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胆囊结石并慢性胆囊炎手术中肝脏损害的相关研究

高合增

关键词:
摘要:胆囊结石并慢性胆囊炎患者在临床并不少见,有部分患者在体检时才发现存在胆囊结石,平时可无症状[1].胆囊发生结石时,因胆道细菌感染及胆汁淤滞等影响可表现不同的临床症状,进而引起肝脏损害[2].手术作为常规治疗方法,对肝功能影响值得探讨,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3月至2011年10月唐山市丰南区钱营中心卫生院收治的胆囊结石患者80例,既往均无肝炎病史.男38例,女52例;年龄(47.9±2.6)岁;病程(2.6±0.7)年;按是否合并慢性胆囊炎分为观察组(胆囊结石合并慢性胆囊炎)与对照组(单纯胆囊结石)各40例,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观察

    近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是一种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即厄贝沙坦和噻嗪类利尿剂氢氯噻嗪组成的复方药,该复方具有降血压协同作用[1-2].本研究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11年10月至2012年3月在黑龙江省医院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70例,男38例,女32例;年龄42~ 68岁,平均(54.5±6.7)岁.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高血压诊断标准[3].排除心肝肾功能异常者,电解质异常者.70例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5例.两组性别、年龄、高血压分级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作者:房秋菊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卒中后脑可塑性研究进展

    美国心脏/卒中协会2010年发布的卒中预防指南显示卒中已成为美国第三大死因,同时也是功能障碍的首要原因,近30%患者遗留永久残疾[1].而我国脑卒中发病率已居世界第一,且仍以每年8.7%的速度递增,其中70%~80%的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残疾,同时也是我国居民第一大死亡原因,每年因本病的总支出近200亿元,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沉重负担[2-3].

    作者:邱永斌;贾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雷尼替丁联合双黄连口服液治疗口腔溃疡

    目的 探讨雷尼替丁联合双黄连口服液治疗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口腔溃疡患者126例,采用双盲的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63例和对照组63例,治疗组采用雷尼替丁联合双黄连口服液治疗,对照组采用单一双黄连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比率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有效率仅为82%,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5.60,P<0.05);治疗组白细胞总数和淋巴细胞比率恢复明显,两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t=11.90、2.10,均P<0.05).结论 雷尼替丁联合双黄连口服液治疗口腔溃疡疗效确切,使用简单.

    作者:万龙;徐丽洁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体位疗法治疗新生儿特发性胃扭转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体位疗法治疗新生儿婴儿特发性胃扭转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6例确诊胃扭转患儿采用体位疗法,包括喂奶前尽量避免患儿哭闹、喂养时及喂养后右侧半卧位,密切观察患儿呕吐情况.结果 16例均治愈,随访3~4个月患儿呕吐均无复发.结论 正确的体位疗法能有效纠正患儿胃扭转,促进其生长发育.

    作者:刘传荣;骆福裕;郭俊;刘辉;钟斌;徐建兵;吴书清;黄秀明;李伟俊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动态心电图窦性心律震荡在冠心病高危患者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窦性心律震荡在冠心病高危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10例冠心病疑似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按CAG检查结果分为CAG阳性组和CAG阴性组,其中阳性组67例,阴性组43例.两组患者均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对心律震荡、心率变异性进行分析.去除房颤、房扑干扰及伪差,选择符合条件的室性期前收缩.计算HRT的两个参数,震荡初始值(TO)和震荡斜率值(TS).结果 阳性组TO平均值为(0.36±0.15)%,TS平均值(1.98±0.52) ms/RR;阴性组rO平均值为(-0.87±0.36)%,TS平均值为(4.83±0.65) ms/RR,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53、1.976,均P<0.05).随访1年后,阳性组死亡9例(13.44%),阴性组死亡2例(4.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76,P<0.05).结论 动态心电图窦性心律震荡有助于早期发现冠心病高危患者,对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该方法简便、价廉、有效、临床可操作性强,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李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医用三氧用于膝骨性关节炎治疗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医用三氧应用于膝骨性关节炎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8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采用玻璃酸钠联合医用三氧关节腔内注射治疗,对照组40例单用玻璃酸钠腔内注射治疗,观察两组IL-6、IL-8和TNF-α变化及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治疗前IL-6、IL-8和TNF-α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IL-6、IL-8和TNF-α指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t=-15.627、-21.245、-14.704,均P<0.05).观察组治疗前膝关节疼痛VAS为(7.62±1.09)分,对照组为(7.83±1.14)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膝关节疼痛VAS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观察组(2.27±0.68)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49±0.87)分(t=-6.988,P<0.05).观察组治愈17例,有效23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00%;对照组40例,治愈8例,有效2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5.00%;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504,P<0.05).结论 医用三氧应用于骨关节炎治疗可有效降低炎性反应、减轻关节疼痛、促进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曹根元;夏水风;方建塔;丁卫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奥美拉唑、左氧氟沙星和甲硝唑联合治疗幽门螺杆菌所致慢性胃炎疗效观察

