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冬冬
目的:了解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点、治疗和预后。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45例 RMPP 和74例普通 MPP 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儿一般资料、临床表现、胸部影像学、实验室检查以及治疗和预后。结果与普通 MPP 组比较,RMPP 组患儿年龄偏大[(6.14±3.35)岁],发热时间[(9.49±5.28)d]、住院时间[(11.45±3.42)d]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1);单侧肺部受累[41(91.11%)]、肺部大片状实变影[35(77.78%)]、肺内并发症[21(46.67%)]和肺外并发症[24(51.33%)]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RP、ESR、LDH、IgM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37例(82%)RMPP 患儿需联合使用了头孢曲松钠,32例(71.7%) RMPP 需联合使用了糖皮质激素,6例 RMPP 患儿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介入治疗痊愈。仅1例 RMPP 患儿发生后遗症。结论年龄偏大儿童、持续高热、肺部大片实变影、肺内外并发症、CRP、ESR、LDH、IgM等增高是 RMPP 发病的临床相关因素,对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效果不好的患儿,可联合使用头孢类抗生素和/或激素治疗,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介入治疗效果肯定。
作者:吴跃进;张建华;冯玲玲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区域性医学影像会诊体系在推进区域影像同质化中的作用。方法以区域医学影像会诊中心为平台,运用统一的质量标准在区域内实行放射质控一体化管理,通过会诊专家实时把控会诊病例的图像质量和报告质量,每月组织专家和联网单位质控员抽查影像质量和报告质量。对不达标联网单位查找原因,提出整改措施,督促落实,实现质量持续改进。结果经过一年同质化管理,实时会诊病例的图像重拍率和报告退写率分别由10%、12%下降至2%、4%,每月随机抽查病例的图像质量和诊断报告优良率分别由83%、89%上升到98%、100%,达到考核目标要求(优良率≥90%)。结论通过区域性医学影像会诊中心平台对联网单位放射质控进行一体化管理,入网医院所有拍片检查的投照体位、图像大小、报告格式实现统一,影像检查的规范性和准确性达到一致,实现影像检查的同质化。
作者:姚伟根;黄国来;严洋;杨汉卿;王鸿林;孙东方 刊期: 2015年第12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调查深圳市龙岗区不同等级医院门诊大金额处方用药情况,探讨门诊大金额处方的用药合理性,为规范大处方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深圳市龙岗区两家一级医院、两家二级医院和一家三级医院为研究对象。选取门诊大处方(一级医院门诊药房150元以上、二级医院门诊西药房200元以上和三级医院门诊西药房300元以上的处方定义为大处方),采用合理用药国际指标进行分析。结果一、二、三级医院的平均每处方用药品种数分别为2.96、2.61、2.61种;药品费用分别为150~200元、>200~250元、300~350元的处方所占比例大,分别占49.6%、56.6%和37.7%,中成药使用频率分别为60.08%、68.18%和41.62%,存在不合理使用现象;一、二级医院处方临床诊断主要以外伤、支气管炎、阴道炎为主,药品使用存在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和不合理输液现象,三级医院处方临床诊断主要以糖尿病、高血压、脑梗死为主,个别辅助用药量较大,存在滥用嫌疑。结论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各级别医院的中成药使用频率均较高,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对药物使用的管理制度,对西医医师的中成药处方加强监管核查,对辅助性用药进行一定的限制和干预,以降低大处方比例。
作者:邹蔼珍;吴雪峰;庞惠民;吕晓丹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异型淋巴细胞计数、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临床表现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的研究方法,收集确诊为 IM的住院患儿206例,分析异型淋巴细胞、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和临床症状及三者相互关系。结果IM患儿 CD +3升高、CD +3 CD +4降低、CD +3 CD +8升高及NK 计数降低,健康对照组患儿分别为(64.23±6.26)%、(32.96±8.68)%、(20.25±7.45)%、(14.68±5.4)%,而 IM患儿分别为(84.13±14.64)%、(18.45±5.14)%、(54.46±16.82)%、(4.65±1.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90.29%患儿异型淋巴细胞增高≥10%,异型淋巴细胞计数越高的患儿,淋巴细胞亚群异常越明显,异型淋巴细胞≥20%的患儿,CD +3 CD +8升高和 NK 细胞计数降低更为明显,分别为(58.78±16.67)%、(3.28±1.57)%,异型淋巴细胞<20%>10%与<1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分别为(54.53±15.12)%、(4.55±1.64)%及(50.25±14.23)%、(5.13±1.84)%。重症 IM较轻型IM患儿及对照组患儿相比,CD +3 CD +8升高和 NK 细胞计数降低更为明显,分别为(57.78±15.45)%、(3.18±1.61)%、(51.09±12.26)%、(4.68±1.82)%、(20.25±7.45)%、(14.68±5.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IM存在免疫功能异常,异型淋巴细胞的数量、CD +3、CD +3 CD +4、CD +3 CD +8和 NK 计数可作为病情观察监测指标。
