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脉搏指示剂连续心排量监测在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中的应用价值

汤文杰;叶高峰;温兴杰;崔健;林士峰

关键词:休克, 脓毒性, 复苏术, 中心静脉压, 全新舒张末期容积
摘要:目的:探讨使用脉搏指示剂连续心排量监测( PiCCO)在指导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 EGD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诊断明确感染性休克患者42例,于确诊0 h、6 h、24 h记录HR、MAP、CVP,PiCCO组(n=26),根据监测心排指数(CI)、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V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及CVP指标指导液体复苏,对照组(n=16)仅采用监测CVP指导液体复苏。比较两组液体复苏治疗后6 h、24 h的效果,观察PiCCO组患者CVP升高2 mmHg、GEDVI增幅是否大于10%分析CVP、GEDVI与CI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PiCCO组液体复苏6 h后HR、MAP较对照组改善明显[(101.3±7.8)次/min比(119.4±7.2)次/min,t=-7.520,P<0.05;(71.8±7.6) mmHg比(51.5±8.9) mmHg,t=7.873,P<0.05],早期液体复苏成功率较对照组高;APACHEⅡ评分、乳酸清除率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住ICU天数较对照组减少[(17.0±3.4)分比(22.7±4.1)分,t=-4.978,P<0.05;(53.6±11.5)%比(-16.5±5.2)%,t=9.283,P<0.05;(13.8±2.6)d比(23.3±2.2)d,t=-5.075,P<0.05],28 d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2.162,P>0.05);PiCCO组中液体复苏前后GEDVI的变化与CI的变化呈正相关(r=0.799, P<0.05),CVP变化与CI的变化无明显相关(r=-0.446,P>0.05);GEDVI随CVP升高而增加的16例中0 h CI≥3 L· min-1· m-2有13例(81.3%),GEDVI不随CVP升高而增加的10例中0 h CI≥3 L· min-1· m-2有3例(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29,P<0.05)。结论 PiCCO监测所得血流动力学指标指导下的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治疗,能有效地提高液体复苏的成功率。与CVP相比,GEDVI更能有效反应心脏前负荷,在感染性休克并心功能抑制患者中,CVP与GEDVI之间的变化关系更能有效反应心脏功能。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骨水泥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

    目的:评价骨水泥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98例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女性60例,男性38例,年龄75~94岁,平均83.5岁。骨折按Tronzo-Evans分型Ⅲ型56例,Ⅳ型42例。均采用骨水泥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的方法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病例术后X线片显示转子间骨折均复位固定良好,假体位置良好。术后96例获得6~24个月随访,平均15个月,按Harris评分,优良率85.4%。结论骨水泥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具有术后功能恢复快、负重活动早、可避免长期卧床、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较为合理的手术方法。

    作者:柏文昆;鲁木;胡红耘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精神专科医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433例分析

    目的:分析精神专科医院药品不良反应( ADR )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某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的ADR报告433例,按照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物种类、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433例ADR报告中涉及药物以抗精神失常药物居首位(35.2%),抗感染药物居第二位(19.7%);患者年龄>60岁ADR发生率高(47.6%);ADR为常见的临床表现为消化系统损害(23.5%)。结论应加强对抗精神失常药物和抗感染药物的安全性监测,提高合理用药水平,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

    作者:沈霞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髋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老年人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髋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老年人严重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老年严重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Ⅰ组30例与Ⅱ组30例,Ⅰ组行全髋关节置换或人工股骨头置换,Ⅱ组行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6个月进行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Ⅰ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Harri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31.7±48.4) min、(662.7±324.3) mL、(1.9±0.9)周、(87.2±15.5)分、23%,Ⅱ组分别为(151.8±64.3) min、(393.2±304.1) mL、(11.3±6.5)周、(70.6±20.8)分、60%,两组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Harri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8.484、12.224、5.615,χ2=8.297,均P<0.01)。结论髋关节置换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老年人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各有优劣势,无严重合并症且能耐受卧床的患者应首选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不能耐受长期卧床,追求早期下地活动者,可选择行髋关节置换术。

    作者:吕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颈丛阻滞配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颈丛阻滞配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纳入观察的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用抛硬币法随机分为两组,甲组(n=32)行颈丛阻滞配合颈椎牵引治疗,乙组(n=28)采用单纯颈椎牵引治疗,根据疼痛程度评分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甲组治疗后10 d、20 d、30 d、90 d疼痛程度评分分别为(4.61±0.70)分、(3.71±0.57)分、(3.30±0.65)分、(4.44±1.04)分,乙组分别为(5.88±1.47)分、(5.61±1.35)分、(4.83±0.86)分、(5.50±0.87)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85、1.06、1.30、7.51,均P<0.01)。结论颈丛阻滞配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优于单纯颈椎牵引,适于在基层医疗单位推广。

