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利奈唑胺治疗 ICU 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效果观察

朱志德;江永嘉;黄志伟

关键词:革兰阳性球菌感染, ICU, 利奈唑胺
摘要:目的:探讨对 ICU 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患者应用利奈唑胺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 ICU 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给予利奈唑胺静脉滴注,0.6 g/次,每次间隔12小时,连续用药1周;对照组给予万古霉素静脉滴注,1 g/次,每次间隔12小时,连续用药1周。观察两组患者的致病菌及感染部位,分析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肠球菌和金黄葡萄球菌感染为感染率较高的两种致病菌,观察组肠球菌感染的概率为32.00%金黄葡萄球菌感染率为62.00%,对照组肠球菌感染的概率为32.00%,金黄葡萄球菌感染的概率为60.00%;肺部感染与腹腔感染为患者易感染的部位,观察组肺部感染率为46.00%,腹部感染率为28.00%,对照组肺部感染率为50.00%,腹部感染率为32.00%。观察组总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6.00%,对照组的总临床治疗有效率为52.00%,相比对照组,观察组临床有效率显著提高(χ2=16.00,P =0.001)。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4.00%,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22.0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7.384,P =0.007)。结论利奈唑胺对 ICU 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儿童慢性腹痛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分析儿童慢性腹痛(CAP)临床发病率、分布特征、临床特点及其致病的相关因素。方法利用医院 HIS 系统统计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门诊及住院2~14岁腹痛就诊儿童的临床资料,建立数据库,就年龄、性别、发作时间、持续时间、肠系膜淋巴结情况、是否手术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诊治2~14岁儿童腹痛13256例次,腹痛待诊7390例,其中 CAP 1005例(13.59%)。男女比例1.061。平均年龄6(2~14)岁,男孩发病平均年龄(6.02±2.87)岁,女孩(5.93±2.79)岁,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47,P =0.63)。发病年龄集中在3~7岁,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减少。腹痛平均病程(16.70±11.69)个月,男孩(17.39±12.12)个月,女孩(15.96±11.19)个月,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93,P =0.05)。肠系膜淋巴结肿大731例(72.74%),年龄构成比随年龄增长而减少。儿童 CAP 发病趋势与儿童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年龄分布趋势一致。手术治疗21例,器质性病变占2.08%。结论3~7岁学龄前儿童是 CAP 发病高峰,但多是功能性病变,器质性病变很少,其中肠系膜淋巴结及阑尾病变是常见原因。儿童 CAP 的治疗目的是排除器质性病变,缓解腹痛,使患儿回到正常的日常生活方式,随着年龄增长腹痛可自行消失。

    作者:孙治环;宋国鑫;高若辉;张青松;张建磊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阿立哌唑与奥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体质量及糖脂代谢的影响评价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ARI)与奥氮平(Ola)对精神分裂症(SP)患者体质量及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96例 SP 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奥氮平治疗,观察组给予阿立哌唑治疗。治疗前及治疗第6周后检测两组身高、体质量、血糖(FBG)、胰岛素(INS)、低密度脂蛋白(LDL)、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的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和 BMI。结果治疗前两组体质量、BMI、FBG、INS、IRI、LDL、TG、TC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 =0.161、0.564、0.277、0.078、0.092、0.124、0.421、0.245,均 P >0.05);治疗6周后,观察组 FBG、INS、IRI 分别为(4.71±0.58)mmol/L、(21.85±12.36)μU /mL 和(4.62±2.14),与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 =0.800、0.571、0.276,均 P >0.05),对照组分别为(5.14±0.56)mmol/L、(28.54±11.25)μU /mL 和(6.23±3.82),明显高于治疗前(t =4.898、3.361、2.628,均 P <0.05),亦明显高于观察组(t =3.695、2.773、2.547,均 P <0.05);治疗6周后,观察组体质量、BMI、LDL、TG、TC 与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 =0.262、0.638、0.124、0.421、0.245,均 P >0.05),对照组明显高于治疗前(t =2.601、3.834、5.773、5.838、4.375,均 P <0.05),也明显高于观察组(t =3.052、3.265、5.264、5.496、4.188,均 P <0.05)。结论ARI 治疗 SP 时对患者的体质量及糖脂代谢无显著影响,而 Ola 对患者体质量及糖脂代谢的影响则较为显著。

