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寿国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结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56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以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8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卧硬板床,腰部垫高进行复位。治疗组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术后第3天静脉滴注唑来膦酸100 mL;对照组接受保守治疗,给予患者闭合复位,术后给予患者牵引悬吊,卧硬板床,将软枕垫在骨折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4 h及治疗后6个月的伤椎前缘高度、脊柱后凸Cobb′s角、腰背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Oswse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结果(1)伤椎前缘高度。治疗前后不同时间伤椎前缘高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治疗组:(13.81±2.09)mm,(20.14±2.26)mm,(21.89±2.60)mm;对照组:(15.24±2.21)mm,(17.39±2.57)mm,(17.40±1.81)],除治疗前外(t=0.278,P>0.05),其余各时点对照组的伤椎前缘高度均小于治疗组(t=5.163,P<0.01;t=7.491,P<0.01);两组患者伤椎前缘高度的组间差异总体上有统计学意义(F=60.721,P<0.05),即存在分组效应。(2)脊柱后凸Cobb′s角。治疗前后不同时间脊柱后凸Cobb′s角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治疗组:(26.18±2.03)°,(9.56±1.11)°,(9.57±1.08)°;对照组:(27.36±2.71)°,(14.59±1.28)°,(14.52±1.48)°];除治疗前外(t=1.836,P>0.05),其余各时点对照组的脊柱后凸Cobb′s角均大于治疗组(t=15.706,P<0.01;t=14.300,P<0.01);两组患者脊柱后凸Cobb′s角的组间差异总体上有统计学意义(F=14.381,P<0.05),即存在分组效应。(3)腰背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治疗前后不同时间腰背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治疗组:(8.31± 0.94)分,(1.86±0.74)分,(1.87±0.77)分;对照组:(8.12±0.95)分,(3.85±1.07)分,(3.82±1.08)分];除治疗前外(t=0.752,P>0.05),其余各时点对照组的腰背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大于治疗组(t=8.095, P<0.01;t=7.812,P<0.01);两组患者腰背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的组间差异总体上有统计学意义( F=23.330,P<0.05),即存在分组效应。(4)Oswse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治疗前后不同时间Oswse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治疗组:(73.27±4.55)分,(32.11±2.57)分,(29.14± 3.60)分;对照组:(75.49±4.20)分,(43.83±2.98)分,(38.67±5.28)分];除治疗前外(t =1.897,P>0.05),其余各时点对照组的Oswse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大于治疗组(t=14.413,P<0.01;t=7.895,P<0.01);两组患者Oswse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的组间差异总体上有统计学意义(F=9.358,P<0.05),即存在分组效应。结论椎体成形术结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能明显降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所致的腰背部疼痛,提高骨密度,改善骨质量,提高生活质量,并能遏制骨质疏松症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莫成敏;蔡拉加;林剑雄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及发生情况。方法选取100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观察患者心力衰竭治疗及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100例患者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44例,未并发室性心律失常56例;室性心律失常组氨基末端前脑钠尿肽(NT-proBNP)(3110.00±522.00)pg/mL,明显高于无室性心律失常组的(2200.00±486.00)pg/mL(t=8.996,P<0.05);其LVEF (0.25±0.08),明显低于无室性心律失常组的(0.41±0.98)(t=11.625,P<0.05);左心室内径≥70 mm组室性期前收缩发生率(100.00%)明显高于左心室内径60~69 mm组、50~59 mm组、40~49 mm组的室性期前收缩发生率(60.87%)、(37.04%)、(15.38%)(χ2=5.853、12.532、27.375,均P<0.05);应用胺碘酮组β受体阻滞剂使用量(20.80±6.70)mg,明显低于未应用胺碘酮组的(44.20±12.90)mg(t=5.284,P<0.05)。结论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并发心律失常后NT-proBNP升高,应用胺碘酮可减少抗心衰药物的剂量。
作者:孙克陆;梁爱霞;徐敏;王景武;李彬彬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百癣夏塔热联合依巴斯汀、复方氟米松治疗中老年慢性湿疹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60例中老年慢性湿疹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采用百癣夏塔热联合依巴斯汀、复方氟米松治疗,对照组采用依巴斯汀联合复方氟米松治疗,持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4.7%,对照组有效率82.1%,两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62,P<0.05)。结论百癣夏塔热联合依巴斯汀、复方氟米松治疗中老年慢性湿疹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依巴斯汀联合复方氟米松。