    作者:金春祥;黄冰;姚明;陆雅萍;侯健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老年患者医院下呼吸道感染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医院下呼吸道感染铜绿假单胞菌( PAE)耐药特点,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和预防泛耐药菌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和评价2010年5月至2012年6月347例老年患者医院下呼吸道感染PAE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结果347例老年患者医院下呼吸道感染PAE对抗菌药物的耐药较严重,氨苄西林、头孢唑啉耐药率均为100.0%,氨苄西林/舒巴坦、妥布霉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耐药率分别为95.1%、86.8%、83.6%。对亚胺培南耐药率已达19.6%,泛耐药菌的检出率为4.9%。结论老年患者医院下呼吸道感染PAE耐药性日趋严重,应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防止泛耐药菌的产生与流行。

    作者:尚旭明;栾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山东省东营地区2004-2012年中药及制剂致药源性疾病监测分析

    目的:了解发生中药药源性疾病患者一般资料、药品名称、用法用量、给药途径、主要临床表现、转归等。方法收集2004-2012年东营地区(东营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提供数据)中药及制剂导致的药源性疾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中药及制剂导致的药源性疾病共计3446例,共涉及603种中药,包括中药制剂599种,中药饮片4种。新的、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结论急需建立中药制剂致药源性疾病的防御体系,对中药药源性疾病进行系统的资料收集、监测和分析,并通过有效途径及管理措施为临床医生提供合理用药信息及咨询服务,为药品管理行政部门提供修改说明书的依据,大限度降低药源性疾病的发生,维护公众用药安全。

    作者:王金英;李挺山;胡峰霞;刘从华;陈金泉;张翠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循证护理对冠心病支架置入术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探讨冠心病介入术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160例冠心病支架置入治疗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0例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80例给予循证护理监护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与患者的舒适度。结果通过医护的默契配合,两组无死亡病例。观察组心律失常和低血压的发生率为36.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71,P<0.05)。观察组介入术后0、6、12、24 h的舒适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5.39、11.43、4.38、14.37,均P<0.05)。结论冠心病支架置入手术过程中,严密手术过程中心脏并发症的循证护理监护是手术顺利进行和成功的关键。

    作者:张晓燕;胡翠花;常刚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复方卡力孜然酊治疗白癜风8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复方卡力孜然酊应用于白癜风治疗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白癜风患者纳入研究,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采用窄谱中波紫外线( NB-UVB )照射治疗,观察组43例采用复方卡力孜然酊辅助NB-UVB照射治疗,观察两组的皮损疗效和皮肤病生活质量( DLQI )评分。结果观察组第1、第2、第3疗程总有效率分别为32.56%、58.14%、81.40%,均高于对照组的25.58%、41.86%、60.47%,组间第3疗程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68,P<0.05);观察组治疗第1、第2、第3疗程后的DLQ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1=1.916、t2=4.298、t3=4.661,均P<0.05);观察组、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6.28%、11.6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87,P>0.05)。结论复方卡力孜然酊辅助治疗白癜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不良反应轻微。

    作者:张丽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高敏C反应蛋白在高血压并肾功能不全疗效评估中的价值

    目的:评估高敏C反应蛋白( hs-CRP)对高血压并肾功能不全患者药物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方法96例I级高血压并肾功能不全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8例),两组依据血压情况予降压治疗,观察组同时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予安慰剂(维生素C)治疗。4周后评估患者血压和hs-CRP变化情况,分析hs-CRP与血压的关系。结果治疗前两组血压、hs-CRP水平及肾小球滤过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观察组收缩压、hs-CRP分别为(139±5) mmHg、(2.4±0.4) mg/L,均低于对照组的(146±3)mmHg、(3.1±0.4)mg/L(t=1.03、0.86,P<0.05);Pearson相关分析提示,hs-CRP与收缩压呈正相关(r=0.842,P<0.05),与舒张压无明显相关性(r=0.506,P>0.05)。结论对于高血压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检测血浆hs-CRP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预测降压药物疗效。

