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桂枝加芍药汤化裁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不宁腿综合征(RLS )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1年以上合并 RLS 的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1例,对照组21例。对照组给予每周2次血液透析联合每周1次血液滤过,同时给予西医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桂枝加芍药汤化裁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和8周后,应用国际不宁腿综合征评估量表(IRLS)和不宁腿综合征生活质量问卷(RLSQoL)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治疗4周后,观察组 IRLS、RLSQoL 评分分别为(13.8±6.7)分、(68.6±17.8)分,对照组 IRLS、RLSQoL 评分分别为(14.9±7.3)分、(64.8±17.4)分,均较治疗前改善(t =9.117、16.170、6.308、15.204,均 P <0.05),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 IRLS、RLSQoL 评分分别为(6.8±4.5)分、(90.1±19.0)分,改善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717、3.165,均 P <0.05)。结论桂枝加芍药汤化裁治疗血液透析患者 RLS 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刘猛;王梅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推拿治疗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痛经患者100例,按患者就诊先后顺序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推拿治疗,对照组口服布洛芬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痊愈26例,有效率94.0%;对照组痊愈4例,有效率58.0%,两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31,P <0.05)。结论推拿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汝玉江;郑晓燚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改良电痉挛法联合帕罗西汀治疗首发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抑郁状态患者1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采用改良电痉挛法联合帕罗西汀片进行治疗;对照组则单纯服用帕罗西汀片进行治疗。治疗8周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1周、治疗2周、治疗4周、治疗6周以及治疗8周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结果以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治疗1周、2周、4周、6周以及8周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结果分别为(16.29±5.13)分、(14.28±3.92)分、(11.19±2.97)分、(7.21±2.24)分以及(4.13±1.79)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相应指标(t =6.35、9.88、6.27、4.65、3.98,均 P <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的治愈率是89.09%,总有效率为98.18%,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3、0.34,P >0.05);在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头痛发生率为10.91%,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记忆力减退发生率为14.55%,显著高于对照组(χ2=3.91、5.93,均 P <0.05)。结论改良电痉挛法联合帕罗西汀治疗首发抑郁症具有起效迅速,临床疗效良好等优点,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杨致蓉;罗晓东;叶旦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lc)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26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与180例体检者进行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与空腹血糖(FBG)测定,比较观察组与体检组 FPG、HbA1c 检测结果;以 FPG 5.6~6.9 mmol/L、HbAlc 5.7%~6.4%为诊断标准对体检组进行早期糖尿病检测并比较结果。结果体检组平均空腹血糖为(5.03±0.22)mmol/L,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46±1.21)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4.76,P <0.05)。观察组 HbAlc 检测为(9.78±2.66)%,明显高于体检组(4.48±0.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3.82,P <0.05)。以 FPG 5.6~6.9 mmol/L 为诊断标准,体检组中诊断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为18.89%,以 HbAlc5.7%~6.4%为诊断标准,体检组中诊断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为7.78%,联合 FPG 与HbAlc 诊断体检组中诊断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为4.44%,与单独指标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84、9.65、46.71,均 P <0.01)。结论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糖尿病筛查、诊断均有重要临床意义。联合空腹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糖尿病前期诊断与控制有重要价值。
作者:陶晓薇;赵晓飞;杜维婧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康复运动操群组管理在脑卒中肌痉挛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康复科脑卒中肌痉挛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进行常规“一对一”的康复训练;观察组40例,实施康复运动操群组管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的功能训练依从性和康复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参与训练依从性、效果监测依从性、主动学习依从性评分分别为(17.2±2.2)分、(8.3±1.7)分、(7.8±1.3)分,均高于对照组(t =9.781、7.979、6.951,均 P <0.01);功能训练两周后观察组患者 FMA 和 BI 评分分别为(75.88±17.52)分、(63.32±13.72)分,均高于对照组(t =3.994、5.611,均 P <0.01);观察组患者Ashworth 分级明显低于对照组(z =2.545、2.599,P <0.05)。结论康复运动操群组管理能提高患者功能训练依从性;明显提高患者康复训练的效果。
作者:詹小理;朱文宗;张晓晓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结肠造口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提高造口患者术后的生命质量。方法查阅近年结肠造口患者护理的国内外相关文献并结合该单位结肠造口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对结肠造口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情况进行总结。结果术前后有效的心理护理、个体化的结肠造口定位、有效地造口周围皮肤的护理,可有效地预防术后并发症,提高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有效地造口护理和康复可以提高造口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苏小梅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造口师为主体的个案管理团队在肠造口出院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出院的首次肠造口患者120例,按出院时间分为对照组(n =60)和观察组(n =60),对照组实施常规延续护理,观察组以造口治疗师为主体的个案管理团队干预。比较两组患者1年的生活质量和焦虑程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不良反应和特异性模块评分分别为(63.34±30.04)分、(63.78±27.25)分、(66.59±24.52)分、(67.32±21.87)分、(62.44±23.52)分,对照组分别为(57.15±24.88)分、(59.04±26.29)分、(59.42±25.33)分、(64.45±28.44)分、(59.72±20.25)分,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2.560、2.498、3.002、2.324、2.038,均 P <0.05);干预后,观察组 SAS 评分为(47.74±5.70)分,对照组为(50.29±5.42)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354,P <0.05)。结论造口治疗师为主体的个案管理团队能够有效提高肠造口患者出院后的生命质量,减轻其焦虑,是延续护理可行途径之一。
