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校对注意事项

关键词:
摘要: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针刺结合言语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构音障碍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针刺联合言语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构音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8例脑卒中后构音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言语康复训练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针刺联合言语康复训练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将两组患者的构音疗效、a 项数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并对比。结果对照组痊愈率(9.09%)与治疗总有效率(77.27%)均明显低于治疗组的(25.00%,97.7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94、8.42,均 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 a 项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对照组的 a 项数(7.39±3.67)明显比治疗组(16.32±7.83)低(t =4.20,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1,P >0.05)。结论对于脑卒中后构音障碍患者而言,针刺联合言语康复训练的治疗效果极佳,而且该方法能够增多患者的 a 项数,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广泛地运用于临床治疗中。

    作者:康康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联合检测血浆脂蛋白磷脂酶 A2、D-二聚体对高血压患者并发脑卒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血浆脂蛋白磷脂酶 A2(Lp-PLA2)和 D-二聚体联合检测对高血压患者并发脑卒中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70例(A 组)、单纯高血压患者72例(B 组)、体检健康者71例(C 组),采用上转发光法检测血浆 Lp-PLA2,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浆 D-二聚体,并分析两者单独及联合检测预测高血压并发脑卒中的价值。结果A 组血浆 Lp-PLA2、D-二聚体水平分别为(471.88±181.49)ng/mL、(982.54±373.28)μg/mL,B 组分别为(195.17±34.74)ng/mL、(263.57±29.70)μg/mL,C 组分别为(122.94±46.25)ng/mL、(96.44±8.49)μg/mL,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189.7、171.1,均 P =0.000)。A 组血浆Lp-PLA2水平与 D-二聚体呈正相关(r =0.692,P <0.01);血浆 D-二聚体>252μg/mL 预测高血压卒中风险的敏感度为83.3%、特异度为98.6%,血浆 Lp-PLA2>176.36 ng/mL 预测高血压卒中风险的敏感度为92.9%、特异度为83.1%,两者联合预测高血压卒中风险的敏感度为87.6%、特异度为93.5%。结论高血压脑卒中患者血浆 Lp-PLA2、D-二聚体水平显著升高,两者联合检测可提高预测高血压患者并发脑卒中的风险。

    作者:王琨;赵长新;张英;杨伏猛;姜建东;曹金霞;张廷禄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新生儿早期呼吸增快与儿童哮喘关系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新生儿早期呼吸增快与日后发生儿童哮喘的关系。方法将82例生后不明原因呼吸增快的新生儿作为观察组,同期出生的82例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随访4~5年,对比两组新生儿日后哮喘的发病率。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各项观察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观察组有11例临床诊断为婴幼儿哮喘,发病率13.41%(11/82),对照组有2例临床诊断为婴幼儿哮喘,发病率2.44%(2/82)。两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5,P <0.05)。结论新生儿早期的呼吸增快与日后发生儿童哮喘关系密切。

    作者:曾瑞舟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关于书写论文作者单位名称的要求

    作者: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校对注意事项

    作者: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穴位按摩干预晚期癌症患者癌因性疲乏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穴位按摩对晚期癌症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干预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肿瘤科晚期癌症住院患者70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予基础护理如温水足浴、适当运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穴位按摩。干预前后采用简易疲乏表(BFI)和生命质量核心量表(EORTC QLQ-C30)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癌因性疲乏程度和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无疲乏8例、轻度疲乏19例、中度疲乏4例、重度疲乏3例,对照组无疲乏2例、轻度疲乏16例、中度疲乏9例、重度疲乏9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2.635,P =0.008);观察组总体生活质量评分(70.3±15.5)分,高于对照组的(60.2±7.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6.249,P =0.022)。结论穴位按摩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癌因性疲乏症状,提高晚期癌症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丁春花;屠德敬;金林红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依达拉奉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及作用机制分析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15年1~12月在阳泉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 TIA 患者9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静脉滴注依达拉奉注射液,两组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疗效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第1天、第4天、第7天、第14天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含量水平,比较治疗前及治疗第14天两组高/低切黏度(HSV /LSV)、血浆黏度(PV)及纤维蛋白原(Fib)的含量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是89.1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74%(χ2=4.420,P <0.05)。治疗第14天两组的HSV、LSV、PV 以及 Fib 的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观察组治疗第7天和第14天时的血清 TNF-α[(5.99±2.36)pg/mL、(5.82±2.34)pg/mL]和 TGF-β1[(13.94±3.18)pg/L、(12.33±3.57)pg/L]及 MMP-9水平[(42.94±11.65)ng/mL、(38.26±17.58)ng/mL]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4.703、6.031、5.667、5.074、7.623、6.150,均 P <0.05),且观察组低于同期对照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025、5.344、5.894、2.616、6.120、2.228,均 P <0.05)。对照组治疗第14天时上述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治疗 TIA 患者疗效显著,其主要是通过调节患者血流动力学及 TNF-α、TGF-β1及 MMP-9的水平而发挥作用,安全性好,值得推广。