    作者:伍传琦;许文水;赵华平;韦宏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40例

    目的:观察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自愿要求行无痛人工流产的早孕妇女120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三组,A组40例,采用地佐辛复合丙泊酚麻醉;B组40例,采用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C组40例,采用单纯丙泊酚麻醉。比较三组麻醉前、注药后2 min、苏醒时的MAP、HR、SpO2,并记录丙泊酚总用量、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和术后腹痛情况等。结果 A组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丙泊酚总用量、术中体动反应发生率、术中呼吸抑制发生率、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苏醒后30 min下腹痛VAS评分分别为(3.8±1.0)min、(4.6±1.1)min、(111.0±14.5)mg、5.0%、10.0%、7.5%、(1.0±0.9)分,B 组分别为(3.9±1.1) min、(4.7±1.2) min、(108.9±13.6) mg、7.5%、45.0%、27.5%、(4.4±1.9)分,C组分别为(5.0±1.1) min、(5.8±1.2) min、(137.3±18.7) mg、42.5%、15.0%、5.0%、(5.0±1.7)分,A组术中呼吸抑制发生率低于B组(χ2=12.29,P<0.05);A组、B组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丙泊酚总用量、术中的体动反应发生率评分均优于C组( t=5.11、4.47,4.67、4.10,7.03、7.76,3.25、2.16,均P<0.05)。结论地佐辛复合丙泊酚麻醉术中呼吸抑制较少,术后镇痛效果更好,并发症少。

    作者:陈森林;李建平;聂成;蔡青;温剑华;邹渊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青光眼高眼压状态下小梁切除术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青光眼高眼压状态下小梁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青光眼高眼压状态下小梁切除术患者38例39眼。经过药物治疗后眼压在36~67 mmHg,术前做前房穿刺,静脉滴注20%甘露醇以降低眼压,2%利多卡因2.5 mL进行球后麻醉。做以上穹窿为基底的结膜瓣,止血;做以上角膜缘为基底的巩膜瓣,约4 mm ×3 mm大小,继续放出一点房水,然后在巩膜瓣下行小梁切除术。结果39眼经过手术治疗及6~20个月的回访,眼压控制正常稳定30眼,占84.6%;37眼视力明显提高,占94.9%。结论青光眼高眼压状态下小梁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值得推广。

    作者:方伟昂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半导体532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半导体532激光光凝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R)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半导体532激光对50例(95只眼)非增殖性和增殖性DR患者进行局限性视网膜光凝、格栅样视网膜光凝或全视网膜光凝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视力、裂隙灯、眼底、眼压、眼底血管荧光造影及眼底OCT的变化,光凝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光凝术后36眼(37.9%)视力提高,视力无变化52眼(54.7%),视力下降7眼(7.4%),总有效88眼(92.6%)。伴黄斑水肿者26眼,经光凝后黄斑水肿完全或部分消退,未出现新的黄斑水肿。结论半导体532激光光凝术治疗DR安全有效。

    作者:王云;谢驰;于燕;李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分度护理结合个性化护理表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分级护理结合个性化护理表应用于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一级护理"医嘱的SAH患者16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88例和对照组79例,对照组患者按"一级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生理指标、意识状态、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DL)、心理需要、潜在合并症的危险度"五方面进行评估,将一级护理进一步分为A、B、C三度,同时根据意识、瞳孔、血压、体温、脉搏、呼吸、头痛、尿量的不同程度改变制定SAH个性化护理表,分别制定详细的护理内容和标准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再出血12例次,死亡2例;对照组再出血28例次,死亡11例,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23、6.72,均P<0.01);观察组FMA、NDS和ADL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5.31、4.23、5.71,均 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3.2%,对照组为78.5%,两组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8,P<0.01)。结论分级护理结合个性化护理表应用于SAH,可提高康复效果和护理服务满意度。

    作者:胡建华;宗福群;杨碧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某综合医院主要住院指标的管理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某综合医院平均住院日等主要住院指标的管理效果。方法收集2007-2012年某院平均住院日等指标的年度数据计算Pearson相关系数,2010-2012年间各项指标的每月数据绘制时间序列图进行分析。结果平均住院日与门急诊人次、出院人次、手术人次、次均住院费用指数、平均药占比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在工作量逐渐加大的情况下,平均住院日呈不断下降趋势,次均住院费用相对收入水平的增长并未增加,平均药占比得以控制,但危重症患者比例有所下降。结论近年来的指标管理使平均住院日逐渐缩短,在基本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促进整体医疗效率的提高。

