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分度护理结合个性化护理表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胡建华;宗福群;杨碧

关键词:脑血管意外, 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分级护理结合个性化护理表应用于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一级护理"医嘱的SAH患者16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88例和对照组79例,对照组患者按"一级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生理指标、意识状态、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DL)、心理需要、潜在合并症的危险度"五方面进行评估,将一级护理进一步分为A、B、C三度,同时根据意识、瞳孔、血压、体温、脉搏、呼吸、头痛、尿量的不同程度改变制定SAH个性化护理表,分别制定详细的护理内容和标准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再出血12例次,死亡2例;对照组再出血28例次,死亡11例,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23、6.72,均P<0.01);观察组FMA、NDS和ADL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5.31、4.23、5.71,均 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3.2%,对照组为78.5%,两组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8,P<0.01)。结论分级护理结合个性化护理表应用于SAH,可提高康复效果和护理服务满意度。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Ⅰ期切除吻合术对结肠癌肠梗阻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

    目的:探讨Ⅰ期切除吻合术对左半结肠癌急性肠梗阻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IGF-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影响。方法92例左半结肠癌急性肠梗阻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对照组46例,观察组采用Ⅰ期切除吻合术,对照组采用Hartman术,术前、术后测定两组患者血清IGF-1和VEGF的表达。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4.9±6.4)d,短于对照组的(28.3±9.6)d(t=5.426,P<0.05);观察组切口感染、吻合口瘘分别为2例、1例,对照组分别为3例、1例,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19、1.29,均P>0.05);两组术后血清IGF-1和VEGF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降低更明显( t=3.064、2.394,均P<0.05)。结论Ⅰ期切除吻合术可以明显减少左半结肠癌急性肠梗阻患者血清IGF-1和VEGF的表达。

    作者:潘福斌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不同乳化剂及稳定剂对酮康唑乳膏稳定性的影响

    目的:考察不同乳化剂加入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EDTA )对复方酮康唑乳膏稳定性的影响。方法用十二烷基硫酸钠和三乙醇胺做乳化剂分别加入EDTA和不加EDTA做稳定剂,考察制剂在恒温、恒湿下放置3个月的氧化变色情况及乳膏中酮康唑的含量变化。结果十二烷基硫酸钠做乳化剂未加EDTA的乳膏3周就开始变色;用三乙醇胺做乳化剂未加EDTA的乳膏14周开始变色;用十二烷基硫酸钠做乳化剂加入EDTA的乳膏2周开始变色;用三乙醇胺做乳化剂加入EDTA的乳膏16周未见明显变化。结论三乙醇胺做乳化剂并加入稳定剂EDTA可以明显防止复方酮康唑乳膏变色及有效防止酮康唑降解。

    作者:王家鑫;于士龙;宫国信;汪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肱骨近端加压锁定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目的:比较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 LPHP )与传统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肱骨近端骨折患者58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行加压锁定钢板治疗,对照组26例行传统的T型钢板、三叶草钢板治疗。根据Neer功能评分对两组患者术后恢复和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58例患者均获得11~15个月的随访,治疗组未发现螺钉及钢板断裂、骨折不愈合、肱骨头坏死,4例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Neer功能评分优15例,良12例,可5例,优良率84.4%。对照组有3例患者螺钉松动、2例钢板断裂、3例骨折不愈合、2例肱骨头坏死、7例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Neer功能评分优6例,良9例,可3例,差8例,优良率57.7%。两组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13,P<0.05)。结论相比传统钢板,LPHP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固定确切、并发症少,有利于患者早期进行康复锻炼。

    作者:樊柳龙;张青元;宋保中;许延锐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曲普瑞林对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体质量指数及终身高的影响

