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双源 CT 双能量非线性融合技术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宋冬冬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 X 线计算机, 技术与方法, 肝脏疾病, 诊断
摘要: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非线性融合技术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肝脏疾病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进行双源 CT 双能量非线性融合与线性融合成像,比较两种图像质量,并对肝脏病灶区及健康肝组织进行对比,分析肝脏病变门静脉血管的变化。结果非线性融合图像的CT 值差为(59.71±7.64)Hu,高于线性融合图像 CT 值差的(31.35±10.53)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4.361,P <0.05);非线性融合图像肝病灶区对比噪声比、肝实质信噪比分别为(2.94±1.06)、(5.62±1.53),均高于线性融合图像的(4.84±2.36)、(8.35±1.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1.914、2.059,均 P <0.05)。结论采用双源 CT 双能量非线性融合技术可在不增加扫描期相的情况下显著提高 CT 对于肝实质及门静脉的成像质量,并且非线性融合图像对于病灶的成像较线性融合图像更加清晰,尤其是微小病灶,有助于提高肝脏病灶的临床检出率。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18F-氟代脱氧葡萄糖 PET/CT 在寻找多发性骨转移瘤原发灶中的应用

    目的:评估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在寻找多发性骨转移瘤原发灶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行常规影像学检查(X 线、CT、MRI)疑诊为骨转移瘤的患者84例,利用18F-FDG PET/CT寻找原发灶。患者的终诊断通过组织病理学或临床及影像学检查随访证实。统计18F-FDG PET/CT 对骨转移瘤的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结果在84例患者中,18F-FDG PET/CT 发现原发灶49例,其中46例(54.8%)经手术或病理证实为原发灶,另外3例为假阳性;PET/CT 诊断为非骨转移瘤的35例患者,终病理和随访证实34例为非骨转移瘤;18F-FDG PET/CT 对骨转移瘤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54.8%(46/84)、93.9%(46/49)和95.2%(80/84);原发灶包括肺癌18例,前列腺癌9例,乳腺癌7例,淋巴瘤5例,肾癌4例,肝癌2例,子宫肉瘤1例。结论18F-FDG PET/CT 在寻找多发性骨转移瘤原发灶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准确性,对原发灶具有较高的检出率,有利于临床上综合治疗方案的制定。

    作者:沈小东;潘建虎;陈泯涵;李金柱;黄华英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CD+4CD+25调节性T细胞与妊娠关系的研究进展

    人类在妊娠的进程中怎样逃避自身免疫系统排斥的问题,1953年首先由 Medawar 提出,但时至今日,还是不能研究得到满意的结果。近年来研究发现 CD +4 CD +25调节性 T 细胞可能在妊娠免疫耐受中发挥非常重要作用,它在体内表达的失调以及功能的异常可能将影响妊娠的成败。笔者就CD +4 CD +25调节性 T 细胞的产生机制以及它与妊娠的关系综述如下。

    作者:马兴璇;刘春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婴儿肺炎鼻咽分泌物病毒病原学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月龄段和不同季节婴儿肺炎病毒病原学谱。方法对1073例婴儿肺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儿鼻咽分泌物行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73例肺炎患儿中,病毒检出阳性406例,阳性率为37.8%,其中混合感染7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检出率高,共检出334例,占82.3%;1~6个月龄小婴儿 RSV 感染率为36.4%,与>6~12个月龄大婴儿 RSV 感染率的26.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5,P <0.05);冬春季 RSV 感染率为39.7%,显著高于夏秋季的13.6%;冬春季副流感病毒3感染率为1.8%,显著低于夏秋季的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27, P <0.05)。结论婴儿肺炎病毒病原学常见的为 RSV,对于小婴儿和冬春季要注意 RSV 感染,夏秋季要注意副流感病毒3感染。

    作者:王敏;王林霞;汤鲁明;严纯雪;潘国权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结肠造口患者的护理

