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胃镜活检标本中性粒细胞、淋巴滤泡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姜旻亮;朱赛英;张笑

关键词:螺杆菌, 幽门, 胃镜检查, 中性粒细胞, 淋巴滤泡
摘要:目的:探讨胃镜活检标本中性粒细胞、淋巴滤泡与幽门螺杆菌( Hp )感染的相关性。方法以接受胃镜检查的患者312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Hp结果分为A、B两组。 A组为Hp阳性患者,共1500例;B组为Hp阴性患者,共1628例。 A组行胃黏膜活检372例,B组行胃黏膜活检253例。比较胃镜活检标本中性粒细胞、淋巴滤泡的检出情况。结果共625例患者进行活检,157例患者观察到淋巴滤泡形成,发生率为25.12%;A组发生率(30.91%)明显高于B组(16.60%)(χ2=19.285,P<0.05)。共116例患者的活检标本观察到中性粒细胞,发生率为18.56%;A组胃黏膜中性粒细胞检出率(27.96%)明显高于B组(4.74%)(χ2=29.371,P<0.05)。结论 Hp阳性患者的胃镜活检标本中性粒细胞、淋巴滤泡检出率明显高于Hp阴性患者,中性粒细胞浸润、淋巴滤泡形成为Hp阳性患者胃黏膜活检的重要特征。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治疗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在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肺炎继发性腹泻患儿82例,按入院顺序分成两组,对照组42例给予蒙脱石散(思密达)对症治疗继发性腹泻,观察组40例在其基础上口服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统计两组患儿腹泻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并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5,P<0.05);观察组腹泻持续时间[(2.3±1.1) d]、肺炎治疗疗程[(4.4±1.9) d]、住院时间[(4.5±2.1)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4.4±1.6)d]、[(6.8±2.3)d]、[(7.1±2.4)d](t=7.39、7.35、7.39,均P<0.05)。结论采用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治疗小儿肺炎继发性腹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素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关于书写论文作者单位名称的要求

    不少作者在投稿时,对所在单位的中、英文名称的书写不够规范,不少单位在开具推荐信(即介绍信)时,使用的公章与文稿中所书写的不一致。单位名称书写不规范,将影响编辑部与作者、读者与作者之间的联系及文稿发表后文献计量学的统计等工作。为此,本刊就作者单位名称的书写要求如下:(1)作者在投稿时,首先应列出单位名称的全称,具体到所在科室,并且写明单位所在城市名及邮编。(2)单位的英文名称应根据所在单位统一的英文名称书写。(3)单位科研部门开具文稿推荐信上的公章内容,须与文稿中所书写的单位名称一致。(4)由不同单位共同撰写的文稿,各个单位的名称均须分别列出,由论文的资料提供单位(一般即为第一作者所在单位)开具文稿推荐信。(5)如文稿作者为集体作者,英文摘要的作者项中,应列出本文稿第一整理者(即第一执笔者)的姓名及工作单位。(6)如文稿第一作者在投稿后工作单位有变动,英文摘要的作者项中,应同时列出第一作者的原单位及现在单位。(7)通信作者要附上通信地址和电子信箱。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胃镜活检标本中性粒细胞、淋巴滤泡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胃镜活检标本中性粒细胞、淋巴滤泡与幽门螺杆菌( Hp )感染的相关性。方法以接受胃镜检查的患者312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Hp结果分为A、B两组。 A组为Hp阳性患者,共1500例;B组为Hp阴性患者,共1628例。 A组行胃黏膜活检372例,B组行胃黏膜活检253例。比较胃镜活检标本中性粒细胞、淋巴滤泡的检出情况。结果共625例患者进行活检,157例患者观察到淋巴滤泡形成,发生率为25.12%;A组发生率(30.91%)明显高于B组(16.60%)(χ2=19.285,P<0.05)。共116例患者的活检标本观察到中性粒细胞,发生率为18.56%;A组胃黏膜中性粒细胞检出率(27.96%)明显高于B组(4.74%)(χ2=29.371,P<0.05)。结论 Hp阳性患者的胃镜活检标本中性粒细胞、淋巴滤泡检出率明显高于Hp阴性患者,中性粒细胞浸润、淋巴滤泡形成为Hp阳性患者胃黏膜活检的重要特征。