    作者:路阳;郭阿娟;席峰;陆晨;李士雪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胎儿脐带绕颈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产前彩色多普勒超声(超声)诊断胎儿脐带绕颈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025例接受产前检查的妊娠中晚期孕妇进行超声检查,检查结果与剖宫产术及助产分娩进行对照,比较不同脐带绕颈周数及不同胎位对超声诊断符合率的影响。结果超声对绕颈1周的诊断符合率(95.89%)明显高于绕颈2周(76.47%)(χ2=28.45,P<0.05),对头位的诊断符合率(95.89%)明显高于臀位(50.00%)(χ2=44.37, P<0.05)。321例超声检查提示脐带绕颈新生儿中出现轻度窒息21例,重度窒息5例,窒息率为8.10%(26/321);704例超声提示无脐带绕颈中18例轻度窒息,1例重度窒息,窒息率为2.70%(19/70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32,P<0.05)。结论超声可观察到胎儿是否有脐带绕颈、缠绕周数及松紧度如何,可以提高胎儿脐带绕颈的诊断率。

    作者:李洁凤;黄文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连续性血液净化在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症COPD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00例重症COPD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命体征、血气分析、生化等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同时观察患者的病情转归。结果治疗后,患者的血pH值、血氧分压、碳酸氢根浓度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而血二氧化碳分压、尿素氮、血肌酐、B型脑利钠肽以及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t=2.897、3.015、2.681、3.241、3.266、3.334、2.815、2.784、3.248,均P<0.05);100例患者中,81例病情得到良好控制后出院,7例由于经济原因放弃治疗,12例死亡。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能够有效清除重症COPD患者体内过多的水分和有害物质,提高该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曹校校;陈荣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老年脂肪肝患者血尿酸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检测对老年脂肪肝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老年脂肪肝患者177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的健康者12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尿酸的浓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血尿酸异常发生率为50.3%,高于对照组的10.0%(χ2=7.43,P<0.05);观察组血尿酸为(473.21±56.85)μmol/L,高于对照组的(349.14±62.73)μmol/L( t=9.63,P<0.05)。结论脂肪肝可引起血尿酸异常,应对老年脂肪肝患者定期检测血尿酸水平,对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及预防其他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作者:许国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血必净注射液对卒中相关性肺炎治疗作用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卒中相关性肺炎的治疗作用以及血浆CRP水平的变化。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并发肺炎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常规给予抗生素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血必净注射液50 mL加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2次/d,连用7 d。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T、外周血WBC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RP等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T、WBC、中性粒细胞和CRP分别为(36.92±0.31)℃、(8.01±0.60)×109/L、(60.99±3.01)%、(21.78±2.02)mg/L,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t=9.99、24.09、12.44、43.98,均P<0.05);对照组治疗后T、WBC、中性粒细胞和CRP分别为(37.05±0.16)℃、(10.53±0.54)×109/L、(72.76±1.56)%、(33.31±3.40)mg/L,各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t=15.95、20.12、4.14、16.53,均P<0.05);治疗组治疗后观察除T外,其余三项指标下降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83、6.15、7.93,均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协同抗生素治疗卒中相关性肺炎效果显著,比单纯抗生素治疗更有效,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作者:王延民;孙洪涛;程世翔;魏正军;廖余平;张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匹多莫德在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匹多莫德在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患儿8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4例。所有患儿入院后均给予抗感染、吸氧、化痰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加用匹多莫德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再感染次数和感染持续时间,并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6%,对照组为68.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7,P<0.05)。观察组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t=5.34、4.78、4.56、4.92,均P<0.05)。观察组再感染次数及感染持续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t =7.11、5.66,均P<0.05)。结论匹多莫德治疗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可以明显减少患儿呼吸道感染复发率,缩短病程,疗效高,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任新燕;马玉凤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乙酰半胱氨酸对放射性肺损伤的干预作用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影响

    目的:观察乙酰半胱氨酸对放射性肺损伤的干预作用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0例肺癌患者按随机抽号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放疗;治疗组于放疗同时应用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每次600 mg,2次/d。两组放射治疗前、后测定血浆TGF-β1,比较两组放射性肺损伤发生情况。结果放射治疗前后两组血浆TGF-β1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6.52、2.76,均P<0.01);对照组急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为35.48%,高于治疗组的28.13%(χ2=5.16,P<0.05)。结论乙酰半胱氨酸能抑制放射治疗后血浆TGF-β1的过度表达,可有效降低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值得在肺癌等胸部肿瘤放射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段昕波;刘伟;徐鑫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安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