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才妹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常规检查右锁骨下动脉( SCA)起始部对提高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检出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至2015年6月2896例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查情况,其中2010年11月至2013年1月颈动脉超声检查患者为A组,2013年2月至2015年6月颈动脉超声检查患者( B组),在原有基础上常规检查右SCA起始部,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检出率。对不同年龄组颈总动脉( CCA)分叉部与右SCA起始处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 B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检出率(74.21%)高A组(57.34%)(χ2=91.82,P=0.000)。 B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右SCA起始部χ2=181.829,P=0.000;CCA分叉部χ2=635.298,P=0.000),且36~45岁与>45~55岁组右SCA起始部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检出率均高于CCA分叉部(36~45岁组χ2=8.988,P=0.003;>45~55岁组χ2=19.507,P=0.000)。结论颈动脉超声应常规检查右SCA起始部,可明显提高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检出率。且右SCA起始部是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部位,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有指导性意义。
作者:付颖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自身抗体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18例乙型肝炎患者作为乙型肝炎组,选取同期住院治疗的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148例作为AIH组,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10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三组的血清抗核抗体、抗平滑肌抗体及抗肝肾微粒体抗体等自身抗体进行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乙型肝炎组ANA阳性率为22.73%,ANA滴度主要为1:100的低滴度,只有2例肝硬化患者滴度达1:320,ANA核型主要为均质型,仅4例属于斑点型;AIH组ANA阳性率达60.14%, ANA滴度主要为1:320,甚至是1:1000,核型主要为斑点型、核仁型以及着丝点型,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慢性乙型肝炎、重症乙型肝炎以及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ANA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172、12.560、28.123,均P<0.05)。乙型肝炎组SMA以及LKM阳性率相比于AIH组分别低51.98%、32.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96.843、107.357,均P<0.05)。乙型肝炎ANA阳性组ALT及AST的水平、HBV DNA阳性率均显著高于ANA阴性组;乙型肝炎组ALT及AST的水平、HBV DNA阳性率均显著高于AI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患者而言,对其自身抗体进行检测,对自身免疫病因及发生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但自身免疫反应参与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仍然需要更深层次的研究。
作者:尹保杰;王晓丽;魏喜典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小檗碱( Berberine,BBR)联合炔雌醇醋酸环丙孕酮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的疗效及其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PCOS患者50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予口服炔雌醇醋酸环丙孕酮每晚1片,BBR 300 mg,3次/d。对照组用安慰剂代替BBR,余治疗方法同观察组。疗程为3个月经周期。两组均进行生活方式的调节。检测两组治疗前后体质量指数( BMI)、腰臀比( WHR)、卵泡刺激素( FSH)、促黄体激素( LH)、睾酮( T)、空腹血糖( FPG)、脂胆固醇( TC)、甘油三脂( TG)、胰岛素抵抗指数( HOMA-IR)、选择素E( E-selection)、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vWF)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肥胖(BMI、WHR)、糖脂代谢异常(FPG、TC、TG)、胰岛素抵抗(HOMA-IR)、性激素(LH、T)、血管内皮功能的指标(E-selectin、vWF)较对照组显著改善[(23.01±1.37)、(0.81±0.03)、(7.85±0.98)、(4.12±0.55)、(1.87±0.23)、(2.56±0.67)、(7.80±2.14)、(1.46±0.78)、(37.13±9.02)、(142.15±43.26)比(23.57±1.40)、(0.86±0.04)、(87.22±11.38)、(4.88±0.58)、(2.25±0.24)、(4.55±0.97)、(9.96±3.20)、(1.67±0.80)、(24.36±7.48)、(116.27±33.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85、3.92、4.28、4.32、4.43、9.14、9.06、6.37、11.35、14.58,均P<0.05)。