    作者:姜旻亮;朱赛英;张笑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老年患者医院下呼吸道感染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医院下呼吸道感染铜绿假单胞菌( PAE)耐药特点,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和预防泛耐药菌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和评价2010年5月至2012年6月347例老年患者医院下呼吸道感染PAE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结果347例老年患者医院下呼吸道感染PAE对抗菌药物的耐药较严重,氨苄西林、头孢唑啉耐药率均为100.0%,氨苄西林/舒巴坦、妥布霉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耐药率分别为95.1%、86.8%、83.6%。对亚胺培南耐药率已达19.6%,泛耐药菌的检出率为4.9%。结论老年患者医院下呼吸道感染PAE耐药性日趋严重,应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防止泛耐药菌的产生与流行。

    作者:尚旭明;栾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血液透析诱导期的个体化护理

    目的:总结血液透析诱导期间患者个体化护理经验。方法对58例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诱导期患者及家属进行了个体化护理,做好充足的透析前护理,加强透析中患者和透析装置的监护和管理,透析后针对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及不同家庭背景,个体化指导患者克服诱导期心理障碍,指导患者改变饮食结构、加强血管通路保护。结果58例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诱导期患者改善了透析质量和生活质量,安全地度过了透析诱导期。结论对诱导期透析患者实施系统的护理,能使患者尽快转入到维持性透析的角色,减少透析中的并发症。

    作者:周利文;杨亚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半髋关节置换与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人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半髋关节置换与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 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取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4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240例)和对照组(240例),观察组患者实施半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患者实施PFNA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并比较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6个月髋关节的优良率和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分别为(78.4±5.3)min、(9.5±1.4)cm、(145.6±23.4)mL、(86.3±12.4)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7.6±6.1)min、(5.0±1.3)cm、(110.2±20.6)mL、(64.2±11.3)mL(t=13.04、10.79、20.06、15.88,均P<0.05),观察组术后卧床时间短于对照组[(8.6±2.7)d比(14.2±3.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50,P<0.05);观察组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0.4%,高于对照组的3.3%(χ2=7.320,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66.7%、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为5.8%,对照组分别为58.3%、19.6%,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005、7.892,均P<0.05)。结论半髋关节置换与PFNA均是治疗老年人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方式,半髋关节置换术适用于身体状况良好的患者,但早期并发症较多,PFNA适用于身体状况差的患者,术后疗效佳,但晚期并发症较多。

    作者:贺建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探讨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造影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临床拟诊的冠心病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静息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结合相关文献,研究冠心病诊断“金标准”-冠状动脉造影的应用价值。结果108例受检者,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74例,阳性检出率68.5%;静息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4.43、6.37、163.55,均P<0.05)。单支病变中19例冠状动脉造影未见明显狭窄(狭窄<50%)或正常,而根据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表现及家族史或高血压等高危因素,临床作出了冠心病的诊断。结论冠状动脉造影作为冠心病诊断重要的微创手段,与其他无创检查方法相比,对冠心病的检出率及准确性高,并可明确冠状动脉病变位置、范围,宜作为冠心病诊断的常规方法。

    作者:余洋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肱骨近端加压锁定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目的:比较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 LPHP )与传统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肱骨近端骨折患者58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行加压锁定钢板治疗,对照组26例行传统的T型钢板、三叶草钢板治疗。根据Neer功能评分对两组患者术后恢复和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58例患者均获得11~15个月的随访,治疗组未发现螺钉及钢板断裂、骨折不愈合、肱骨头坏死,4例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Neer功能评分优15例,良12例,可5例,优良率84.4%。对照组有3例患者螺钉松动、2例钢板断裂、3例骨折不愈合、2例肱骨头坏死、7例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Neer功能评分优6例,良9例,可3例,差8例,优良率57.7%。两组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13,P<0.05)。结论相比传统钢板,LPHP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固定确切、并发症少,有利于患者早期进行康复锻炼。

    作者:樊柳龙;张青元;宋保中;许延锐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手术与保守治疗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多导睡眠图监测参数的影响

