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渝东北新发现HIV感染者首次CD4+T淋巴细胞检测分析

杨茂瑜;郎中凯

关键词:HIV感染者, CD4+T淋巴细胞检测, 重庆
摘要:目的 了解渝东北片区新发现HIV感染者CD4+和CD8+水平及相关情况,为早期对艾滋病(AIDS)患者开展抗病毒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对采集的抗凝全血标本进行CD4+和CD8+检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13年能随访到的741例新发现HIV感染者首次CD4+T淋巴细胞绝对值均数为(302.86±216.99)个/μL,不同年度CD4+T淋巴细胞绝对值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63,P=0.59>0.05),不同年龄组HIV感染者首次CD4+T淋巴细胞绝对值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80,P=0.000001 <0.01),且随年龄组增大CD4+T淋巴细胞绝对值均值有下降趋势.结论 1/3的HIV感染者发现时已经进入AIDS期.今后应加强宣传,早发现、早干预、早管理,以提高HIV感染者的生存质量.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静脉导管反向A波对妊娠高血压疾病胎儿右心舒张功能的定性评价

    目的 通过对胎儿静脉导管频谱形态分析,定性评价妊娠高血压疾病对胎儿右心舒张功能的影响,为孕期母婴监测、治疗效果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检测92例妊娠高血压孕妇,将其分为重度子痫前期组、轻度子痫前期组和妊娠高血压3组,选择60例与其孕龄匹配、血压正常的孕妇胎儿静脉导管血流频谱,并比较各组胎儿静脉导管血流频谱形态的改变情况,观察频谱中反向A波的发生,通过反向A波的发生定性评价胎儿右心舒张功能.结果 正常对照组及妊娠高血压组均未探及反向A波,轻度子痫前期组中有反向A波2例,重度子痫前期组中有反向A波5例,比较轻度及重度子痫前期组患者静脉导管反向A波发生率,重度子痫前期患者静脉导管反向A波发生率高于轻度子痫前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7,P=0.03,P<0.05).结论 通过对胎儿静脉导管频谱形态分析,依据反向A波的发生可定性判断胎儿右心舒张功能的改变情况,为临床提供治疗及预后依据.

    作者:李天刚;杨磊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自拟茵陈参苓汤配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目的 观察茵陈参苓汤配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探讨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2012年9月-2014年9月期间我院儿科收治且符合光疗指征的病理性黄疸患儿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仅给予口服酶诱导剂鲁米那配合蓝光照射治疗及传统护理方法;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口服茵陈参苓汤配合治疗,并在传统护理基础上给予水疗和抚触.分析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 总有效率观察组(94%)明显高于对照组(80%),观察组患儿在血清胆红素下降速度和平均退黄时间、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二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茵陈参苓汤配合蓝光照射治疗,并辅以水疗抚触护理新生儿黄疸有更好的临床疗效,缩短了疗程,提高了疗效,降低了副作用,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卢晓梅;张莉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我国社区护士继续教育课程开发现状及启示

    护理继续教育是扩大护士知识面、提高护士职业水平的重要教育途径,是提高护理质量的有力保证川.近10年来,我国社区护理作为护理学非常重要的分支专业,在社区护理实践领域蓬勃发展,但护理教育发展却相对滞后[2].目前,卫计委推广普及的社区护士岗位培训是适应我国社区护理教育现状、满足社区护士岗位基本需求很有成效的教育形式.但在培训过程中,普遍存在流于形式、生搬硬套和脱离地区特色服务需求,不利于提高岗位实际能力等实际问题[3-5].随着我国社区疾病谱的不断变化,社区人群护理需求日益增加,如何完善社区护士岗位培训机制、进一步探索形式多样、符合岗位需求的继续教育培训模式是广大护理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旨在通过文献回顾,试图了解目前国内外社区护士继续教育培训现状,对探索我国在社区护理岗位需求不断变化的新形势下,如何构建基于能力培养的社区护士继续教育课程开发模式有一定的启示.