    目的:观察促性腺激素类似物( GnRHa)曲谱瑞林对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 ICPP)女童体质量指数(BMI)及终成年身高(FAH)的影响。方法总结及追踪回访120例ICPP女童。62例ICPP女童接受曲普瑞林治疗(治疗组),观察治疗后6、12、18、24、36个月的骨龄(BA)、生长速率(GV)、BMI、预测身高(PAH),终身高及达终身高时的BMI。未治疗组(对照组)也观察相关的指标如BMI及终身高。结果曲普瑞林治疗后骨龄的增长低于年龄的增长,预测身高随着治疗疗程的增长有所提升。治疗后12、18、24、36个月PAH分别为(153.4±7.1)cm、(154.6±6.2)cm、(155.7±4.7)cm、(156.9±5.9)cm,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3、2.67、3.01、2.88,均P <0.01);BMI 分别为(16.37±1.41) kg/m2、(16.99±1.21) kg/m2、(17.17±1.38)kg/m2、(17.02±1.42)kg/m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69、1.28、0.89、1.11,均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终身高分别为(158.2±3.9) cm、(153.7±2.8) c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4,P<0.01)。达终身高时两组BMI分别为(19.1±1.9)kg/m2、(18.7±1.8)kg/m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35,P>0.05)。结论曲普瑞林能有效抑制ICPP的性征发育、骨龄增长、改善成年终身高,对BMI无明显影响。

    作者:冯海英;张蕾;周燕;黄邀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恩替卡韦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影响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的影响。方法80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治疗,共治疗24周。测定患者肝功能、HBV DNA和血清TGF-β1。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ALT、总胆红素、白蛋白均有明显改善( t =6.724、13.306、3.064、4.172、2.924、3.172,均P<0.05),观察组改善更明显(t=2.469、2.160、3.064,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HBV DNA转阴率为90%,对照组HBV DNA转阴率为75%,两组转阴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2,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TGF-β1均有明显降低(t=6.842、8.062,均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降低更明显(t=3.178,P<0.05)。结论恩替卡韦可明显减少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TGF-β1,减轻肝脏纤维化。

    作者:邹同;陈彩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水囊压迫在剖宫产后瘢痕妊娠诊治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子宫瘢痕妊娠( CSP )治疗中Foley水囊压迫的临床止血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3例剖宫产术后瘢痕部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经过甲氨蝶呤( MTX)+米非司酮药物治疗1个疗程后,在超声引导下行刮宫术和宫腔Foley水囊压迫法止血,分析临床效果。结果17例出现多量阴道流血,术中出血量为(207.0±59.1)mL,予宫腔下段水囊压迫,阴道流血明显减少,水囊压迫后出血量(50.6±13.3)mL,水囊存留时间(35.6±9.1)h。1例水囊压迫止血后,持续阴道流血,每小时达150 mL,行急诊剖腹探查,行子宫切口病灶楔形切除术。所有患者术后1个月超声检测包块均消失,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降至正常。结论 Foley水囊压迫法在子宫瘢痕部位妊娠治疗中,能快速有效地控制出血,适宜基层医院临床应用。

    作者:陈妩;陈美秋;温明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高敏C反应蛋白在高血压并肾功能不全疗效评估中的价值

    目的:评估高敏C反应蛋白( hs-CRP)对高血压并肾功能不全患者药物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方法96例I级高血压并肾功能不全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8例),两组依据血压情况予降压治疗,观察组同时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予安慰剂(维生素C)治疗。4周后评估患者血压和hs-CRP变化情况,分析hs-CRP与血压的关系。结果治疗前两组血压、hs-CRP水平及肾小球滤过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观察组收缩压、hs-CRP分别为(139±5) mmHg、(2.4±0.4) mg/L,均低于对照组的(146±3)mmHg、(3.1±0.4)mg/L(t=1.03、0.86,P<0.05);Pearson相关分析提示,hs-CRP与收缩压呈正相关(r=0.842,P<0.05),与舒张压无明显相关性(r=0.506,P>0.05)。结论对于高血压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检测血浆hs-CRP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预测降压药物疗效。