作者:唐普润;邓素娟;钟乐璇;胡湘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肝素钠和肝素锂抗凝血浆代替血清在临床生化检验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取健康体检者50例,采血后制备肝素钠抗凝血浆、肝素锂抗凝血浆及血清,分别检测其钾(K)、钠(Na)、钙(Ca)、低密度脂蛋白(LDL)、乳酸脱氢酶(LDH)、细胞因子(CK)、血尿素氮(BUN)、血清尿酸(UA)、碱性磷酸酶(ALP)、镁(Mg)、总胆固醇的标准值(CHO)、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甘油三酯(TG)等水平,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肝素钠抗凝血浆的 K、Na、Tca、LDL、LDH、CK、BUN、UA、ALP、Mg、CHO、TBil、DBil、TG 水平分别为(4.42±0.27)mmol/L、(137.00±1.70)mmol/L、(2.56±0.41)mmol/L、(115.53±88.93)mmol/L、(5.06±1.18)mmol/L、(281.56±67.36)mmol/L、(84.41±74.02)μmol/L、(0.99±0.18)U /L、(4.62±1.26)μg/L、(17.18±15.66)mmol/L、(2.22±2.66)μmol/L、(2.28±7.70)mmol/L,均明显比血清低(t =-3.415、-2.017、-4.739、-3.571、-3.155、-2.778、-4.117、-7.65、-10.799、-5.677、-3.192、-8.625、-5.401、-3.483,均 P <0.05);肝素锂抗凝血浆的 K、Na、TCa、BUN、UA、ALP、DBil、TP、Mg、CK、HDL-C、LDL、LDH 水平分别为(4.51±0.30)mmol/L、(137.06±1.56)mmol/L、(2.60±0.08)mmol/L、(5.08±1.22)mmol/L、(281.86±67.78)μmol/L、(84.83±74.82)U /L、(2.22±2.56)μmol/L、(74.15±10.94)mmol/L、(0.99±0.17)μg/L、(118.47±92.77)U /L、(1.68±0.72)mmol/L、(2.55±0.66)mmol/L、(129.82±30.34)U /L,均明显比血清低(t =-3.517、-3.273、-4.128、-3.101、4.749、-2.271、-4.586、-6.706、-10.095、-5.837、2.234、-7.309、-7.175、-14.875,均 P <0.05);肝素锂与肝素钠抗凝血浆与血清在HDL-C、LDL、BUN、Cr、TBil、DBil、Na、Cl、UA、GGT、ALP、ALT、AST、TP、ALB、TBA、Mg、CHO、LDH、CK、CK-MB、AMS、TG、Glu 等24个项目均有良好的相关性(均 r >0.800)。结论肝素钠和肝素锂抗凝血浆代替血清应用于临床生化检验中切实可行。
作者:郭燕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康复运动操群组管理在脑卒中肌痉挛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康复科脑卒中肌痉挛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进行常规“一对一”的康复训练;观察组40例,实施康复运动操群组管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的功能训练依从性和康复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参与训练依从性、效果监测依从性、主动学习依从性评分分别为(17.2±2.2)分、(8.3±1.7)分、(7.8±1.3)分,均高于对照组(t =9.781、7.979、6.951,均 P <0.01);功能训练两周后观察组患者 FMA 和 BI 评分分别为(75.88±17.52)分、(63.32±13.72)分,均高于对照组(t =3.994、5.611,均 P <0.01);观察组患者Ashworth 分级明显低于对照组(z =2.545、2.599,P <0.05)。结论康复运动操群组管理能提高患者功能训练依从性;明显提高患者康复训练的效果。
作者:詹小理;朱文宗;张晓晓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非线性融合技术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肝脏疾病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进行双源 CT 双能量非线性融合与线性融合成像,比较两种图像质量,并对肝脏病灶区及健康肝组织进行对比,分析肝脏病变门静脉血管的变化。结果非线性融合图像的CT 值差为(59.71±7.64)Hu,高于线性融合图像 CT 值差的(31.35±10.53)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4.361,P <0.05);非线性融合图像肝病灶区对比噪声比、肝实质信噪比分别为(2.94±1.06)、(5.62±1.53),均高于线性融合图像的(4.84±2.36)、(8.35±1.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1.914、2.059,均 P <0.05)。结论采用双源 CT 双能量非线性融合技术可在不增加扫描期相的情况下显著提高 CT 对于肝实质及门静脉的成像质量,并且非线性融合图像对于病灶的成像较线性融合图像更加清晰,尤其是微小病灶,有助于提高肝脏病灶的临床检出率。