结论 BBR联合炔雌醇醋酸环丙孕酮不但可有效改善PCOS患者的IR、高雄激素血症等病理生理改变,还能保护血管内皮功能,从而降低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作者:朱秋艳;胡望琦;戴丛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肝组织乙型肝炎共价闭合环状DNA( HBV cccDNA)与血清学标志物( HBV DNA、HBsAg、HBeAg)在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收集80例慢性乙肝患者,采用替比夫定片进行抗病毒治疗,在治疗前、治疗12周、28周、44周、52周利用荧光定量PCR ( FQ-PCR)检测肝组织中HBVcccDNA和血清HBV DNA的表达,并采用酶链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血清HBsAg和HBeAg的表达,分析肝组织HBVcccDNA的表达与血清学标志物的相关关系。结果肝组织HBVcccDNA、血清HBV DNA、血清HBsAg和血清HBeAg均随着治疗时间延长表达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3.786、4.785、3.806、3.452,P=0.034、0.009、0.031、0.042),且肝组织HBVcccDNA、血清HBV DNA和血清HBeAg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血清HBsAg治疗44、52周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肝组织HBVcccDNA的表达与血清HBV DNA、HBeAg呈现正相关关系(r=0.674、0.672,P=0.015、0.036),而与血清HBsAg表达无明显相关关系(r=0.125,P=0.142)。结论血清HBV DNA、HBeAg定量检测可以反映肝组织HBVcccDNA的表达情况,且检测方法简单,无创伤,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何进科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3D-DSA在颅内动脉瘤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采用常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3D-DSA血管重建检查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2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行常规DSA检出动脉瘤患者18例,行3 D-DSA检出动脉瘤的患者21例,分别采取了介入栓塞、手术夹闭、保守治疗等方案,总体治疗效果满意。结论3D-DSA的应用提高了颅内动脉瘤的检出率,同时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更为丰富、准确的信息。
作者:甘宗仁;李桂心;邓德旺;徐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钬激光及超声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68例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采取经皮肾镜钬激光及超声碎石取石术治疗肾结石,总结经皮肾镜钬激光及超声碎石取石术的手术护理要点和注意事项。结果68例患者中,62例Ⅰ期取净结石;2例1周后Ⅱ期取净结石;4例1个月内结石残留,其中2例经ESWL治疗后治愈,2例药物排石成功;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肾镜联合钬激光超声碎石取石术治疗肾结石,具有微创损伤,并发症少,术中器械的正确熟练使用及术中的密切配合是保证手术顺利完成的必备条件。
作者:徐剑;万里军;程李健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畲药熏蒸疗法配合生活干预用于女性代谢综合征( MS )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女性MS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口服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口服西药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畲药熏蒸疗法并配合生活干预,3 d 1次,10次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TG、HDL-C、FPG、血压、体质量、腰围、BMI、腹部皮脂厚度和体脂百分比( PBF)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TG、HDL-C、FPG、血压、体质量、腰围、BMI、腹部皮脂厚度、PB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TG、HDL-C、FPG、SBP、DBP、体质量、腰围、BMI、腹部皮脂厚度、体脂百分比分别为(1.52±0.32) mmol/L、(1.36±0.31)mmol/L、(6.12±0.31) mmol/L、(140.67±9.32) mmHg、(82.23±7.03) mmHg、(65.50±11.35) kg、(79.09±19.67) cm、(21.30±6.12) kg/m2、(26.63±3.77) mm、(23.6±3.18)%,对照组分别为(1.76±0.31)mmol/L、(1.18±0.32)mmol/L、(6.40±0.32)mmol/L、(150.83±12.10)mmHg、(86.50±6.97)mmHg、(71.57±12.07)kg、(89.65±20.92)cm、(25.15±7.41)kg/m2、(30.40±3.22)mm、(26.5±3.32)%,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950、2.211、3.414、3.644、2.362、2.007、2.014、2.194、4.165、3.455,均P<0.05)。结论畲药熏蒸疗法配合生活干预,可明显改善MS患者的临床疗效,并且在形体重塑上具有一定优势。
作者:郑海霞;潘铨;刘忠达;陈礼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Miller-Fisher综合征合并Guillain-Barré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Miller-Fisher综合征合并Guillain-Barré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该患者发病前有前驱感染史,临床表现为三联征合并肢体无力、球麻痹、双侧面神经麻痹,脑脊液存在蛋白-细胞分离,肌电图提示神经源性损害,予以血浆置换、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治疗,预后良好。结论 Miller-Fisher综合征合并Guillain-Barré综合征是区别于Miller-Fisher综合征、Guillain-Barré综合征的独立疾病,它有核心的临床特征,应选择正确治疗,以改善预后。
