版安全组织量表、护士职业生活质量量表对浙江省8所三级医院的279名 PICU 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安全组织、职业生活质量得分分别为(45.23±10.88)分、(159.46±33.60)分,安全组织与护士职业生活质量呈正相关(r =0.256,P <0.05)。结论护理管理者可以从安全组织角度提高护士的职业生活质量。

    作者:凌敏鹂;林晓敏;张玲利;徐微;苏程程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腹膜透析患者的透析液检出泡囊短波单胞菌一例

    男,67岁。因“纳差、乏力6年多余。患者6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食欲下降,全身无力,小便泡沫增多来淮南东方医院集团总院就诊后检查发现肾功能不全,当时肌肝达到270μmol/L,之后一直予金水保肾治疗,随时间进展,患者肾功能逐渐下降,2015年12月1日患者自觉纳差,乏力症状加重,伴反酸、恶性,有呕吐胃内容物,来淮南东方医院集团总院检查血肌酐达900μmol/L,于2015年12月3日行腹膜透析置管术并行腹膜透析治疗,好转出院。近1周患者受凉后出现流涕、咽痛、发热不适,高体温达38℃,同时有腹透液进出腹腔不畅,腹透液混浊,自行在当地诊所用“青霉素”抗感染治疗5 d,体温降至正常,腹透液澄清,但腹透液放出腹腔得速度较慢,每袋放出约40 min,为进一步诊治患者于2016年7月10日入住我院肾内科,查体:无头晕、头痛,无咳嗽、咳痰,无胸闷、气喘,无腹泻,无尿频、尿急、尿痛,小便量较轻有所减少,夜尿增多,体温36.0℃,脉搏80次/min,呼吸19次/min,血压160/85 mmHg。神智清楚,慢性病容,精神一般,唇无发紫,咽无充血,颈软,肝颈静脉回流征阴性,器官居中,双肺呼吸粗,未闻见明显音,律不齐,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双肾区无压痛及叩击痛,双下肢指凹性浮肿,双侧巴氏征未引出。辅助检查:腹透液常规白细胞0.41×109/L,单核细胞占979%,多核细胞2.1%,血肌酐912μmol/L,尿素氮20 mmol/L,于2016年7月13日行腹膜透析液培养,48 h 后检出泡囊短波单胞菌,用敏感药物头孢噻肟和左旋氧氟沙星联合治疗7 d,10 d 后复查腹膜透析液培养结果呈阴性。 无菌采集来自患者腹腔透析液5 mL 注入 BD 公司的需养树脂血培养瓶,放入 BD BACTECTMFX 血培养仪中培养,血培养仪48 h 后报阳,及时转种血平板并直接涂片,涂片革兰染色示革兰阴性细长杆菌,长短不一。血平板置于35℃培养箱24 h 后可见细菌生长,菌落呈灰白色、圆形、中等大小、表面光滑、无溶血现象。涂片染色为革兰阴性杆菌。初步生化反应:氧化酶和触酶阳性、动力阳性、不能液化明胶,利用 BD PhoenixTM100全自动细菌鉴定和药敏分析仪及相关配套试剂,鉴定该菌为泡囊短波单胞菌,可信度为99%;药敏结果显示,该菌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头孢噻肟、复方新诺明、左旋氧氟沙星、四环素均敏感;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氨曲南、派拉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派拉西林/他唑巴坦均耐药。

    作者:张世武;张志苏;朱明久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儿童慢性腹痛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分析儿童慢性腹痛(CAP)临床发病率、分布特征、临床特点及其致病的相关因素。方法利用医院 HIS 系统统计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门诊及住院2~14岁腹痛就诊儿童的临床资料,建立数据库,就年龄、性别、发作时间、持续时间、肠系膜淋巴结情况、是否手术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诊治2~14岁儿童腹痛13256例次,腹痛待诊7390例,其中 CAP 1005例(13.59%)。男女比例1.061。平均年龄6(2~14)岁,男孩发病平均年龄(6.02±2.87)岁,女孩(5.93±2.79)岁,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47,P =0.63)。发病年龄集中在3~7岁,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减少。腹痛平均病程(16.70±11.69)个月,男孩(17.39±12.12)个月,女孩(15.96±11.19)个月,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93,P =0.05)。肠系膜淋巴结肿大731例(72.74%),年龄构成比随年龄增长而减少。儿童 CAP 发病趋势与儿童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年龄分布趋势一致。手术治疗21例,器质性病变占2.08%。结论3~7岁学龄前儿童是 CAP 发病高峰,但多是功能性病变,器质性病变很少,其中肠系膜淋巴结及阑尾病变是常见原因。儿童 CAP 的治疗目的是排除器质性病变,缓解腹痛,使患儿回到正常的日常生活方式,随着年龄增长腹痛可自行消失。

