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HLA与透析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孟淑芳;武艺;张凌;王秋萍;石学明

关键词:透析患者, 动脉粥样硬化, 组织相容性抗原, Ⅱ类基因, 多态性, 系统
摘要:目的:探讨透析发生动脉粥样硬化(As)与人类组织相容性抗原(HLA)系统Ⅰ类基因(A、B、C)多态性和Ⅱ类基因中的DRBI※0405基因之间的关系.
透析与人工器官杂志相关文献
  • 血液透析前后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的检测

    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在血液透析(HD)前后的水平变化可以作为评价血液透析是否充分的指标之一.

    作者:沈清;甘华;谯林;刘俞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肾衰宁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疗效观察

    自1997年至今,应用中药肾衰宁灌肠液治疗肾功能不全,取得满意疗效,分析如下.目的:通过应用中药灌肠法治疗早、中期的慢性肾功能不全,与传统的保守疗法相比较,来探讨肾衰宁的疗效.

    作者:林淑华;柳咏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HA一次性使用无菌血液灌流器治疗黄疸15例临床的报告

    我院于2000年6月15日到10月,共使用丽珠医用生物材料厂生产的HA型一次性使用无菌血液灌流器治疗肝病15例,在降低胆红素上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各患者整个灌流治疗过程平稳,无不良反应,详细的临床报告如下.

    作者:高志英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血液滤过疗法治疗急性重症多脏器障碍综合征疗效观察

    各种疾病急性加重期均易合并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且比例有上升趋势,1999年7月份以来我院应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技术对19例MODS患者进行抢救,抢救成功率57%,现将MODS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池艳春;杨晓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不同钾浓度的透析液在低血钾透析中的临术观察

    透析液的钾离子浓度直接影响血液透析患者的血钾水平,我们对透析液钾离子浓度进行了个体化研究,现总结如下.

    作者:杨建民;戴铭珠;周莉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CVVH在多器官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CVVH由于操作简单,血液动力学稳定,显示出传统透析无法比拟的优势,在多器官衰竭的抢救中越来越受到重视,2000年7月~2001年1月,我们对6例多器官衰竭患者进行了CVVH治疗,现总结如下.

    作者:杨建民;王关乔;俞铭儿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血液灌流、血液透析在急性中毒的应用

    我院于2000~2001年2月将血液灌流(HP)、血液透析(HD)用于急性药物、毒物中毒11例的救治,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目的:观察HP、HD治疗急性中毒及中毒性肝炎、急性肝衰竭的疗效,探讨根据中毒原因选择血液净化的方式及HP的抗凝方法.

    作者:杨金峰;杨振华;孙莉;刘桂霞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几种特殊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分析

    我院泌尿外科及血液净化中心自1997~1989年在救治特殊急性肾功能衰竭,共44例,治愈率为86.36%,重症占11.36%;1990~1997年救治57例治愈率为78.95%,重症29.87%,多脏器衰竭(MOF)占10.53%;其中在18例19次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发生ARF 3例,治愈率100%,今就几种特殊ARF的病因、诊断、鉴别诊断、治疗等问题探讨如下.

    作者:魏世津;姜埃利;张璐仁;于文惠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血液灌流救治毒物药物中毒及血药浓度监测

    目的:血液灌流(HP)救治毒物药物中毒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方法:自1990~2001年对44例毒物药物中毒患者用HP救治,并对部分患者进行了血药浓度的监测.中毒4~11 h进行HP治疗.结果:治愈40例(90%),死亡4例(10%).

    作者:杨红军;黄韶清;何跃忠;胡斌;原新茹;张虹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高敏受者肾移植术前双滤过法血浆分离治疗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447例尿毒症患者,其中血透治疗428例,腹透治疗19例.年龄13~70岁,平均36.3岁.初次肾移植427例,男253例,女174例.再次肾移植20例,男8例,女12例.