    作者:张世博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精细化流程管理用于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精细化流程护理管理模式应用在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中的护理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将拟实行手术治疗的患者62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实施精细化流程护理管理前患者31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精细化流程护理管理患者310例作为观察组,记录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物体表面监测合格率88.94%,医护人员手监测合格率92.54%,消毒剂监测合格率95.65%,无菌物品监测合格率100.00%;对照组物体表面监测合格率81.38%,医护人员手监测合格率80.00%,消毒剂监测合格率75.93%,无菌物品监测合格率90.00%,组间对比监测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21、4.596、7.581、6.725,均 P <0.05)。观察组护理安全(95.37±4.66)分,手术室管理(94.27±5.21)分,表格填写(96.13±3.29)分,病房护理(95.03±4.87)分;对照组护理安全(90.12±2.03)分,手术室管理(89.13±2.26)分,表格填写(90.03±1.88)分,病房护理(88.17±2.25)分,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18.185、15.935、28.343、22.514,均 P <0.05)。观察组护患沟通(24.19±0.87)分,护理操作(24.03±0.64)分,病房环境(24.51±0.45)分,护理态度(24.28±0.36)分;对照组护患沟通(21.54±1.65)分,护理操作(20.88±1.72)分,病房环境(20.95±1.66)分,护理态度(21.09±0.89)分,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5.013、30.220、36.443、58.502,均 P <0.05)。结论精细化流程护理管理模式应用在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中有助于控制医院感染,提升临床护理服务质量,改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程宝芳;王联丽;金培蓉;蒋阳平;钱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不同手术方式对乳腺癌患者预后及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手术方式的不同对于乳腺癌患者的临床预后及其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保乳手术组(n =42)及改良根治术组(n =51)。比较两组患者术临床预后及生存质量的不同。结果相比于改良根治术组,保乳手术组术后皮下积液[7.1%(3/42)比25.5%(13/51),χ2=5.443,P =0.020]及上肢肿胀[14.3%(6/42)比37.3%(19/51),χ2=5.443,P =0.020]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性降低。两组患者在临床结局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生存质量方面:保乳手术组在情感状态[(23.14±2.71)分比(19.98±2.69)分,t =5.606,P =0.000)]、功能状态[(24.61±2.72)分比(23.18±2.99)分,t =2.372,P =0.020]及总分[(116.42±12.439)分比(111.18±10.75)分,t =2.147,P =0.034]方面评分均明显高于改良根治术组;患者焦虑自我评分得分也显著性低于改良手术组[(47.89±8.32)分比(52.46±7.38)分,t =2.767,P =0.007]。结论相比于改良根治术,乳腺癌保乳手术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郭文利;陆建菊;黄建棋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阿立哌唑与奥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体质量及糖脂代谢的影响评价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ARI)与奥氮平(Ola)对精神分裂症(SP)患者体质量及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96例 SP 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奥氮平治疗,观察组给予阿立哌唑治疗。治疗前及治疗第6周后检测两组身高、体质量、血糖(FBG)、胰岛素(INS)、低密度脂蛋白(LDL)、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的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和 BMI。结果治疗前两组体质量、BMI、FBG、INS、IRI、LDL、TG、TC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 =0.161、0.564、0.277、0.078、0.092、0.124、0.421、0.245,均 P >0.05);治疗6周后,观察组 FBG、INS、IRI 分别为(4.71±0.58)mmol/L、(21.85±12.36)μU /mL 和(4.62±2.14),与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 =0.800、0.571、0.276,均 P >0.05),对照组分别为(5.14±0.56)mmol/L、(28.54±11.25)μU /mL 和(6.23±3.82),明显高于治疗前(t =4.898、3.361、2.628,均 P <0.05),亦明显高于观察组(t =3.695、2.773、2.547,均 P <0.05);治疗6周后,观察组体质量、BMI、LDL、TG、TC 与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 =0.262、0.638、0.124、0.421、0.245,均 P >0.05),对照组明显高于治疗前(t =2.601、3.834、5.773、5.838、4.375,均 P <0.05),也明显高于观察组(t =3.052、3.265、5.264、5.496、4.188,均 P <0.05)。结论ARI 治疗 SP 时对患者的体质量及糖脂代谢无显著影响,而 Ola 对患者体质量及糖脂代谢的影响则较为显著。

