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早期阶段性功能锻炼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叶美娜

关键词:乳腺肿瘤, 功能锻炼, 康复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阶段性功能锻炼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乳腺癌术后患者10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锻炼,观察组给予术后早期阶段性功能锻炼,记录两组临床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86,P <0.05)。观察组干预后大心率时间(4.67±1.21)min,距离(256.37±30.19)m,心率恢复时间(6.83±1.43)min,主观用力感觉评分(10.33±1.68)分;对照组干预后大心率时间(3.21±0.68)min,距离(189.71±17.83)m,心率恢复时间(10.38±2.57)min,主观用力感觉评分(7.75±0.65)分,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7.585、13.709、8.704、10.328,均 P <0.05)。观察组发生上肢水肿3例,皮下积液2例,皮瓣坏死2例;对照组发生上肢水肿11例,皮下积液9例,皮瓣坏死8例,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282、4.981、3.983,均 P <0.05)。结论早期阶段性功能锻炼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肩关节活动度,提升患者耐力,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人乳头状瘤病毒检测在宫颈癌临床诊治中的应用进展

    宫颈癌是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的女性第2位恶性肿瘤,严重危害女性健康,是导致妇女死亡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在中美洲、南美洲、东南亚、东欧发病率在30/10万以上,而在非洲、拉丁美洲发病率高达44.2~93.9/10万。目前流行病学、分子生物学、临床资料等众多研究已证实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HPV 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必要条件。HPV 感染与宫颈癌关系的研究成为肿瘤病毒病因研究的热门课题, HPV 疫苗在一些国家已广泛应用,本文就其新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沈太敏;刘玉萍;王林;程幼夫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超声造影与弹性应变率比值对乳腺肿瘤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与弹性应变率比值对超声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US)检查Ⅲ~Ⅴ级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169例 BI-RADS-US 诊断为Ⅲ~Ⅴ级的乳腺肿块患者术前1周分别行超声造影与弹性成像检查,分析超声造影声像图及时间-强度曲线(TIC)特征并测定弹性应变率比值,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估两种检查方法对 BI-RADS-US Ⅲ~Ⅴ级乳腺肿块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结果超声造影与弹性应变率比值测定联合应用对于 BI-RADS-US Ⅲ~Ⅴ级乳腺肿块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96.15%、94.34%及95.11%,高于采用单一方法(χ2=4.659,P =0.032;χ2=4.146,P =0.041)。结论超声造影与弹性应变率比值能够使 BI-RADS-US Ⅲ~Ⅴ级误判的乳腺肿块得以纠正,进一步提高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的特异度及准确率。

    作者:占海晏;臧国礼;金振晓;陈日曙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调强放疗结合腔内后装放疗联合 TP 方案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调强放疗同步 TP方案化疗结合腔内后装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将58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同步放化疗组30例)和对照组(单纯放疗组28例),两组患者的放疗方法相同,均采用体外调强放疗加腔内后装放疗的方法,观察组采用 TP 方案同步放化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1.4%,观察组有效率为83.3%,两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47,P <0.05);两组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放射性膀胱炎、放射性直肠炎,但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可提高患者近期疗效。

    作者:张文兵;谢同芳;汤俊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对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比较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60例冠心病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观察组每晚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 服用,对照组每晚给予同等剂量的阿托伐他汀服用,连续21 d 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疗效,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血脂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3.728、4.516、5.322、3.143,均P <0.05),且观察组治疗后 TC、TG、LDL-C 水平低于对照组 HDL-C 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3.512、5.529、6.325、3.139,均 P <0.05);观察组治疗前后 hs-CRP、Hcy、IMT[(14.35±1.56)μmol/L 与(22.45±1.82)μmol/L、(0.31±0.03)g/L 与(0.45±0.06)g/L、(1.64±0.11)mm 与(2.03±0.12)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3.728、3.231、3.452,均 P <0.05),且观察组治疗后 hs-CRP、Hcy、IMT 低于对照组[(14.35±1.56)μmol/L 与(16.56±1.26)μmol/L、(0.31±0.03)g/L 与(0.38±0.05)g/L、(1.64±0.11)mm与(1.81±0.12)mm](t =3.512、3.529、4.325,均 P <0.05)。结论瑞舒伐他汀的治疗效果和降脂水平要优于阿托伐他汀。