作者:宋海芳;金文君;谈振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肝素钠和肝素锂抗凝血浆代替血清在临床生化检验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取健康体检者50例,采血后制备肝素钠抗凝血浆、肝素锂抗凝血浆及血清,分别检测其钾(K)、钠(Na)、钙(Ca)、低密度脂蛋白(LDL)、乳酸脱氢酶(LDH)、细胞因子(CK)、血尿素氮(BUN)、血清尿酸(UA)、碱性磷酸酶(ALP)、镁(Mg)、总胆固醇的标准值(CHO)、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甘油三酯(TG)等水平,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肝素钠抗凝血浆的 K、Na、Tca、LDL、LDH、CK、BUN、UA、ALP、Mg、CHO、TBil、DBil、TG 水平分别为(4.42±0.27)mmol/L、(137.00±1.70)mmol/L、(2.56±0.41)mmol/L、(115.53±88.93)mmol/L、(5.06±1.18)mmol/L、(281.56±67.36)mmol/L、(84.41±74.02)μmol/L、(0.99±0.18)U /L、(4.62±1.26)μg/L、(17.18±15.66)mmol/L、(2.22±2.66)μmol/L、(2.28±7.70)mmol/L,均明显比血清低(t =-3.415、-2.017、-4.739、-3.571、-3.155、-2.778、-4.117、-7.65、-10.799、-5.677、-3.192、-8.625、-5.401、-3.483,均 P <0.05);肝素锂抗凝血浆的 K、Na、TCa、BUN、UA、ALP、DBil、TP、Mg、CK、HDL-C、LDL、LDH 水平分别为(4.51±0.30)mmol/L、(137.06±1.56)mmol/L、(2.60±0.08)mmol/L、(5.08±1.22)mmol/L、(281.86±67.78)μmol/L、(84.83±74.82)U /L、(2.22±2.56)μmol/L、(74.15±10.94)mmol/L、(0.99±0.17)μg/L、(118.47±92.77)U /L、(1.68±0.72)mmol/L、(2.55±0.66)mmol/L、(129.82±30.34)U /L,均明显比血清低(t =-3.517、-3.273、-4.128、-3.101、4.749、-2.271、-4.586、-6.706、-10.095、-5.837、2.234、-7.309、-7.175、-14.875,均 P <0.05);肝素锂与肝素钠抗凝血浆与血清在HDL-C、LDL、BUN、Cr、TBil、DBil、Na、Cl、UA、GGT、ALP、ALT、AST、TP、ALB、TBA、Mg、CHO、LDH、CK、CK-MB、AMS、TG、Glu 等24个项目均有良好的相关性(均 r >0.800)。结论肝素钠和肝素锂抗凝血浆代替血清应用于临床生化检验中切实可行。
作者:郭燕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尤瑞克林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给予尤瑞克林与奥扎格雷钠联合治疗,14 d 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患者症状改善情况,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 评分)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ADL),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包括全血高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红细胞沉降率),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48/5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6%(33/5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6.105,P <0.01);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红细胞沉降率、NHISS 评分较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6.589、3.762、6.204、3.661、8.112、5.774、5.542、3.529、9.429、3.962、9.621、6.586,均 P <0.05), ADL 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7.673、5.446,均 P <0.05),观察组治疗后血高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红细胞沉降率、NHISS 评分较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3.387、3.545、3.525、3.288、3.302、4.988,均 P <0.05),ADL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446,P <0.05)。结论尤瑞克林与奥扎格雷钠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促进神经功能缺损改善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且安全性良好,值得推广。
作者:黄春巧;何瑛;王爱菊;张玲斌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不同月龄段和不同季节婴儿肺炎病毒病原学谱。方法对1073例婴儿肺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儿鼻咽分泌物行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73例肺炎患儿中,病毒检出阳性406例,阳性率为37.8%,其中混合感染7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检出率高,共检出334例,占82.3%;1~6个月龄小婴儿 RSV 感染率为36.4%,与>6~12个月龄大婴儿 RSV 感染率的26.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5,P <0.05);冬春季 RSV 感染率为39.7%,显著高于夏秋季的13.6%;冬春季副流感病毒3感染率为1.8%,显著低于夏秋季的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27, P <0.05)。结论婴儿肺炎病毒病原学常见的为 RSV,对于小婴儿和冬春季要注意 RSV 感染,夏秋季要注意副流感病毒3感染。
作者:王敏;王林霞;汤鲁明;严纯雪;潘国权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早期连续性肾替代治疗(CRRT)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相关性肾损害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40例 SAP 合并急性肾损害(AK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1例和 CRRT 组19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CRRT 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 CRRT 治疗。对两组患者的肌酐、尿素氮水平,TNF-α、IL-1、IL-6水平,APACHEⅡ评分及机械通气例数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RRT 组第3天肌酐、尿素氮水平均明显降低(t =2.836、2.952,P =0.003、0.004);与对照组比较,CRRT 组患者第3天 IL-1、IL-6、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t =2.376、2.414、2.197,P =0.351、0.028、0.042);与对照组患者比较,治疗后 CRRT 组患者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例数、病死率明显降低[(20.16±5.23)分与(13.83±4.48)分,14例(66.7%)与6例(31.6%),8例(38.1%)与2例(14.3%),t =4.572,χ2=4.912、4.043;P =0.0329、0.027、0.044]。结论早期 CRRT 治疗 SAP 患者能通过清除 SAP 患者 IL-1、IL-6、TNF-α等细胞因子,减轻患者急性肾损害,使重症胰腺炎患者获得更大的临床效益。
作者:蒋帆;黄文娣;张凌志;张近波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复方血栓通胶囊、石斛夜光丸联合氨碘肽滴眼液治疗玻璃体混浊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玻璃体混浊患者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氨碘肽滴眼液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复方血栓通胶囊、石斛夜光丸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6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8.33%(χ2=9.09,P <0.05);观察组患者中青年玻璃体混浊患者总有效率(78.79%)明显高于老年玻璃体混浊患者(5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4,P <0.05);观察组治疗后两年内玻璃体混浊复发率为28.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8.33%(χ2=11.67,P <0.05)。结论复方血栓通胶囊、石斛夜光丸联合氨碘肽滴眼液对玻璃体混浊患者的治疗具有积极作用,可提高临床总有效率,恢复患者视力,避免玻璃体混浊的再次复发,安全、有效,应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何陈亮;胡振仙;李永波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脂水平检测的意义。方法分别检测3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300例健康体检成年人 hs-CRP 与血脂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hs-CRP、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分别为(25.9±5.2)mmol/L、(7.5±2.3)mmol/L、(2.8±0.21)mmol/L、(0.8±0.1)mmol/L、(3.3±0.2)mmol/L;对照组 hs-CRP、总胆固醇、血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分别为(6.3±1.2)mmol/L、(4.2±0.2)mmol/L、(1.5±0.2)mmol/L、(2.2±1.5)mmol/L、(2.5±0.5)mmol/L,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5.9、5.1、4.8、4.6、和4.5,均 P <0.05)。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总胆固醇、血三酰甘油、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s-CRP为急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β=0.53、0.68、0.69、1.20、0.69;S.E =0.23、0.16、0.28、0.24、0.25,OR =5.6、4.8、6.2、7.8、9.2;95%CI =0.58~38.50、0.69~36.80、0.57~35.70、0.68~44.20、0.21~48.20,P <0.01)。结论血脂代谢异常与 hs-CRP 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脑梗死患者应该积极对血脂异常进行治疗。