    作者:颜慧;齐钢桥;闫耀宇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下尿路症状与前列腺组织学炎症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下尿路症状(LUTS)与前列腺组织学炎症程度、类型的相关性。方法2013年10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 BPH 患者150例,年龄62~82岁。择期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术后前列腺组织送病理检查。根据国际前列腺炎组织学分类标准,将患者分为 A 组(无炎症)18例、B 组(腺周炎症)45例、C 组(腺体炎症)33例,D 组(混合型)54例,四组患者年龄、病程、尿潴留次数、前列腺体积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观察四组患者术前、术后2个月 IPSS 评分及其与组织学炎症程度、类型的相关性。结果A 组术前及术后2月 IPSS 评分分别为(17.20±11.14)分、(8.45±5.14)分,与 C 组的(18.05±13.11)分、(9.85±5.25)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485、1.294,均 P >0.05);B组[(22.55±11.85)分、(13.24±6.46)分]与 D 组[(21.45±10.35)分、(12.36±6.0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824、1.436,均 P >0.05)。B 组与 A、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689、5.016、3.642、4.382,均 P <0.05);D 组与 A、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786、4.672、6.415、5.106,均 P <0.05)。B、D 组术前及术后2个月 IPSS 评分与炎症程度呈正相关(B 组:r =0.698、0.795,D 组:r =0.546、0.485,均 P <0.05),C 组与炎症程度无相关性(r =0.182、0.170,均 P >0.05)。结论BPH 患者的 LUTS 症状与前列腺组织中腺周炎症关系密切,且随腺周炎症的增加而加重,与腺体炎症无关。

    作者:宋吉顺;袁磊;杨百志;刘怡霞;王爱法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同源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在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分析抑癌基因同源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TEN)在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 B1(BRAF)基因 V600E 位点突变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中 PTEN 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不同临床病理特征间 PTEN表达的差异;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中 BRAF V600E 突变情况,探讨PTEN 表达与 BRAF V600E 突变的相关性。结果8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标本中 PTEN 阴性率为78.75%(63/80),癌旁组织标本中 PTEN 阴性率为13.75%(11/80),两者阴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236,P =0.000)。TNM分期中Ⅰ~Ⅱ期与Ⅲ~Ⅳ期之间,病理分级Ⅰ级与Ⅱ级之间,以及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组间PTEN 的阴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395、6.948、9.263,P =0.000、0.006、0.000),而不同性别、年龄≤45岁与>45岁之间,不同病理类型以及肿瘤直径<2 cm 与≥2 cm 组间 PTEN 的阴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113、0.941、2.301、1.567,P =0.185、0.213、0.087、0.181)。PTEN 蛋白表达水平与 BRAF V600E 突变存在相关性(r =0.301,P =0.004)。结论PTEN 参与了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并且与 BRAF V600E突变具有相关性,对肿瘤的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作者:王振;汪静宇;郭志琴;陆丽慧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对来稿中统计学处理的有关要求