    作者:孙治环;宋国鑫;高若辉;张青松;张建磊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热疗联合化疗对中晚期胃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热疗联合化疗对中晚期胃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有明确病理诊断的中晚期胃癌患者126例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单纯化疗组(A 组,n =63例)和化疗联合热疗组(B 组,n =63例)。A 组:给予多西他赛75 mg/m2,静脉滴注,d 1;替吉奥80 mg/m2,口服,d 1~14;顺铂75/m2,静脉滴注,分为 d 2~4。21 d 为1个周期,每例患者至少化疗2个周期。B 组:采用同样的化疗方案,第1天同时配合全身热疗,使全身温度升至40~42℃,维持90 min。2个周期后观察两组近期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A 组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28例,稳定(SD)27例,进展(PD)8例,总有效率(CR +PR)为44.4%;B 组 CR 3例,PR 36例,SD 21例,PD 3例,CR +PR 为61.9%。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89,P =0.032)。B 组生活质量改善率为58.7%,高于 A 组的3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32,P =0.002)。A 组Ⅲ~Ⅳ度肝肾功能损害、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9.0%、23.8%、25.4%,B 组分别为15.9%、20.6%、30.2%,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肝肾功能损害:P =0.815;骨髓抑制:P =0.830;消化道反应:P =0.426)。结论热疗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疗效显著,治疗方法安全性好,患者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改善,值得进一步进行临床观察和研究。

    作者:张建国;郑国宝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关于双语著录和“利益冲突”等撰写格式的规定

    作者: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Ⅱ度烧伤患者创面应用负压引流技术的护理

    目的:探讨Ⅱ度烧伤患者创面应用负压引流术的手术室护理方法。方法选取63例Ⅱ度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 =30例)和研究组(n =3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清创治疗方法,研究组患者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创面愈合情况、焦虑情况、抑郁情况及疼痛评分。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60.0%,与研究组90.9%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25,P <0.05)。研究组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24.6±2.5)d 比(19.0±2.6)d,t =6.527,P <0.05]、住院时间[(31.9±6.6)d 比(21.6±4.8)d,t =5.253,P <0.05]、植皮成功率(63.3%比100%,χ2=5.298,P <0.05)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出院时 SAS 评分[(64.2±6.5)分比(50.9±4.7)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9.233,P <0.05),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出院时 SDS 评分[(65.6±6.4)分比(52.1±5.0)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6.338,P <0.05),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出院时 VAS 评分[(6.6±2.2)分比(4.0±1.5)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7.291,P <0.05)。结论全面了解手术过程,充分术前准备,注意手术关键步骤,熟悉手术中的各个环节等的影响,积极主动配合手术,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从而达到提高手术成功率,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缓解疼痛的目的。

    作者:徐红梅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关于一稿两投和一稿两用问题处理的声明

    作者: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术前营养风险筛查对结直肠癌患者治疗效果、免疫功能及营养指标的影响

    目的:探讨术前营养风险筛查对结直肠癌患者治疗效果、免疫功能及营养指标等的影响。方法选取140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 NSR2002筛查量表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将其按营养风险评分分为两组,即营养评分<3分的无营养风险的 A 组(n =87例)和营养风险评分≥3分的存在营养风险的B 组(n =53例)。A 组患者又分为未行营养支持组(n =50例)和营养支持组(n =37例),B 组患者又分为未行营养支持组(n =21例)和营养支持组(n =32例)。对比观察治疗效果、免疫功能、营养指标及并发症。结果A 组患者中,未行营养支持组与营养支持组术后排气时间[(1.9±0.5)d 比(1.3±0.4)d]、术前 TNF-α[(31.93±5.27)pg/mL 比(31.46±4.68)pg/mL]、转铁蛋白[(2.09±0.36)g/L 比(2.01±0.32)g/L]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 =0.992、0.981、0.991,均 P >0.05);B 组患者中,术后1周未行营养支持组术后排气时间[(3.5±0.7)d 比(2.2±0.6)d]、TNF-α[(25.49±5.49)pg/mL 比(56.41±9.52)pg/mL、转铁蛋白[(1.71±0.40)g/L 比(1.94±0.35)g/L]明显差于营养支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4.033、7.335、4.997,均 P <0.05);A 组患者中未行营养支持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0%,与营养支持组(1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26,P >0.05);B 组患者中未行营养支持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7%,明显高于营养支持组(9.3%)(χ2=7.299,P <0.05)。结论对于新入院结直肠癌患者需在入院初期进行营养风险筛查,根据营养指标等生理指标检测结果和筛查结果,选择合理的营养物用量及输注途径,改善术后营养状况,并加快术后康复。