    目的:探讨手术与保守治疗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OSAHS)多导睡眠图( PSG)监测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OSAH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非手术处理。应用PSG 监测设备监测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 AHI)、每小时发生呼吸暂停低通气时间指数( AHTI)、呼吸暂停低通气的总时间( AHT)、氧饱和度低于90%的时间(SAT 90%),低SaO2和平均SaO2等。结果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SAT90%为(38.4±13.4)%、(17.5±12.5)%,均显著降低,低SaO2两组分别为(79.6±12.4)%、(83.7±11.2)%,均显著升高,平均SaO2为(85.4±16.3)%、(90.8±12.4)%,均显著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10.13、22.42、4.76、9.76、3.65、6.65,均P<0.05)。且观察组改善更显著(t=17.32、3.76、3.76,均P<0.05)。两组治疗后AHI、AHT及AHTI分别为(22.4±3.4)次/h、(14.5±2.5)次/h,(9.6±2.4) min、(5.7±1.2) min、(1.4±0.3)min、(0.8±0.4)min,均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63、12.12、7.51、19.27、21.42、10.63,均P<0.05)。且观察组降低更显著(t=8.97、9.76、6.57,均P<0.05)。结论 OSAHS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后,各PSG监测参数显著改善,优于保守治疗,应作为其首选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雷;王言森;杜向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青光眼高眼压状态下小梁切除术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青光眼高眼压状态下小梁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青光眼高眼压状态下小梁切除术患者38例39眼。经过药物治疗后眼压在36~67 mmHg,术前做前房穿刺,静脉滴注20%甘露醇以降低眼压,2%利多卡因2.5 mL进行球后麻醉。做以上穹窿为基底的结膜瓣,止血;做以上角膜缘为基底的巩膜瓣,约4 mm ×3 mm大小,继续放出一点房水,然后在巩膜瓣下行小梁切除术。结果39眼经过手术治疗及6~20个月的回访,眼压控制正常稳定30眼,占84.6%;37眼视力明显提高,占94.9%。结论青光眼高眼压状态下小梁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值得推广。

    作者:方伟昂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曲普瑞林对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体质量指数及终身高的影响

    目的:观察促性腺激素类似物( GnRHa)曲谱瑞林对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 ICPP)女童体质量指数(BMI)及终成年身高(FAH)的影响。方法总结及追踪回访120例ICPP女童。62例ICPP女童接受曲普瑞林治疗(治疗组),观察治疗后6、12、18、24、36个月的骨龄(BA)、生长速率(GV)、BMI、预测身高(PAH),终身高及达终身高时的BMI。未治疗组(对照组)也观察相关的指标如BMI及终身高。结果曲普瑞林治疗后骨龄的增长低于年龄的增长,预测身高随着治疗疗程的增长有所提升。治疗后12、18、24、36个月PAH分别为(153.4±7.1)cm、(154.6±6.2)cm、(155.7±4.7)cm、(156.9±5.9)cm,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3、2.67、3.01、2.88,均P <0.01);BMI 分别为(16.37±1.41) kg/m2、(16.99±1.21) kg/m2、(17.17±1.38)kg/m2、(17.02±1.42)kg/m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69、1.28、0.89、1.11,均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终身高分别为(158.2±3.9) cm、(153.7±2.8) c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4,P<0.01)。达终身高时两组BMI分别为(19.1±1.9)kg/m2、(18.7±1.8)kg/m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35,P>0.05)。结论曲普瑞林能有效抑制ICPP的性征发育、骨龄增长、改善成年终身高,对BMI无明显影响。

    作者:冯海英;张蕾;周燕;黄邀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针刀疗法与颈椎牵引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针刀疗法与颈椎牵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56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8例,以小针刀治疗;对照组78例,以颈椎牵引治疗,同时配合服用中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70例(89.6%),总有效率96.9%;对照组治愈44例(56.7%),总有效率83.3%。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χ2=22.02、11.57,均P<0.05)。结论针刀疗法治疗颈椎病优于颈椎牵引,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郝俊;张晓伟;宇光锋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下咽癌术前 BPF 方案化疗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术前行BPF方案化疗在晚期下咽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4例晚期下咽癌患者行术前化疗+手术治疗,化疗方案为奈达铂+博安霉素+氟尿嘧啶,观察化疗疗效、副作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颈部增强CT扫描显示CR 4例,PR 32例,NC 6例,PD 1例,有效率66.7%,恶心呕吐发生率为59.0%,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为20.0%,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5.4%。结论下咽癌术前行BPF化疗,能缩小病灶,降低分期,提高保留咽喉功能的安全性,且化疗副作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作者:项洋锋;郭良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雌激素下降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IVF-ET)治疗周期中,控制性超促排卵( controlled 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COH)在改善卵子质量、保证获得优质胚胎和总的妊娠率的同时,导致内分泌水平改变尤其是雌二醇( E2)在黄体期迅速下降,本文旨在就黄体期雌激素的下降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及除补充孕激素外是否需补充雌激素作一综述。