    作者:颜慧;齐钢桥;闫耀宇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关于投稿等事宜的声明

    作者: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Ⅱ度烧伤患者创面应用负压引流技术的护理

    目的:探讨Ⅱ度烧伤患者创面应用负压引流术的手术室护理方法。方法选取63例Ⅱ度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 =30例)和研究组(n =3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清创治疗方法,研究组患者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创面愈合情况、焦虑情况、抑郁情况及疼痛评分。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60.0%,与研究组90.9%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25,P <0.05)。研究组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24.6±2.5)d 比(19.0±2.6)d,t =6.527,P <0.05]、住院时间[(31.9±6.6)d 比(21.6±4.8)d,t =5.253,P <0.05]、植皮成功率(63.3%比100%,χ2=5.298,P <0.05)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出院时 SAS 评分[(64.2±6.5)分比(50.9±4.7)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9.233,P <0.05),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出院时 SDS 评分[(65.6±6.4)分比(52.1±5.0)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6.338,P <0.05),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出院时 VAS 评分[(6.6±2.2)分比(4.0±1.5)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7.291,P <0.05)。结论全面了解手术过程,充分术前准备,注意手术关键步骤,熟悉手术中的各个环节等的影响,积极主动配合手术,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从而达到提高手术成功率,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缓解疼痛的目的。

    作者:徐红梅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结核分枝杆菌基因多态性研究在耐药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中的应用

    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MTB)引发的慢性传染病,由于不同基因型的结核患者耐药情况不同,因此对 MTB 的基因多态性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在各种技术中,有些一直在被广大研究者应用并不断有新进展,有些技术虽然新兴起,也显示出了强大的应用前景。本研究就近年来仍在应用的或新兴的基因多态性研究技术作一综述,并简要指出其不足之处,为 MTB 在耐药研究和流行病学调查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作者:赵娜;刘金霞;孙殿兴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关于参考文献著录格式要求

    作者: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泪道探通成形术联合新型泪道引流管置管术治疗上泪道阻塞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泪道探通成形术联合新型泪道引流管置管术治疗上泪道阻塞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上泪道阻塞患者72例(78眼),应用泪道探通成形术联合新型泪道引流管置管术,3个月后拔管,拔管后随访1年,评估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72例患者中,治愈65例、70眼(89.74%),好转5例、6眼(7.69%),无效2例、2眼(2.56%)。结论泪道探通成形术联合新型泪道引流管置管术治疗上泪道阻塞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安全性较高,且具有操作简单,经济费用低等优点,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陈胜强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关于双语著录和“利益冲突”等撰写格式的规定

    作者: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不同手术方式对乳腺癌患者预后及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手术方式的不同对于乳腺癌患者的临床预后及其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保乳手术组(n =42)及改良根治术组(n =51)。比较两组患者术临床预后及生存质量的不同。结果相比于改良根治术组,保乳手术组术后皮下积液[7.1%(3/42)比25.5%(13/51),χ2=5.443,P =0.020]及上肢肿胀[14.3%(6/42)比37.3%(19/51),χ2=5.443,P =0.020]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性降低。两组患者在临床结局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生存质量方面:保乳手术组在情感状态[(23.14±2.71)分比(19.98±2.69)分,t =5.606,P =0.000)]、功能状态[(24.61±2.72)分比(23.18±2.99)分,t =2.372,P =0.020]及总分[(116.42±12.439)分比(111.18±10.75)分,t =2.147,P =0.034]方面评分均明显高于改良根治术组;患者焦虑自我评分得分也显著性低于改良手术组[(47.89±8.32)分比(52.46±7.38)分,t =2.767,P =0.007]。结论相比于改良根治术,乳腺癌保乳手术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郭文利;陆建菊;黄建棋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慢性鼻窦炎的治疗现状

    慢性鼻窦炎是指鼻窦黏膜炎,具有鼻塞、鼻分泌物、头部慢性钝痛、嗅觉减退等症状的疾病,是耳鼻喉科常见病。目前保守治疗包括:抗生素治疗、抗过敏治疗、改善黏液纤毛传输功能治疗、免疫治疗、中医中药治疗等;手术治疗包括:鼻内窥镜手术、鼻内窥镜手术加柯-陆手术。笔者就慢性鼻窦炎目前国内外治疗现状进行综述。