作者:吴芦英;张军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诊断肾细胞癌(RCC)及其 TNM分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65例 RCC 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2004年 WHO 病理类型的分类和2003年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癌症分期手册(第六版)》肾癌分期标准,采用 CDU 对 RCC 进行 TNM分期,并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对比分析。结果该组265例 RCC 中,右肾136例(51.32%),左肾129例(48.68%);肿瘤直径1.5~12.8 cm;组织病理学诊断肾透明细胞癌226例(85.28%),肾乳头状细胞癌28例(10.57%),肾嫌色细胞癌5例(1.89%),多房囊性肾细胞癌4例(1.51%),Bellini 集合管癌2例(0.75%)。CDU 与病理诊断结果符合250例(94.34%),CDU 漏、误诊15例(5.66%)。CDU 显示肾脏内低回声或等高回声以及混合回声的肿块,并向周围组织或脏器浸润性生长;各型血流信号均以肾透明细胞癌为主。CDU 与手术病理 TNM分期符合率为90.40%(226/250),T1 N0-1 M0、T2 N0-1 M0、T3 N0-2 M0-1和 T4 N0-2 M0-1符合率分别为92.12%(152/165)、85.71%(36/42)、82.14%(23/28)和100.00%(15/15)。结论CDU 可作为临床诊断RCC 的首选方法,对 TNM分期可提供重要信息。
作者:张毅;袁梅;刘薇;王伟;王正滨;孙立江;李玉军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影响。方法从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采用随机抽取方法抽取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50例患者噻唑烷二酮类代表药物吡格列酮应用情况进行分析,治疗前后测量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h 血糖(2hFB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空腹胰岛素、炎性因子、糖化血红蛋白以及血管细胞黏附因子等指标。结果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 FBG、2h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以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明显下降,各项指标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患者治疗前后BMI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8219,P >0.05)。患者治疗后 TG、LDL-C 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 P <0.05);治疗后 TC 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 >0.05);治疗后 HDL-C 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2.1908,P >0.05)。患者治疗后 C 反应蛋白、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 <0.05);治疗后脂联素水平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 <0.05)。结论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可以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并对预防患者并发心血管病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伏星驰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用支气管扩张剂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依据纳入排除标准共选取106例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倍氯米松治疗,研究组给予倍氯米松+沙美特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肺部指标的情况,包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和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以及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三项指标: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1秒率)分别为(1.6±0.8)L,(3.4±0.4)L,(48.6±2.3)%,均较对照组有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3%,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8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使用糖皮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效果较佳,既可有效改善患者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又可避免病情发展,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甘丽杏;王健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调强放疗同步 TP方案化疗结合腔内后装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将58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同步放化疗组30例)和对照组(单纯放疗组28例),两组患者的放疗方法相同,均采用体外调强放疗加腔内后装放疗的方法,观察组采用 TP 方案同步放化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1.4%,观察组有效率为83.3%,两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47,P <0.05);两组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放射性膀胱炎、放射性直肠炎,但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可提高患者近期疗效。
作者:张文兵;谢同芳;汤俊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合并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及其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选取晚期 NSCLC 合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45例,采用支气管镜活检收集标本,提取 DNA,检测 EGFR 基因突变情况,同时所有患者均给予吉非替尼治疗。将 EGFR 基因发生突变患者定为突变组,EGFR 基因未发生突变患者定为正常组,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突变组患者13例(28.89%),CR 6例,PR 4例,客观缓解率76.92%,无进展生存期(PFS)(232.8±24.3)d;正常组患者32例(71.11%),CR 2例,PR 8例,客观缓解率31.25%,PFS(156.7±26.5)d;突变组患者客观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7.810,P <0.05),并且突变组 PFS 也显著高于对照组(t =5.665,P <0.05)。结论吉非替尼治疗EGFR 基因突变的晚期 NSCLC 合并恶性胸腔积液具有更好临床效果。
作者:邵燕儿;周磊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早期阶段性功能锻炼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乳腺癌术后患者10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锻炼,观察组给予术后早期阶段性功能锻炼,记录两组临床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86,P <0.05)。观察组干预后大心率时间(4.67±1.21)min,距离(256.37±30.19)m,心率恢复时间(6.83±1.43)min,主观用力感觉评分(10.33±1.68)分;对照组干预后大心率时间(3.21±0.68)min,距离(189.71±17.83)m,心率恢复时间(10.38±2.57)min,主观用力感觉评分(7.75±0.65)分,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7.585、13.709、8.704、10.328,均 P <0.05)。观察组发生上肢水肿3例,皮下积液2例,皮瓣坏死2例;对照组发生上肢水肿11例,皮下积液9例,皮瓣坏死8例,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282、4.981、3.983,均 P <0.05)。结论早期阶段性功能锻炼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肩关节活动度,提升患者耐力,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叶美娜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通过分析围产期孕妇生殖道B族链球菌(GBS )的感染与不良妊娠结局,为临床医师制定有效地预防和治疗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2月,对795例围产期孕妇生殖道分泌物进行 GBS 培养鉴定,观察临床症状及不良妊娠结局,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795例孕妇中共检出 GBS 携带者256例,带菌率为32.2%。<30岁组(28.9%)与≥30岁组(42.3%)的带菌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095,P <0.01)。GBS 阳性者与 GBS 阴性者的临床症状发生率(18.8%,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514,P <0.01)。GBS 阳性组与 GBS 阴性组比较,胎膜早破、早产、宫内感染及新生儿感染发生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9.355、10.543、31.797、13.291,均 P <0.01)。结论围产期孕妇 GBS 带菌率较高,且高龄者易于感染;围产期孕妇感染 GBS 可增加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应予以临床干预。