    目的:探讨结肠造口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提高造口患者术后的生命质量。方法查阅近年结肠造口患者护理的国内外相关文献并结合该单位结肠造口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对结肠造口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情况进行总结。结果术前后有效的心理护理、个体化的结肠造口定位、有效地造口周围皮肤的护理,可有效地预防术后并发症,提高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有效地造口护理和康复可以提高造口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苏小梅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影响。方法从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采用随机抽取方法抽取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50例患者噻唑烷二酮类代表药物吡格列酮应用情况进行分析,治疗前后测量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h 血糖(2hFB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空腹胰岛素、炎性因子、糖化血红蛋白以及血管细胞黏附因子等指标。结果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 FBG、2h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以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明显下降,各项指标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患者治疗前后BMI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8219,P >0.05)。患者治疗后 TG、LDL-C 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 P <0.05);治疗后 TC 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 >0.05);治疗后 HDL-C 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2.1908,P >0.05)。患者治疗后 C 反应蛋白、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 <0.05);治疗后脂联素水平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 <0.05)。结论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可以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并对预防患者并发心血管病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伏星驰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02-2014年医疗质量综合评价

    目的:对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02-2014年医疗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分析,为医院医疗质量测评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工作量信息、工作效率、诊断质量以及治疗质量4类共15项指标,运用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 法)和秩和比法(RSR 法)综合分析该院2002-2014年的医疗质量。结果2002-2014年间该院医疗质量基本呈逐年递增趋势,2014年是高的。结论医疗质量是一个医院至关重要的,决定医院未来发展的指标,综合评价医疗质量是关键的关键。TOPSIS 法和 RSR 法原理简单,计算方便,可以很好地应用于医院医疗质量综合评价分析。

    作者:王晓成;赵智;赵景义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罗哌卡因联合苏芬太尼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和苏芬太尼联合用药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镇痛效果。方法采用慢性坐骨神经缩窄性损伤方法造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按照上述造模方法一共制造40只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随机分成 A 组(罗哌卡因和苏芬太尼联合给药,n =10)、B 组(罗哌卡因给药,n =10)、C 组(苏芬太尼给药,n =10)和 D 组(不给药,n =10)。纳入10只健康的大鼠不进行任何处理,正常喂养,命名为 E 组。在手术后1、3、7、11、14、21 d 用 von-Frey filaments 测定机械性痛觉过敏(MWT),按 Hargreaves 法测定热痛觉过敏(TWL)。采用 ELISA 试剂盒(IL-6和 TNF-α)检测手术前和术后1、7、14、21 d 时血清中 IL-6和 TNF-α浓度。结果手术后1 d 的 MWT 和 TWL 与手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A 组、B 组和 C 组术后3、7、11、14和21 d MWT 和 TWL 均显著低于手术前和手术后1 d 时的值(均 P <0.05),并且 A 组术后3、7、11、14和21 d MWT 和 TWL 均显著低于 B 组和 C 组术后3、7、11、14和21 d 时的值(均 P <0.05)。A 组术后7、14和21 d 血清 IL-6浓度和 TNF-α浓度均显著低于 B 组和 C 组术后7、14和21 d 血清 IL-6浓度(t =7.10、5.84、9.11,均 P <0.05)。结论罗哌卡因联合苏芬太尼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镇痛作用显著高于罗哌卡因或苏芬太尼单独治疗。

    作者:徐金辉;臧运华;许长春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区域性医学影像会诊中心对影像同质化管理的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区域性医学影像会诊体系在推进区域影像同质化中的作用。方法以区域医学影像会诊中心为平台,运用统一的质量标准在区域内实行放射质控一体化管理,通过会诊专家实时把控会诊病例的图像质量和报告质量,每月组织专家和联网单位质控员抽查影像质量和报告质量。对不达标联网单位查找原因,提出整改措施,督促落实,实现质量持续改进。结果经过一年同质化管理,实时会诊病例的图像重拍率和报告退写率分别由10%、12%下降至2%、4%,每月随机抽查病例的图像质量和诊断报告优良率分别由83%、89%上升到98%、100%,达到考核目标要求(优良率≥90%)。结论通过区域性医学影像会诊中心平台对联网单位放射质控进行一体化管理,入网医院所有拍片检查的投照体位、图像大小、报告格式实现统一,影像检查的规范性和准确性达到一致,实现影像检查的同质化。