    作者:李春善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造口治疗师为主体的个案管理团队在肠造口出院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造口师为主体的个案管理团队在肠造口出院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出院的首次肠造口患者120例,按出院时间分为对照组(n =60)和观察组(n =60),对照组实施常规延续护理,观察组以造口治疗师为主体的个案管理团队干预。比较两组患者1年的生活质量和焦虑程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不良反应和特异性模块评分分别为(63.34±30.04)分、(63.78±27.25)分、(66.59±24.52)分、(67.32±21.87)分、(62.44±23.52)分,对照组分别为(57.15±24.88)分、(59.04±26.29)分、(59.42±25.33)分、(64.45±28.44)分、(59.72±20.25)分,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2.560、2.498、3.002、2.324、2.038,均 P <0.05);干预后,观察组 SAS 评分为(47.74±5.70)分,对照组为(50.29±5.42)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354,P <0.05)。结论造口治疗师为主体的个案管理团队能够有效提高肠造口患者出院后的生命质量,减轻其焦虑,是延续护理可行途径之一。

    作者:宋海芳;金文君;谈振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与切开置管引流术治疗肝脓肿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与切开置管引流术治疗肝脓肿的疗效。方法选择行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肝脓肿患者50例,列为观察组,选择同期采用切开置管引流术治疗肝脓肿患者50例,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愈率、白细胞计数(WBC)、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 WBC 计数、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4.35±1.45)d、(3.68±1.68)d、(10.85±1.66)d、(13.76±2.80)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7.66±2.83)d、(6.22±2.75)d、(13.05±1.95)d、(17.96±2.91)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8.352,t2=9.145,t3=7.552,t4=8.443,均 P <0.05);观察组术后发生切口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对照组术后发生切口感染2例,脓胸1例,出血2例,发生率为10%,两组比较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3,P <0.05)。结论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东升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紧密型医疗联合体背景下县级公立医院对乡镇医护人员培训实践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紧密型医疗联合体(下称“紧密型医联体”)背景下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对辛庄镇卫生院医护人员培训效果,为不断深化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乡镇医护人员培训及医联体建设提供实践参考。方法通过三种培训方式,运用问卷调查法、比较分析法观察前后相关指标变化。结果培训实施后辛庄卫生院运行情况及受训医护人员业务素质均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结论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对辛庄镇卫生院医护人员培训实践有助于辛庄卫生院运行指标及受训医护人员素质的提高。

    作者:陈波;叶宏伟;张立;朱成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康复运动操群组管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肌痉挛的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康复运动操群组管理在脑卒中肌痉挛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康复科脑卒中肌痉挛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进行常规“一对一”的康复训练;观察组40例,实施康复运动操群组管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的功能训练依从性和康复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参与训练依从性、效果监测依从性、主动学习依从性评分分别为(17.2±2.2)分、(8.3±1.7)分、(7.8±1.3)分,均高于对照组(t =9.781、7.979、6.951,均 P <0.01);功能训练两周后观察组患者 FMA 和 BI 评分分别为(75.88±17.52)分、(63.32±13.72)分,均高于对照组(t =3.994、5.611,均 P <0.01);观察组患者Ashworth 分级明显低于对照组(z =2.545、2.599,P <0.05)。结论康复运动操群组管理能提高患者功能训练依从性;明显提高患者康复训练的效果。