    作者:伍传琦;许文水;赵华平;韦宏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山东省东营地区2004-2012年中药及制剂致药源性疾病监测分析

    目的:了解发生中药药源性疾病患者一般资料、药品名称、用法用量、给药途径、主要临床表现、转归等。方法收集2004-2012年东营地区(东营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提供数据)中药及制剂导致的药源性疾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中药及制剂导致的药源性疾病共计3446例,共涉及603种中药,包括中药制剂599种,中药饮片4种。新的、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结论急需建立中药制剂致药源性疾病的防御体系,对中药药源性疾病进行系统的资料收集、监测和分析,并通过有效途径及管理措施为临床医生提供合理用药信息及咨询服务,为药品管理行政部门提供修改说明书的依据,大限度降低药源性疾病的发生,维护公众用药安全。

    作者:王金英;李挺山;胡峰霞;刘从华;陈金泉;张翠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血浆置换技术对重型肝炎患者血生化指标及黄疸症状的影响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技术对重型肝炎患者血生化指标和黄疸症状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血浆置换技术治疗50例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治疗前后血生化指标的变化、黄疸症状的改变和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AST、ALT、凝血酶原活动度( PTA)、ALP、GGT、结合胆红素( DBL)、总胆红素( TBL)、血清总胆汁酸(TBA)和LDH等指标水平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21、7.58、4.31、11.63、10.23、8.26、4.13、16.48、7.32,均P<0.05),而TP、ALB、CHE和PA无明显变化;治疗后,大多数患者黄疸症状消失或减退,有黄疸症状者36.0%(18/50)显著低于治疗前(χ2=27.06,P<0.05);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0.0%(14/20),略高于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50.0%(15/3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置换技术有效改善重型肝炎患者血生化指标,改善黄疸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有效降低病死率。

    作者:张素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分度护理结合个性化护理表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分级护理结合个性化护理表应用于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一级护理"医嘱的SAH患者16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88例和对照组79例,对照组患者按"一级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生理指标、意识状态、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DL)、心理需要、潜在合并症的危险度"五方面进行评估,将一级护理进一步分为A、B、C三度,同时根据意识、瞳孔、血压、体温、脉搏、呼吸、头痛、尿量的不同程度改变制定SAH个性化护理表,分别制定详细的护理内容和标准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再出血12例次,死亡2例;对照组再出血28例次,死亡11例,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23、6.72,均P<0.01);观察组FMA、NDS和ADL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5.31、4.23、5.71,均 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3.2%,对照组为78.5%,两组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8,P<0.01)。结论分级护理结合个性化护理表应用于SAH,可提高康复效果和护理服务满意度。

    作者:胡建华;宗福群;杨碧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探讨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造影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临床拟诊的冠心病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静息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结合相关文献,研究冠心病诊断“金标准”-冠状动脉造影的应用价值。结果108例受检者,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74例,阳性检出率68.5%;静息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4.43、6.37、163.55,均P<0.05)。单支病变中19例冠状动脉造影未见明显狭窄(狭窄<50%)或正常,而根据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表现及家族史或高血压等高危因素,临床作出了冠心病的诊断。结论冠状动脉造影作为冠心病诊断重要的微创手段,与其他无创检查方法相比,对冠心病的检出率及准确性高,并可明确冠状动脉病变位置、范围,宜作为冠心病诊断的常规方法。