    作者:蔡克万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基层医院远程会诊网络系统的构建与在基层医院产科管理中的初步应用

    目的:探讨远程会诊网络系统在基层医院产科管理中的初步应用。方法针对江苏省内54所医院的远程会诊情况和基层医院孕产妇对远程会诊的认知情况等进行问卷调查,建立一套独立网络的远程会诊系统。结果各级别医院对远程会诊的需求巨大(占79.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三级医院已普遍开展了远程医疗会诊服务,二级医院约85.37%尚未开展,其中不具备条件者占68.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基层医院孕产妇对远程会诊的需求和认可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其中高中以上、技术人员和城市孕妇需求迫切,认可度较高。结论基层医院医护人员专业素质是影响开展网络远程会诊的重要因素,实施远程会诊要以点带面、独立建网、面诊与远程会诊相结合。基层医院产科成功开通远程会诊系统,提升了诊疗质量,促进了区域间学术交流,有利于高危妊娠的管理,应积极推广应用。

    作者:马常兰;王欣;王燕;查穹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对来稿中统计学处理的有关要求

    作者: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利奈唑胺治疗 ICU 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对 ICU 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患者应用利奈唑胺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 ICU 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给予利奈唑胺静脉滴注,0.6 g/次,每次间隔12小时,连续用药1周;对照组给予万古霉素静脉滴注,1 g/次,每次间隔12小时,连续用药1周。观察两组患者的致病菌及感染部位,分析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肠球菌和金黄葡萄球菌感染为感染率较高的两种致病菌,观察组肠球菌感染的概率为32.00%金黄葡萄球菌感染率为62.00%,对照组肠球菌感染的概率为32.00%,金黄葡萄球菌感染的概率为60.00%;肺部感染与腹腔感染为患者易感染的部位,观察组肺部感染率为46.00%,腹部感染率为28.00%,对照组肺部感染率为50.00%,腹部感染率为32.00%。观察组总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6.00%,对照组的总临床治疗有效率为52.00%,相比对照组,观察组临床有效率显著提高(χ2=16.00,P =0.001)。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4.00%,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22.0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7.384,P =0.007)。结论利奈唑胺对 ICU 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

    作者:朱志德;江永嘉;黄志伟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热疗联合化疗对中晚期胃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热疗联合化疗对中晚期胃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有明确病理诊断的中晚期胃癌患者126例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单纯化疗组(A 组,n =63例)和化疗联合热疗组(B 组,n =63例)。A 组:给予多西他赛75 mg/m2,静脉滴注,d 1;替吉奥80 mg/m2,口服,d 1~14;顺铂75/m2,静脉滴注,分为 d 2~4。21 d 为1个周期,每例患者至少化疗2个周期。B 组:采用同样的化疗方案,第1天同时配合全身热疗,使全身温度升至40~42℃,维持90 min。2个周期后观察两组近期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A 组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28例,稳定(SD)27例,进展(PD)8例,总有效率(CR +PR)为44.4%;B 组 CR 3例,PR 36例,SD 21例,PD 3例,CR +PR 为61.9%。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89,P =0.032)。B 组生活质量改善率为58.7%,高于 A 组的3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32,P =0.002)。A 组Ⅲ~Ⅳ度肝肾功能损害、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9.0%、23.8%、25.4%,B 组分别为15.9%、20.6%、30.2%,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肝肾功能损害:P =0.815;骨髓抑制:P =0.830;消化道反应:P =0.426)。结论热疗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疗效显著,治疗方法安全性好,患者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改善,值得进一步进行临床观察和研究。

    作者:张建国;郑国宝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有关文稿中法定计量单位的书写要求

    作者: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橄榄脑桥小脑萎缩十字征的演变及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橄榄脑桥小脑萎缩(OPCA)十字征的演变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OPCA 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MRI 成像采用 SE 序列,平扫 T1 WI、T2 WI,轴位,冠状位,矢状位成像。结果8例患者均隐袭性起病,临床表现以小脑共济失调及自主神经障碍为主。影像学阳性所见符合临床表现,主要为脑干萎缩,8例患者均有此表现,其次为小脑萎缩,其中6例患者为对称性萎缩,2例为非对称性萎缩。6例患者在发病后1.5~3年出现典型十字征。结论十字征在 OPCA 发展到一定阶段逐渐出现,特异性较高。故临床表现和磁共振成像结合,对 OPCA 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李淑英;姚丽英;姚丁;罗艳春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校对注意事项