    作者:詹小理;朱文宗;张晓晓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甲氨蝶呤介入结合中药方剂灌肠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介入结合中药方剂灌肠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异位妊娠患者22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110例)与对照组(110例),观察组采用甲氨蝶呤介入联合中药方剂灌肠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甲氨蝶呤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显效74例,有效30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4.5%,对照组显效44例,有效50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为85.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5,P <0.05);两组治疗后血清β-HCG 等指标均明显改善,观察组改善更加明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05、12.93、10.92、10.50,均 P <0.05),观察组盆腔积液、包块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7.27、8.97、8.50,均 P <0.05);不良反应主要为口腔溃疡、胃肠道反应、轻度肝功能异常,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甲氨蝶呤介入结合中药方剂灌肠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确切、起效快、不良反应少。

    作者:张汝倩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45例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点、治疗和预后。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45例 RMPP 和74例普通 MPP 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儿一般资料、临床表现、胸部影像学、实验室检查以及治疗和预后。结果与普通 MPP 组比较,RMPP 组患儿年龄偏大[(6.14±3.35)岁],发热时间[(9.49±5.28)d]、住院时间[(11.45±3.42)d]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1);单侧肺部受累[41(91.11%)]、肺部大片状实变影[35(77.78%)]、肺内并发症[21(46.67%)]和肺外并发症[24(51.33%)]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RP、ESR、LDH、IgM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37例(82%)RMPP 患儿需联合使用了头孢曲松钠,32例(71.7%) RMPP 需联合使用了糖皮质激素,6例 RMPP 患儿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介入治疗痊愈。仅1例 RMPP 患儿发生后遗症。结论年龄偏大儿童、持续高热、肺部大片实变影、肺内外并发症、CRP、ESR、LDH、IgM等增高是 RMPP 发病的临床相关因素,对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效果不好的患儿,可联合使用头孢类抗生素和/或激素治疗,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介入治疗效果肯定。

    作者:吴跃进;张建华;冯玲玲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超声检查对男性乳腺发育症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检查对男性乳腺发育症诊断价值。方法对46例男性乳腺肿块行高频超声探查,观察乳腺腺体位置,厚度,边界,形态,内部回声,内部血流信号,腋窝有无肿大淋巴结。结果32例为单侧发病,其中左侧发病例约为18例,右侧发病例14例,14例为双侧发病;声像图声像图表现28例为乳头下方见乳腺腺体组织回声,呈偏低回声,边界较为清晰,内部回声较为均匀,12例表现腺体组织增厚,回声增强,呈条索状,类似女性腺体增生的声像图,6例表现为片状不规则中强回声区;彩色多普勒表现为33例腺体组织内无明显血流信号,10例表现为腺体组织内见1~2条条状血流信号,3例表现为较为丰富的血流信号。结论超声检查其无痛苦,可重复性操作诊断率较高,是检查男性乳腺发育症首选方法。

    作者:段秉慧;潘绪芳;刘建民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lc)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26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与180例体检者进行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与空腹血糖(FBG)测定,比较观察组与体检组 FPG、HbA1c 检测结果;以 FPG 5.6~6.9 mmol/L、HbAlc 5.7%~6.4%为诊断标准对体检组进行早期糖尿病检测并比较结果。结果体检组平均空腹血糖为(5.03±0.22)mmol/L,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46±1.21)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4.76,P <0.05)。观察组 HbAlc 检测为(9.78±2.66)%,明显高于体检组(4.48±0.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3.82,P <0.05)。以 FPG 5.6~6.9 mmol/L 为诊断标准,体检组中诊断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为18.89%,以 HbAlc5.7%~6.4%为诊断标准,体检组中诊断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为7.78%,联合 FPG 与HbAlc 诊断体检组中诊断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为4.44%,与单独指标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84、9.65、46.71,均 P <0.01)。结论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糖尿病筛查、诊断均有重要临床意义。联合空腹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糖尿病前期诊断与控制有重要价值。

    作者:陶晓薇;赵晓飞;杜维婧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异型淋巴细胞和淋巴细胞亚群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观察