作者:宋冬冬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车前子醇提取物对不同糖尿病造模类型实验小鼠的降血糖效果。方法分别采用不同类型的糖尿病小鼠模型,即肾上腺素性高血糖小鼠模型、葡萄糖性高血糖小鼠模型以及四氧嘧啶性糖尿病小鼠模型进行实验。结果车前子醇提取物的高剂量组[(10.26±1.76)mmol/L]对肾上腺素性高血糖小鼠[(14.74±2.47)mmol/L]具有极明显的降血糖作用(t =2.558,P <0.01);中剂量组[(11.74±2.35)mmol/L]对肾上腺素性高血糖小鼠具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t =1.524,P <0.05);车前子醇提取物的高剂量组[(11.38±1.76)mmol/L]对葡萄糖性高血糖小鼠[(16.15±2.49)mmol/L]具有极明显的降血糖作用(t =2.710,P <0.01),中剂量组[(13.01±3.23)mmol/L]对葡萄糖性高血糖小鼠具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t =1.334,P <0.05)。结论车前子醇提取物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明显的降低血糖作用。
作者:张居卫;张建顺;张海英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结合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在判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96例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脑血管病患者,均行二维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根据增强情况对斑块进行半定量分级,并检测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96例患者共查出146个斑块,其中硬斑块13个(8.9%),软斑块71个(48.6%),混合斑块62个(42.5%)。根据斑块超声造影半定量分级情况将患者分为三组,Ⅰ级组24例,Ⅱ级组46例,Ⅲ级组26例,三组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59.942,P <0.05),组间两两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16.837、20.682、15.416,均 P <0.05)。Pear-son 直线相关分析显示,斑块超声造影增强分级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呈正相关(r =0.709,P =0.000)。结论超声造影可以准确评估斑块内新生血管情况,超声造影半定量分级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呈正相关,两者结合能够为早期准确预测斑块稳定性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肖凤美;周桂花;崔兆芹;王俊英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与切开置管引流术治疗肝脓肿的疗效。方法选择行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肝脓肿患者50例,列为观察组,选择同期采用切开置管引流术治疗肝脓肿患者50例,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愈率、白细胞计数(WBC)、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 WBC 计数、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4.35±1.45)d、(3.68±1.68)d、(10.85±1.66)d、(13.76±2.80)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7.66±2.83)d、(6.22±2.75)d、(13.05±1.95)d、(17.96±2.91)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8.352,t2=9.145,t3=7.552,t4=8.443,均 P <0.05);观察组术后发生切口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对照组术后发生切口感染2例,脓胸1例,出血2例,发生率为10%,两组比较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3,P <0.05)。结论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东升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不同月龄段和不同季节婴儿肺炎病毒病原学谱。方法对1073例婴儿肺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儿鼻咽分泌物行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73例肺炎患儿中,病毒检出阳性406例,阳性率为37.8%,其中混合感染7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检出率高,共检出334例,占82.3%;1~6个月龄小婴儿 RSV 感染率为36.4%,与>6~12个月龄大婴儿 RSV 感染率的26.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5,P <0.05);冬春季 RSV 感染率为39.7%,显著高于夏秋季的13.6%;冬春季副流感病毒3感染率为1.8%,显著低于夏秋季的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27, P <0.05)。结论婴儿肺炎病毒病原学常见的为 RSV,对于小婴儿和冬春季要注意 RSV 感染,夏秋季要注意副流感病毒3感染。