作者:杨春生;王纯;周武军;袁荔;刘萍;张玉书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及对肾损害的预防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96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症状消失时间,尿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 NAG)、尿微量白蛋白( mALB)的变化,比较两组患儿肾损害的发生时间和发生率。结果治疗组紫癜消失时间、关节肿痛消失时间、腹痛消失时间分别为(5.15±2.26)d、(3.12±0.81)d、(2.06±0.16)d,对照组分别为(8.03±3.08)d、(5.13±1.09)d、(4.76±1.04)d,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1、11.03、24.54,均P<0.05);治疗后3个月,治疗组尿常规异常率、NAG、mALB分别为16.7%、(5.46±3.20) u/L、(7.24±7.62)mg/L,对照组分别为37.5%、(7.58±4.32)u/L、(19.40±3.48)mg/L,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67,t=2.72、10.13,均P<0.05);治疗组肾损害发生时间[(36.4±12.4)d]晚于对照组[(22.1±10.6)d](t=6.08,P<0.05),治疗组肾损害发生率(16.7%)低于对照组(41.2%)(χ2=7.26,P<0.05)。结论与单纯西药治疗相比,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能缩短症状消失时间,降低NAG、mALB的含量,降低肾损害发生率,可预防肾损害的发生。
作者:刘冬丽;钱东星;蔡绿洲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动机性访谈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7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处理,观察组给予动机性访谈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血糖情况及心理状态。结果干预前两组血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但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血清C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血清C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空腹血清C肽和餐后2 h C肽水平均较干预前和对照组干预后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统计对照组患者每日平均胰岛素用量为(55.84±8.73)U,观察组为(32.24±5.03)U,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SCL-90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SCL-90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动机性访谈可以有效增强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状态。
作者:王囡囡;贾延萍;许晶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反复种植失败( RIF)的患者再次胚胎移植前行宫腔镜的临床意义及宫腔镜术后再次胚胎移植的佳时机。方法回顾分析反复种植失败的病例28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在再次移植前接受宫腔镜( HSC)检查分为A,B两组,A组为观察组,再次移植前接受宫腔镜检查,共计210例;B组为对照组,再次移植前,未接受宫腔镜检查,共计71例。宫腔镜手术中对宫腔异常者予以处理,对于无异常者轻柔搔刮内膜。术后再次行IVF-ET,分析两组再次移植的临床妊娠率,并探讨宫腔镜术后再次移植的佳时机。结果 A组再次移植的临床妊娠率为27.1%(57/210),B组再次移植的临床妊娠率11.3%(8/71),A组与B组间的临床妊娠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2,P<0.01);宫腔镜术后再次移植的妊娠患者中有94.7%于术后6个月内妊娠。结论反复种植失败患者在再次移植前行宫腔镜检查有助于提高临床妊娠率,建议再次移植在宫腔镜手术后6个月内进行。
作者:朱一萍;段立艳;李昆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眼球后注射曲安奈德联合葛根素治疗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符合入组标准的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6例(36眼)和对照组36例(37眼),对照组患者球后注射曲安奈德20 mg,注射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静脉注射葛根素注射液200 mg,每天1次,治疗14 d。采用Octopus全自动阈值视野分析系统检查患者视野变化情况,评价两组患者视力和视野疗效;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CT)检查视盘厚度变化情况,评价视盘厚度变化效果;采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显像仪测量视网膜中央动脉( CRA)及睫状后动脉( PCA)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视力、视野平均敏感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 t=5.471、3.623、6.045、3.822,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视力、视野平均敏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t=3.642、3.786,均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视力恢复效果分别为91.67%和67.57%,视野恢复效果分别为91.67%和70.27%,视盘厚度变化效果分别为88.89%和67.57%,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091、6.091、9.438,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CRA及PCA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 PSV )、舒张末期血流速度( EDV )、单位时间平均大血流速度(TAMX)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t=3.854、3.623、3.842和5.517、3.849、6.052,均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CRA及PCA的PSV、EDV、TAMX均无明显变化(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CRA及PCA的PSV、EDV、TAMX明显高于对照组(t=3.212、3.302、3.429和3.932、3.621、3.301,均P<0.05)。结论眼球后注射曲安奈德联合葛根素治疗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曲安奈德疗效,提高了视力和视野的改善率,减轻视盘水肿,作用机制与葛根素改善血流动力学异常有关。
