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晔;宋道平;陈利云;陆晴;丁丽琴
目的 探讨双解剖型锁定接骨板结合空心钉治疗C型肱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4月-2014年10月在我院采用双解剖型锁定接骨板结合空心钉内固定治疗的21例老年C型肱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和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为5~12月,平均6.8月,无患者骨折不愈合,无1例出现神经麻痹.按Aitken和Rorabeek标准进行肘关节功能评定:优13例,良5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5.7%.结论 双解剖型锁定接骨板结合空心钉治疗C型肱骨远端骨折患者复位和固定满意,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提高了骨折愈合率,值得推荐应用.
作者:赵溪林;张宏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高血压属于心血管内科慢性疾病之一,好发于中老年人群.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发病率可达50%以上,不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1],而且有较多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会出现血压晨峰现象.联合用药目前已成为治疗的一种新趋势,替米沙坦、苯磺酸氨氯地平为临床常用的降压药.本研究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住院明确诊断为高血压的132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并进行效价分析,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韩笑;郑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黑龙江省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人力资源状况,为制定卫生人力资源规划提供建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抽取的52所机构在岗技术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30岁以下占6.6%;学历以大专居多,占44.5%;职称以中级居多,占38.0%;从事医疗的技术人员取得执业资格人数多,占83.3%.结论 年轻力量不足;各岗位均有未取得执业资格人员.
作者:林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阶段性护理,指导患者功能锻炼对患侧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乳腺癌根治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乳腺癌根治术后护理,实验组除常规护理外,在术前,术后7d、15 d、30 d、60 d、90 d和180 d进行徒手肌力综合测定、上肢肿胀测量、患侧上肢运动耐力测试和负压引流情况评估,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指导其功能锻炼.结果 实验组的引流总量及引流管拔管天数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徒手肌力综合测定、上肢肿胀测量、患侧上肢运动耐力测试及疼痛情况等指标的统计分析显示,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 阶段性护理虽然对乳腺癌术后伤口的近期恢复(引流总量及引流管拔管天数)有一定的影响,但对患侧上肢功能恢复的远期效果(术后患肢疼痛、徒手肌力、患侧上肢肿胀及上肢运动耐力等)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白凤丽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西药联合中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治疗的112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单纯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西药联合中药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1.43%,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18,P<0.05).两组治疗后血小板计数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12,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小板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25,P<0.05).结论 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采用中西药联合治疗能提高疗效,降低副作用,减少疾病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玉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呼和浩特市某城区AIDS病人/HIV感染者的抗病毒治疗效果,为AIDS防治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该地区2007-2014年AIDS/HIV的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8例AIDS/HIV,男性占91.18%,年龄为20~49岁的占89.71%,已婚占52.94%,未婚占35.29%,异性传播占38.24%,静脉吸毒占32.35%,同性传播占17.65%;CD4+值<200 个/mm3的病人发生机会性感染的比例为43.33%,高于CD4+值>200个/mm3的病人(7.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6个月与治疗后12个月CD4+值增幅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74;治疗后6个月、治疗后12个月与治疗后24个月CD4+值增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0.000;治疗半年后HIV完全抑制率为86.84%.结论 该地区的抗病毒治疗效果是显著的.
作者:陈文婧;张凤贤;齐鸣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为进一步完善乡村医生的教育培训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济宁市13县、市(区)400名乡村医生的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和次数以及培训需求、培训经费和满意度等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 92%的乡村医生对目前的培训比较满意,但培训内容、培训经费和培训方式等仍不能满足广大乡村医生的需求.结论 乡村医生培训机构应根据新一轮的培训规划目标,做好需求调研,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建立多元的经费投入机制.
作者:戴伟娟;徐丽娟;陈艳;付正芳;王朋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结肠癌患者应用全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5月-2015年5月收治320例结肠癌患者临床病历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传统根治术)与观察组(全结肠系膜切除术),各160例.统计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统计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情况及术后并发症,随访2个月,统计两组患者病灶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引流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少(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淋巴结、阳性淋巴结和左、右半结肠淋巴结清除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的比率为2.50%(4/16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13%(21/160),P<0.05.观察组复发率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63%,P<0.05.结论 全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结肠癌患者疗效显著且安全.
作者:贺华;王庆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齐拉西酮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研究对象来自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门诊或住院的抑郁症患者7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均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ICD-10)无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的诊断标准,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项评分≥17,排除严重躯体疾病、严重自杀倾向及妊娠者,先给予抗抑郁药艾司西酞普兰治疗4周,剂量为10~ 20 mg/d口服,4周末进行HAMD评定,减分率<25%为研究对象,联合组在使用抗抑郁药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齐拉西酮20~60 mg/d口服,疗程为8周,对照组继续使用抗抑郁药艾司西酞普兰治疗,采用HAMD、副反应量表(TESS)分别于入组治疗后第2周、4周、6周和8周末各评定1次,疗程为8周.结果 联合组完成31例,对照组完成36例.联合组入组第2周末的HAMD总分与入组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第2周末的HAMD总分与入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4周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相比,从治疗第2周末起,联合组HAMD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为87.10%,对照组为63.89%,两组总有效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26%,对照组为55.26%,两者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齐拉西酮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疗效肯定,但不良反应较明显,临床上可以作为治疗抑郁症的措施之一,但要注意监测不良反应.