    作者:田莉梅;张振香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应用普通腹部B超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普通腹部B超在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9月来本院就诊的936例孕妇进行产前胎儿普通腹部B超检查,检查发现异常者将结果送至上级医院进行彩超检查,并随访至胎儿出生彩超检查或引产后尸解确认.结果 936例筛查胎儿中,共检查出先天性心脏病胎儿28例,其中房间隔缺损1例,单心室3例,三尖瓣闭锁2例,心内膜垫缺损4例,大血管转位3例,室间隔缺损10例,单心室3例,法洛氏四联症2例.所有病例均能观察到较明显的、相应的结构改变图像,并经彩超会诊、产后彩超检查或引产后尸解等确认.本组中出现假阴性病例2例,1例孕20周B超检查结果为无脑儿,1例孕23周B超检查显示为颈部淋巴水瘤,引产后进行尸解发现均并发有法洛氏四联症.应用普通腹部B超诊断出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符合率为93.3%.结论 应用常规普遍的办法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病进行广泛性筛查,在无需添加检测设备和孕妇负担的前提下,通过整合和提高技术手段,做到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对我国的优生优育和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吴春燕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健康教育的时机、内容及形式.方法 将30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有计划、分阶段进行护理健康教育.结果 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9%,未出现因护理不当引发的术后并发症及医患纠纷.结论 通过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使患者掌握了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相关的护理知识,提高了病人满意度,预防了并发症,改善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同时也提高了护理人员在患者心目中的地位及信任度.

    作者:陈海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符合要求的病例126例,随机分为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S组)和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F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的呼吸系统中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和脑电双频指数(BIS)变化情况.结果 麻醉用药后,两组各项指标均有所下降,T2时S组MAP、HR和BIS明显低于F组(P<0.05),其他时间点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的SPO2无明显差异;同时,S组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明显早于F组,首次诉求疼痛时间晚于F组,均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而S组丙泊酚使用量和单位标准化剂量明显低于F组(P<0.05).结论 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呼吸系统及血液动力学平稳可控,能有效监测、控制麻醉深度及减少丙泊酚用量,同时舒芬太尼还具有比芬太尼更快速有效及更持久的作用.

    作者:张仲金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开展健康传播 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服务

    目的 采取多种形式的健康传播活动,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方法 将传统媒介与现代媒体两种宣传手段相结合,完善教育载体,拓宽健康传播途径.结果 有效借助媒体传播优势,开展健康传播,构建全方位健康教育传播体系.

    作者:谭代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厦门市2008-2013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厦门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手足口病发病及病原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共报告手足口病16 67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91.29/10万,重症68例,死亡4例.发病大高峰为5~6月份,小高峰为9月份.岛外发病率(102.08/10万)高于岛内(81.67/10万).5岁及以下儿童占93.75%,重症64例(94.12%).实验诊断病例3 005例(18.01%),其中EV71为1 977例,Cox A16为658例,其他肠道病毒为370例.实验室诊断的重症病例中,EV71阳性53例(89.83%),Cox A16阳性4例,其他肠道病毒阳性2例.死亡病例均为EV71阳性.结论 春末夏初为高发季节,5岁及以下儿童是重点防控对象,主要优势病原为EV71,优势病原随时间变迁.

    作者:刘红莲;郑惠能;颜玉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150例放环对象的心理疏导干预及效果分析

    放环是我国目前常用的避孕节育手术之一,由于放环对象都是健康人群,她们对避孕节育知识了解的不多,对手术过程及术后效果心存疑虑,在手术前后容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1].这些问题可能导致放环对象一系列的心理变化,从而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术后恢复.由此可见,心理疏导干预在放环术前是至关重要的.笔者选择2013年1月3日至12月31日在我站放环的300例青壮年妇女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观察组妇女进行心理疏导干预,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郑喜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体验式教学法对社区医护人员和社区志愿者健康教育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体验式教学法对社区医护人员和社区志愿者健康教育水平的影响,为进一步推广该方法提供实践依据.方法 按照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从全区东部、西部和中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抽取4名医护人员作为一级培训对象,并从以上3个乡镇中各抽取1个社区,3个社区各抽取10名社区志愿者作为二级培训对象,然后由疾控中心培训社区医护人员,由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护人员分别培训各自乡镇的社区志愿者.训练班结束时以座谈会的形式进行定性评价,对接受社区医护人员和社区志愿者健康教育指导的社区居民以问卷形式进行定量评价.结果 受训者的“集体健康教育”和“一对一健康教育”等健康教育水平均得到提高(P<0.01).受训的社区医护人员和社区志愿者一致认为,该训练班别开生面、有创意,比以往参加过的任何一次培训班收获都大,认为该培训班很好的学员达90.0%以上.结论 体验式教学法能显著提升社区医护人员和社区志愿者的健康教育水平.