作者:黎雄豪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对比并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睾丸扭转与急性附睾-睾丸炎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睾丸扭转与急性附睾-睾丸炎患者90例,分为睾丸扭转组45例和急性附睾-睾丸炎组45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观察睾丸、附睾的位置、形态、回声情况并观察睾丸、附睾的血流情况及频谱特征,记录睾丸实质动脉及附睾实质动脉阻力指数,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睾丸、附睾血供情况存在明显差异,睾丸扭转组睾丸血供、附睾血供异常率分别为77.88%、75.56%,急性附睾-睾丸炎组睾丸血供、附睾血供异常率分别为48.89%、48.89%,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408、11.944,均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显示附睾和睾丸扭转声像图和血供特点,作为一种经济、实用、准确、无创性的检查手段,可准确诊断睾丸扭转与急性附睾-睾丸炎,是目前鉴别睾丸扭转与急性附睾炎的首选方法之一。
作者:张志敏;苏雅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用于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阻断方案对乙肝孕妇外周血、脐带血、新生儿外周血血浆白介素-17A(IL-17A),白介素-10(IL-10),白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分娩的孕妇85例[替比夫定组25例,高病毒组,阴性组,非感染组(健康孕妇)各20例],前瞻性分析利用CBA技术测定不同组的孕妇外周血、脐带血、新生儿外周血血浆IL-17A,IL-10,IL-6的表达水平。结果替比夫定组孕妇外周血、脐带血、新生儿血IL-17A的水平[(15.29±4.80)pg/mL、(19.45±4.80)pg/mL、(17.32±4.18)pg/mL]低于高病毒组[(26.03±4.88)pg/mL、(34.07±5.59)pg/mL、(24.12±4.76)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1,0.019);替比夫定组孕妇外周血、脐带血、新生儿血IL-10的水平[(6.08±1.32)pg/mL、(2.33±0.68) pg/mL、(3.74±0.61) pg/mL]高于高病毒组[(3.95±1.21) pg/mL、(1.71±0.53)pg/mL、(2.22±0.55)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3,0.015,0.012);替比夫定组孕妇外周血、脐带血、新生儿血的IL-6的水平较高病毒组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替比夫定不仅抑制了乙肝孕妇HBV的复制,同时可能部分纠正了乙肝孕妇的免疫失衡,利于妊娠维持。
作者:徐纯香;梁慧丽;任景芳;刘利利;赵薇;王玫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头孢米诺治疗下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作用。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收治的8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头孢他啶治疗,研究组采用头孢米诺治疗,对比两种抗生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痊愈31例,显效5例,进步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50%;对照组痊愈25例,显效6例,进步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0.00%。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2,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发热、咳嗽咯痰及肺部啰音等临床症状的改善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3.36、2.13、2.38,均P<0.05)。研究组治疗后出现恶心1例,过敏1例,血小板轻度下降1例,未出现严重的肝肾功能异常;对照组治疗后出现恶心、呕吐2例,血小板轻度下降1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P>0.05)。结论头孢米诺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作者:鲁芳;潘丽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分析他汀类药物致横纹肌溶解症患者的用药行为,寻找他汀类药物导致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的用药危险因素。方法建立患者用药行为的评估方法,从知识、态度、能力三方面评估患者用药行为,以他汀类药物导致严重不良反应的病例为研究对象,临床药师参加现场调查,寻找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参与患者严重不良反应的救治。结果近三年有3例他汀类药物致严重不良反应,怀疑药品分别为辛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3例患者的用药行为都存在引起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3例患者用药知识得分率均低于20%,不知道药品名称、用量、相互作用、禁用慎用、不良反应;健康态度得分率均低于70%,不会阅读说明书、不知道用药问题的解决方法;服药能力得分率均低于50%,慢性疾病长期用药依从性差。结论药师在严重不良不良反应调查中,发现患者日常用药行为存在风险,是导致患者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重要原因。药师要针对患者用药行为风险从知识、态度、能力三方面加强用药教育与宣传,协助患者防范不良反应。