    作者:姚伟根;黄国来;严洋;杨汉卿;王鸿林;孙东方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颅内外血管搭桥联合颞肌贴敷治疗成年人烟雾病

    目的:探讨颅内外血管搭桥(STA-MCA)联合颞肌贴敷治疗成年人烟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采用颅内外血管搭桥联合颞肌贴敷治疗烟雾病病例的术前评估、手术方法、术后随访资料。结果出现术后并发症5例,其中颅内出血3例,脑梗死2例。随访6~35个月,无再出血病例,1例出现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缓解率为93.5%。术后复查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PECT)提示38例脑血流灌注较术前明现好转,占86.3%,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造影提示41例桥血管通畅,代偿良好,占91%。结论STA-MCA 联合颞肌贴敷治疗成年人烟雾病能明显降低脑卒中发生率,并发症少。

    作者:周世聪;潘增军;李旭琴;陈东;张建功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六味地黄丸加味治疗肝肾阴虚证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丸加味治疗肝肾阴虚证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中医辨证为肝肾阴虚证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A、B、C 三组。A 组:给予六味地黄丸加味药物制成的蜜丸,每天2粒,连续服用6个月;B 组:给予唑来膦酸注射液5 mg 静脉滴注;C 组:同时给予中药蜜丸和唑来膦酸治疗;三组均同时服用碳酸钙 D3片;三组病例均观察、随访12个月,比较三组临床疗效。结果A、C 组治疗后3个月雌二醇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54,P =0.05,t =2.07, P =0.06)。A 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 VAS 评分分别为(3.75±1.32)分、(2.06±1.53)分,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10.18,P =0.00,t =9.26,P =0.00)。A 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 SF-36评分分别为(90.82±12.38)分、(105.82±9.06)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8.40,P =0.00,t =5.21,P =0.00)。A 组治疗后6个月腰1~4骨密度为(0.85±0.07)g/m2,与治疗前[(0.76±0.07)g/m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7.56,P =0.00);A 组治疗后6个月 Wards 区骨密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8.07,P =0.00)。C 组治疗后6个月腰1~4骨密度为(0.91±0.07)g/m2,与 B 组[(0.88±0.05)g/m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7.19,P =0.00);C 组治疗后6个月 Wards 区骨密度为(0.62±0.04)g/m2,与 B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6.22,P =0.00)。A 组治疗后6个月中医证候积分为(5.42±2.13)分,与 B 组[(10.75±4.08)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3.29,P =0.00)。结论六味地黄丸加味能提高骨密度,减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痛,改善其生活质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其与唑来膦酸合用可增强疗效。

    作者:张允;曾喻;廖敏;姜迎;罗勇;刘青松;陈世寅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超声检查对男性乳腺发育症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检查对男性乳腺发育症诊断价值。方法对46例男性乳腺肿块行高频超声探查,观察乳腺腺体位置,厚度,边界,形态,内部回声,内部血流信号,腋窝有无肿大淋巴结。结果32例为单侧发病,其中左侧发病例约为18例,右侧发病例14例,14例为双侧发病;声像图声像图表现28例为乳头下方见乳腺腺体组织回声,呈偏低回声,边界较为清晰,内部回声较为均匀,12例表现腺体组织增厚,回声增强,呈条索状,类似女性腺体增生的声像图,6例表现为片状不规则中强回声区;彩色多普勒表现为33例腺体组织内无明显血流信号,10例表现为腺体组织内见1~2条条状血流信号,3例表现为较为丰富的血流信号。结论超声检查其无痛苦,可重复性操作诊断率较高,是检查男性乳腺发育症首选方法。