    作者:戴海辉;韩荣荣;宋牣玮;林长坡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上海市北蔡地区青年男性骨密度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研究上海市北蔡地区健康青年男性骨密度(BMD)现状,为本地区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募集上海市北蔡地区223名20.0~39.9岁健康男性,使用美国GE公司Lunar Prodigy Advance PA+300164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其正位腰椎和左股骨近端进行BMD测定,同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L1、L2、L4、L2-4和股骨颈峰值骨密度(PBMD)出现在20.0 ~ 24.9岁年龄段,L3和大粗隆的PBMD出现在25.0~29.9岁年龄段.各椎体间的BMD值整体呈依次增高趋势,L1<L2<L4<L3,L3BMD值高.BMD在同龄人范围内的比例以25.0 ~ 29.9岁高,为90.57%.整个20.0~39.9岁年龄段BMD低于同龄人的比例高达15.25%.结论 男性在25岁左右BMD达到峰值.20.0 ~ 39.9岁年龄段男性健康人群BMD低于同龄人的比例高达15.25%.可见,健康男性的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引起全社会重视.

    作者:侯钦午;张馨;马俊岭;郭海英;林丽;刘定娟;杨蕾;李湘琼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山西省某县级医院2008-2013年老年患者住院费用分析

    目的 探讨山西省某县级医院老年患者住院费用的变化特点,为政府制定合理的老年人医疗费用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该医院2008年1月-2013年10月、年龄大于60岁的住院患者的住院费用记录,共8 342份,分析老年患者基本特征,住院费用随时间的变化,费用构成随时间的变动,不同年龄、性别的老年患者住院费用差异.结果 老年患者的比例、人数、平均年龄和住院天数逐年增长,人均、日均费用分别增长16.10%、8.90%;药费、治疗费和检查费是结构变动的主要因素,其构成比分别为54.50%、19.80%和11.90%;日均费用随年龄段而增加,70~74岁老年人住院人数、天数及人均费用高,不同年龄患者的住院天数、人均和日均费用有显著性差异,男性患者的住院天数、人均费用显著大于女性.结论 老年患者住院费用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药费没得到控制是其主要原因,体现医务工作者价值的费用呈负向变动,不同年龄、性别的老年患者住院费用存在差异.亟需制定“建立补偿新机制”政策细则,合理控制药费的增长,同时应避免为达到控制药费比例的目的而使其他费用过快增长的现象.此外需制定合理的医疗技术服务价格,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作者:杜俊楠;殷实;赵茜;侯天宇;唐绍贵;宋燕;卞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浦东新区远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院内感染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浦东新区远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院内感染发生现状,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内感染的发生和流行.方法 对泥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2年1月—2014年6月全部病历进行调查,对院内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院内感染发生率为7.07%,院内感染的发生与患者年龄、疾病和住院时间等都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龄越大,发生率越高,90岁以上年龄组感染率为9.03%,75~89岁年龄组感染率为8.45%,60~74岁为5.82%;住院时间越长,发生率越高,住院10天以下的感染率为1.42%,大于60天的入院感染率为48.57%;在所有院内感染病例中,以呼吸系统感染多,占58.67%; 11月、1月和2月是院内感染的高发季节,分别为22.9%、11.1%和11.04%.结论 我中心院内感染率高于全国发生的一般水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根据院感发生的易感因素,结合服务中心的自身特点,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和流行.

    作者:徐丹红;刘木松;范恩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乳腺癌患者人格特征、自我效能与应对方式关系研究

    目的 了解乳腺癌患者的人格特征、自我效能与应对方式,分析其人格特征、自我效能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并探究预防乳腺癌患者心理疾病的对策.方法 选取乳腺癌患者120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应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一般自我效能问卷及艾森克人格问卷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1)乳腺癌患者的N、P量表得分高于中国常模.(2)E分与回避及屈服应对方式呈正相关,N分与屈服应对方式呈正相关,P分与回避方式呈正相关.(3)乳腺癌患者的自我效能与回避方式呈正相关,与屈服应对方式呈负相关.结论 内向性格的患者采取的是回避和屈服的应对方式,并且自我效能感较低;人格、自我效能与应对方式有相关性.

