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关节镜辅助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疗效观察

马宁;夏宁晓;周小小

关键词:胫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关节镜检查
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28例,采用关节镜协助操作,检查关节面的复位情况。内侧固定采用小T型或重建锁定钢板,外侧采用加压。结果28例患者中有27例患者的伤口均能达到一期愈合,另1例患者感染坏死采用皮瓣修复后完全愈合。该组28例经6个月至3年的随访,骨折愈合时间平均6个月;按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良率92.8%。所有病例无膝关节内外翻畸形。结论关节镜辅助下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是简单有效的办法,内固定稳定,疗效较好,并发症少。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治疗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在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肺炎继发性腹泻患儿82例,按入院顺序分成两组,对照组42例给予蒙脱石散(思密达)对症治疗继发性腹泻,观察组40例在其基础上口服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统计两组患儿腹泻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并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5,P<0.05);观察组腹泻持续时间[(2.3±1.1) d]、肺炎治疗疗程[(4.4±1.9) d]、住院时间[(4.5±2.1)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4.4±1.6)d]、[(6.8±2.3)d]、[(7.1±2.4)d](t=7.39、7.35、7.39,均P<0.05)。结论采用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治疗小儿肺炎继发性腹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素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分度护理结合个性化护理表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分级护理结合个性化护理表应用于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一级护理"医嘱的SAH患者16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88例和对照组79例,对照组患者按"一级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生理指标、意识状态、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DL)、心理需要、潜在合并症的危险度"五方面进行评估,将一级护理进一步分为A、B、C三度,同时根据意识、瞳孔、血压、体温、脉搏、呼吸、头痛、尿量的不同程度改变制定SAH个性化护理表,分别制定详细的护理内容和标准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再出血12例次,死亡2例;对照组再出血28例次,死亡11例,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23、6.72,均P<0.01);观察组FMA、NDS和ADL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5.31、4.23、5.71,均 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3.2%,对照组为78.5%,两组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8,P<0.01)。结论分级护理结合个性化护理表应用于SAH,可提高康复效果和护理服务满意度。

    作者:胡建华;宗福群;杨碧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复方卡力孜然酊治疗白癜风8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复方卡力孜然酊应用于白癜风治疗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白癜风患者纳入研究,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采用窄谱中波紫外线( NB-UVB )照射治疗,观察组43例采用复方卡力孜然酊辅助NB-UVB照射治疗,观察两组的皮损疗效和皮肤病生活质量( DLQI )评分。结果观察组第1、第2、第3疗程总有效率分别为32.56%、58.14%、81.40%,均高于对照组的25.58%、41.86%、60.47%,组间第3疗程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68,P<0.05);观察组治疗第1、第2、第3疗程后的DLQ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1=1.916、t2=4.298、t3=4.661,均P<0.05);观察组、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6.28%、11.6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87,P>0.05)。结论复方卡力孜然酊辅助治疗白癜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不良反应轻微。

    作者:张丽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水囊压迫在剖宫产后瘢痕妊娠诊治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子宫瘢痕妊娠( CSP )治疗中Foley水囊压迫的临床止血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3例剖宫产术后瘢痕部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经过甲氨蝶呤( MTX)+米非司酮药物治疗1个疗程后,在超声引导下行刮宫术和宫腔Foley水囊压迫法止血,分析临床效果。结果17例出现多量阴道流血,术中出血量为(207.0±59.1)mL,予宫腔下段水囊压迫,阴道流血明显减少,水囊压迫后出血量(50.6±13.3)mL,水囊存留时间(35.6±9.1)h。1例水囊压迫止血后,持续阴道流血,每小时达150 mL,行急诊剖腹探查,行子宫切口病灶楔形切除术。所有患者术后1个月超声检测包块均消失,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降至正常。结论 Foley水囊压迫法在子宫瘢痕部位妊娠治疗中,能快速有效地控制出血,适宜基层医院临床应用。

