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透患者深静脉置管的护理体会

夏峰;谢燕

关键词:血透患者, 深静脉置管, 血透中心, 并发症, 现报告如下, 尿毒症患者, 透析治疗, 使用时间, 临床观察, 护理人员, 操作方法, 心经, 感染, 导管
摘要:自1998年以来,我院血透中心对148例尿毒症患者采取了深静脉置管透析治疗.通过长期临床观察,发现置管所引起的感染、脱管、堵管等并发症,都与护理人员的操作方法有直接关系.近一年来,我血透中心经过多方面改进、完善,使置管后各种并发症明显减少,有效地延长了导管使用时间.现报告如下.
透析与人工器官杂志相关文献
  • 62例血液透析患者死因分析

    本文对1990~2000年间在我院血液透析(血透)治疗患者中62例死亡者,旨在分析原因减少并发症发生降低死亡率.

    作者:宋金亮;王向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血液灌流串流血透析抢救4例重症药物中毒的护理体会

    我院从1998年12月至2000年3月使用灌流器串流血液透析治疗重症药物中毒4例患者均处于休克、意识不清的状态,年龄20~34岁,男性2例、女性2例,各服有安定100#,雷米封100#、氯氮平40#和盐酸阿米替林100#,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马艳荣;王秋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动静脉内瘘假性动脉瘤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与对策

    动静脉内瘘是进行血液透析的可靠血管通路,被称为维持性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出血是动静脉内瘘常见的并发症,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假性动脉瘤.为了保持内瘘长期通畅率,延长其使用寿命,需及时正确处理假性动脉瘤.我们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47例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假性动脉瘤形成的原因及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作者:冯婉娜;谢美珍;张妙嫦;陈桂芳;许元文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血液透析患者的饮食管理

    慢性肾衰患者在未行血透前,饮食必须得到严格控制,常以低蛋白,低盐饮食来控制产生肌酐,尿素氮等代谢产物和钠水潴留来延缓病程的发展.

    作者:张玉淑;聂玉文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210例老年血透患者护理体会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医疗条件下的不断改善,人口老龄化日趋明显,老年血透患者的比例亦随之增加.我院自1992年至2001年4月,共收治尿毒症患者465例,其中60岁以上老年血透患者210例,透析11 000例次.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孙晔;俞铭儿;马逸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维持性血透患者的进水管理

    维持性血透患者大多数是无尿或少尿者,根据国内外统计,这些患者的死亡原因,大多数不是因透析不充分,而是因液体入量不能严格控制,造成进水过多,导致高血压、心力衰竭或肺水肿.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根据这个情况,加强了对患者的进水管理,几年来,无1例因水潴留而造成心衰,肺水肿而死亡的,现总结如下.

    作者:朱子臣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浅谈无肝素透析的临床应用中护理体会

    出血倾向是尿毒症的临床表现之一,随着我院慢性透析患者的增多,合并出血性疾病的病例亦相应增多,对有高度出血危险的患者:如脑血管意外,胃肠道出血,出血性心包炎,血小板减少症,凝血功能障碍等疾病,及近期手术前后的患者.有时透析前凝血时间已超过30分钟,采用小分子肝素方法进行透析,会加重出血倾向,危及生命之可能.因此我们选用无肝素透析,此方法安全、可靠.

    作者:徐彩虹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血液灌流加透析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血液灌流是将患者的血液引出体外,经过灌流器,通过吸附作用,清除外源性或内源性毒物,达到血液净化的一种治疗方法.而血液透析是在血液与透析液之间以透析膜,利用弥散清除体内溶质或向体外补给溶质的方法.目前,我院采用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联合应用,治疗药物中毒患者20余例,取得了满意疗效.

    作者:陈淑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持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26例次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持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过程中的正确护理方法.方法:采用股静脉插管术置入双腔静脉管建立体外循环通路,宁波亚太单泵动力引血,AN-69,FH-66D血滤器,置换液按NS 3 000 ml+5%GS 1000 ml+25%硫酸镁3.2 ml+10%氯化钾10ml+10%葡萄糖酸钙10 ml,配制于3升袋中作为A液,量约4 000 ml,5%碳酸氢钠250ml,作为B液.