    作者: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针刺联合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120例中风后顽固性呃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巴氯芬片联合盐酸甲氧氯普胺注射液肌注,治疗组患者给予针刺联合穴位注射治疗,疗程均为1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在呃逆症状评分、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等方面的变化。结果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呃逆症状评分分别为(5.32±1.17)和(5.25±0.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1.79,P =0.96);治疗1 d 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呃逆症状评分分别为(3.97±1.24)和(3.85±1.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1.93,P =0.48);治疗3 d 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呃逆症状评分分别为(2.80±0.73)和(3.75±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66,P =0.00),治疗组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5 d 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呃逆症状评分分别为(2.25±1.07)和(3.43±0.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85,P =0.00),治疗组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7 d 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呃逆症状评分分别为(1.27±0.66)和(2.02±0.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07,P =0.00),治疗组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54/60)和65%(39/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5,P =0.00),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7%(1/60)和6.7%(4/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4,P =0.36)。结论针刺联合穴位注射能够显著降低中风后顽固性呃逆,提高总有效率。

    作者:钟如春;刘霞;国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地佐辛与吗啡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地佐辛与吗啡治疗晚期癌性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94例晚期癌性疼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应用地佐辛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吗啡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镇痛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通过生活质量评价量表 short form 36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情感功能以及生活质量总分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镇痛总有效率为93.62%,对照组镇痛总有效率为89.36%,两组患者在镇痛效果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46,P =0.459),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8.51%)显著低于对照组(25.5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20,P =0.028);且研究组患者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情感功能与生活质量总分[(84.52±11.03)分、(94.56±6.37)分、(89.26±12.37)分、(88.62±10.91)分]显著高于对照组[(62.13±8.56)分、(81.25±7.29)分、(72.56±11.23)分、(72.03±9.84)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0.994、6.852、9.425、7.741,均 P =0.000)。结论地佐辛与吗啡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效果相似,都具备良好的镇痛作用,但从两组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来看,地佐辛副作用更少,安全性更高,并且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王小江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超声造影对输卵管通畅性评价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输卵管通畅性评价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84例不孕症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在实时超声下观察造影剂通过宫腔及输卵管时流动情况及进入盆腔后的分布情况,从而判断输卵管是否通畅及通畅的程度。结果84例患者行超声造影后,结果双侧通畅者为38例,单侧通畅者为26例,双侧阻塞者为20例;超声造影结果与腹腔镜检查进行对比,诊断准确率为89.5%,特异度86.0%,灵敏度94.0%。结论输卵管超声造影技术能对输卵管通畅程度作出准确客观的评价,是检查输卵管通畅性的一种有效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韦芳;马振;成平;禄克娜;冼妮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腹膜透析患者的透析液检出泡囊短波单胞菌一例

    男,67岁。因“纳差、乏力6年多余。患者6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食欲下降,全身无力,小便泡沫增多来淮南东方医院集团总院就诊后检查发现肾功能不全,当时肌肝达到270μmol/L,之后一直予金水保肾治疗,随时间进展,患者肾功能逐渐下降,2015年12月1日患者自觉纳差,乏力症状加重,伴反酸、恶性,有呕吐胃内容物,来淮南东方医院集团总院检查血肌酐达900μmol/L,于2015年12月3日行腹膜透析置管术并行腹膜透析治疗,好转出院。近1周患者受凉后出现流涕、咽痛、发热不适,高体温达38℃,同时有腹透液进出腹腔不畅,腹透液混浊,自行在当地诊所用“青霉素”抗感染治疗5 d,体温降至正常,腹透液澄清,但腹透液放出腹腔得速度较慢,每袋放出约40 min,为进一步诊治患者于2016年7月10日入住我院肾内科,查体:无头晕、头痛,无咳嗽、咳痰,无胸闷、气喘,无腹泻,无尿频、尿急、尿痛,小便量较轻有所减少,夜尿增多,体温36.0℃,脉搏80次/min,呼吸19次/min,血压160/85 mmHg。神智清楚,慢性病容,精神一般,唇无发紫,咽无充血,颈软,肝颈静脉回流征阴性,器官居中,双肺呼吸粗,未闻见明显音,律不齐,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双肾区无压痛及叩击痛,双下肢指凹性浮肿,双侧巴氏征未引出。辅助检查:腹透液常规白细胞0.41×109/L,单核细胞占979%,多核细胞2.1%,血肌酐912μmol/L,尿素氮20 mmol/L,于2016年7月13日行腹膜透析液培养,48 h 后检出泡囊短波单胞菌,用敏感药物头孢噻肟和左旋氧氟沙星联合治疗7 d,10 d 后复查腹膜透析液培养结果呈阴性。 无菌采集来自患者腹腔透析液5 mL 注入 BD 公司的需养树脂血培养瓶,放入 BD BACTECTMFX 血培养仪中培养,血培养仪48 h 后报阳,及时转种血平板并直接涂片,涂片革兰染色示革兰阴性细长杆菌,长短不一。血平板置于35℃培养箱24 h 后可见细菌生长,菌落呈灰白色、圆形、中等大小、表面光滑、无溶血现象。涂片染色为革兰阴性杆菌。初步生化反应:氧化酶和触酶阳性、动力阳性、不能液化明胶,利用 BD PhoenixTM100全自动细菌鉴定和药敏分析仪及相关配套试剂,鉴定该菌为泡囊短波单胞菌,可信度为99%;药敏结果显示,该菌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头孢噻肟、复方新诺明、左旋氧氟沙星、四环素均敏感;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氨曲南、派拉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派拉西林/他唑巴坦均耐药。