作者:陆红柳;杨啸白;张楠;李桃园;夏文斌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头颈部肿瘤患者主观评价对病情和预后预测的有效性。方法收集新诊断的头颈部鳞癌患者79例,患者主观评价采用Swal-QOL表和EuroQOL-5D-3L问卷调查表,临床客观评价疾病程度通过成人疾病评估表-27评价,体力状态通过肿瘤合作组织标准评估。结果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29个月(4~65个月),随访期间19例患者死亡,主要死亡原因为肿瘤进展(63.2%)。73.4%患者体质量下降0%~5%,60例患者(75.9%)ACE-27等级介于0~1之间,47例患者(59.5%)ECOG评分介于0~1之间。 T分期、体质量减轻比例、性别与多个患者主观评价指标(日常获得能力、疼痛或不舒服、吞咽困难)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R=1.9~7.7,均P<0.05)。结论头颈部肿瘤患者自我主观评价与临床客观指标相关性较高,并能很好预测肿瘤严重程度及病程;吞咽困难是评测肿瘤患者病死率有效的指标。
作者:姚寿国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外伤患者大量输血后血钾水平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64例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输血组)及对照组(非输血组)各132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血pH、血糖、血钾、术后高钾血症发生率及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血pH[(7.1±0.6)比(7.5±1.2)]、血糖[(9.0±1.2)比(7.0±1.6)m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20、13.30,均P<0.05),血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2 h血pH、血糖及血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2 h,观察组患者高钾血症发生率为47.7%,高于对照组的22.7%(χ2=4.23,P<0.05);对高钾血症可能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血钾及术后血pH为术后高钾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r=2.54、2.32,均P<0.05)。结论术前血钾及术后血pH水平与高钾血症发生密切相关,大量输血不是外伤患者出现高钾血症的危险因素,输血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血钾水平变化,防止出现高钾血症。
作者:王博达;王芳;闫战平;牛庆 刊期: 2015年第05期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指患儿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或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1]。临床普遍认为脑瘫需要综合的康复治疗,中医对脑性瘫痪的认识和治疗有其自身特色,现综述如下。
作者:周陶成;童光磊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重症医学科( ICU)中急性肾损伤( AKI)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Ⅱ( APACHE Ⅱ)、急性肾小管坏死个体病情严重性指数( ATN-ISI)对ICU急性肾损伤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对收治的患者资料按照排除条件进行筛选,采集入选的AKI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 ROC)曲线评价APACHEⅡ及ATN-ISI评分对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选择APACHEⅡ评分和ATN-ISI评分为检验变量,以死亡为状态变量拟合ROC曲线。结果显示,以APACHE Ⅱ评分为检验变量时,AUC=0.751,95%置信区间为[0.663,0.840],有显著的诊断价值(P<0.01),以ATN-ISI评分为检验变量时,AUC=0.690,95%置信区间为[0.593,0.787],有显著的诊断价值( P<0.01)。选择APACHE Ⅱ评分和ATN-ISI评分为检验变量,以肾功能转归为状态变量拟合ROC曲线。结果显示,以APACHE Ⅱ评分为检验变量时,AUC=0.694,95%置信区间为[0.587,0.801],有显著的诊断价值(P<0.01),以ATN-ISI评分为检验变量时,AUC=0.794,95%置信区间为[0.699,0.888],有显著的诊断价值(P<0.01)。结论 ICU中AKI患者APACHEⅡ评分和ATN-ISI评分对死亡有相同的预测价值。 ATN-ISI评分和APACHE Ⅱ评分对肾功能预后有相同的预测价值。
作者:李钰;金献冠;胡明磊;徐建国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比较腹部X线平片检查与CT检查应用于胃后壁穿孔游离气体检出率。方法对40例胃后壁穿孔患者实施回顾性分析,40例患者均经由手术病理确诊。全部患者均在实施手术前分别采取腹部X线平片及螺旋CT扫描检查,对比平片及CT扫描准确率、气体影像学表现等结果。结果 CT扫描气体阳性率为95.0%(38/40),明显高于X线平片的15.0%(6/40)(χ2=15.942,P=0.006);气体阳性部位主要为小网膜囊,CT扫描阳性率77.5%(31/40),X线平片仅2.5%(1/40),CT扫描优势明显(χ2=22.192,P=0.001);CT扫描38例提示胃后壁穿孔患者中84.2%(32/38)患者手术前病因诊断正确,明显高于X线平片是33.3%(2/6)(χ2=10.434,P=0.013),胰腺假性囊肿是CT扫描误诊主要原因。结论相比腹部X线平片,CT扫描准确率更高,早期诊断腹腔内以小网膜囊为典型的游离气体及小气泡阳性率高,适用于早期胃后壁穿孔的定位及病因诊断。