作者:吕洋;薛慧;高思山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介入术后应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对患者近期及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拟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PCI )治疗的冠心病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观察两组治疗1个疗程心理状态变化及近期疗效,出院后随访1年,观察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治疗1个疗程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分别为(7.46±2.53)分和(15.74±3.16)分,(8.03±1.97)分和(16.42±3.67)分,研究组两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t =13.413、13.208,均P<0.01);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67%,高于对照组的81.40%(χ2=6.081,P<0.05)。两组有效患者随访1年,研究组心血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42.86%(χ2=9.564,P<0.05)。结论冠心病介入术后给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可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PCI术近期治疗效果,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汪晓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维生素B12缺乏可引起各种血液、胃肠道和神经精神系统的症状,血液系统主要表现为巨幼红细胞贫血,严重的可引起全血细胞减少。根据以往的研究报道,一般贫血症状或血液系统的损害先于神经系统的损伤,严重的神经系统损害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永久性残疾[1-2]。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 SCD)是由于维生素B12的摄入、吸收、结合、转运或代谢障碍导致体内含量不足而引起的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变性的疾病,一般在神经系统症状出现前,多数患者出现贫血表现,如倦怠、无力、心慌、头昏、及水肿等,神经精神症状主要包括神经病变、脊髓病、痴神经精神异常等[3-5]。笔者诊治1例因维生素B12缺乏导致的神经精神系统症状先于血液系统症状的患者,报告如下。
作者:颜情贤;梁啸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评价姑息治疗对晚期肿瘤患者疼痛管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晚期肿瘤患者103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成A、B两组,A组51例,B组52例。 A组患者运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B组患者在A组基础上再实施姑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A、B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B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得分为(26.41±3.55)分,该得分远低于A组的(32.56±7.12)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430,P<0.05)。治疗前,A、B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患者生活质量总分为(66.85±6.75)分,该得分远高于A组的(53.39±6.74)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姑息治疗方案在晚期肿瘤患者疼痛管理及生活质量的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芳;龚世峰;彭春玲;陈晓云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伴焦虑、抑郁状态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消化内科门诊诊治的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经胃镜、病理检查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焦虑自评量表( SAS)评分,明确诊断后,在精神类药物剂量和种类选择上采取个体化方案,治疗后3个月,根据SDS指数或SAS总分进行疗效评价,6个月后,逐步减药并终撤药,并继续随访6个月,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情绪障碍治疗有效率为88.16%(67/76),患者的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或消失。结论对慢性胃炎伴焦虑抑、郁状态患者采用小剂量药物、并根据患者不同的症状和表现个体化选择抗抑郁药、坚持足够疗程、缓慢停药的诊治方案安全有效。
作者:余利荣;詹雅珍;丁金囡;陈方志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分析糖尿病肾病终末期患者血液透析出现低血压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59例糖尿病肾病中晚期且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资料进行整理,比较不同透析模式、血流量、透析器、个体化超滤速度下低血压发生频率,并分析在透析过程中发生低血压的影响因素。结果经多变量回归分析得到,患者性别、透析模式、透析器的选择和血流量与透析过程中发生低血压无关,而患者年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心功能和个体化超滤速度与糖尿病肾病患者发生低血压存在相关性。个体化超滤速度≤10 mL· kg-1· min-1与个体超滤速度>10 mL· kg-1· min-1的患者低血压发生率分别为18.9%与2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02,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在透析过程中,主要通过控制个体超滤速度可以有效减少血液透析过程中发生低血压频率,患者可以提高血液透析的耐受性。