    作者:陈妩;陈美秋;温明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匹多莫德在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匹多莫德在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患儿8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4例。所有患儿入院后均给予抗感染、吸氧、化痰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加用匹多莫德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再感染次数和感染持续时间,并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6%,对照组为68.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7,P<0.05)。观察组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t=5.34、4.78、4.56、4.92,均P<0.05)。观察组再感染次数及感染持续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t =7.11、5.66,均P<0.05)。结论匹多莫德治疗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可以明显减少患儿呼吸道感染复发率,缩短病程,疗效高,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任新燕;马玉凤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恩替卡韦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影响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的影响。方法80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治疗,共治疗24周。测定患者肝功能、HBV DNA和血清TGF-β1。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ALT、总胆红素、白蛋白均有明显改善( t =6.724、13.306、3.064、4.172、2.924、3.172,均P<0.05),观察组改善更明显(t=2.469、2.160、3.064,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HBV DNA转阴率为90%,对照组HBV DNA转阴率为75%,两组转阴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2,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TGF-β1均有明显降低(t=6.842、8.062,均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降低更明显(t=3.178,P<0.05)。结论恩替卡韦可明显减少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TGF-β1,减轻肝脏纤维化。

    作者:邹同;陈彩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雌激素下降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IVF-ET)治疗周期中,控制性超促排卵( controlled 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COH)在改善卵子质量、保证获得优质胚胎和总的妊娠率的同时,导致内分泌水平改变尤其是雌二醇( E2)在黄体期迅速下降,本文旨在就黄体期雌激素的下降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及除补充孕激素外是否需补充雌激素作一综述。

    作者:李汝斐;吴洪波;李柳铭;姜小玲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脉搏指示剂连续心排量监测在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使用脉搏指示剂连续心排量监测( PiCCO)在指导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 EGD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诊断明确感染性休克患者42例,于确诊0 h、6 h、24 h记录HR、MAP、CVP,PiCCO组(n=26),根据监测心排指数(CI)、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V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及CVP指标指导液体复苏,对照组(n=16)仅采用监测CVP指导液体复苏。比较两组液体复苏治疗后6 h、24 h的效果,观察PiCCO组患者CVP升高2 mmHg、GEDVI增幅是否大于10%分析CVP、GEDVI与CI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PiCCO组液体复苏6 h后HR、MAP较对照组改善明显[(101.3±7.8)次/min比(119.4±7.2)次/min,t=-7.520,P<0.05;(71.8±7.6) mmHg比(51.5±8.9) mmHg,t=7.873,P<0.05],早期液体复苏成功率较对照组高;APACHEⅡ评分、乳酸清除率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住ICU天数较对照组减少[(17.0±3.4)分比(22.7±4.1)分,t=-4.978,P<0.05;(53.6±11.5)%比(-16.5±5.2)%,t=9.283,P<0.05;(13.8±2.6)d比(23.3±2.2)d,t=-5.075,P<0.05],28 d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2.162,P>0.05);PiCCO组中液体复苏前后GEDVI的变化与CI的变化呈正相关(r=0.799, P<0.05),CVP变化与CI的变化无明显相关(r=-0.446,P>0.05);GEDVI随CVP升高而增加的16例中0 h CI≥3 L· min-1· m-2有13例(81.3%),GEDVI不随CVP升高而增加的10例中0 h CI≥3 L· min-1· m-2有3例(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29,P<0.05)。结论 PiCCO监测所得血流动力学指标指导下的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治疗,能有效地提高液体复苏的成功率。与CVP相比,GEDVI更能有效反应心脏前负荷,在感染性休克并心功能抑制患者中,CVP与GEDVI之间的变化关系更能有效反应心脏功能。

    作者:汤文杰;叶高峰;温兴杰;崔健;林士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与息肉切除术治疗大肠息肉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EMR)与息肉切除术治疗大肠息肉的疗效。方法收集大肠息肉患者共820例,简单随机抽样分为两组,EMR组410例行EMR治疗,常规组410例行息肉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治愈率以及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EMR组治愈率为100.00%,高于常规组的97.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9,P<0.01)。常规组出血发生率为8.05%,高于EMR组的1.9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06,P<0.01);两组均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与息肉切除术相比,EMR治疗大肠息肉出血并发症少,治愈率高,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姜邵捷;汤绍迁;谢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手术与保守治疗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多导睡眠图监测参数的影响