作者:王敏;王林霞;汤鲁明;严纯雪;潘国权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评估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在寻找多发性骨转移瘤原发灶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行常规影像学检查(X 线、CT、MRI)疑诊为骨转移瘤的患者84例,利用18F-FDG PET/CT寻找原发灶。患者的终诊断通过组织病理学或临床及影像学检查随访证实。统计18F-FDG PET/CT 对骨转移瘤的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结果在84例患者中,18F-FDG PET/CT 发现原发灶49例,其中46例(54.8%)经手术或病理证实为原发灶,另外3例为假阳性;PET/CT 诊断为非骨转移瘤的35例患者,终病理和随访证实34例为非骨转移瘤;18F-FDG PET/CT 对骨转移瘤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54.8%(46/84)、93.9%(46/49)和95.2%(80/84);原发灶包括肺癌18例,前列腺癌9例,乳腺癌7例,淋巴瘤5例,肾癌4例,肝癌2例,子宫肉瘤1例。结论18F-FDG PET/CT 在寻找多发性骨转移瘤原发灶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准确性,对原发灶具有较高的检出率,有利于临床上综合治疗方案的制定。
作者:沈小东;潘建虎;陈泯涵;李金柱;黄华英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合并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及其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选取晚期 NSCLC 合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45例,采用支气管镜活检收集标本,提取 DNA,检测 EGFR 基因突变情况,同时所有患者均给予吉非替尼治疗。将 EGFR 基因发生突变患者定为突变组,EGFR 基因未发生突变患者定为正常组,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突变组患者13例(28.89%),CR 6例,PR 4例,客观缓解率76.92%,无进展生存期(PFS)(232.8±24.3)d;正常组患者32例(71.11%),CR 2例,PR 8例,客观缓解率31.25%,PFS(156.7±26.5)d;突变组患者客观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7.810,P <0.05),并且突变组 PFS 也显著高于对照组(t =5.665,P <0.05)。结论吉非替尼治疗EGFR 基因突变的晚期 NSCLC 合并恶性胸腔积液具有更好临床效果。
作者:邵燕儿;周磊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改良电痉挛法联合帕罗西汀治疗首发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抑郁状态患者1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采用改良电痉挛法联合帕罗西汀片进行治疗;对照组则单纯服用帕罗西汀片进行治疗。治疗8周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1周、治疗2周、治疗4周、治疗6周以及治疗8周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结果以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治疗1周、2周、4周、6周以及8周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结果分别为(16.29±5.13)分、(14.28±3.92)分、(11.19±2.97)分、(7.21±2.24)分以及(4.13±1.79)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相应指标(t =6.35、9.88、6.27、4.65、3.98,均 P <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的治愈率是89.09%,总有效率为98.18%,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3、0.34,P >0.05);在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头痛发生率为10.91%,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记忆力减退发生率为14.55%,显著高于对照组(χ2=3.91、5.93,均 P <0.05)。结论改良电痉挛法联合帕罗西汀治疗首发抑郁症具有起效迅速,临床疗效良好等优点,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杨致蓉;罗晓东;叶旦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鼻窥镜下三种手术方式治疗上颌窦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上颌窦囊肿患者95例,分别采用上颌窦窦口开放扩大术、下鼻道上颌窦开窗术以及上颌窦前壁开窗术三种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术后随访1年,分析三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经上颌窦窦口开放扩大术39例,痊愈37例,2例复发;经下鼻道上颌窦开窗术27例,痊愈26例,1例复发;经上颌窦前壁开窗术29例,29例痊愈;三种手术方式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治疗上颌窦囊肿术式的选择应根据囊肿的部位、大小以及是否伴有鼻-鼻窦疾病等多种因素确定。