作者:杨文东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了解中成药不良反应(ADR)特征及发生原因,促进临床安全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寿光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12-2014年收集的中成药 ADR 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到符合标准的中成药 ADR 报告479份,涉及患者479例,其中男性224例,女性255例,多发于50岁以上老年人,占53.0%(254/479)。ADR 报告中涉及中成药品种以理血剂、清热剂和开窍剂为主,分别为278例(58.0%)、64例(13.4%)、51例(10.6%)。静脉给药方式是引发中成药 ADR 的重要途径[占78.5%(376/479)],注射剂发生率78.5%,不合理用药率为55.9%。ADR 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消化系统损害为主,分别占35.1%(183/522)、18.4%(96/522)。结论应用中成药应以辩证施治为首要原则,重视患者个体差异,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加强中成药制备工艺,完善药品说明书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中成药 ADR 的发生。
作者:孙美玲;张国山;张成玉;王爱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评估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在寻找多发性骨转移瘤原发灶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行常规影像学检查(X 线、CT、MRI)疑诊为骨转移瘤的患者84例,利用18F-FDG PET/CT寻找原发灶。患者的终诊断通过组织病理学或临床及影像学检查随访证实。统计18F-FDG PET/CT 对骨转移瘤的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结果在84例患者中,18F-FDG PET/CT 发现原发灶49例,其中46例(54.8%)经手术或病理证实为原发灶,另外3例为假阳性;PET/CT 诊断为非骨转移瘤的35例患者,终病理和随访证实34例为非骨转移瘤;18F-FDG PET/CT 对骨转移瘤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54.8%(46/84)、93.9%(46/49)和95.2%(80/84);原发灶包括肺癌18例,前列腺癌9例,乳腺癌7例,淋巴瘤5例,肾癌4例,肝癌2例,子宫肉瘤1例。结论18F-FDG PET/CT 在寻找多发性骨转移瘤原发灶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准确性,对原发灶具有较高的检出率,有利于临床上综合治疗方案的制定。
作者:沈小东;潘建虎;陈泯涵;李金柱;黄华英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结合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在判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96例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脑血管病患者,均行二维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根据增强情况对斑块进行半定量分级,并检测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96例患者共查出146个斑块,其中硬斑块13个(8.9%),软斑块71个(48.6%),混合斑块62个(42.5%)。根据斑块超声造影半定量分级情况将患者分为三组,Ⅰ级组24例,Ⅱ级组46例,Ⅲ级组26例,三组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59.942,P <0.05),组间两两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16.837、20.682、15.416,均 P <0.05)。Pear-son 直线相关分析显示,斑块超声造影增强分级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呈正相关(r =0.709,P =0.000)。结论超声造影可以准确评估斑块内新生血管情况,超声造影半定量分级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呈正相关,两者结合能够为早期准确预测斑块稳定性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肖凤美;周桂花;崔兆芹;王俊英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调查深圳市龙岗区不同等级医院门诊大金额处方用药情况,探讨门诊大金额处方的用药合理性,为规范大处方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深圳市龙岗区两家一级医院、两家二级医院和一家三级医院为研究对象。选取门诊大处方(一级医院门诊药房150元以上、二级医院门诊西药房200元以上和三级医院门诊西药房300元以上的处方定义为大处方),采用合理用药国际指标进行分析。结果一、二、三级医院的平均每处方用药品种数分别为2.96、2.61、2.61种;药品费用分别为150~200元、>200~250元、300~350元的处方所占比例大,分别占49.6%、56.6%和37.7%,中成药使用频率分别为60.08%、68.18%和41.62%,存在不合理使用现象;一、二级医院处方临床诊断主要以外伤、支气管炎、阴道炎为主,药品使用存在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和不合理输液现象,三级医院处方临床诊断主要以糖尿病、高血压、脑梗死为主,个别辅助用药量较大,存在滥用嫌疑。结论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各级别医院的中成药使用频率均较高,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对药物使用的管理制度,对西医医师的中成药处方加强监管核查,对辅助性用药进行一定的限制和干预,以降低大处方比例。
作者:邹蔼珍;吴雪峰;庞惠民;吕晓丹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与弹性应变率比值对超声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US)检查Ⅲ~Ⅴ级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169例 BI-RADS-US 诊断为Ⅲ~Ⅴ级的乳腺肿块患者术前1周分别行超声造影与弹性成像检查,分析超声造影声像图及时间-强度曲线(TIC)特征并测定弹性应变率比值,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估两种检查方法对 BI-RADS-US Ⅲ~Ⅴ级乳腺肿块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结果超声造影与弹性应变率比值测定联合应用对于 BI-RADS-US Ⅲ~Ⅴ级乳腺肿块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96.15%、94.34%及95.11%,高于采用单一方法(χ2=4.659,P =0.032;χ2=4.146,P =0.041)。结论超声造影与弹性应变率比值能够使 BI-RADS-US Ⅲ~Ⅴ级误判的乳腺肿块得以纠正,进一步提高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的特异度及准确率。
作者:占海晏;臧国礼;金振晓;陈日曙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了解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点、治疗和预后。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45例 RMPP 和74例普通 MPP 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儿一般资料、临床表现、胸部影像学、实验室检查以及治疗和预后。结果与普通 MPP 组比较,RMPP 组患儿年龄偏大[(6.14±3.35)岁],发热时间[(9.49±5.28)d]、住院时间[(11.45±3.42)d]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1);单侧肺部受累[41(91.11%)]、肺部大片状实变影[35(77.78%)]、肺内并发症[21(46.67%)]和肺外并发症[24(51.33%)]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RP、ESR、LDH、IgM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37例(82%)RMPP 患儿需联合使用了头孢曲松钠,32例(71.7%) RMPP 需联合使用了糖皮质激素,6例 RMPP 患儿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介入治疗痊愈。仅1例 RMPP 患儿发生后遗症。结论年龄偏大儿童、持续高热、肺部大片实变影、肺内外并发症、CRP、ESR、LDH、IgM等增高是 RMPP 发病的临床相关因素,对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效果不好的患儿,可联合使用头孢类抗生素和/或激素治疗,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介入治疗效果肯定。
作者:吴跃进;张建华;冯玲玲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脑损伤后锥体束华勒氏变性的MRI 表现,以提高其诊断的准确性。方法收集25例原发性脑损伤后锥体束华勒氏变性的 MRI 资料,并分析其影像特征。结果25例患者中,原发病灶均位于幕上,2例于原发病灶同侧锥体束走行区出现连续的条带样长 T1或等 T1,长 T2改变,FLAIR 及 DWI 呈高信号。2例 T1 WI 呈低信号,T2 WI 及 FLAIR 呈高信号,DWI 等信号。21例为 T1 WI 低信号,T2 WI 高信号, FLAIR 高信号,DWI 等低信号且合并脑干萎缩。结论MRI 是诊断脑损伤后锥体束华勒氏变性的可靠方法。
作者:杨扬;严肃;吴立伟;单海荣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对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预防作用。方法将105例高血压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 A、B、C 三组,每组35例。A 组采用硝苯地平治疗,B 组给予硝苯地平和阿司匹林,C 组给予硝苯地平与双嘧达莫。观察三组患者的降压疗效,3年来通过定期随访所有患者,观察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预防效果。结果B 组脑梗死、心肌梗死、脑出血发生概率分别为2.85%、2.85%、0.00%,均少于 A组和 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4,P <0.05)。结论阿司匹林对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具有较佳的预防作用,值得推广和使用。