作者:刘慧颖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围绝经期女性阴道pH值及微生态状况,探讨围绝经期女性阴道局部给予乳酸菌干预后进行阴道菌群微生态学评价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妇科门诊常规体检的已婚女性280名,年龄45 ~ 55岁.分为围绝经期组和乳酸菌干预组,干预组给予乳酸菌胶囊,阴道给药,2枚/d,连续用药10d.采集阴道分泌物,测定pH值,行革兰染色涂片后进行阴道微生态学评价.结果 干预组阴道pH值为(4.3±0.6),较围绝经期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BV、VVC和混合感染的患病率比围绝经期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无症状体征围绝经期女性中,仍有30.48%存在阴道微生态失调.结论 给予乳酸菌干预后,围绝经期女性阴道微生态发生改变,表现为pH值降低,细菌性阴道病(BV)、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和混合感染的患病率比围绝经期组降低.
作者:程丹玲;张美玲;桂欣;尚丽丽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调查永州市各类食品微生物污染情况,为制定预防食源性疾病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手册进行食品采样和检测.结果 2012-2014年永州市检测11类共292份食品样品,总合格率为62.67%.3年总合格率分别为63.04%、61.22%和63.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32).2012年食品中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和致病菌合格率分别为66.30%、83.70%和97.83%;2013年食品中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和霉菌合格率分别为62.24%、77.55%、95.92%和94.90%;2014年食品中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和致病菌合格率分别为65.69%、87.25%和96.08%.其中婴幼儿辅助食品合格率高,为85.67%,乳制品合格率低,为53.33%.共检出致病菌10株、霉菌5株;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4株,单增李斯特菌1株,蜡样芽胞杆菌1株,副溶血性弧菌1株,铜绿假单胞菌3株.结论 永州市食品微生物检测总合格率偏低,存在对健康安全有隐患的食品,应加强对各类食品微生物污染的监管和监测,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作者:钱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右半结肠切除术与传统方法治疗结肠癌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 选择2013年7月-2015年4月在我院消化科诊治的结肠癌患者62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手术,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下右半结肠切除术.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期间和术后恢复的各项指标,并于出院1年后进行随访,统计分析患者生存率、复发转移率和并发症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而淋巴结清扫数目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术后使用止痛药物时间和住院总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出院1年后随访发现,观察组患者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复发转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对于传统手术方式,腹腔镜下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具有疗效明显、预后效果好、复发率低和生存率高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田永静;宝音升博尔;王腾祺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内蒙古通辽市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人群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和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状况,有针对性地制定本地艾滋病健康教育和高危干预措施,为进一步深化VCT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4年在内蒙古通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VCT门诊接受咨询检测的求询者的信息,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656名求询者接受咨询和血清HIV抗体检测,以20 ~ 40岁男性青壮年为主,占76.37%;男女比例1.5:1;已婚有配偶者占68.75%.求询原因以发生危险性行为为主,占94.05%.HIV抗体阳性43例,感染率为6.55%,全部经性途径感染,37人通过同性性行为感染.结论 通辽市艾滋病的传播以性途径为主,求询者以年轻、已婚和低学历男性为主,HIV感染在男男性行为人群(MSM)中检出率较高.因此,应对男性青壮年、MSM人群进行广泛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加强针对MSM人群的行为干预措施.
作者:王颖;林哲;蒋晓静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临终关怀的住院费用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12-2013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临终关怀病区收治的晚期癌症患者85例,为A组;同期收治的普通病区常见病、多发病患者84例,为B组;2006-2007年普通病区收治肿瘤患者88例,为C组,收集三组住院病例费用资料.进行组间比较,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A组的住院费用低于C组,但高于B组.三组病例的床位费、药费、诊疗费、检查费及护理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受政策制度及理念的影响,临终关怀住院利用方面,过度医疗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住院费用下降是必然;但临终关怀的特殊医疗服务、住院费用及药费高于非临终关怀是必要也是必需.