囊肿靠近窦口周围、窦腔外侧壁或伴有鼻窦疾病的上颌窦囊肿可采用上颌窦窦口开放扩大径路进行手术;靠近窦腔内侧壁、底壁的可采用下鼻道开窗径路;靠近窦腔前壁以及囊肿巨大或复发者可选择上颌窦前壁开窗手术径路;目的是达到彻底摘除囊肿,减轻组织损伤和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刘联合;叶玉清;程晋甫;苏宏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用支气管扩张剂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依据纳入排除标准共选取106例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倍氯米松治疗,研究组给予倍氯米松+沙美特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肺部指标的情况,包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和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以及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三项指标: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1秒率)分别为(1.6±0.8)L,(3.4±0.4)L,(48.6±2.3)%,均较对照组有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3%,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8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使用糖皮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效果较佳,既可有效改善患者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又可避免病情发展,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甘丽杏;王健 刊期: 2015年第12期
人类在妊娠的进程中怎样逃避自身免疫系统排斥的问题,1953年首先由 Medawar 提出,但时至今日,还是不能研究得到满意的结果。近年来研究发现 CD +4 CD +25调节性 T 细胞可能在妊娠免疫耐受中发挥非常重要作用,它在体内表达的失调以及功能的异常可能将影响妊娠的成败。笔者就CD +4 CD +25调节性 T 细胞的产生机制以及它与妊娠的关系综述如下。
作者:马兴璇;刘春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了解中成药不良反应(ADR)特征及发生原因,促进临床安全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寿光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12-2014年收集的中成药 ADR 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到符合标准的中成药 ADR 报告479份,涉及患者479例,其中男性224例,女性255例,多发于50岁以上老年人,占53.0%(254/479)。ADR 报告中涉及中成药品种以理血剂、清热剂和开窍剂为主,分别为278例(58.0%)、64例(13.4%)、51例(10.6%)。静脉给药方式是引发中成药 ADR 的重要途径[占78.5%(376/479)],注射剂发生率78.5%,不合理用药率为55.9%。ADR 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消化系统损害为主,分别占35.1%(183/522)、18.4%(96/522)。结论应用中成药应以辩证施治为首要原则,重视患者个体差异,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加强中成药制备工艺,完善药品说明书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中成药 ADR 的发生。
作者:孙美玲;张国山;张成玉;王爱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影响。方法从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采用随机抽取方法抽取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50例患者噻唑烷二酮类代表药物吡格列酮应用情况进行分析,治疗前后测量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h 血糖(2hFB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空腹胰岛素、炎性因子、糖化血红蛋白以及血管细胞黏附因子等指标。结果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 FBG、2h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以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明显下降,各项指标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患者治疗前后BMI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8219,P >0.05)。患者治疗后 TG、LDL-C 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 P <0.05);治疗后 TC 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 >0.05);治疗后 HDL-C 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2.1908,P >0.05)。患者治疗后 C 反应蛋白、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 <0.05);治疗后脂联素水平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 <0.05)。结论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可以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并对预防患者并发心血管病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伏星驰 刊期: 201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