    作者:黄洪锋;陈江华;王逸民;吴建永;张建国;方廉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血液透析患者应用三种不同压迫工具止血的效果比较

    对于长期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在进行血液透析时需进行穿刺,这种穿刺包括内瘘、动脉、股静脉等,在血液透析结束时需对这些穿刺部位压迫止血.我中心自1998年4月~2001年2月对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血液透析患者采用三种不同材质、形状的压迫用具进行了26580次压迫止血并对止血效果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袁本杰;孙丽红;肖淑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血滤器的复用

    血液滤过是在血液透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血液净化技术,利用对流的原理,比血液透析可消除更多的中分子物质,减少腕管综合症等慢性并发症,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而且,血液滤过过程中,患者血流动力学更稳定,近年临床应用已越来越广.血液滤过和需要使用血滤器或高通量透析器,其膜为生物合成膜,价格较普通透析器贵1~4倍,血滤器复用可大大降低治疗费用.由于膜的结构、材料与普通透析器有差别,用普通透析器复用方法处理血滤器,常常出现致热原反应,增加血液滤过危险,影响血液滤过效果.近来,我们采用血滤机配制的置换液冲洗血滤器,减少血滤器复用的反应,收到满意的效果.

    作者:张舜英;吴志平;尹桂兰;詹玉云;许元文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三种深静脉导管留置在血透中的应用及体会

    颈内静脉下路插管,颈内静脉中路插管和锁骨下静脉插管目前在血液透析中作为临时性血管通路已得到广泛应用.我中心自1995年至2000年对血液透析患者行三种深静脉导管留置进行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林芝;尹桂兰;潘健涛;刘永文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应用管通(Gutron)对透析低血压的防治

    透析低血压是血液透析常见而重要的并发症,按其特点分为透析中发作型低血压和慢性持续型低血压而慢性持续型低血压,常发生在多年透析患者.

    作者:李雨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血浆置换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体会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临床上的常见病、疑难病.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自1999年10月至2001年3月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血浆置换技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8例,均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刘华云;栗河莉;李素珍;赵显国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血透患者单侧大量血性胸腔积液诊治体会

    目的:分析血透患者出现大量血性胸腔积液的原因及治疗.临床资料:1例发生于透析后3年,2例发生于透析后1个月.年龄(68±7)岁.原发病为肾动脉硬化、糖尿病、肾小球肾炎.1例1个月内共抽胸水7 000 ml,2便在透析前已存在心脏扩大,心力衰竭.3例均有阵发性干咳伴胸闷.

    作者:刘翠红;肖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血透患者颈内静脉长期留置导管应用

    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慢性血透患者65例,其中男性33例,女性32例.原发病慢性肾炎48例,糖尿病肾病10例,肾移植后失功3例,其它4例.年龄范围14~77岁(平均58±13岁).已行血透治疗0~15年.

    作者:吴建永;陈江华;张萍;袁静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与常规血透治疗重症乳酸酸中毒的比较

    分析我院用CVVH和HDF、HD救治1例透析患者服用降糖灵致反复发作重症乳酸酸中毒的资料,探讨乳酸酸中毒的血液净化方法.

    作者:宋岩;李冀军;张壹言;陈凤锟;金剑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低分子右旋糖酐与中药升脉在透析过程中出现低血压的特殊应用

    目的:慢性肾功能衰竭(CRF)在维持性血液透析(HD)中,随着HD时间的延长,在HD过程中发生低血压,已成为透析室常见的问题之一,也是HD中较危险的问题之一.处理不当,可以继发心绞痛、心梗、脑梗、肠系膜动脉血栓等严重并发症.

    作者:傅溥;何志平;张蕴霞;左玉宏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血液透析前瞻性监控

    血液透析疗法目前越来越广泛地用于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中,大大降低了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死亡率.

    作者:毕晓红 刊期: 2001年第03期

透析与人工器官杂志

透析与人工器官杂志

主管:天津市教委

主办:天津市泌尿外科研究所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人工器官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