    作者: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人高危型乳头瘤病毒检测联合液基薄层细胞学在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通过筛查人高危型乳头瘤病毒(HR-HPV)结合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检查在诊断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的价值。方法选取经病理学检查的1198例宫颈标本进行研究,对患者的 HR-HPV 检测结果、TCT 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以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探讨 HR-HPV、TCT 检测单独应用及两者联合应用在诊断宫颈癌、癌前病变中的价值。结果随着病理学检查分级的升高,TCT 检查阳性率逐渐增高,两者有相关性(r =0.629,P <0.05);随着病理学检查分级的升高,HR-HPV 检查阳性率逐渐增高,两者有相关性(r =0.684,P <0.05)。HR-HPV 结合 TCT 鉴别诊断宫颈癌、癌前病变的灵敏度100.00%、特异度79.64%、漏诊率0.00%、误诊率20.36%。结论HR-HPV 结合 TCT 检查在诊断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张珂;罗晓梅;唐双玲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术前营养风险筛查对结直肠癌患者治疗效果、免疫功能及营养指标的影响

    目的:探讨术前营养风险筛查对结直肠癌患者治疗效果、免疫功能及营养指标等的影响。方法选取140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 NSR2002筛查量表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将其按营养风险评分分为两组,即营养评分<3分的无营养风险的 A 组(n =87例)和营养风险评分≥3分的存在营养风险的B 组(n =53例)。A 组患者又分为未行营养支持组(n =50例)和营养支持组(n =37例),B 组患者又分为未行营养支持组(n =21例)和营养支持组(n =32例)。对比观察治疗效果、免疫功能、营养指标及并发症。结果A 组患者中,未行营养支持组与营养支持组术后排气时间[(1.9±0.5)d 比(1.3±0.4)d]、术前 TNF-α[(31.93±5.27)pg/mL 比(31.46±4.68)pg/mL]、转铁蛋白[(2.09±0.36)g/L 比(2.01±0.32)g/L]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 =0.992、0.981、0.991,均 P >0.05);B 组患者中,术后1周未行营养支持组术后排气时间[(3.5±0.7)d 比(2.2±0.6)d]、TNF-α[(25.49±5.49)pg/mL 比(56.41±9.52)pg/mL、转铁蛋白[(1.71±0.40)g/L 比(1.94±0.35)g/L]明显差于营养支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4.033、7.335、4.997,均 P <0.05);A 组患者中未行营养支持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0%,与营养支持组(1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26,P >0.05);B 组患者中未行营养支持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7%,明显高于营养支持组(9.3%)(χ2=7.299,P <0.05)。结论对于新入院结直肠癌患者需在入院初期进行营养风险筛查,根据营养指标等生理指标检测结果和筛查结果,选择合理的营养物用量及输注途径,改善术后营养状况,并加快术后康复。

    作者:董学凡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同源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在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分析抑癌基因同源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TEN)在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 B1(BRAF)基因 V600E 位点突变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中 PTEN 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不同临床病理特征间 PTEN表达的差异;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中 BRAF V600E 突变情况,探讨PTEN 表达与 BRAF V600E 突变的相关性。结果8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标本中 PTEN 阴性率为78.75%(63/80),癌旁组织标本中 PTEN 阴性率为13.75%(11/80),两者阴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236,P =0.000)。TNM分期中Ⅰ~Ⅱ期与Ⅲ~Ⅳ期之间,病理分级Ⅰ级与Ⅱ级之间,以及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组间PTEN 的阴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395、6.948、9.263,P =0.000、0.006、0.000),而不同性别、年龄≤45岁与>45岁之间,不同病理类型以及肿瘤直径<2 cm 与≥2 cm 组间 PTEN 的阴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113、0.941、2.301、1.567,P =0.185、0.213、0.087、0.181)。PTEN 蛋白表达水平与 BRAF V600E 突变存在相关性(r =0.301,P =0.004)。结论PTEN 参与了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并且与 BRAF V600E突变具有相关性,对肿瘤的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作者:王振;汪静宇;郭志琴;陆丽慧 刊期: 2017年第04期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安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