    作者:段秉慧;潘绪芳;刘建民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支架外侧球囊扩张技术开通闭塞冠状动脉分支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支架外侧球囊扩张技术开通闭塞冠状动脉分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患者的26处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过程,所有病例初始采用常规介入技术,分支预留保护导丝,主支植入支架,术中出现分支闭塞,重新通过导丝失败时,采用小外径球囊沿被挤压的分支导丝送入至分支开口,在支架外扩张闭塞的分支开口,再入导丝后应用球囊扩张,必要时进行主支/分支的对吻球囊扩张或主支/分支双支架植入。结果26例分叉病变闭塞分支中,25例完成支架外侧球囊扩张,再入导丝后实现分支球囊扩张,挽救了闭塞分支,手术成功率96.2%,其中的6例进行了主支与分支球囊对吻扩张,2例补救性双支架植入。25例患者术后1~12(5.3±6.8)个月的随访中,无死亡、心肌梗死等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结论支架外侧球囊扩张技术可明显提高冠状动脉闭塞分支开通的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低,利于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贾国力;邢程;韩彩萍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C-反应蛋白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及其与脑出血预后相关性的研究

    自发性脑出血是一种高病死率、高致残率的疾病,发病率大约为60/10~80/10万人口/年,约占急性脑血管病的30%左右,急性期病死率约为30%~40%,是占急性脑血管病死亡原因的高的疾病[1],给社会及家庭带来极大的伤害。急性血肿的颅内占位及出血本身对脑及血管损害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是导致患者残疾和死亡的重要原因。随着脑出血发病机制研究的进展,证明了脑出血后出血部位和周围组织存在着炎性反应,炎症因子参与脑出血后的许多病理生理过程的重要环节,出血后组织损伤与水肿的发生与炎性反应有关,通过不同的途径加重脑损害[2]。C-反应蛋白(CRP)是炎症标志物中敏感、主要的一种,是目前有价值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被认为是心脑血管病危险评估的金标准,但目前国内外学者对 CRP 的研究报道多集中在对缺血性卒中的研究,笔者就近年来 CRP 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及其与脑出血预后相关性方面所进行的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李静;柳雨希;钱文军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早期阶段性功能锻炼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期阶段性功能锻炼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乳腺癌术后患者10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锻炼,观察组给予术后早期阶段性功能锻炼,记录两组临床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86,P <0.05)。观察组干预后大心率时间(4.67±1.21)min,距离(256.37±30.19)m,心率恢复时间(6.83±1.43)min,主观用力感觉评分(10.33±1.68)分;对照组干预后大心率时间(3.21±0.68)min,距离(189.71±17.83)m,心率恢复时间(10.38±2.57)min,主观用力感觉评分(7.75±0.65)分,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7.585、13.709、8.704、10.328,均 P <0.05)。观察组发生上肢水肿3例,皮下积液2例,皮瓣坏死2例;对照组发生上肢水肿11例,皮下积液9例,皮瓣坏死8例,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282、4.981、3.983,均 P <0.05)。结论早期阶段性功能锻炼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肩关节活动度,提升患者耐力,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叶美娜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及血脂水平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脂水平检测的意义。方法分别检测3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300例健康体检成年人 hs-CRP 与血脂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hs-CRP、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分别为(25.9±5.2)mmol/L、(7.5±2.3)mmol/L、(2.8±0.21)mmol/L、(0.8±0.1)mmol/L、(3.3±0.2)mmol/L;对照组 hs-CRP、总胆固醇、血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分别为(6.3±1.2)mmol/L、(4.2±0.2)mmol/L、(1.5±0.2)mmol/L、(2.2±1.5)mmol/L、(2.5±0.5)mmol/L,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5.9、5.1、4.8、4.6、和4.5,均 P <0.05)。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总胆固醇、血三酰甘油、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s-CRP为急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β=0.53、0.68、0.69、1.20、0.69;S.E =0.23、0.16、0.28、0.24、0.25,OR =5.6、4.8、6.2、7.8、9.2;95%CI =0.58~38.50、0.69~36.80、0.57~35.70、0.68~44.20、0.21~48.20,P <0.01)。结论血脂代谢异常与 hs-CRP 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脑梗死患者应该积极对血脂异常进行治疗。