    作者:余洋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关于书写论文作者单位名称的要求

    不少作者在投稿时,对所在单位的中、英文名称的书写不够规范,不少单位在开具推荐信(即介绍信)时,使用的公章与文稿中所书写的不一致。单位名称书写不规范,将影响编辑部与作者、读者与作者之间的联系及文稿发表后文献计量学的统计等工作。为此,本刊就作者单位名称的书写要求如下:(1)作者在投稿时,首先应列出单位名称的全称,具体到所在科室,并且写明单位所在城市名及邮编。(2)单位的英文名称应根据所在单位统一的英文名称书写。(3)单位科研部门开具文稿推荐信上的公章内容,须与文稿中所书写的单位名称一致。(4)由不同单位共同撰写的文稿,各个单位的名称均须分别列出,由论文的资料提供单位(一般即为第一作者所在单位)开具文稿推荐信。(5)如文稿作者为集体作者,英文摘要的作者项中,应列出本文稿第一整理者(即第一执笔者)的姓名及工作单位。(6)如文稿第一作者在投稿后工作单位有变动,英文摘要的作者项中,应同时列出第一作者的原单位及现在单位。(7)通信作者要附上通信地址和电子信箱。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右美托咪啶复合瑞芬太尼用于颈丛阻滞甲状腺手术患者呼吸抑制的半数靶浓度分析

    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啶复合瑞芬太尼用于颈丛阻滞下甲状腺手术患者呼吸抑制的半数靶浓度。方法择期拟行甲状腺切除术患者50例,年龄23~67岁,体质量45~73 kg,ASA分级1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瑞芬太尼组( R组)和右美托咪啶复合瑞芬太尼组( RD组),每组25例。 R组和RD组切皮前分别静脉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和右美托咪啶0.8μg/kg,输注时间10 min,同时靶控输注丙泊酚,血浆靶浓度设为2μg/mL,12 min后开始靶控输注瑞芬太尼。采用序贯法进行试验,R组和RD组初始效应室靶浓度分别为2.5μg/L和3.0μg/L,待血浆靶浓度达峰后切开颈部皮肤,30 min内观察呼吸抑制情况,无呼吸抑制下一例患者采用高一级浓度,有呼吸抑制则下一例患者采用第一浓度。计算瑞芬太尼引起呼吸抑制的半数靶浓度(EC50)及其95%可信区间。结果 RD组瑞芬太尼引起呼吸抑制的EC50为1.7μg/L,95%可信区间为1.5~1.9μg/L;R组瑞芬太尼引起呼吸抑制的EC50为2.5μg/L,95%可信区间为2.2~2.7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1,P<0.01)。结论靶控输注丙泊酚(血浆靶浓度2.0 mg/L)下,微泵输注右美托咪啶0.8μg/kg可降低瑞芬太尼引起甲状腺手术患者呼吸抑制的EC50。

    作者:余功敏;程李健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连续性血液净化在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症COPD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00例重症COPD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命体征、血气分析、生化等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同时观察患者的病情转归。结果治疗后,患者的血pH值、血氧分压、碳酸氢根浓度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而血二氧化碳分压、尿素氮、血肌酐、B型脑利钠肽以及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t=2.897、3.015、2.681、3.241、3.266、3.334、2.815、2.784、3.248,均P<0.05);100例患者中,81例病情得到良好控制后出院,7例由于经济原因放弃治疗,12例死亡。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能够有效清除重症COPD患者体内过多的水分和有害物质,提高该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曹校校;陈荣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针刀疗法与颈椎牵引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针刀疗法与颈椎牵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56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8例,以小针刀治疗;对照组78例,以颈椎牵引治疗,同时配合服用中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70例(89.6%),总有效率96.9%;对照组治愈44例(56.7%),总有效率83.3%。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χ2=22.02、11.57,均P<0.05)。结论针刀疗法治疗颈椎病优于颈椎牵引,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郝俊;张晓伟;宇光锋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改良小切口与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腺瘤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改良小切口与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腺瘤的疗效。方法选择8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改良手术组和传统手术组,分别采用改良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与传统甲状腺切除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并随访两组术后6个月的粘连情况。结果改良手术组患者的切口长度[(4.95±0.87)cm]、手术时间[(37.21±9.82) min]、术中出血量[(13.41±3.79) mL]及术后住院时间[(3.25±0.81)d]均明显优于传统手术组[(6.42±1.04) cm、(49.18±10.75) min、(18.95±4.16) mL 和(4.71±0.94)d](t=2.19、2.21、2.38、2.32,均P<0.05)。改良手术组术后发生并发症2例,其中皮下积液1例,术后继发出血再次手术1例。传统手术组术后发生并发症4例,其中皮下积液3例,喉返神经损伤1例。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1,P>0.05)。术后随访6个月,改良手术组术后粘连程度明显低于传统手术组(χ2=11.08,P<0.01)。结论改良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瘤具有手术切口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颈部粘连较轻和美容效果好等优点。