作者:金辉华;钟宁;王海琴;范骊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检查并分析学龄前儿童的视力和屈光度状况,了解其视力保健情况,并对科学的视力监测模式进行探讨.方法 2013年1-12月对沈阳市于洪区103所幼儿园内的9 895名幼儿进行了健康检查,视力检查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灯箱,屈光筛查采用伟伦Suresight手持式视力筛查仪.结果 年龄为3岁、4岁、5岁和6岁的学龄前受检儿童的视力异常检率分别为0、0.12%、3.15%和3.71%,所有受检儿童总的视力异常率为1.93%;年龄为3岁、4岁、5岁和6岁的学龄前受检儿童在屈光检查中的检出率分别为0、0.66%、2.89%和3.33%,所有受检儿童总的检出率为1.94%.结论 学龄前儿童视力问题不容忽视,本市应加强学龄前儿童的视力保健工作,定期对学龄前儿童进行视力筛查,发现问题应早期干预,以免造成严重的视力伤害.保护儿童视力应从学龄前开始.
作者:印淑慧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Annexin A7表达水平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其与超声影像学表现的关系,评估二者联合诊断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 研究纳入2013年1月-2014年10月在我院确诊并进行治疗的乳腺癌患者49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观察原发灶和腋窝淋巴结的相应指标,免疫组织化学分析乳腺癌组织和对应癌周正常组织中Annexin A7的表达变化情况,ROC曲线评估Annexin A7表达联合超声影像学指标诊断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的Annexin A7阳性表达例数较高,存在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Annexin A7阳性表达比例较高.原发灶位置、原发灶大直径、原发灶血流分级、淋巴结L/T、淋巴结皮质厚度以及血流分布类型与患者的腋窝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原发灶位置、大直径、淋巴结L/T、淋巴结血流分布类型以及淋巴结皮质厚度不同的患者,其Annexin A7表达有所不同(P<0.05).ROC曲线表明,超声影像学指标联合Annexin A7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更高.结论 Annexin A7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和腋窝淋巴结转移有关,Annexin A7表达与超声影像学表现有一定关联,可用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联合诊断.
作者:霍转过;张兴东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家庭同步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3-12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诊断均符合WHO高血压学会关于高血压的临床标准.以患者及其家属自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4例,两组均常规予以降压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采用家庭同步健康教育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经家庭同步健康教育后,观察组患者血压控制明显好于对照组,从生活方式指标变化可看出观察组患者的不规律饮食、心理压力大、吸烟、饮酒、缺乏运动和喜食肥肉等不良生活方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采用家庭同步健康教育有利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并督促患者积极改善其不良生活方式,促进患者的预后,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应用.
作者:刘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上海市闵行区居民主要慢性病流行特征及行为生活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通过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抽取1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共4 160人进行问卷调查和身体测量,对其中35岁以上居民采集静脉血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测.结果 经加权处理后,调查人群中慢性病总患病率为40.77%,其中男性(45.65%)高于女性(35.55%)(P<0.001);各年龄组患病率不同(P<0.001);高血压患病率为25.81%,35岁以上糖尿病、血脂异常患病率分别为23.39%、46.72%;恶性肿瘤、脑卒中、心肌梗死、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和哮喘自报患病率分别为1.00%、0.96%、0.35%、1.15%和1.20%.居民患病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年龄、性别、腰围、肥胖、家族史、文化程度和身体活动.不同性别居民慢性病影响因素存在差异.结论 城乡结合区域主要慢性病处于较高流行水平,需要针对不同人群加强慢性病健康管理,并对相应危险因素进行综合干预.
作者:程颖玲;方红;严玉洁;郦伦强;王娜;赵燕萍;刘奕男;姚宝栋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新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力分布和配置情况和问题,为改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力结构提供依据.方法 数据来源于课题组自制人力资源分布和配置调查表和新区卫生计生信息系统,运用描述性统计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3年社区人力绝对数有所增加,但相对数部分负增长.除了城郊地区2013年执业(助理)医师数较之2010年有所下降,其他地区均有所增长.2010-2013年浦东新区社区医师和护士学历有所提升.结论 新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人才结构得到优化,但规模尚存缺口,积极性有待提高.
作者:刘姗姗;李明;黄煊;吴俊;李妍婷;梁鸿;娄继权;景渡;张宜民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妇科子宫全切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危险因素、诊断、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2014年期间入住我院妇产科的7例全子宫切除术后并发DVT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的方法.结果 临床诊断DVT的首选方法为血管多普勒超声、CT等.全部病例确诊后即进行抗凝治疗及溶栓治疗配合抗凝、祛聚综合治疗症状均明显改善,无肺栓塞发生.结论 全子宫切除术后并发DVT非手术疗法和手术疗法均有效,在此两种疗法中辅用抗凝、祛聚综合治疗.对具有发病高危因素的患者于手术前后预防性应用抗凝剂.全子宫切除术后并发DVT是妇科手术后严重的并发症应引起重视.特别是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人群,应加强预防及早发现,及时治疗.
作者:党慧英;马晓霞;殷秀萍;汪菊玲;杨新萍 刊期: 201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