    目的 探究奥美拉唑、左氧氟沙星和甲硝唑联合治疗幽门螺杆菌(Hp)所致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100例慢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接受奥美拉唑、左氧氟沙星和甲硝唑三联法治疗,对照组只接受奥美拉唑治疗.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4%)显著高于对照组(82%)(x2=7.37,P<0.05).观察组Hp转阴率90%,对照组为72%,观察组抑制Hp效果优于对照组(x2 =8.12,P<0.05).结论 采用奥美拉唑、左氧氟沙星和甲硝唑治疗Hp优于单用奥美拉唑,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

    作者:王爱仙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胸腺肽α1对肺结核伴糖尿病治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胸腺肽α1对肺结核伴糖尿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97例肺结核伴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使用2HREZ/4HR短程化学治疗方案,均采适当剂量胰岛素将血糖值控制在正常的范围内,观察组另外皮下注射胸腺肽α1 1.6 mg,每2周1次.观察并比较两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胸部CT变化.结果 治疗3个月后,两组CD4+细胞、CD8+细胞及CD4+/CD8+均显著改善,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43、6.11、5.97、3.43、3.57、3.47,均P<0.05).其中,观察组CD4+ (42.65 ±6.87)%,CD8+ (22.35±3.23)%,CD4+/CD8+(1.85±0.66),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24、3.54、3.59,均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肺部病灶明显吸收32例,吸收11例,有效率为89.6%,其明显吸收率(66.7%)及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x2=5.5460、4.1659,均P<0.05).结论 胸腺肽α1的联合短程化疗治疗对临床肺结核伴糖尿病有较为明显的治疗疗作用.

    作者:高香平;赵拥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以临床路径为契机实行主要住院指标考核

    目的 探索以实施临床路径为契机,实行主要住院指标考核的方法.方法 根据2008-2010年3年的基线资料,参考省(自治区)内同级医院的数据,设定基准值,制定考核标准,对临床科室实行平均住院日、次均住院费用、药品比例三项指标的考核,并采取分项奖励措施,根据较基准值下降的比率每月给予相应奖励.结果 全院和临床科室的平均住院日、次均住院费用、药品比例三项指标较上年同期均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内科系统:t=27.479、14.462、11.362,均P<0.01;外科系统:t=18.944、16.029、12.071,均P<0.01).结论 实行主要住院指标考核,与实施临床路径相结合,可有效缩短平均住院日,降低次均住院费用和药品比例,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作者:路阳;席峰;郭阿娟;陆晨;李士雪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妊娠期糖尿病及合并高血压患者血中D-二聚体水平检测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及合并高血压患者血中D-二聚体水平及其检测意义.方法 按照是否合并高血压将12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分为单纯糖尿病组和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另外选择同期健康妊娠孕妇作为对照组,三组均采用兔疫比浊法测定血浆D-二聚体水平,比较三组之间的D-二聚体水平差异.结果 单纯糖尿病组[(0.48 ±0.46) mg/L]和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0.67±0.23) mg/L] 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36 ±0.13) mg/L](t=3.24、4.32,均P<0.05),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组(t =4.02,P<0.05).中度妊高征组[(0.65 ±0.21) mg/L]和重度妊高征组[(0.78 ±0.23) mg/L]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高于轻度妊高征组[(0.54 ±0.18) mg/L](t=3.11、4.51,均P<0.05),重度妊高征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中度妊高征组(t=3.08,P<0.05).结论 D-二聚体增高可能预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心、脑、肾血管并发症发生的危险性,是一项有助于妊娠期糖尿病发生血管并发症的有益检查,可为临床对妊高征的早期诊断、疗效评估、预后判断、防止DIC的发生等提供重要的实验室依据.

