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14例次动静脉内瘘手术体会

于文慧

关键词:动静脉内瘘, 慢性肾衰, 慢性肾小球肾炎, 慢性肾盂肾炎, 一次成功率, 尿毒症患者, 结缔组织病, 梗阻性肾病, 其它疾病, 平均年龄, 动脉硬化, 原发病, 糖尿病, 高血压, 多囊肾, 手术, 方法
摘要:目的:争取提高动静脉内瘘手术的一次成功率.方法:103例慢性肾衰尿毒症患者,男57例,女46例,年龄小29岁,大77岁,平均年龄47岁.慢性肾衰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73例,多囊肾9例,糖尿病8例,慢性肾盂肾炎3例,高血压动脉硬化2例,梗阻性肾病1例,结缔组织病1例,其它疾病6例.
透析与人工器官杂志相关文献
  • 维持性血透动静脉内瘘的护理

    维持性血透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延长生命,提高生存质量的一种方法,而动静脉内瘘是目前维持性血透患者主要的血管通路,是透析患者赖以生存的生命线,大限度地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获得足够的血流量,保证有效的透析,一直是血透室医务人员努力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现将内瘘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俞铭儿;马逸萍;孙晔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动静脉内瘘假性动脉瘤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与对策

    动静脉内瘘是进行血液透析的可靠血管通路,被称为维持性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出血是动静脉内瘘常见的并发症,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假性动脉瘤.为了保持内瘘长期通畅率,延长其使用寿命,需及时正确处理假性动脉瘤.我们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47例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假性动脉瘤形成的原因及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作者:冯婉娜;谢美珍;张妙嫦;陈桂芳;许元文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血液透析中低血压所致内瘘急性闭塞原因及护理

    对于进行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有效的血管通路(血流量足、长期通畅、并发症少)是至关重要的.它能确保充分性透析,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了死亡率.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内瘘的闭塞与血压的变化有一定的关系,为此我们对40例血透患者在血液透析中血压变化对内瘘的影响进行了观察,并相应改变了压迫止血方法,有效的避免了内瘘的急性闭塞,取得了一定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肖淑莉;杨晓梅;袁本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临时性血管通路--股静脉插管的操作及护理

    血透患者建立临时性血管通路,其中进行股静脉插管术方法操作比较简便,术后并发症也较少,是临床常选用的方法之一,但该方法易并发感染,且活动受限,因此护理是十分重要的.

    作者:吴晓玲;陈淑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控制血液透析患者院内感染的护理

    目的:探讨如何采用有效的护理措施,控制和预防血液透析患者医院内的交叉感染,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分析63例在我院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和慢性肾功能衰竭并有急慢性肝功能损害的患者,经单纯血液透析治疗,或血液透析加保肝及抗病毒治疗后,患者肝功能以及肝炎病毒标志物的变化情况.

    作者:张彬;赵军;生翠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血液透析患者的透前指导

    随着医学科学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透析患者也在逐渐增加,尿毒症再不是绝症,是可以通过透析、肾移植等方法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但是在临床上有很多患者不愿透析,对透析不了解,存有疑虑,并错误的认为,只要透析就离死亡不远了,有一种恐惧心理,因此做好透前的指导很重要.

    作者:王捷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浅谈透析中穿刺针眼出血的处理

    目的:观察透析中穿刺针眼出血及处理.资料:28例次透析患者在透析时出现穿刺针眼出血,采取下述方法处理均获得满意效果.

    作者:柳咏梅;奇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导致血透患者发热原因分析及有关因素探讨

    发热是血透中常见的并发症,导致血透患者发热原因颇多,本文对我院1990年至1999年6月近10年出现发热反应原因进行分析并对之有关的因素进行探讨.

    作者:李凯;王向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腹膜透析改善尿毒症患者贫血效果评价

    目的:观察由于不能耐受血液透析(HD)而改为腹膜透析(PD)的尿毒症患者在PD前的贫血状况.评价腹膜透析改善尿毒症患者的贫血效果.