    目的:探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异型淋巴细胞计数、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临床表现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的研究方法,收集确诊为 IM的住院患儿206例,分析异型淋巴细胞、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和临床症状及三者相互关系。结果IM患儿 CD +3升高、CD +3 CD +4降低、CD +3 CD +8升高及NK 计数降低,健康对照组患儿分别为(64.23±6.26)%、(32.96±8.68)%、(20.25±7.45)%、(14.68±5.4)%,而 IM患儿分别为(84.13±14.64)%、(18.45±5.14)%、(54.46±16.82)%、(4.65±1.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90.29%患儿异型淋巴细胞增高≥10%,异型淋巴细胞计数越高的患儿,淋巴细胞亚群异常越明显,异型淋巴细胞≥20%的患儿,CD +3 CD +8升高和 NK 细胞计数降低更为明显,分别为(58.78±16.67)%、(3.28±1.57)%,异型淋巴细胞<20%>10%与<1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分别为(54.53±15.12)%、(4.55±1.64)%及(50.25±14.23)%、(5.13±1.84)%。重症 IM较轻型IM患儿及对照组患儿相比,CD +3 CD +8升高和 NK 细胞计数降低更为明显,分别为(57.78±15.45)%、(3.18±1.61)%、(51.09±12.26)%、(4.68±1.82)%、(20.25±7.45)%、(14.68±5.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IM存在免疫功能异常,异型淋巴细胞的数量、CD +3、CD +3 CD +4、CD +3 CD +8和 NK 计数可作为病情观察监测指标。

    作者:唐普润;邓素娟;钟乐璇;胡湘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尤瑞克林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目的:观察尤瑞克林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给予尤瑞克林与奥扎格雷钠联合治疗,14 d 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患者症状改善情况,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 评分)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ADL),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包括全血高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红细胞沉降率),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48/5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6%(33/5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6.105,P <0.01);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红细胞沉降率、NHISS 评分较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6.589、3.762、6.204、3.661、8.112、5.774、5.542、3.529、9.429、3.962、9.621、6.586,均 P <0.05), ADL 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7.673、5.446,均 P <0.05),观察组治疗后血高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红细胞沉降率、NHISS 评分较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3.387、3.545、3.525、3.288、3.302、4.988,均 P <0.05),ADL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446,P <0.05)。结论尤瑞克林与奥扎格雷钠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促进神经功能缺损改善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且安全性良好,值得推广。

    作者:黄春巧;何瑛;王爱菊;张玲斌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推拿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推拿治疗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痛经患者100例,按患者就诊先后顺序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推拿治疗,对照组口服布洛芬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痊愈26例,有效率94.0%;对照组痊愈4例,有效率58.0%,两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31,P <0.05)。结论推拿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汝玉江;郑晓燚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FOXO1因子与β细胞功能障碍关系研究进展

    β细胞功能障碍是2型糖尿病主要病因之一,β细胞功能障碍由多种机制产生:如氧化应激、内质网应激、缺氧应激、炎症因子作用下,引起β细胞自噬、增殖减少,去分化,终导致细胞凋亡,形成2型糖尿病。FOXO1因子是胰岛素信号路径的关键因子,参与了形成β细胞功能障碍的机制。本文就 FOXO1与β细胞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做一综述。

    作者:徐敏;王威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老年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对老年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患者临床疗效。方法收集64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同时采用BiPAP 呼吸机经口鼻面罩行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并给予有效护理。治疗3 d 后,比较观察64例患者治疗前后 pH、PaO2、PaCO2、SaO2指标变化,呼吸、心率的变化及 APACHEⅡ、GCS 及辅助呼吸肌评分情况,记录通气治疗中不良反应。结果经过治疗后,患者的 pH 值由治疗前的(7.30±0.06),明显升高到(7.36±0.03),PaO2值由治疗前(43.58±5.54)mmHg,明显升高到(84.52±8.27)mmHg,SaO2值由治疗前(74.86±7.25)%,明显升高到(94.93±5.61)%,PaCO2值由治疗前(71.69±8.48)mmHg,明显降低到(42.55±6.23)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5.98、6.35、4.86、7.23,均 P <0.05),呼吸频率、心率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4.87、5.32,均 P <0.05),APACHE Ⅱ、GCS 及辅助呼吸肌评分均有明显改善,其中APACHEⅡ、辅助呼吸肌评分显著降低,GCS 评分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4.09、4.01、4.33,均 P <0.05)。结论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能改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患者临床症状,增加通气量及改善高碳酸血症,临床疗效较好,无严重不良反应。

