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玲;陈淑艳
目的:探讨重型肝炎应用人工肝治疗的护理特点.方法:应用宁波产HP-200型血液净化仪对30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结果:重型肝炎就用人工肝治疗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作者:周志虹;徐玉良;刘慧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血透中心回收桶在透析过程中起着两方面的作用,一是透析前冲洗消毒管路时,它起到盛废弃的消毒液及生理盐水的作用;二是透析结束后盛放用过的管路透析器至复用间的作用,现全国各大透析中心均采用此种方法,但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此方法存在许多缺点,长期血透的患者由于机体抵抗力弱,免疫功能减退以及输血等原因常易感染各种疾病,特别是乙肝、丙肝等传染性疾病在血透患者中发病率是正常人群的7倍,由于回收桶不能做到每人一个,常被管路中残存的血液污染,桶不易做到浸泡消毒且消毒效果差,在血透患者中起到交叉感染媒介的作用.因此为预防交叉感染,我中心经过不断的摸索,研制出一种简易装置取代回收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孙丽红;杨晓梅;肖淑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医疗条件下的不断改善,人口老龄化日趋明显,老年血透患者的比例亦随之增加.我院自1992年至2001年4月,共收治尿毒症患者465例,其中60岁以上老年血透患者210例,透析11 000例次.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孙晔;俞铭儿;马逸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以其技术简便、血流动力学稳定、纠正内环境紊乱、保障患者的营养支持等独特的优点,已逐步推广应用.现将我院1例急性重症胰腺炎伴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CVVH治疗22天,体会如下.
作者:俞爱儿;周莉华;戴铭珠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功能良好的血液通路是血液透析顺利进行的前提.6年来我们就自体动静脉内瘘的早期使用进行了临床探索,本组88例尿毒症患者成功地建立了动静脉内瘘,而且全部提前使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将其手术方法、使用、管理方式总结如下.
作者:胡强;张利 刊期: 2001年第04期
1 病例简介患者男,80岁,因腹泻2个月,口服庆大霉素每天16万u,连服10+天,出现少尿(24小时尿量230毫升).
作者:梅秀华;张美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本文对1990~2000年间在我院血液透析(血透)治疗患者中62例死亡者,旨在分析原因减少并发症发生降低死亡率.
作者:宋金亮;王向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通过对12例维持性血透患者在透析过程中发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30例次的观察,探讨血透患者发生室上速时的处理方法以及护士密切观察病情,及时的处理对减少患者的损害,保证透析安全、平稳进行的重要性.
作者:谢美珍;冯婉娜;王饶萍;尹桂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血透室夏季热源反应发生情况及处理措施.方法与结果:20例血透患者3个月共进行血液透析524例次,发生热源反应29例次,发生率5.53%(29/524),较同期热源反应发生率高4%,经对症处理并给予苯海拉明20 mg肌注及地塞米松5mg静推后约10分钟至半小时均缓解.
作者:王海莉;孟娟;毕丽萍;王东玲;申捷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慢性肾衰患者在未行血透前,饮食必须得到严格控制,常以低蛋白,低盐饮食来控制产生肌酐,尿素氮等代谢产物和钠水潴留来延缓病程的发展.
作者:张玉淑;聂玉文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我院自1995年到2000年采用血液透析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ARF)138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分析如下.
作者:裘晓惠;李幸飞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对于进行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有效的血管通路(血流量足、长期通畅、并发症少)是至关重要的.它能确保充分性透析,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了死亡率.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内瘘的闭塞与血压的变化有一定的关系,为此我们对40例血透患者在血液透析中血压变化对内瘘的影响进行了观察,并相应改变了压迫止血方法,有效的避免了内瘘的急性闭塞,取得了一定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肖淑莉;杨晓梅;袁本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我科自1991年9月至2001年1月共血透(HD)治疗糖尿病肾病(DN)患者16例,现将其HD时机与转归总结如下.
作者:张利;胡强;琚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比较复用透析器的优缺点.方法:通过我院自1995年至2001年,使用新透析器治疗和使用复用透析器治疗的比较,观察生物相容性,透析效果,经济问题.结果:复用透析器优点为:(1)减少透析中症状发生率,包括透析器首次使用综合症减少,胸痛、背痛减少;(2)降低过敏反应的发生率;(3)增加了透析器的生物相容性,包括对白细胞的抑制减轻、对血小板的抑制能力下降、补体激活能力亦强低;(4)增塑剂进入体内减少;(5)减少了透析器成本.
作者:孙黎;王秋萍;马艳荣;邓杰;王晶;边菲;杨晓叶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血透患者建立临时性血管通路,其中进行股静脉插管术方法操作比较简便,术后并发症也较少,是临床常选用的方法之一,但该方法易并发感染,且活动受限,因此护理是十分重要的.
作者:吴晓玲;陈淑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自1998年以来,我院血透中心对148例尿毒症患者采取了深静脉置管透析治疗.通过长期临床观察,发现置管所引起的感染、脱管、堵管等并发症,都与护理人员的操作方法有直接关系.近一年来,我血透中心经过多方面改进、完善,使置管后各种并发症明显减少,有效地延长了导管使用时间.现报告如下.
作者:夏峰;谢燕 刊期: 2001年第04期
随着社会医疗条件的不断改善,血液透析人群均呈逐年递增趋势,越来越多的慢性肾功衰竭患者的生命得到延续.由于疾病本身及透析综合症的存在,使这类患者的生存质量受到了诸如焦虑、无助、忧郁、社会隔离、丧失自信、甚至绝望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因此,如何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已成为血液净化工作者的重要研究课题.现就有关问题进行探讨研究.
作者:穆素红;王捷;李红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加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自我管理,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其生命起重要作用.
作者:李玉荣;刘翠红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我院自1988年至今,对300余名患者进行了2万多次血透治疗.现将水处理及血透机在透析中常见故障的分析及处理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刘旭光;王向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由于不能耐受血液透析(HD)而改为腹膜透析(PD)的尿毒症患者在PD前的贫血状况.评价腹膜透析改善尿毒症患者的贫血效果.
作者:刘禧玲;柳咏梅 刊期: 200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