    作者:林天津;王步军;周游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解剖型钢板与髋动力螺钉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解剖型钢板与髋动力螺钉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剖型钢板(观察组,36例)和髋动力螺钉(对照组,34例)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资料.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t=2.18、2.35、2.31、2.15,均P <0.05).观察组术后发生并发症3例,其中肺部感染2例、髋关节内翻畸形1例;对照组术后发生并发症9例,其中肺部感染2例、髋关节内翻畸形4例、下肢短缩畸形2例和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33%)明显少于对照组(26.47%)(x2=4.05,P<0.05).术后随访12 ~21个月,平均(16.7±4.2)个月,观察组术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86.11%)明显优于对照组(64.71%)(x2=4.36,P <0.05).结论 解剖型钢板和髋动力螺钉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均具有较好的疗效,前者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快、术后并发症少和术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高等优点,尤其适合髋动力螺钉无法治疗性的粉碎性骨折.

    作者:沈俊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艾迪联合NP方案在老年人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艾迪注射液联合NP化疗方案在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联合组和化疗组各6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NP化疗方案,联合组患者加用艾迪注射液.观察并比较治疗过程中近期治疗效果、毒副作用、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 联合组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及有效率高于单纯化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42、0.048、0.178,P=0.559、0.827、0.673);联合组Ⅲ~Ⅳ白细胞减少发生率(21.7%)低于化疗组(63.3%) (x2 =25.09,P=0.001),联合组血小板减少发生率明显低于化疗组(18.3%与35.0%,x2=4.26,P =0.039);联合组经治疗后NK细胞活性明显升高[(13.8±2.4)与(22.4±2.7),t=2.876,P<0.005];联合组生活质量好转率明显高于化疗组(63.3%与33.3%,x2=10.812,P=0.001),而恶化率明显低于化疗组(6.7%与36.7%,x2=15.91,P=0.000).结论 艾迪注射液联合NP化疗方案能够有效改善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骨髓抑制,提高NK细胞活性和生活质量.

    作者:邢宏建;王凌凌;吕红英;邹庆华;齐秀恒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城乡医院与社区双向转诊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双向转诊工作在北京、广州等大城市做得较好,偏远山区较为滞后一些.目前虽然国家政策扶持社区,医疗保险在医院和社区已同等应用,但丽水城乡仍是大医院就诊拥堵,人满为患,而社区就诊人数稀少.为构建“小病在社区、大病在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医疗服务和谐环境,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1],我们进行了医院与社区卫生机构(以下简称社区)双向转诊机制的研究.本课题研究的范围暂定在丽水城乡医院和丽水城乡社区间的转诊工作.本研究就目前丽水城乡双向转诊情况作分析,并提出对策和建议.

    作者:郑桂爱;陈凤华;雷后头;徐翠红;李慧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鼻内窥镜下治疗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疗效分析

    目的 评价采用鼻内窥镜治疗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38例,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18例,对照组采用开放手术方式,观察组则采用鼻内窥镜手术方式.观察并比较两组手术一般情况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天数等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0.79、1.21、0.92,均P<0.05).两组患者各期复发率和总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鼻内窥镜治疗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对患者创伤小,各期的复发情况和复发时间也没有明显差异.