作者:江洪;刘洪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鼻窥镜下三种手术方式治疗上颌窦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上颌窦囊肿患者95例,分别采用上颌窦窦口开放扩大术、下鼻道上颌窦开窗术以及上颌窦前壁开窗术三种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术后随访1年,分析三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经上颌窦窦口开放扩大术39例,痊愈37例,2例复发;经下鼻道上颌窦开窗术27例,痊愈26例,1例复发;经上颌窦前壁开窗术29例,29例痊愈;三种手术方式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治疗上颌窦囊肿术式的选择应根据囊肿的部位、大小以及是否伴有鼻-鼻窦疾病等多种因素确定。囊肿靠近窦口周围、窦腔外侧壁或伴有鼻窦疾病的上颌窦囊肿可采用上颌窦窦口开放扩大径路进行手术;靠近窦腔内侧壁、底壁的可采用下鼻道开窗径路;靠近窦腔前壁以及囊肿巨大或复发者可选择上颌窦前壁开窗手术径路;目的是达到彻底摘除囊肿,减轻组织损伤和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刘联合;叶玉清;程晋甫;苏宏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车前子醇提取物对不同糖尿病造模类型实验小鼠的降血糖效果。方法分别采用不同类型的糖尿病小鼠模型,即肾上腺素性高血糖小鼠模型、葡萄糖性高血糖小鼠模型以及四氧嘧啶性糖尿病小鼠模型进行实验。结果车前子醇提取物的高剂量组[(10.26±1.76)mmol/L]对肾上腺素性高血糖小鼠[(14.74±2.47)mmol/L]具有极明显的降血糖作用(t =2.558,P <0.01);中剂量组[(11.74±2.35)mmol/L]对肾上腺素性高血糖小鼠具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t =1.524,P <0.05);车前子醇提取物的高剂量组[(11.38±1.76)mmol/L]对葡萄糖性高血糖小鼠[(16.15±2.49)mmol/L]具有极明显的降血糖作用(t =2.710,P <0.01),中剂量组[(13.01±3.23)mmol/L]对葡萄糖性高血糖小鼠具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t =1.334,P <0.05)。结论车前子醇提取物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明显的降低血糖作用。
作者:张居卫;张建顺;张海英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评价支架外侧球囊扩张技术开通闭塞冠状动脉分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患者的26处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过程,所有病例初始采用常规介入技术,分支预留保护导丝,主支植入支架,术中出现分支闭塞,重新通过导丝失败时,采用小外径球囊沿被挤压的分支导丝送入至分支开口,在支架外扩张闭塞的分支开口,再入导丝后应用球囊扩张,必要时进行主支/分支的对吻球囊扩张或主支/分支双支架植入。结果26例分叉病变闭塞分支中,25例完成支架外侧球囊扩张,再入导丝后实现分支球囊扩张,挽救了闭塞分支,手术成功率96.2%,其中的6例进行了主支与分支球囊对吻扩张,2例补救性双支架植入。25例患者术后1~12(5.3±6.8)个月的随访中,无死亡、心肌梗死等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结论支架外侧球囊扩张技术可明显提高冠状动脉闭塞分支开通的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低,利于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贾国力;邢程;韩彩萍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颅内外血管搭桥(STA-MCA)联合颞肌贴敷治疗成年人烟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采用颅内外血管搭桥联合颞肌贴敷治疗烟雾病病例的术前评估、手术方法、术后随访资料。结果出现术后并发症5例,其中颅内出血3例,脑梗死2例。随访6~35个月,无再出血病例,1例出现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缓解率为93.5%。术后复查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PECT)提示38例脑血流灌注较术前明现好转,占86.3%,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造影提示41例桥血管通畅,代偿良好,占91%。结论STA-MCA 联合颞肌贴敷治疗成年人烟雾病能明显降低脑卒中发生率,并发症少。
作者:周世聪;潘增军;李旭琴;陈东;张建功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丸加味治疗肝肾阴虚证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中医辨证为肝肾阴虚证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A、B、C 三组。A 组:给予六味地黄丸加味药物制成的蜜丸,每天2粒,连续服用6个月;B 组:给予唑来膦酸注射液5 mg 静脉滴注;C 组:同时给予中药蜜丸和唑来膦酸治疗;三组均同时服用碳酸钙 D3片;三组病例均观察、随访12个月,比较三组临床疗效。结果A、C 组治疗后3个月雌二醇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54,P =0.05,t =2.07, P =0.06)。A 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 VAS 评分分别为(3.75±1.32)分、(2.06±1.53)分,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10.18,P =0.00,t =9.26,P =0.00)。A 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 SF-36评分分别为(90.82±12.38)分、(105.82±9.06)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8.40,P =0.00,t =5.21,P =0.00)。A 组治疗后6个月腰1~4骨密度为(0.85±0.07)g/m2,与治疗前[(0.76±0.07)g/m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7.56,P =0.00);A 组治疗后6个月 Wards 区骨密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8.07,P =0.00)。C 组治疗后6个月腰1~4骨密度为(0.91±0.07)g/m2,与 B 组[(0.88±0.05)g/m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7.19,P =0.00);C 组治疗后6个月 Wards 区骨密度为(0.62±0.04)g/m2,与 B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6.22,P =0.00)。A 组治疗后6个月中医证候积分为(5.42±2.13)分,与 B 组[(10.75±4.08)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3.29,P =0.00)。结论六味地黄丸加味能提高骨密度,减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痛,改善其生活质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其与唑来膦酸合用可增强疗效。
作者:张允;曾喻;廖敏;姜迎;罗勇;刘青松;陈世寅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医用皮肤胶原修复再生功能敷料治疗面部皮炎的疗效。方法选取面部皮炎湿疹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0例;A 组为试验组,给予口服酮替芬片治疗及外用医用皮肤胶原修复再生功能敷料;B 组为对照组,仅给口服酮替芬片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开始后每3天随访1次,疗程15 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12 d、15 d 痊愈率分别为63.2%、65.0%,高于对照组的5.0%、5.0%,两组治疗后12 d、15 d 痊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4.83、15.82,均 P <0.01)。结论医用皮肤胶原修复再生功能敷料联合酮替芬片治疗面部皮炎湿疹安全有效。
作者:刘宏业;郭书萍;白莉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60例冠心病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观察组每晚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 服用,对照组每晚给予同等剂量的阿托伐他汀服用,连续21 d 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疗效,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血脂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3.728、4.516、5.322、3.143,均P <0.05),且观察组治疗后 TC、TG、LDL-C 水平低于对照组 HDL-C 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3.512、5.529、6.325、3.139,均 P <0.05);观察组治疗前后 hs-CRP、Hcy、IMT[(14.35±1.56)μmol/L 与(22.45±1.82)μmol/L、(0.31±0.03)g/L 与(0.45±0.06)g/L、(1.64±0.11)mm 与(2.03±0.12)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3.728、3.231、3.452,均 P <0.05),且观察组治疗后 hs-CRP、Hcy、IMT 低于对照组[(14.35±1.56)μmol/L 与(16.56±1.26)μmol/L、(0.31±0.03)g/L 与(0.38±0.05)g/L、(1.64±0.11)mm与(1.81±0.12)mm](t =3.512、3.529、4.325,均 P <0.05)。结论瑞舒伐他汀的治疗效果和降脂水平要优于阿托伐他汀。