    作者:文辉;孔令贵;邢汉飞;杜宝青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六味地黄丸加味治疗肝肾阴虚证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丸加味治疗肝肾阴虚证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中医辨证为肝肾阴虚证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A、B、C 三组。A 组:给予六味地黄丸加味药物制成的蜜丸,每天2粒,连续服用6个月;B 组:给予唑来膦酸注射液5 mg 静脉滴注;C 组:同时给予中药蜜丸和唑来膦酸治疗;三组均同时服用碳酸钙 D3片;三组病例均观察、随访12个月,比较三组临床疗效。结果A、C 组治疗后3个月雌二醇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54,P =0.05,t =2.07, P =0.06)。A 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 VAS 评分分别为(3.75±1.32)分、(2.06±1.53)分,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10.18,P =0.00,t =9.26,P =0.00)。A 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 SF-36评分分别为(90.82±12.38)分、(105.82±9.06)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8.40,P =0.00,t =5.21,P =0.00)。A 组治疗后6个月腰1~4骨密度为(0.85±0.07)g/m2,与治疗前[(0.76±0.07)g/m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7.56,P =0.00);A 组治疗后6个月 Wards 区骨密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8.07,P =0.00)。C 组治疗后6个月腰1~4骨密度为(0.91±0.07)g/m2,与 B 组[(0.88±0.05)g/m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7.19,P =0.00);C 组治疗后6个月 Wards 区骨密度为(0.62±0.04)g/m2,与 B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6.22,P =0.00)。A 组治疗后6个月中医证候积分为(5.42±2.13)分,与 B 组[(10.75±4.08)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3.29,P =0.00)。结论六味地黄丸加味能提高骨密度,减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痛,改善其生活质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其与唑来膦酸合用可增强疗效。

    作者:张允;曾喻;廖敏;姜迎;罗勇;刘青松;陈世寅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阿司匹林对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预防效果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对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预防作用。方法将105例高血压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 A、B、C 三组,每组35例。A 组采用硝苯地平治疗,B 组给予硝苯地平和阿司匹林,C 组给予硝苯地平与双嘧达莫。观察三组患者的降压疗效,3年来通过定期随访所有患者,观察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预防效果。结果B 组脑梗死、心肌梗死、脑出血发生概率分别为2.85%、2.85%、0.00%,均少于 A组和 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4,P <0.05)。结论阿司匹林对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具有较佳的预防作用,值得推广和使用。

    作者:江洪;刘洪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山东省寿光市2012-2014年中成药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了解中成药不良反应(ADR)特征及发生原因,促进临床安全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寿光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12-2014年收集的中成药 ADR 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到符合标准的中成药 ADR 报告479份,涉及患者479例,其中男性224例,女性255例,多发于50岁以上老年人,占53.0%(254/479)。ADR 报告中涉及中成药品种以理血剂、清热剂和开窍剂为主,分别为278例(58.0%)、64例(13.4%)、51例(10.6%)。静脉给药方式是引发中成药 ADR 的重要途径[占78.5%(376/479)],注射剂发生率78.5%,不合理用药率为55.9%。ADR 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消化系统损害为主,分别占35.1%(183/522)、18.4%(96/522)。结论应用中成药应以辩证施治为首要原则,重视患者个体差异,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加强中成药制备工艺,完善药品说明书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中成药 ADR 的发生。

    作者:孙美玲;张国山;张成玉;王爱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安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