    作者:李汝斐;吴洪波;李柳铭;姜小玲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与传统手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07例(107只眼),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54例,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对照组53例,采用传统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视力水平和眼压。结果治疗后两组的视力均有所改善,观察组视力水平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03、4.21、8.33,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眼压分别为(17.68±5.13) mmHg、(11.23±2.06)mmHg,对照组分别为(17.74±6.33)mmHg、(14.28±3.18)mmHg,两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62、4.85,均P<0.05),而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t=3.26,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视力,降低眼压,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林素琼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益母草注射液防治高危产妇剖宫产出血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益母草注射液防治高危产妇剖宫产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120例行剖宫产手术并有潜在出血征兆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益母草注射液进行预防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缩宫素进行预防治疗,比较两组防治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产后2 h、24 h出血量分别为(422.41±213.49) mL、(35.29±16.44) mL,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的(589.64±345.21)mL、(69.31±29.47)mL(t=6.732、8.915,均P<0.05);观察组无1例发生产后出血,对照组发生产后出血5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73,P<0.05)。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益母草注射液防治高危产妇剖宫产出血具有显著的效果,可减少剖宫产子宫出血的发生并减少出血量,促进子宫复旧,有利于产妇的康复。

    作者:丁霄雁;冯涛;耿慧;刘芳;马爱荣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美罗培南两步输注法治疗老年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铜绿假单胞菌肺炎疗效分析

    目的:评价美罗培南两步输注法治疗老年人COPD并院内获得性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肺炎的疗效。方法选取老年COPD并院内获得性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肺炎患者112例,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各56例,观察组采用两步输注法,第一步,在30 min内把单次剂量中的一半药物快速滴注完;第二步,把单次剂量的剩余一半药物在2.5 h内持续缓慢滴注。对照组采用美罗培南常规30 min滴注法。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细菌学疗效。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2.2%(46/56)、57.1%(32/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85,P<0.05);观察组、对照组细菌清除率分别为75.0%(42/56)、46.4%(26/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65,P<0.05)。结论使用美罗培南两步输注法治疗老年人COPD并院内获得性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肺炎的疗效优于传统输注方案。

    作者:吕燕平;刘炯;潘春香;冯羡菊;喻东;梁珍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2014年上半年增刊征文通知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氯沙坦联合灯盏花注射液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氯沙坦联合灯盏花注射液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并口服氯沙坦片,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灯盏花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4周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后,血肌酐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t=3.124,P<0.05),而24 h尿蛋白定量以及尿素氮水平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876、2.672,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尿素氮以及血肌酐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t=2.992、3.013、3.245,均P<0.05),并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t=3.154、3.022、3.263,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41/4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3/4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3.876,P<0.05)。结论氯沙坦联合灯盏花注射液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能够显著减少患者尿蛋白,有效保护肾功能,控制病情的发展,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周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连续脑电监测对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患者预后评估价值

    目的:探讨连续脑电监测对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患者预后判断的准确性。方法40例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患者根据病情进展与否分为恶性组(14例)和良性组(26例),入院24 h内进行连续床旁脑电监测,分析脑电图变化与恶性程度的相关性。结果恶性组患者连续床旁脑电图( CEEG )异常检出率为85.71%(12/14),与良性组[65.38%(17/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05,P=0.001)。恶性组脑电图呈重度异常者4例,入院第2天昏迷,中度异常者6例,轻度异常者2例,正常者2例。结论早期连续脑电监测对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患者的预后评估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苗青;张干;宫鑫;周媛;孙静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安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