    作者:吴芦英;张军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肝素钠和肝素锂抗凝血浆代替血清在临床生化检验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肝素钠和肝素锂抗凝血浆代替血清在临床生化检验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取健康体检者50例,采血后制备肝素钠抗凝血浆、肝素锂抗凝血浆及血清,分别检测其钾(K)、钠(Na)、钙(Ca)、低密度脂蛋白(LDL)、乳酸脱氢酶(LDH)、细胞因子(CK)、血尿素氮(BUN)、血清尿酸(UA)、碱性磷酸酶(ALP)、镁(Mg)、总胆固醇的标准值(CHO)、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甘油三酯(TG)等水平,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肝素钠抗凝血浆的 K、Na、Tca、LDL、LDH、CK、BUN、UA、ALP、Mg、CHO、TBil、DBil、TG 水平分别为(4.42±0.27)mmol/L、(137.00±1.70)mmol/L、(2.56±0.41)mmol/L、(115.53±88.93)mmol/L、(5.06±1.18)mmol/L、(281.56±67.36)mmol/L、(84.41±74.02)μmol/L、(0.99±0.18)U /L、(4.62±1.26)μg/L、(17.18±15.66)mmol/L、(2.22±2.66)μmol/L、(2.28±7.70)mmol/L,均明显比血清低(t =-3.415、-2.017、-4.739、-3.571、-3.155、-2.778、-4.117、-7.65、-10.799、-5.677、-3.192、-8.625、-5.401、-3.483,均 P <0.05);肝素锂抗凝血浆的 K、Na、TCa、BUN、UA、ALP、DBil、TP、Mg、CK、HDL-C、LDL、LDH 水平分别为(4.51±0.30)mmol/L、(137.06±1.56)mmol/L、(2.60±0.08)mmol/L、(5.08±1.22)mmol/L、(281.86±67.78)μmol/L、(84.83±74.82)U /L、(2.22±2.56)μmol/L、(74.15±10.94)mmol/L、(0.99±0.17)μg/L、(118.47±92.77)U /L、(1.68±0.72)mmol/L、(2.55±0.66)mmol/L、(129.82±30.34)U /L,均明显比血清低(t =-3.517、-3.273、-4.128、-3.101、4.749、-2.271、-4.586、-6.706、-10.095、-5.837、2.234、-7.309、-7.175、-14.875,均 P <0.05);肝素锂与肝素钠抗凝血浆与血清在HDL-C、LDL、BUN、Cr、TBil、DBil、Na、Cl、UA、GGT、ALP、ALT、AST、TP、ALB、TBA、Mg、CHO、LDH、CK、CK-MB、AMS、TG、Glu 等24个项目均有良好的相关性(均 r >0.800)。结论肝素钠和肝素锂抗凝血浆代替血清应用于临床生化检验中切实可行。

    作者:郭燕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车前子醇提取物对不同糖尿病模型小鼠降血糖效果的评价

    目的:探讨车前子醇提取物对不同糖尿病造模类型实验小鼠的降血糖效果。方法分别采用不同类型的糖尿病小鼠模型,即肾上腺素性高血糖小鼠模型、葡萄糖性高血糖小鼠模型以及四氧嘧啶性糖尿病小鼠模型进行实验。结果车前子醇提取物的高剂量组[(10.26±1.76)mmol/L]对肾上腺素性高血糖小鼠[(14.74±2.47)mmol/L]具有极明显的降血糖作用(t =2.558,P <0.01);中剂量组[(11.74±2.35)mmol/L]对肾上腺素性高血糖小鼠具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t =1.524,P <0.05);车前子醇提取物的高剂量组[(11.38±1.76)mmol/L]对葡萄糖性高血糖小鼠[(16.15±2.49)mmol/L]具有极明显的降血糖作用(t =2.710,P <0.01),中剂量组[(13.01±3.23)mmol/L]对葡萄糖性高血糖小鼠具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t =1.334,P <0.05)。结论车前子醇提取物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明显的降低血糖作用。