作者:常旭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钠治疗老年人缺血性心肌病并发顽固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氨基末端前脑钠尿肽(NT-proBNP)水平、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年龄>60岁)缺血性心肌病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70例,随机(应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33)以及治疗组(n=37),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衰药物:洋地黄制剂、利尿剂、血管扩张剂、ACEI等治疗10 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磷酸肌酸钠1 g溶于5%葡萄糖溶液100 mL,2次/d,持续应用10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衰症状、体征,评估NYHA分级,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测患者左心室收缩末直径( LVESD ),左心室舒张末直径( LVEDD )及左室射血分数( LVEF );实验室检测NT-proBNP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LVESD、LVEDD(47.16±4.30、57.92±4.30)(mm)与对照组比较[(50.63±4.67)mm、(61.30±4.58)mm]均明显下降(t=5.73、4.96,均P<0.01),LVEF明显增加[(40.57±4.51)%、(37.63±4.53)%](t=5.53,P<0.01)。两组NT-proBNP[(1659.±248.18)pg/mL、(1899.3± 205.45)pg/mL]均较治疗前[(2043.46±217.04)pg/mL、(2105.46±239.09)pg/mL]降低(t=3.23、3.64,均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下降更显著(t=4.11,P<0.05)。结论磷酸肌酸钠可以明显改善老年缺血性心肌病顽固性心衰患者的心功能,提高射血分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作者:丁玲岩;马志芳;游美;何平平;刘现亮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使用科玛嘉显色培养基( CHROMagar )对生殖器念珠菌病的致病菌进行快速诊断,并进行耐药性分析。方法采用直接镜检初检以及科玛嘉显色培养基菌种鉴定的方法对广东省汕头地区3507例生殖器念珠菌病患者进行致病菌研究,并对科玛嘉显色培养基鉴定阳性的2172株念珠菌进行药敏分析。结果 3507份标本直接镜检阳性率38.0%(1332/3507),科玛嘉显色培养基共鉴定出念珠菌2172株,检出率61.9%(2172/3507),其中白色念珠菌占82.2%(1786/2172),女性阴道分泌物中非白色念珠菌比例为26.0%(350/1347)。 2172株念珠菌均未表现出对两性霉素B的耐药性;对制霉菌素、唑类抗真菌药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科玛嘉显色培养基可快速诊断生殖器念珠菌病;广东省汕头地区生殖器念珠菌病主要由白色念珠菌引起,非白念珠菌所致的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感染的比例增加;临床念珠菌对唑类药物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
作者:徐晓容;李佳玟;赖爱民;庄奕宏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富硒蚕蛹氨基酸对S180荷瘤小鼠的抗肿瘤作用。方法健康昆明小鼠50只,于右腋皮下接种S180肿瘤细胞,建立小鼠肿瘤模型。次日按性别、体质量完全随机分成五组:荷瘤对照组(0.9%氯化钠注射液)、阳性对照组(环磷酰胺0.03 mg/g)、富硒蚕蛹氨基酸高剂量组(0.2 mg/g)、中剂量组(0.1 mg/g)、低剂量组(0.05 mg/g);连续给药10 d,次日摘眼球取血并测定白细胞数和血小板数,称量小鼠体内瘤重并计算抑瘤率,观察肝体比、脾体比、肺体比以及用药前后的体质量变化等指标。结果富硒蚕蛹氨基酸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与荷瘤对照组相比瘤重量明显减小,其抑瘤率分别为30.06%、25.43%和22.54%。阳性对照组白细胞和血小板较荷瘤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27、5.33,均P<0.01);富硒蚕蛹氨基酸组白细胞数与荷瘤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22.72、29.67、27.28,均P>0.05),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5、5.02、5.37,均P<0.01);血小板较荷瘤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57、3.93、4.14,均P<0.01),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8.25、42.38、46.31,均P>0.05)。与荷瘤对照组相比,高剂量组肝体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31,P<0.05),肺体比、脾体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28.25、22.34,均P>0.05);中剂量组肝体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1,P<0.01),肺体比、脾体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23.33、18.28,均P>0.05);低剂量组肝体比和肺体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3、4.54,均P<0.01),脾体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9.31,P>0.05)。富硒蚕蛹氨基酸各组的肝体比、肺体比和脾体比与阳性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富硒蚕蛹氨基酸具有抑制S180荷瘤小鼠肿瘤生长作用,虽然抑瘤效果不如环磷酰胺,但其毒性比环磷酰胺小,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赵乔妹;施自伦;吕刚飞;王海滨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评价I125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高龄晚期肺癌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经病理证实为高龄晚期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运用治疗计划系统(TPS)设计粒子数量及分布,术中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肿瘤内植入I125粒子,术后运用治疗计划系统进行质量验证,3、6、12个月进行定期随访,观察肿瘤大小的变化来判断疗效。结果术后6个月完全缓解12/46(26%),部分缓解22/46(48%),有效率34/46(74%);其中肺鳞癌6个月有效率21/24(88%),肺腺癌6个月有效率10/19(53%)。术后12个月完全缓解20/46(43%),部分缓解6/46(13%),有效率26/46(57%)。结论 I125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晚期肺癌安全性较高,并发症少,近期疗效肯定。
作者:迟福生;姜红千;王振元;高靖 刊期: 201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