作者:陈杰;唐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PCNSL) CT和MRI特点,以提高对该病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其中1例有乳腺癌病史,1例有结肠癌病史)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CNSL的CT和MRI特点,均行平扫及增强扫描,观察病灶分布、发生部位、形态大小、信号特征、强化特征(并比较单发和多发病灶的强化程度)、有无囊变及钙化、出血等特征。结果单发5例,多发8例,其中位于幕上有11例,幕上幕下同时累及2例。共检出25个病灶,18个位于丘脑、基底节区、胼胝体等深部脑组织,7个位于颞叶、额叶、枕叶、顶叶等脑实质表面;增强扫描呈不规则团块状17个,圆形或卵圆形5个,呈蝶翼形3个;病灶大小平均4.8 cm。 MRI信号表现为T1 WI呈等或低信号,T2 WI多呈等或稍高信号,FLAIR呈稍高或高信号,DWI多呈等或稍高信号;11例信号均匀,2例信号不均匀。病灶伴不同程度的水肿及占位效应。 CT平扫有6例表现为稍高密度,4例为等密度表现,3例表现为低密度。13例病灶均未发现明显的钙化、囊变及出血。增强扫描与MRI增强扫描表现基本一致。 CT强化程度显示单发病灶轻度强化的3个,中度强化的1个,重度强化的1个,多发病灶未显示轻度强化,中度强化6个,重度强化的14个。结论免疫力正常人群CT和MRI信号比较均匀,水肿和占位效应也较轻;而免疫力缺陷人群CT和MRI表现较复杂多样。两者的特点对诊断PCNSL有较高价值,以便与脑内其他肿瘤鉴别。
作者:李华;匡立山;刘青;李颖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 UTI)辅助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重症肺炎患儿按住院证号单号和双号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对照组41例。治疗组在其他治疗相同的情况下,给UTI治疗,5000 U· kg-1·次-1,2次/d,连用7 d。期间观察记录体温降至正常的时间、呼吸困难改善及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治疗7 d后进行疗效判定。结果治疗组显效21例、有效2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显效17例、有效15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8.04%,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7,P<0.05)。治疗组体温降至正常时间、呼吸困难改善及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住院天数分别为(3.37±1.51)d、(3.12±1.72)d、(7.15±2.45)d、(10.75±2.47)d,对照组分别为(5.02±1.78)d、(4.82±1.51)d、(9.08±2.85)d、(13.22±2.85)d,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71、4.91、3.42、4.41,均P<0.01)。结论 UTI辅助治疗小儿重症肺炎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有较好的疗效,值得推广应用和进一步研究。
作者:李树青;孙雪丽;王执勇;韩炳鑫;沈玲;吴春莲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肾康注射液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转化生长因子β1、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介素6)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糖尿病肾病患者13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口服缬沙坦降压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肾康注射液,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总体疗效、血糖指数与肾功能改善情况、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及炎性因子表达的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1.30%)明显高于对照组(76.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4,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白蛋白排泄率、胱抑素C、血肌酐浓度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514、3.743、4.754、6.214、3.925、3.777,均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转化生长因子β1、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介素6表达水平也明显下降[(11.78±1.95)μmol/L比(9.21±1.64)μmol/L,(71.32±14.88)mg/L比(60.04±11.75)mg/L,(7.07±1.25)mg/L比(5.81±1.14)mg/L,(50.24±21.86)pg/mL比(32.55±17.01)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378、4.942、6.187、5.305,均P<0.05)。结论肾康注射液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效果显著,改善患者肾功能,降低血糖,可能与抑制炎性因子表达及降低同型半胱氨酸、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有关。