    目的:探讨手术与保守治疗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OSAHS)多导睡眠图( PSG)监测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OSAH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非手术处理。应用PSG 监测设备监测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 AHI)、每小时发生呼吸暂停低通气时间指数( AHTI)、呼吸暂停低通气的总时间( AHT)、氧饱和度低于90%的时间(SAT 90%),低SaO2和平均SaO2等。结果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SAT90%为(38.4±13.4)%、(17.5±12.5)%,均显著降低,低SaO2两组分别为(79.6±12.4)%、(83.7±11.2)%,均显著升高,平均SaO2为(85.4±16.3)%、(90.8±12.4)%,均显著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10.13、22.42、4.76、9.76、3.65、6.65,均P<0.05)。且观察组改善更显著(t=17.32、3.76、3.76,均P<0.05)。两组治疗后AHI、AHT及AHTI分别为(22.4±3.4)次/h、(14.5±2.5)次/h,(9.6±2.4) min、(5.7±1.2) min、(1.4±0.3)min、(0.8±0.4)min,均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63、12.12、7.51、19.27、21.42、10.63,均P<0.05)。且观察组降低更显著(t=8.97、9.76、6.57,均P<0.05)。结论 OSAHS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后,各PSG监测参数显著改善,优于保守治疗,应作为其首选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雷;王言森;杜向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与传统手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07例(107只眼),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54例,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对照组53例,采用传统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视力水平和眼压。结果治疗后两组的视力均有所改善,观察组视力水平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03、4.21、8.33,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眼压分别为(17.68±5.13) mmHg、(11.23±2.06)mmHg,对照组分别为(17.74±6.33)mmHg、(14.28±3.18)mmHg,两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62、4.85,均P<0.05),而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t=3.26,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视力,降低眼压,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林素琼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产科医院感染的因素及护理对策分析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产科医院感染发生率的影响及防治措施。方法选择住院产妇124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医院感染发生率及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发生医院感染1例(1.6%),对照组发生医院感染9例(14.5%),两组医院感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29,P<0.05)。观察组满意度评价满意46例、一般11例、不满意5例,对照组分别为13例、21例、28例,两组临床护理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585,P<0.05)。结论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产妇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对于降低产妇医院感染的发生具有积极意义,且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

    作者:陈冰;郭鸿慧;张玉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健康教育干预对降低胃镜检查患者术前焦虑的价值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干预对降低胃镜检查患者术前焦虑的价值。方法76例胃镜检查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8例。两组均实施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干预。比较两组插镜前5 min血流动力学变化及焦虑情况。结果观察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4.005、-3.479,均P<0.05),观察组心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t=-4.997,P<0.05);观察组焦虑发生率及焦虑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6.001,t=-8.024,均P<0.05)。结论健康教育干预应用于胃镜检查,有利于减轻术前焦虑,且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海亚;戴满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关于书写论文作者单位名称的要求

    不少作者在投稿时,对所在单位的中、英文名称的书写不够规范,不少单位在开具推荐信(即介绍信)时,使用的公章与文稿中所书写的不一致。单位名称书写不规范,将影响编辑部与作者、读者与作者之间的联系及文稿发表后文献计量学的统计等工作。为此,本刊就作者单位名称的书写要求如下:(1)作者在投稿时,首先应列出单位名称的全称,具体到所在科室,并且写明单位所在城市名及邮编。(2)单位的英文名称应根据所在单位统一的英文名称书写。(3)单位科研部门开具文稿推荐信上的公章内容,须与文稿中所书写的单位名称一致。(4)由不同单位共同撰写的文稿,各个单位的名称均须分别列出,由论文的资料提供单位(一般即为第一作者所在单位)开具文稿推荐信。(5)如文稿作者为集体作者,英文摘要的作者项中,应列出本文稿第一整理者(即第一执笔者)的姓名及工作单位。(6)如文稿第一作者在投稿后工作单位有变动,英文摘要的作者项中,应同时列出第一作者的原单位及现在单位。(7)通信作者要附上通信地址和电子信箱。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 B1和糖类抗原72-4在早期胃癌患者检测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和糖类抗原72-4(CA72-4)在早期胃癌患者检测中的价值。方法50例早期胃癌患者作为胃癌组,45例胃部良性病变患者作为胃部良性病变组,100例健康查体者作为健康组,测定并比较入选人群血清HMGB1和CA72-4。结果早期胃癌组血清HMGB1和CA72-4阳性率高于胃部良性病变组和健康体检组(χ2=33.69、82.95、51.41、104.74,均P<0.01),而胃部良性病变组的阳性率与健康体检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80、1.90,均P>0.05)。 HMGB1诊断早期胃癌敏感度为70.0%,特异度为95.2%,准确度为88.7%;CA72-4诊断早期胃癌的敏感度为80.0%(40/50),特异度为97.2%(141/145),准确度为92.8%(181/195)。联合检测时,诊断早期胃癌的敏感度为94.0%(47/50),而特异度为93.1%(135/145),准确度为93.3%(182/195),高于单项检测的敏感度与准确度。有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胃癌患者血清HMGB1和CA72-4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 t=2.927、4.096,均P <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HMGB1和CA72-4可以早期诊断胃癌,并对患者预后进行判断。