    作者:张世武;张志苏;朱明久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血清降钙素原对全身细菌性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全身细菌性感染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57例表现疑为细菌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57例体检正常者作为对照组,根据 ACCP/SCCM共识会议及临床相关表现将观察组57例患者分为脓毒血症组(A 组)、局部细菌感染组(B 组)和细菌感染性 SIRS 组(C组),每组19例,四组均行血清降钙素原测定,比较四组不同时期及观察组中三组治疗前后不同时期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结果(1)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及体质量指数(BMI)等一般情况上差异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在入院时,观察组中各组别 PCT 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 A 组 PCT 表达水平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94.88,P <0.001),在入院治疗后24 h、3 d、7 d、10 d 后,对照组 PCT水平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 PCT 水平均逐渐降低,但 A 组 PCT 水平仍高于其他三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62.40,P <0.001;F =65.00,P <0.001;F =58.84,P <0.001;F =63.05,P <0.001)。结论血清 PCT 具有一定的灵敏度与特异性,可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且在判断疾病的发展和预后方面也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可以考虑作为临床上检测细菌感染的首选指标之一。

    作者:张俊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利奈唑胺治疗 ICU 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对 ICU 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患者应用利奈唑胺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 ICU 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给予利奈唑胺静脉滴注,0.6 g/次,每次间隔12小时,连续用药1周;对照组给予万古霉素静脉滴注,1 g/次,每次间隔12小时,连续用药1周。观察两组患者的致病菌及感染部位,分析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肠球菌和金黄葡萄球菌感染为感染率较高的两种致病菌,观察组肠球菌感染的概率为32.00%金黄葡萄球菌感染率为62.00%,对照组肠球菌感染的概率为32.00%,金黄葡萄球菌感染的概率为60.00%;肺部感染与腹腔感染为患者易感染的部位,观察组肺部感染率为46.00%,腹部感染率为28.00%,对照组肺部感染率为50.00%,腹部感染率为32.00%。观察组总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6.00%,对照组的总临床治疗有效率为52.00%,相比对照组,观察组临床有效率显著提高(χ2=16.00,P =0.001)。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4.00%,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22.0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7.384,P =0.007)。结论利奈唑胺对 ICU 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

    作者:朱志德;江永嘉;黄志伟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持续性健康教育在乳腺疾病手术患者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乳腺疾病手术患者日常护理工作中应用持续性健康教育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绍兴市人民医院就诊的乳腺疾病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双色球分组法分成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健康教育,观察组接受持续性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对两组患者的相关疾病知识知晓情况、技能掌握情况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估分析,并详细记录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相关疾病知识知晓评分(89.74±9.76)分,技能掌握程度评分(93.12±15.5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74.97±11.43)分、(78.12±8.64)分],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9.8270、8.4404,均 P <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0%(χ2=9.7826,P <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5475,P <0.05)。结论持续性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乳腺疾病手术患者的相关疾病知识与技能掌握程度,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周盈;钟可芳;沈敏 刊期: 2017年第04期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安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