作者:李春善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钠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浆血管紧张素Ⅱ和氧自由基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方法选择8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儿童病毒性心肌炎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方法治疗,包括休息、维生素 C、抗病毒药物和抗菌剂、营养心肌代谢药药物,对照组再给予卡托普利0.5 mg/kg,2次/d,观察组再给予磷酸肌酸钠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卡托普利同对照组,磷酸肌酸钠0.5~1 g/d,1次/d,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浓度,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查仪检测心功能指标(心脏射血分数EF、心室短轴缩短率 FS、二尖瓣舒张晚期血流速度峰值与心脏舒张功能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峰值比值VA /TE),进行血清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检测,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心电图疗效。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及心电图疗效为95%、90%,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0%、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367、8.571,均 P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 EF、FS、SOD 较治疗前明显升高(t =11.689、8.447、9.524和7.714、7.985、6.166,均P <0.01),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浓度、VA /TE、血清 MDA 较治疗前明显降低(t =17.572、5.772、9.744和9.228、3.553、3.855,均 P <0.05),观察组治疗后 SOD 明显高于对照组(t =3.932,P <0.05),VA /TE、MDA、血管紧张素Ⅱ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t =3.446、3.633、10.315,均 P <0.05)。结论磷酸肌酸钠联合卡托普利能够协同改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心功能,与其降低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浓度及清除自由基有关,显著提高常规疗法的临床疗效及心电图疗效,是治疗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良好方案,值得临床尝试推广。
作者:林元涛;曾晓玲;陈亮;徐艳;张燕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介入结合中药方剂灌肠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异位妊娠患者22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110例)与对照组(110例),观察组采用甲氨蝶呤介入联合中药方剂灌肠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甲氨蝶呤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显效74例,有效30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4.5%,对照组显效44例,有效50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为85.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5,P <0.05);两组治疗后血清β-HCG 等指标均明显改善,观察组改善更加明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05、12.93、10.92、10.50,均 P <0.05),观察组盆腔积液、包块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7.27、8.97、8.50,均 P <0.05);不良反应主要为口腔溃疡、胃肠道反应、轻度肝功能异常,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甲氨蝶呤介入结合中药方剂灌肠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确切、起效快、不良反应少。
作者:张汝倩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异型淋巴细胞计数、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临床表现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的研究方法,收集确诊为 IM的住院患儿206例,分析异型淋巴细胞、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和临床症状及三者相互关系。结果IM患儿 CD +3升高、CD +3 CD +4降低、CD +3 CD +8升高及NK 计数降低,健康对照组患儿分别为(64.23±6.26)%、(32.96±8.68)%、(20.25±7.45)%、(14.68±5.4)%,而 IM患儿分别为(84.13±14.64)%、(18.45±5.14)%、(54.46±16.82)%、(4.65±1.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90.29%患儿异型淋巴细胞增高≥10%,异型淋巴细胞计数越高的患儿,淋巴细胞亚群异常越明显,异型淋巴细胞≥20%的患儿,CD +3 CD +8升高和 NK 细胞计数降低更为明显,分别为(58.78±16.67)%、(3.28±1.57)%,异型淋巴细胞<20%>10%与<1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分别为(54.53±15.12)%、(4.55±1.64)%及(50.25±14.23)%、(5.13±1.84)%。重症 IM较轻型IM患儿及对照组患儿相比,CD +3 CD +8升高和 NK 细胞计数降低更为明显,分别为(57.78±15.45)%、(3.18±1.61)%、(51.09±12.26)%、(4.68±1.82)%、(20.25±7.45)%、(14.68±5.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IM存在免疫功能异常,异型淋巴细胞的数量、CD +3、CD +3 CD +4、CD +3 CD +8和 NK 计数可作为病情观察监测指标。
作者:唐普润;邓素娟;钟乐璇;胡湘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和苏芬太尼联合用药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镇痛效果。方法采用慢性坐骨神经缩窄性损伤方法造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按照上述造模方法一共制造40只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随机分成 A 组(罗哌卡因和苏芬太尼联合给药,n =10)、B 组(罗哌卡因给药,n =10)、C 组(苏芬太尼给药,n =10)和 D 组(不给药,n =10)。纳入10只健康的大鼠不进行任何处理,正常喂养,命名为 E 组。在手术后1、3、7、11、14、21 d 用 von-Frey filaments 测定机械性痛觉过敏(MWT),按 Hargreaves 法测定热痛觉过敏(TWL)。采用 ELISA 试剂盒(IL-6和 TNF-α)检测手术前和术后1、7、14、21 d 时血清中 IL-6和 TNF-α浓度。结果手术后1 d 的 MWT 和 TWL 与手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A 组、B 组和 C 组术后3、7、11、14和21 d MWT 和 TWL 均显著低于手术前和手术后1 d 时的值(均 P <0.05),并且 A 组术后3、7、11、14和21 d MWT 和 TWL 均显著低于 B 组和 C 组术后3、7、11、14和21 d 时的值(均 P <0.05)。A 组术后7、14和21 d 血清 IL-6浓度和 TNF-α浓度均显著低于 B 组和 C 组术后7、14和21 d 血清 IL-6浓度(t =7.10、5.84、9.11,均 P <0.05)。结论罗哌卡因联合苏芬太尼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镇痛作用显著高于罗哌卡因或苏芬太尼单独治疗。
作者:徐金辉;臧运华;许长春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与切开置管引流术治疗肝脓肿的疗效。方法选择行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肝脓肿患者50例,列为观察组,选择同期采用切开置管引流术治疗肝脓肿患者50例,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愈率、白细胞计数(WBC)、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 WBC 计数、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4.35±1.45)d、(3.68±1.68)d、(10.85±1.66)d、(13.76±2.80)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7.66±2.83)d、(6.22±2.75)d、(13.05±1.95)d、(17.96±2.91)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8.352,t2=9.145,t3=7.552,t4=8.443,均 P <0.05);观察组术后发生切口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对照组术后发生切口感染2例,脓胸1例,出血2例,发生率为10%,两组比较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3,P <0.05)。结论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东升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检查对男性乳腺发育症诊断价值。方法对46例男性乳腺肿块行高频超声探查,观察乳腺腺体位置,厚度,边界,形态,内部回声,内部血流信号,腋窝有无肿大淋巴结。结果32例为单侧发病,其中左侧发病例约为18例,右侧发病例14例,14例为双侧发病;声像图声像图表现28例为乳头下方见乳腺腺体组织回声,呈偏低回声,边界较为清晰,内部回声较为均匀,12例表现腺体组织增厚,回声增强,呈条索状,类似女性腺体增生的声像图,6例表现为片状不规则中强回声区;彩色多普勒表现为33例腺体组织内无明显血流信号,10例表现为腺体组织内见1~2条条状血流信号,3例表现为较为丰富的血流信号。结论超声检查其无痛苦,可重复性操作诊断率较高,是检查男性乳腺发育症首选方法。