    作者:何卿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小儿肺炎患者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RP水平与小儿肺炎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和免疫比浊法检测418例小儿肺炎患者与120例健康儿童血清PCT和CRP含量.结果 肺炎组血清PCT和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F=24.13、8.73,均P<0.05);细菌性肺炎组血清PCT和CRP水平高于病毒性肺炎组(t=23.58、38.77,均P<0.05),支原体性肺炎组CRP水平高于病毒性肺炎组(t=38.37,P<0.05),病毒性与支原体肺炎组PC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80,P>0.05),且血清PCT和CRP水平随着肺炎的严重程度的加重而增高.结论 血清PCT和CRP测定可作为小儿肺炎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常规指标,且病情越重升高越明显,其水平变化有助于肺炎严重程度的评估.

    作者:张勇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预见性护理对重度子痫患者心情及分娩结局的影响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对重度子痫患者心情及分娩结局的影响并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分娩的重度子痫产妇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进行临床护理,观察组给予产妇预见性护理,观察两组的产妇分娩情况和心理变化.结果 观察组产妇在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7.1546、5.0056,均P<0.05).观察组产妇剖宫产率、子痫发生率、产后出血率均低于于对照组(x2=13.9263、4.9000、5.7647,均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率低于对照组(x2=12.1109,P<0.05).结论 给于重度子痫产妇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改善产妇焦虑和抑郁状态,降低剖宫产率、子痫发生率和产后出血率,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王巧玲;刘小媚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全血细胞减少患者血片和骨髓象检查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外周血涂片和骨髓象检查技术对180例全血细胞减少患者病因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以180例全血细胞减少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外周涂血片和骨髓象的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80例患者中由非造血系统疾病引起50例,其中慢性肝炎20例,肝硬化3例,肺癌4例,恶性肿瘤10例,心内膜炎3例,结缔组织类疾病7例,胃癌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脾功能亢进1例;造血系统疾病引起130例,其中急性白血病74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3例,再生障碍性贫血13例,巨幼红细胞性贫血30例.结论 外周涂血片和骨髓象检查有利于诊断全血细胞减少的病因,骨髓象检查可以提高诊断全血细胞减少病因的准确率.

    作者:阳正东;邓茜;马林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心理干预改善癫痫患者心理状况的对照研究

    目的 了解癫痫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并进行心理干预治疗的效果评估.方法 将50例癫痫患者抽签法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予以抗癫痫药物治疗,研究组除予以抗癫痫药物治疗外,并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治疗1年后进行治疗效果比较;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前后心理状况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癫痫患者SCL-90因子中焦虑、抑郁因子与中国常模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7、2.46,均P<0.05);而强迫、人际关系、恐怖、偏执因子与中国常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3、1.48、1.15、1.33,均P>0.05);研究组HAMA和HAMD评分及抑郁、焦虑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x2=80.25、92.23,均P<0.01).结论 癫痫患者存在较高程度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心理干预治疗可缓解症状,是提高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

    作者:林霞;陈伟燕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早期颅骨修补术与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外伤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 探讨临床中早期颅骨修补术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外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70例脑外伤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并脑积水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先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并在术后3~6个月行颅骨修补术治疗;研究组35例在术后2~3个月一次同时行早期颅骨修补术与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术后GCS优良率(71.4%)显著高于对照组(57.2%)(x2 =7.47,P<0.05),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8.35,P<0.05),中残率显著低于对照组(x2 =7.33,P<0.05),并发症发生率(14.3%)显著低于对照组(34.3%) (x2 =7.35,P<0.05).结论 对脑外伤患者采取早期行颅骨修补术与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能够有效促进患者康复,并且降低术后并发症.

    作者:肖志强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系统护理对骨折卧床患者便秘的干预效果

    目的 探讨系统护理对骨折卧床患者便秘的干预方法及护理效果.方法 收集骨折手术后发生便秘的患者13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观察组73例开展系统护理,对照组65例给予普通护理,评定治疗后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便秘改善显效率63.0%,总有效率95.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6.2%、86.2%(x2=12.47、13.59,均P<0.05).结论 系统、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疏导,指导养成良好的饮食及生活习惯,加强恢复性锻炼,予腹部按摩及按摩指导,尽早适应床上排便,做好药物使用护理,能够有效缓解骨折卧床患者便秘,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信心.

    作者:马铭爽;孙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安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