    作者:刘禧玲;柳咏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对糖尿病合并肾功衰竭进行血液透析时内瘘的护理

    我科从1994年5月~2000年12月对50例糖尿病肾病行长期维持性血透的患者,对其内瘘的护理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并观察其血管情况,现报告如下.

    作者:裴淑桥;尉迟哲慧;王瑾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饮食护理

    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是关系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命的重要问题.合理的饮食能延缓残存肾功能的恶化,减慢病程的进展.血液透析(血透)患者的饮食主要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作者:王艳秋;杨晓梅;裴淑桥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血液透析过程中症状低血压的预防

    1999年12月至2000年12月,对我区约163例HD患者共进行了23 015次血透,其中并发症状性低血压约3 000例次,发生率约为11.12%,比1991年我区所统计的下降了近一倍,现将其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王饶萍;钟宇芳;谢美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血透患者深静脉置管的护理体会

    自1998年以来,我院血透中心对148例尿毒症患者采取了深静脉置管透析治疗.通过长期临床观察,发现置管所引起的感染、脱管、堵管等并发症,都与护理人员的操作方法有直接关系.近一年来,我血透中心经过多方面改进、完善,使置管后各种并发症明显减少,有效地延长了导管使用时间.现报告如下.

    作者:夏峰;谢燕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血浆置换的护理

    我科自1994年至2000年共施行41例100次的血浆置换,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王文娟;周彩萍;付兰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透析器重复使用优缺点分析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比较复用透析器的优缺点.方法:通过我院自1995年至2001年,使用新透析器治疗和使用复用透析器治疗的比较,观察生物相容性,透析效果,经济问题.结果:复用透析器优点为:(1)减少透析中症状发生率,包括透析器首次使用综合症减少,胸痛、背痛减少;(2)降低过敏反应的发生率;(3)增加了透析器的生物相容性,包括对白细胞的抑制减轻、对血小板的抑制能力下降、补体激活能力亦强低;(4)增塑剂进入体内减少;(5)减少了透析器成本.

    作者:孙黎;王秋萍;马艳荣;邓杰;王晶;边菲;杨晓叶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62例血液透析患者死因分析

    本文对1990~2000年间在我院血液透析(血透)治疗患者中62例死亡者,旨在分析原因减少并发症发生降低死亡率.

    作者:宋金亮;王向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血液净化治疗急性肾衰竭体会

    目的:我院自1993年6月~2001年2月应用血液净化手段治疗急性肾衰竭患者共49例,取得良好的效果.方法:49例患者男性16例,女性23例,年龄9~85岁,平均51.23岁,其中>60岁的老年人24名,占49%,平均69.8岁.

    作者:毛大成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流行性出血热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血透治疗

    流行性出血热是病毒引起的自然疫原性疾病,临床上以发热、低血压、出血、肾损害等为特征,其中合并急性肾衰是本病的主要死亡原因.我院1995到2000年共收治41例中、重型流行性出血热合并急性肾衰患者,现将血透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孟艳;李幸飞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腹水的护理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可合并腹水,常见于透析不充分、肝硬化、心包积液、心功能不全、多囊肾、多囊肝、腹腔肿瘤等,临床表现为消瘦、腹胀,腹部膨隆、脐疝等,严重时可引起走路困难,呼吸困难等.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张妙嫦;冯婉娜;尹桂兰;陈桂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早期使用的临床体会

    功能良好的血液通路是血液透析顺利进行的前提.6年来我们就自体动静脉内瘘的早期使用进行了临床探索,本组88例尿毒症患者成功地建立了动静脉内瘘,而且全部提前使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将其手术方法、使用、管理方式总结如下.

    作者:胡强;张利 刊期: 2001年第04期

透析与人工器官杂志

透析与人工器官杂志

主管:天津市教委

主办:天津市泌尿外科研究所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人工器官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