    作者:邱晓君;赵建平;张国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利用股静脉双腔管进行血液透析的护理

    股静脉穿刺在临床已普遍应用,其特点为操作简单易行,尤其用于急性肾功能衰竭需要紧急进行血液透析而动脉穿刺有困难的患者,争取了时间,挽救了患者生命,我科自1999~2000年为紧急血液透析的患者门股静脉双腔管插管56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简述如下.

    作者:毕淑凤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1例股静脉直接穿刺行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护理

    维持性血液透析(HD)是治疗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方法之一.股静脉往往作为急性血透时的血管通路,而作为长期维持性血透通路,实为少见.我透析中心1997年始对1例糖尿病合并肾功能衰竭,因自身血管条件差,屡次造瘘均告失败,而又需行血透治疗的患者,采取股静脉直接穿刺,建立血透通路,行维持性血透412例次,达3年零6个月之久.现将护理会报告如下.

    作者:裴淑桥;王瑾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血液灌流抢救重度氟乙酰胺中毒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目的:观察血液灌流方法抢救重度氟乙酰胺中毒的疗效及在这些患者治疗中的护理的重要性.方法:用血液灌流方法对15例重度氟乙酰胺中毒患者进行抢救性治疗,男8例,女7例,7岁以下儿童9例,成人6例.15例均为重度中毒,都出现呕吐、腹泻、抽搐、昏迷,其中3例出现黄胆,7例肾功能损害,血肌酐超过178μmol/L,用血液灌流1~4次,每次治疗2~3小时.

    作者:李欣;许元文;谢丹妮;陈小帆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血液净化中心发生肝炎病毒交叉感染的状况分析

    回顾分析16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实验室资料,结果提示血液净化中心存在肝炎病毒的交叉感染,原因主要有反复使用血制品、体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透析环境污染、透析器及管路复用消毒不彻底,通过采取各种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正常人群,以达到防止肝炎病毒在血液净化中心发生交叉感染的目的.

    作者:蒋月云;陈杜芳;周凤婵;柯彩霞;郑志惠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血透室夏季热源反应29例次分析

    目的:探讨血透室夏季热源反应发生情况及处理措施.方法与结果:20例血透患者3个月共进行血液透析524例次,发生热源反应29例次,发生率5.53%(29/524),较同期热源反应发生率高4%,经对症处理并给予苯海拉明20 mg肌注及地塞米松5mg静推后约10分钟至半小时均缓解.

    作者:王海莉;孟娟;毕丽萍;王东玲;申捷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血液透析过程中症状低血压的预防

    1999年12月至2000年12月,对我区约163例HD患者共进行了23 015次血透,其中并发症状性低血压约3 000例次,发生率约为11.12%,比1991年我区所统计的下降了近一倍,现将其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王饶萍;钟宇芳;谢美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透治疗总结

    我科自1991年9月至2001年1月共血透(HD)治疗糖尿病肾病(DN)患者16例,现将其HD时机与转归总结如下.

    作者:张利;胡强;琚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健康教育

    目的:血液透析(HD)技术的迅速发展及普及,使更多的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经抢救得以靠HD长期生存.而生存的质量也在不断的提高,患者的透析年龄逐年提高,这里不光有坚强的经济后盾、先进的透析设备和透方法,还要有良好的健康教育及心理研究.

    作者:杨晓梅;孙丽红;肖淑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血透中水处理及血透机常见故障分析处理

    我院自1988年至今,对300余名患者进行了2万多次血透治疗.现将水处理及血透机在透析中常见故障的分析及处理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刘旭光;王向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22天的护理体会

    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以其技术简便、血流动力学稳定、纠正内环境紊乱、保障患者的营养支持等独特的优点,已逐步推广应用.现将我院1例急性重症胰腺炎伴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CVVH治疗22天,体会如下.

    作者:俞爱儿;周莉华;戴铭珠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1例高龄药物性急性肾衰合并直肠癌肺心病患者行CVVH治疗护理体会

    1 病例简介患者男,80岁,因腹泻2个月,口服庆大霉素每天16万u,连服10+天,出现少尿(24小时尿量230毫升).

    作者:梅秀华;张美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透析与人工器官杂志

透析与人工器官杂志

主管:天津市教委

主办:天津市泌尿外科研究所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人工器官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