作者:段秉慧;潘绪芳;刘建民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肺炎患儿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RP水平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23例肺炎患儿,其中细菌感染48例、支原体感染36例、病毒感染39例,另选同期40例体检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其血清 PCT 和 CRP 含量,对检测结果与临床后诊断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细菌性肺炎组、支原体肺炎组和病毒肺炎组 PCT 的水平分别为(5.80±1.92)μg/L、(0.45±0.15)μg/L 和(0.32±0.17)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19±0.10)μg/L(t =5.37、3.41、1.23,均 P <0.05);细菌性肺炎组、支原体肺炎组和病毒肺炎组 CRP 的水平分别为(45.34±13.35)mg/L、(28.63±11.37)mg/L 和(8.19±2.07)m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85±1.31)mg/L(t =5.37、3.41、1.23,均 P <0.05);血清 PCT 检测肺炎患儿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性分别为93.56%、82.35%和69.25%,分别高于血清 CRP 诊断肺炎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性(χ2=4.41、5.83、7.62,均 P <0.05)。结论血清 PCT 和 CRP 测定可作为儿童肺炎的辅助鉴别指标,对儿童肺炎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肖平;罗毅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与曲马朵对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开腹直肠癌根治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三组,右美托咪定组(D 组,n =20),麻醉诱导前15 min 静脉微泵注射1μg/kg 右美托咪定,然后以0.5μg·kg -1·h -1维持至关腹;曲马朵组(T 组,n =20),于麻醉诱导前15 min 静脉微泵注射1.5 mg/kg 曲马朵,然后以0.5 mg·kg -1·h -1维持至关腹;对照组(C 组, n =20),微泵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至关腹。于麻醉开始前30 min(T1)、手术开始后1 h(T2)、术后1 h (T3)、术后24 h(T4)采集静脉血,测定血糖(BG)、胰岛素(INS)、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分别观察术后1 h、4 h、8 h、12 h、24 h患者发生恶心呕吐(PONV)次数。结果与 C 组比较,D 组、T 组 T2~4时血清 INS、IL-6、TNF-α浓度、BG、HOMA-IR 均较低[D 组:t =7.71、3.37、8.78、8.73、11.45(T2),3.04、2.95、12.75、10.73、16.09(T3),11.26、2.45、11.40、5.10、14.5(T4),均 P <0.05;T 组:t =3.02、2.59、2.93、7.76、6.32(T2),8.78、2.27、4.14、8.83、7.68(T3),6.10、2.05、3.71、2.35、7.12(T4),均 P <0.05],ISI 升高[D 组:t =2.82(T2),2.92(T3),2.51(T4),均 P <0.05;T 组:t =2.03(T2),2.12(T3),2.09(T4),均 P <0.05]。与 T 组比较,D 组 T2~4时 TNF-α浓度、HOMA-IR 降低[t =6.68、4.58(T2),9.01、6.66(T3),7.54、5.5(T4),均 P <0.05]、ISI 升高[t =2.05(T2),2.23(T3),2.02(T4),均 P <0.05]。PONV 总发生次数 T 组(11次)显著多于 D 组(4次)和 C 组(5次)(χ2=26.13、18.75,均 P <0.05),D 组和 C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2,P >0.05)。结论右美托咪定与曲马朵均能有效减轻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胰岛素抵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右美托咪定和曲马朵能降低IL-6、TNF-α水平有关,而右美托咪定作用优于曲马朵,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
作者:李坤旺;樊理华;陈苗妙;章玲宾;韩新;徐巧敏;游敏吉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硬度评分与面积比对乳腺良、恶性肿块鉴别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接受治疗的乳腺肿块患者90例,采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患者进行检测,并根据手术病理学诊断结果将其分为恶性组(40例,肿块共45个)与非恶性组(50例,肿块共57个),分析肿块成像硬度评分与面积比值等资料。结果良性肿块超声弹性成像0~2分50个,3~4分7个,恶性肿块0~2分7个,3~4分38个,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55,P <0.05);良性肿块平均面积比值为(1.01±0.27),恶性肿块为(2.28±1.6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9.22,P <0.05);弹性成像硬度评分诊断乳腺恶性肿块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87.72%、84.44%、86.27%,面积比值法分别为85.96%、86.67%、86.27%,两种方法联合诊断乳腺恶性肿块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6.49%、95.55%、96.08%,联合检查具有明显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24、13.58,均 P <0.05)。结论超声弹性成像硬度评分联合面积比值法对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具有较高准确率。
作者:汪琴娟;李明奎;徐加英;张亦青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非线性融合技术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肝脏疾病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进行双源 CT 双能量非线性融合与线性融合成像,比较两种图像质量,并对肝脏病灶区及健康肝组织进行对比,分析肝脏病变门静脉血管的变化。结果非线性融合图像的CT 值差为(59.71±7.64)Hu,高于线性融合图像 CT 值差的(31.35±10.53)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4.361,P <0.05);非线性融合图像肝病灶区对比噪声比、肝实质信噪比分别为(2.94±1.06)、(5.62±1.53),均高于线性融合图像的(4.84±2.36)、(8.35±1.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1.914、2.059,均 P <0.05)。结论采用双源 CT 双能量非线性融合技术可在不增加扫描期相的情况下显著提高 CT 对于肝实质及门静脉的成像质量,并且非线性融合图像对于病灶的成像较线性融合图像更加清晰,尤其是微小病灶,有助于提高肝脏病灶的临床检出率。
作者:宋冬冬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治疗不同时期外周血淋巴细胞 CD1+9 CD2+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及电化学发光检测法分别检测28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和28例健康体检儿童外周血 CD +19 CD +23的表达和血清总 IgE 水平,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哮喘患儿血清 CD +19 CD +23、总 IgE 水平分别为(32.51±5.08)%、(995.22±576.33)IU /L,均高于对照组的(21.29±8.68)%、(100.85±36.43)IU /L,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5.846、8.334,均 P <0.01);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 CD +19 CD +23表达率分别为(29.37±4.82)%、(26.20±4.58)%、(23.69±4.54)%,总 IgE 水平分别为(745.41±452.89)IU /L、(553.23±345.26)IU /L、(405.87±267.96)IU /L,均逐渐下降,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D +19 CD +23:F =3.367,IgE:F =26.740,均 P <0.01)。结论外周血淋巴细胞 CD +19 CD +23和 IgE 均可反映哮喘患儿的病情,但相比于 IgE,CD +19 CD +23能更好地反映嗜酸性粒细胞的活化状态和气道炎症,血清 CD +19 CD +23水平可作为诊断哮喘、判断病情状况及指导炎症治疗的可靠指标。
作者:侯秋英;章爱莲;沈方方;滕懿群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对老年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患者临床疗效。方法收集64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同时采用BiPAP 呼吸机经口鼻面罩行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并给予有效护理。治疗3 d 后,比较观察64例患者治疗前后 pH、PaO2、PaCO2、SaO2指标变化,呼吸、心率的变化及 APACHEⅡ、GCS 及辅助呼吸肌评分情况,记录通气治疗中不良反应。结果经过治疗后,患者的 pH 值由治疗前的(7.30±0.06),明显升高到(7.36±0.03),PaO2值由治疗前(43.58±5.54)mmHg,明显升高到(84.52±8.27)mmHg,SaO2值由治疗前(74.86±7.25)%,明显升高到(94.93±5.61)%,PaCO2值由治疗前(71.69±8.48)mmHg,明显降低到(42.55±6.23)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5.98、6.35、4.86、7.23,均 P <0.05),呼吸频率、心率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4.87、5.32,均 P <0.05),APACHE Ⅱ、GCS 及辅助呼吸肌评分均有明显改善,其中APACHEⅡ、辅助呼吸肌评分显著降低,GCS 评分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4.09、4.01、4.33,均 P <0.05)。结论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能改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患者临床症状,增加通气量及改善高碳酸血症,临床疗效较好,无严重不良反应。