作者:张烜;李博;王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评价情绪干预对酒精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患者情绪状态、躯体症状及健康状态影响,为患者康复提供指导。方法选择连续性纳入的确诊为酒精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患者118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情绪干预组56例与常规干预组62例,分别进行常规干预与情绪干预,干预4周后,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 SDSS)、简明精神评定量表( BPRS)和健康状况量表SCL-90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干预4周后,情绪干预组失访率3.57%,常规干预组失访率8.06%;情绪干预组:焦虑[干预前后差值=(19.90±3.18)]、抑郁[干预前后差值=(23.02±4.26)]、BPRS[干预前后差值=(15.46±3.29)]、SDSS[干预前后差值=(1.89±0.91)]、躯体化[干预前后差值=(0.48±0.24)]、强迫[干预前后差值=(0.29±0.22)]、人际关系敏感[干预前后差值=(0.30±0.24)]、抑郁[干预前后差值=(0.26±0.24)]、焦虑[干预前后差值=(0.31±0.19)]、敌对[干预前后差值=(0.16±0.17)]、恐怖[干预前后差值=(0.32±0.20)]、偏执[干预前后差值=(0.36±0.29)]、精神病性[干预前后差值=(0.35±0.25)]与常规干预组焦虑[干预前后差值=(8.27±1.72)]、抑郁[干预前后差值=(12.31±2.64)]、BPRS[干预前后差值=(11.69±4.17)]、SDSS[干预前后差值=(1.52±0.84)]、躯体化[干预前后差值=(0.25±0.17)]、强迫[干预前后差值=(0.12±0.14)]、人际关系敏感[干预前后差值=(0.19±0.18)]、抑郁[干预前后差值=(0.18±0.16)]、焦虑[干预前后差值=(0.15±0.13)]、敌对[干预前后差值=(0.09±0.07)]、恐怖[干预前后差值=(0.11±0.12)]、偏执[干预前后差值=(0.17±0.14)]、精神病性[干预前后差值=(0.16±0.15)]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焦虑:t=4.159,P=0.000;抑郁:t=16.013,P=0.000;BPRS:t=5.269, P=0.000;SDSS:t=2.227,P=0.028;躯体化:t=5.851,P=0.000;强迫:t=4.883,P=0.000;人际关系敏感:t=2.741,P=0.001;抑郁:t=2.076,P=0.004;焦虑:t=5.202,P=0.000;敌对:t=2.864,P=0.005;恐怖:t=6.749,P=0.000;偏执:t=4.432,P=0.000;精神病性:t=4.885,P=0.000)。结论情绪干预对酒精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患者情绪状态、躯体症状及健康状态具有积极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陆美红;章明慧;曹飞芹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左西孟旦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急性加重期)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择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期)患者60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左西孟旦组30例和洋地黄组30例,在常规肺源性心脏病治疗基础上,两组分别应用左西孟旦、洋地黄类药物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N-末端B型利钠肽原( NT-proBNP)、心脏彩超的变化及临床疗效,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左西孟旦组显效22例(73%)、有效8例(27%),洋地黄组显效14例(43%)、有效16例(57%),两组显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P<0.05);左西孟旦组治疗后1个月NT-proBNP、肺动脉压分别为(416±311) ng/mL、(51±9)mmHg,洋地黄组分别为(1516±250)ng/mL、(57±10)mmHg,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10、2.44,均P<0.05);两组未见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急性加重期)中应用左西孟旦可以降低肺动脉压力,改善心功能,且安全。
作者:李越凡;朱为勇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外伤性额窦骨折合并脑脊液漏的经颅手术治疗。方法回顾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经保守治疗无效选择手术的外伤性额窦骨折合并脑脊液漏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通过典型的临床表现结合颅底薄层CT扫描确诊及定位,手术采用双侧冠状切口,经颅硬膜外径路,术中主要对硬脑膜、颅骨两层面进行处理,对额窦壁骨性缺损以骨水泥修补,以带蒂骨膜瓣作覆盖,硬脑膜缺损以自体筋膜瓣修补,术后卧床休息、应用抗生素7~14 d、甘露醇或视情况选择腰大池引流等措施。结果12例患者术前CT均有提示额窦骨质缺损,行经颅手术治疗,均1次手术修补成功,未发生颅内感染,1例出现嗅觉丧失。术后随访3~12个月,脑脊液漏未见复发。结论对于外伤性额窦骨折合并脑脊液漏的患者,保守治疗无效,实行经颅冠状切口手术修补,通过分别对硬脑膜及颅骨两层面的处理,能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邓永嘉;罗成义;刘建平;柳婷;黄伟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EST)联合内镜鼻胆管引流术( ENBD)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佳时间间隔。方法回顾性分析180例序贯行EST+ENBD+LC治疗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A组于EST+ENBD术后3 d行LC,B组于术后7 d行LC,C组于术后30 d行LC。对三组患者LC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例数及总住院费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B、C三组患者LC手术时间分别为(34.70±2.24)min、(51.00±2.31)min、(34.43±2.51)min, B组明显延长(F=6.15,P<0.01);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8.86±3.35) mL、(50.43±3.90) mL、(28.57±3.40)mL,B组明显增多(F=7.23,P<0.01);中转开腹例数分别为1、6、1例,B组居多(χ2=6.54,P<0.05);总住院费用分别为(10093.29±496.05)元、(10845.86±744.27)元、(15250.57±1006.67)元,C组明显增加(F=6.62,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EST+ENBD术后与LC的佳时间间隔是术后3 d。
作者:陈杰;汪曙红;宋劲松 刊期: 201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