    作者:沈晓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宫颈环形电极切除术与微波治疗慢性宫颈炎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宫颈环形电极切除术( LEEP )与微波治疗宫颈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宫颈炎患者77例,采取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7例接受微波治疗,观察组40例接受LEEP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轻度慢性宫颈炎治愈率(100.0%比93.3%)、总有效率(100.0%比10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中重度慢性宫颈炎治愈率(87.5%比63.6%)、总有效率(100.0%比8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3.6、14.3,均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阴道排液时间分别为(5.3±3.2)mL、(8.1±3.5)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2±3.7)mL、(14.8±4.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9、12.6,均P<0.05);观察组术后创面感染发生率、宫颈外翻、宫颈瘢痕率、脱痂出血多、复发等发生率分别为0.0%、2.5%、2.5%、2.5%、2.5%,对照组分别为5.4%、5.4%、13.5%、16.2%、10.8%,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3、10.4、14.9、15.8、13.0,均P<0.05)。结论与微波相比,LEEP应用于中重度糜烂的慢性宫颈炎疗效确切,副作用小,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泮萌萌;李梅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手术室药品管理路径的优化研究

    目的:规范手术室药品的管理,确保手术室药品按时应用,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以保证患者的健康与生命安全。方法以2011年采用常规手术室药品管理制度563例手术作为对照组,2012年采用优化手术室药品管理制度619例手术作为观察组,对两组手术的护理缺陷、满意度、手术药品配送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药品护理缺陷发生率为0.4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26%(χ2=2.18,P<0.05)。观察组手术者与麻醉师满意度为97.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25%(χ2=4.32,P<0.05)。观察组每天配送药物时间平均为(37.87±3.29)min,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5.00±6.74)min(t=4.73,P<0.05);观察组每例患者的药物配送时间平均为(4.26±0.75)min,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84±2.16)min(t=2.18,P<0.05)。结论优化手术室药品管理制度能够显著降低护理缺陷的发生率,显著缩短配药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刘秀娥;张燕;曲正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妊娠诊断和疗效评价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妊娠( CSP )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CSP患者35例(观察组),采用piliph超声诊断仪对患者行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子宫、双侧附件区及盆腔,观察孕囊着床位置和子宫切口位置的相关性,记录回声情况。另选择同期接受检查的有剖宫产史(无切口处假腔)再次妊娠者4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宫腔内多数无明显的异常回声,多数患者存在子宫切口假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3.79、9.21,均P<0.05);观察组切口肌层厚度和孕囊与切口距离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t=6.35、36.52,均P<0.05);观察组血流指数(0.51±0.07)较对照组(0.68±0.12)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5,P<0.05)。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是CSP主要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对CSP的诊断、疗效评价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珍;罗琳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两种溶媒用于阿奇霉素注射局部刺激性疼痛的比较

    目的:探讨5%葡萄糖注射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两种溶媒对注射用阿奇霉素局部刺激性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阿奇霉素静脉滴注的患者120例。根据患者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时应用溶媒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5%葡萄糖注射液为溶媒,对照组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为溶媒,对比两组患者在静脉滴注阿奇霉素过程中出现局部刺激性疼痛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局部刺激性疼痛0度21例(35.0%),对照组局部刺激性疼痛0度42例(70.0%),两组局部刺激性疼痛0度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74,P<0.05)。结论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时,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作为溶媒可减少局部刺激性疼痛的发生,有助于帮助患者顺利完成治疗。

    作者:叶荣荣;朱红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安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