    作者:董学凡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超声造影对输卵管通畅性评价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输卵管通畅性评价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84例不孕症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在实时超声下观察造影剂通过宫腔及输卵管时流动情况及进入盆腔后的分布情况,从而判断输卵管是否通畅及通畅的程度。结果84例患者行超声造影后,结果双侧通畅者为38例,单侧通畅者为26例,双侧阻塞者为20例;超声造影结果与腹腔镜检查进行对比,诊断准确率为89.5%,特异度86.0%,灵敏度94.0%。结论输卵管超声造影技术能对输卵管通畅程度作出准确客观的评价,是检查输卵管通畅性的一种有效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韦芳;马振;成平;禄克娜;冼妮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橄榄脑桥小脑萎缩十字征的演变及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橄榄脑桥小脑萎缩(OPCA)十字征的演变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OPCA 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MRI 成像采用 SE 序列,平扫 T1 WI、T2 WI,轴位,冠状位,矢状位成像。结果8例患者均隐袭性起病,临床表现以小脑共济失调及自主神经障碍为主。影像学阳性所见符合临床表现,主要为脑干萎缩,8例患者均有此表现,其次为小脑萎缩,其中6例患者为对称性萎缩,2例为非对称性萎缩。6例患者在发病后1.5~3年出现典型十字征。结论十字征在 OPCA 发展到一定阶段逐渐出现,特异性较高。故临床表现和磁共振成像结合,对 OPCA 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李淑英;姚丽英;姚丁;罗艳春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对来稿中统计学处理的有关要求

    作者: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能谱 CT 水基物质分离技术检测骶髂关节炎骨髓水肿初探

    目的:初步探讨能谱 CT 水基物质分离技术检测骶髂(sacroiliac,SI)关节炎骨髓水肿(bone marrow edema,BME)的价值。方法对9例脊柱关节病 SI 关节炎 BME 患者(研究组)和8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SI 关节进行 MRI 和能谱 CT 检查。将能谱 CT 扫描原始图像重建为单能谱图像,运用物质分离与分析软件将单能谱图分解为水基图和钙基图。参照 MRI,分别在水基图和钙基图上测量研究组 BME 区和对照组 SI 关节旁骨髓区的水基-钙基浓度,并比较其差别。利用 ROC 曲线分析水基浓度诊断 SI 关节炎 BME 的佳浓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率和阴性似然率。结果研究组 SI 关节旁 BME 区水基浓度[(1067.43±10.84)g/L]高于对照组 SI 关节旁骨髓区水基浓度[(1039.43±8.01)g/L](t =-3.13,P =0.003);研究组 SI 关节旁 BME 区的钙基浓度[(68.98±20.53)g/L]与对照组的 SI 关节旁骨髓区钙基浓度[(78.03±26.39)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1.88,P =0.066)。ROC 结果显示以 SI 关节旁水基浓度预测 SI关节旁 BME 的曲线下面积为0.75,具有中等诊断效能。当水基浓度为1052.00 g/L 时,其诊断效能佳,敏感度为84.00%,特异度为62.50%。结论能谱 CT 水基检测可能对 SI 关节炎 BME 的检出有一定参考作用,具有潜在临床价值。

    作者:黄钟杰;梁奋雄;庄儒耀;肖征宇;刘源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不同手术方式对乳腺癌患者预后及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手术方式的不同对于乳腺癌患者的临床预后及其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保乳手术组(n =42)及改良根治术组(n =51)。比较两组患者术临床预后及生存质量的不同。结果相比于改良根治术组,保乳手术组术后皮下积液[7.1%(3/42)比25.5%(13/51),χ2=5.443,P =0.020]及上肢肿胀[14.3%(6/42)比37.3%(19/51),χ2=5.443,P =0.020]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性降低。两组患者在临床结局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生存质量方面:保乳手术组在情感状态[(23.14±2.71)分比(19.98±2.69)分,t =5.606,P =0.000)]、功能状态[(24.61±2.72)分比(23.18±2.99)分,t =2.372,P =0.020]及总分[(116.42±12.439)分比(111.18±10.75)分,t =2.147,P =0.034]方面评分均明显高于改良根治术组;患者焦虑自我评分得分也显著性低于改良手术组[(47.89±8.32)分比(52.46±7.38)分,t =2.767,P =0.007]。结论相比于改良根治术,乳腺癌保乳手术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郭文利;陆建菊;黄建棋 刊期: 2017年第04期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安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