    作者:张居卫;张建顺;张海英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累及脑干的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二例

    例1:男,41岁,因头颈部疼痛2周,视物双影1周,加重1 d 入院。否认高血压、糖尿病、肾脏病病史。入院查体:血压230/130 mmHg,神经系统查体未见异常。头颅 CT 平扫未见异常。头颅 MRI 检查示:脑干、小脑、脊髓异常信号,呈等T1、稍长 T2信号改变,FLAIR 像上显示病灶更加明显,DWI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显示病灶无明显强化。脑电图检查未见异常。腰穿脑脊液压力220 mmH2 O,常规生化正常,病原学检查阴性。入院后患者剧烈头痛,频繁恶心、呕吐,并突发意识不清、四肢抽搐1次,症状持续约1 min 自行缓解,血压高达240/140 mmHg,诊断: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RES)、高血压3级,给予硝普钠微量泵控制静注降压,甘露醇脱水、降颅压,卡马西平控制痫性发作,患者头痛症状明显减轻,未见出现癫痫发作,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7 d 后复查头颅 MRI 病灶明显缩小,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出院后3个月复查头颅MRI 未见异常信号。

    作者:王静;苏东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磷酸肌酸钠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钠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浆血管紧张素Ⅱ和氧自由基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方法选择8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儿童病毒性心肌炎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方法治疗,包括休息、维生素 C、抗病毒药物和抗菌剂、营养心肌代谢药药物,对照组再给予卡托普利0.5 mg/kg,2次/d,观察组再给予磷酸肌酸钠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卡托普利同对照组,磷酸肌酸钠0.5~1 g/d,1次/d,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浓度,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查仪检测心功能指标(心脏射血分数EF、心室短轴缩短率 FS、二尖瓣舒张晚期血流速度峰值与心脏舒张功能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峰值比值VA /TE),进行血清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检测,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心电图疗效。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及心电图疗效为95%、90%,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0%、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367、8.571,均 P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 EF、FS、SOD 较治疗前明显升高(t =11.689、8.447、9.524和7.714、7.985、6.166,均P <0.01),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浓度、VA /TE、血清 MDA 较治疗前明显降低(t =17.572、5.772、9.744和9.228、3.553、3.855,均 P <0.05),观察组治疗后 SOD 明显高于对照组(t =3.932,P <0.05),VA /TE、MDA、血管紧张素Ⅱ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t =3.446、3.633、10.315,均 P <0.05)。结论磷酸肌酸钠联合卡托普利能够协同改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心功能,与其降低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浓度及清除自由基有关,显著提高常规疗法的临床疗效及心电图疗效,是治疗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良好方案,值得临床尝试推广。

    作者:林元涛;曾晓玲;陈亮;徐艳;张燕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桂枝加芍药汤化裁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不宁腿综合征21例

    目的:观察桂枝加芍药汤化裁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不宁腿综合征(RLS )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1年以上合并 RLS 的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1例,对照组21例。对照组给予每周2次血液透析联合每周1次血液滤过,同时给予西医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桂枝加芍药汤化裁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和8周后,应用国际不宁腿综合征评估量表(IRLS)和不宁腿综合征生活质量问卷(RLSQoL)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治疗4周后,观察组 IRLS、RLSQoL 评分分别为(13.8±6.7)分、(68.6±17.8)分,对照组 IRLS、RLSQoL 评分分别为(14.9±7.3)分、(64.8±17.4)分,均较治疗前改善(t =9.117、16.170、6.308、15.204,均 P <0.05),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 IRLS、RLSQoL 评分分别为(6.8±4.5)分、(90.1±19.0)分,改善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717、3.165,均 P <0.05)。结论桂枝加芍药汤化裁治疗血液透析患者 RLS 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刘猛;王梅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安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