    作者:张静波;杨艳杰;彭博识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海门市城镇居民营养知识、态度和饮食行为调查

    目的 了解海门市城镇居民营养知识、态度和饮食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在海门市开展营养宣教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500名海门市城镇居民,采用自主填写问卷方式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调查对象的营养知识水平较低,缺乏对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慢性病相关知识的了解,但控油与健康相关知识知晓率相对较高,营养态度较好,早餐、三餐安排比较规律,与慢性病相关的控盐、控油等行为不合理,获取营养知识的主要途径是电视和周围人群.结论 本市城镇居民的营养知识水平较低,与慢性病相关的饮食行为不合理,营养态度较积极,应加强对城镇居民的营养宣教和饮食行为指导.

    作者:邢花;朱金亚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胃癌且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3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66例)和B组(n=66例),A组患者术后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B组患者术后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术前1d和术后10 d的营养状况,并观察患者术后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患者术后前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B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显著低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住院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均显著短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无均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显著改善胃癌术后患者的营养情况,促进其胃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邱晓含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彩色超声在分化型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

    分化型甲状腺癌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肿瘤,并且具有很强的转移能力,传统的治疗方法往往起不到良好的效果,而彩超检查能够发现早期的颈淋巴结,从而确保其在转移之前就采取适当的治疗对策,使得患者康复的几率大大增加,与此同时,彩超检查的诊断准确率极高,可以为手术提供有利的依据,尤其是肿瘤的位置、大小以及有无钙化等都能准确的检测出来,本文将通过分析彩超的检查结果来定位淋巴结的转移情况,从而更好的治愈甲状腺癌.

    作者:张琪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定西市2011-2013年流行性感冒哨点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定西市流感病毒的活动特点,监测流感流行趋势,为制定流感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流感样病例标本进行核酸检测分型,对定西市2011-2013年的流感样病例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1-2013年共监测流感样病例2 264例,3年间各月流感样病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24.760,P=0.000);流感样病例主要集中在14岁及以下儿童,3年间流感样病例年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3.870,P=0.000);采集咽拭子样本1 282份,检测出病毒流感病毒核酸阳性241份,阳性率为18.80%,3年间核酸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91.173,P=0.000).结论 定西市流感流行高峰主要在冬、春两季,病原防控重点是B型和新甲H1型流感病毒,表现出交替占优势的特征;重点人群是0~14岁儿童,特别是在园、在校学生.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冬春季节少年儿童流感预防控制工作,继续做好流感哨点监测,为流感防控提供依据.

    作者:殷小娟;苏晓燕;贾金霞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安阳市2013年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资料分析

    目的 通过分析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人群的现状和行为信息,为艾滋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3年到安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VCT门诊接受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者的调查结果和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720名求询者中,主要是20 ~ 49岁青壮年,占78.25%;危险性行为为主要求询原因,占77.50%.检出HIV抗体阳性10人,检出率为1.39%,均有高危性行为史,其中男男性行为感染者有7人,占70.00%.结论 安阳地区艾滋病传播以性传播为主.VCT工作是本地早期发现艾滋病感染者的一个主要方法,青壮年及男男性行为者是感染HIV的高危人群,应加大对此类人群的干预力度,减少HIV传播.

    作者:王金亮;郭金印;孟智勇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国产坎地沙坦酯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坎地沙坦酯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分别给予坎地沙坦酯(8 mg/d)和依那普利(10 mg/d),用药2周后血压未降目标水平者剂量加倍,至8周治疗结束后比较临床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DBP和SBP均显著下降(P<0.05),但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89.80%、83.67%、8.10%和10.20%,P>0.05).结论 坎地沙坦酯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安全、有效,其与依那普利作用效果相似.

    作者:陈国良 刊期: 2015年第02期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杂志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初公卫生保健基金会,黑龙江省农村卫生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