    作者:张新房;胡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血浆置换技术对重型肝炎患者血生化指标及黄疸症状的影响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技术对重型肝炎患者血生化指标和黄疸症状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血浆置换技术治疗50例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治疗前后血生化指标的变化、黄疸症状的改变和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AST、ALT、凝血酶原活动度( PTA)、ALP、GGT、结合胆红素( DBL)、总胆红素( TBL)、血清总胆汁酸(TBA)和LDH等指标水平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21、7.58、4.31、11.63、10.23、8.26、4.13、16.48、7.32,均P<0.05),而TP、ALB、CHE和PA无明显变化;治疗后,大多数患者黄疸症状消失或减退,有黄疸症状者36.0%(18/50)显著低于治疗前(χ2=27.06,P<0.05);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0.0%(14/20),略高于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50.0%(15/3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置换技术有效改善重型肝炎患者血生化指标,改善黄疸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有效降低病死率。

    作者:张素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与传统手术的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与传统手术治疗甲状腺疾病的临床疗效,评价腔镜在该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腔镜组)治疗的20例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并与同期行传统手术(传统组)治疗的20例甲状腺肿瘤患者进行临床对比分析。结果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美容满意度分别为(97.2±15.6) min、(17.8±8.6)mL、(30.2±11.8)mL、(4.7±0.9)d、15%、90%,传统组分别为(70.3±19.0)min、(24.6±15.2) mL、(35.6±19.6)mL、(5.2±0.6)d、10%、30%,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引流量、美容满意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03、-2.427,χ2=54.432,均P<0.05)。结论腔镜手术治疗甲状腺疾病具有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且颈部无瘢痕,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微创手术治疗方式。

    作者:包召玉;谢芳;王坤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探讨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造影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临床拟诊的冠心病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静息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结合相关文献,研究冠心病诊断“金标准”-冠状动脉造影的应用价值。结果108例受检者,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74例,阳性检出率68.5%;静息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4.43、6.37、163.55,均P<0.05)。单支病变中19例冠状动脉造影未见明显狭窄(狭窄<50%)或正常,而根据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表现及家族史或高血压等高危因素,临床作出了冠心病的诊断。结论冠状动脉造影作为冠心病诊断重要的微创手段,与其他无创检查方法相比,对冠心病的检出率及准确性高,并可明确冠状动脉病变位置、范围,宜作为冠心病诊断的常规方法。

    作者:余洋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半导体532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半导体532激光光凝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R)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半导体532激光对50例(95只眼)非增殖性和增殖性DR患者进行局限性视网膜光凝、格栅样视网膜光凝或全视网膜光凝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视力、裂隙灯、眼底、眼压、眼底血管荧光造影及眼底OCT的变化,光凝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光凝术后36眼(37.9%)视力提高,视力无变化52眼(54.7%),视力下降7眼(7.4%),总有效88眼(92.6%)。伴黄斑水肿者26眼,经光凝后黄斑水肿完全或部分消退,未出现新的黄斑水肿。结论半导体532激光光凝术治疗DR安全有效。

    作者:王云;谢驰;于燕;李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血必净注射液对卒中相关性肺炎治疗作用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卒中相关性肺炎的治疗作用以及血浆CRP水平的变化。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并发肺炎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常规给予抗生素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血必净注射液50 mL加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2次/d,连用7 d。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T、外周血WBC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RP等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T、WBC、中性粒细胞和CRP分别为(36.92±0.31)℃、(8.01±0.60)×109/L、(60.99±3.01)%、(21.78±2.02)mg/L,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t=9.99、24.09、12.44、43.98,均P<0.05);对照组治疗后T、WBC、中性粒细胞和CRP分别为(37.05±0.16)℃、(10.53±0.54)×109/L、(72.76±1.56)%、(33.31±3.40)mg/L,各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t=15.95、20.12、4.14、16.53,均P<0.05);治疗组治疗后观察除T外,其余三项指标下降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83、6.15、7.93,均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协同抗生素治疗卒中相关性肺炎效果显著,比单纯抗生素治疗更有效,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作者:王延民;孙洪涛;程世翔;魏正军;廖余平;张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安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