作者:文辉;孔令贵;邢汉飞;杜宝青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区域性医学影像会诊体系在推进区域影像同质化中的作用。方法以区域医学影像会诊中心为平台,运用统一的质量标准在区域内实行放射质控一体化管理,通过会诊专家实时把控会诊病例的图像质量和报告质量,每月组织专家和联网单位质控员抽查影像质量和报告质量。对不达标联网单位查找原因,提出整改措施,督促落实,实现质量持续改进。结果经过一年同质化管理,实时会诊病例的图像重拍率和报告退写率分别由10%、12%下降至2%、4%,每月随机抽查病例的图像质量和诊断报告优良率分别由83%、89%上升到98%、100%,达到考核目标要求(优良率≥90%)。结论通过区域性医学影像会诊中心平台对联网单位放射质控进行一体化管理,入网医院所有拍片检查的投照体位、图像大小、报告格式实现统一,影像检查的规范性和准确性达到一致,实现影像检查的同质化。
作者:姚伟根;黄国来;严洋;杨汉卿;王鸿林;孙东方 刊期: 2015年第12期
患者男,73岁,以“乏力、纳差2个月”为主诉于2014年7月入北京医院。患者2014年5月出现乏力、纳差症状,进行性加重,2014年6月外院血液学检查提示严重低钠115 mmol/L,血氯79 mmol/L,给予静脉补充氯化钠后,低钠血症仍难以纠正,入院前外院查血钠为123 mmol/L,为进一步诊治收入我院。既往史、个人史、婚育史、家族史无特殊,入院查体:T 36.3℃,P 80次/min,R 18次/min,Bp 120/70 mmHg,神志清楚,精神差,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80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不肿。实验室检查:钠110 mmol/L,氯77 mmol/L,总胆红素24.5μmol/L,直接胆红素13.7μmol/L,总蛋白56 g/L,白蛋白42 g/L,肌酐46μmmol/L,尿素氮2.05 mmol/L,血渗透压257 mmol/kg,尿渗透压586 mmol/kg,24 h 尿钠35 mmol/L,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凝血相正常,癌胚抗原、甲胎蛋白等肿瘤标志物正常,甲状腺功能正常,血 ACTH、24 h 皮质醇节律、醛固酮正常,垂体 MRI、肾上腺 MRI 未发现异常,腹部 MRI 提示肝Ⅶ、Ⅷ段之间不规则结节,3 cm ×3 cm ×2 cm,胸部、盆强增强 CT 未发现占位性病变。诊断考虑等容量低渗性低钠血症、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SIADH)可能性大,给予限水800 mL/d 持续2 d 后复查血钠为116 mmol/L;给予托伐普坦治疗,起始剂量3.75 mg 口服每天1次,并逐渐加量至7.5 mg 口服每天1次,3 d 后复查血钠为120 mmol/L,6天后血钠复查血钠为125 mmol/L,之后血钠再无明显上升。行 CT 引导下肝脏占位穿刺病理提示为肝细胞肝癌,经过佳支持治疗2周后患者一般情况明显改善,后于我院普外科行肝癌根治术后,术后病理为中分化肝细胞肝癌,肿块大小3.5 cm ×3 cm ×2 cm,Ki-67(10%+),HCC(+),Syn(-),CgA(-),无淋巴结转移;术后3周复查血钠、血氯均恢复正常范围,复查腹部 CT 未见肿瘤复发,患者一般情况良好。
作者:胡雪晴;丁丽 刊期: 2015年第12期
例1:男,41岁,因头颈部疼痛2周,视物双影1周,加重1 d 入院。否认高血压、糖尿病、肾脏病病史。入院查体:血压230/130 mmHg,神经系统查体未见异常。头颅 CT 平扫未见异常。头颅 MRI 检查示:脑干、小脑、脊髓异常信号,呈等T1、稍长 T2信号改变,FLAIR 像上显示病灶更加明显,DWI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显示病灶无明显强化。脑电图检查未见异常。腰穿脑脊液压力220 mmH2 O,常规生化正常,病原学检查阴性。入院后患者剧烈头痛,频繁恶心、呕吐,并突发意识不清、四肢抽搐1次,症状持续约1 min 自行缓解,血压高达240/140 mmHg,诊断: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RES)、高血压3级,给予硝普钠微量泵控制静注降压,甘露醇脱水、降颅压,卡马西平控制痫性发作,患者头痛症状明显减轻,未见出现癫痫发作,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7 d 后复查头颅 MRI 病灶明显缩小,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出院后3个月复查头颅MRI 未见异常信号。
作者:王静;苏东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紧密型医疗联合体(下称“紧密型医联体”)背景下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对辛庄镇卫生院医护人员培训效果,为不断深化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乡镇医护人员培训及医联体建设提供实践参考。方法通过三种培训方式,运用问卷调查法、比较分析法观察前后相关指标变化。结果培训实施后辛庄卫生院运行情况及受训医护人员业务素质均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结论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对辛庄镇卫生院医护人员培训实践有助于辛庄卫生院运行指标及受训医护人员素质的提高。
作者:陈波;叶宏伟;张立;朱成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对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02-2014年医疗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分析,为医院医疗质量测评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工作量信息、工作效率、诊断质量以及治疗质量4类共15项指标,运用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 法)和秩和比法(RSR 法)综合分析该院2002-2014年的医疗质量。结果2002-2014年间该院医疗质量基本呈逐年递增趋势,2014年是高的。结论医疗质量是一个医院至关重要的,决定医院未来发展的指标,综合评价医疗质量是关键的关键。TOPSIS 法和 RSR 法原理简单,计算方便,可以很好地应用于医院医疗质量综合评价分析。
作者:王晓成;赵智;赵景义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对210例慢性心功能不全(CHF)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影响再住院的探讨。方法将收住的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 CHF 患者100例设为对照组,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 CHF 患者100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住院宣教和出院指导。观察组除采用对照组宣教与指导方法外,还给予出院后动态健康教育,疾病动态变化评估,电话随访。结果观察组再住院频率比对照组减少(χ2=7.06,P <0.05)。结论健康教育对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的病情控制、减少复发起着重要促进作用。
作者:孔德荣;许露露 刊期: 2015年第12期
β细胞功能障碍是2型糖尿病主要病因之一,β细胞功能障碍由多种机制产生:如氧化应激、内质网应激、缺氧应激、炎症因子作用下,引起β细胞自噬、增殖减少,去分化,终导致细胞凋亡,形成2型糖尿病。FOXO1因子是胰岛素信号路径的关键因子,参与了形成β细胞功能障碍的机制。本文就 FOXO1与β细胞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做一综述。
作者:徐敏;王威 刊期: 2015年第12期
自发性脑出血是一种高病死率、高致残率的疾病,发病率大约为60/10~80/10万人口/年,约占急性脑血管病的30%左右,急性期病死率约为30%~40%,是占急性脑血管病死亡原因的高的疾病[1],给社会及家庭带来极大的伤害。急性血肿的颅内占位及出血本身对脑及血管损害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是导致患者残疾和死亡的重要原因。随着脑出血发病机制研究的进展,证明了脑出血后出血部位和周围组织存在着炎性反应,炎症因子参与脑出血后的许多病理生理过程的重要环节,出血后组织损伤与水肿的发生与炎性反应有关,通过不同的途径加重脑损害[2]。C-反应蛋白(CRP)是炎症标志物中敏感、主要的一种,是目前有价值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被认为是心脑血管病危险评估的金标准,但目前国内外学者对 CRP 的研究报道多集中在对缺血性卒中的研究,笔者就近年来 CRP 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及其与脑出血预后相关性方面所进行的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李静;柳雨希;钱文军 刊期: 2015年第12期
人类在妊娠的进程中怎样逃避自身免疫系统排斥的问题,1953年首先由 Medawar 提出,但时至今日,还是不能研究得到满意的结果。近年来研究发现 CD +4 CD +25调节性 T 细胞可能在妊娠免疫耐受中发挥非常重要作用,它在体内表达的失调以及功能的异常可能将影响妊娠的成败。笔者就CD +4 CD +25调节性 T 细胞的产生机制以及它与妊娠的关系综述如下。
作者:马兴璇;刘春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宫颈癌是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的女性第2位恶性肿瘤,严重危害女性健康,是导致妇女死亡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在中美洲、南美洲、东南亚、东欧发病率在30/10万以上,而在非洲、拉丁美洲发病率高达44.2~93.9/10万。目前流行病学、分子生物学、临床资料等众多研究已证实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HPV 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必要条件。HPV 感染与宫颈癌关系的研究成为肿瘤病毒病因研究的热门课题, HPV 疫苗在一些国家已广泛应用,本文就其新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沈太敏;刘玉萍;王林;程幼夫 刊期: 201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