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建平;周秀岚
目的 比较阿奇霉素与红霉素治疗儿童支气管肺炎的疗效.方法 87例支气管肺炎患儿,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6例采用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41例采用红霉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3.5%)明显高于对照组(60.9%)(x2=13.42,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9%)明显低于对照组(60.9%) (x2 =24.09,P<0.01).结论 阿奇霉素较红霉素对儿童支气管肺炎疗效好,不良反应小.
作者:解荣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灼口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2、6和TNF-α水平的变化及疗效.方法 选择灼口综合征患者50例(病例组)予以氯硝西泮片2 mg,1次/d;氟西汀胶囊20 mg,1次/d,连用4周.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血浆细胞因子IL-2、6和TNF-α水平的变化,并进行临床疗效观察.另选择同期在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治疗前病例组血清IL-2、6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4.31、2.97、3.84,均P<0.01).治疗4周后,患者血清IL-2、6和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t=2.88、2.34、3.21,P<0.05或P<0.01).治疗4周后病例组治愈6例、显效14例和有效24例,临床总有效率高达88.0% (44/50).结论 灼口综合征患者存在血清IL-2、6和TNF-α水平的异常升高,可作为灼口综合征早期诊断的敏感血清学指标.血清IL-2、6和TNF-α水平的变化可作为灼口综合征患者治疗疗效随访和预后观察的指标.
作者:万玉芬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人参皂苷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IL-17和IL-23的影响.方法 将8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观察组43例,对照组采用泼尼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人参皂苷,两组均治疗3个月.评价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性指数(SLEDAI)、血清补体3(C3)、IL-17和IL-23.结果 治疗后,两组SLEDAI均有明显降低,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t=2.73,P<0.05);血清C3均有明显升高,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t=3.04,P<0.05);血清IL-17和IL-23均有明显降低,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t=2.13、3.06,均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25.6%,观察组7.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9,P<0.05).结论 人参皂苷可以明显降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IL-17和IL-23的表达.
作者:李建设;张晓燕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和臂踝指数(ABI)等动脉僵硬度指标在冠心病预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25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术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并应用脉搏波速度测定仪测定所有患者baPWV和ABI,比较以上各指标的差异和不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baPWV及ABI之间关系.结果 冠心病组患者年龄、性别比例、吸烟率、糖尿病、高脂血症和高血压患病率及BMI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64.7±14.5)岁与(58.2±11.8)岁,72.8%与38.0%,43.4%与12.7%,52.0%与16.5%,50.3%与12.7%,78.0%与41.5%,(24.5±3.1)与(22.4±2.6)(x2或t=12.42、14.5、15.0、14.7、13.5、14.0、13.2,均P<0.05)];冠心病组baPWV正常者比例、轻、中度升高者及重度升高者比例分别为28.9%、34.1%及37.0%,均优于非冠心病组,但ABI <0.9比例为19.1%,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x2=15.5、12.4、16.0、15.5,均P<0.05).结论 冠心病的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baPWV和ABI对冠心病的预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应在高危人群中广泛开展baPWV和ABI的筛查,以争取冠心病的早发现、早治疗.
作者:邢佳侬;张艳辉;张凤书;刘艳辉;唐瑞双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消毒供应室承担着医院可重复使用诊疗器械和物品的回收、清洗、消毒、灭菌及发放工作.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长期与致病原、锐器、化学消毒液接触,在工作中经常使用多种电器及压力容器,加上工作环境中的噪声、潮湿等诸多不良因素,对工作人员的健康及安全造成威胁[1].由于医学院校教材中关于消毒供应室的知识内容很少,与消毒供应室实际工作和发展不相匹配,护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较差;护生在医院消毒供应室实习时间短,这也导致其很难全面地掌握消毒供应室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2].因此,本研究试图通过对消毒供应室护生职业危害因素与防护知识知晓情况的调查与分析,探讨提高护生职业防护的对策,为临床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作者:王小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空心针加丝线荷包缝合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2例髌骨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单纯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取空心针加丝线荷包缝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优良率92.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08%(x2=10.902,P<0.05).结论 空心针加丝线荷包缝合治疗髌骨骨折疗效显著,患者可进行早期功能训练,膝关节功能恢复较好,具有非常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梁志壮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门诊健康教育体会.方法 选取门诊接诊的高血压患者77例,实施门诊健康教育干预(干预组),将同期未接受门诊健康教育干预的25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门诊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服药率及控制率.结果 干预组门诊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79%)、规律服药率(82%)及有效控制率(77%)均显著优于对照组(44%、52%、32%)(x2=7.005、6.447、8.153,均P<0.05).结论 通过门诊健康教育指导,使患者对高血压有了进一步了解,并对高血压的防治知识有了更深的认识,更好地保障了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韦霞光;胡海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对哮喘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9水平的影响及疗效.方法 选择68例急性发作期的哮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将纳入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以抗感染、解痉平喘、止咳祛痰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4.5μg/160 μg/次,2次/d,连用2周.对照组除不使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外,余同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血清MMP-2、9水平的变化,并进行疗效及安全性观察.结果 治疗2周后,两组血清MMP-2和MMP-9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2.87、2.97、2.21、2.31,P<0.01或P<0.05),且观察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t=2.45、2.37,均P<0.05);同时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70.59%)(x2=6.48,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分别出现不良反应3例和5例,症状均较轻,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4,P>0.05).结论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治疗哮喘疗效和安全性较好,作用机制与下调MMP-2、9水平,纠正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和修复平衡失调,抑制气道重构密切有关.
作者:卢艳萍;张天翼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丙种球蛋白治疗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价值.方法 用简单随机化原则(掷硬币法)将同期收治的120例病毒性脑炎患几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予抗病毒及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丙种球蛋白静滴(400 mg·kg-1·d-1,连用3d).对比两组5d、10 d治愈率及发热、头痛、呕吐、颈抵抗等症状体征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治疗组5d治愈率51.2%、10 d治愈率93.2%,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3.3%、78.3%(x2=4.126、5.551,P<0.05),临床症状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t=10.232,P<0.05).结论 丙种球蛋白可提高病毒性脑炎患儿的短期治愈率,并能缩短临床症状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
作者:林加斌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经阴式和腹腔镜两种术式在卵巢囊肿剥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分析妇产科收治的卵巢囊肿患者60例治疗情况,依据手术治疗方式进行分组,经阴式组30例和腹腔镜组30例.结果 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排气时间均低于经阴式组(t =7.43、1.40、4.95,均P<0.05)而住院费用和感染、复发率均明显高于经阴式组(x2 =6.93、10.53,P<0.05、P<0.05).结论 经阴道手术和腹腔镜手术均是治疗卵巢囊肿的有效手段,两种术式各有利弊,根据患者具体的手术指征选择术式可以小创伤达到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廖丽娜;张卫丹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感染性休克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及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感染性休克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30例,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同时检测治疗前及治疗7d后的患者血清PCT及CRP水平,统计两组患者住院天数.结果 研究组总治疗有效率(70%)明显高于对照组(40%)(x2=5.45,P<0.05);治疗7d后研究组PCT及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t=33.54、48.02,均P<0.05),且降低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68、7.67,均P<0.05);研究组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 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感染性休克的疗效显著,对PCT及CRP影响较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建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霉酚酸酯(MMF)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及对尿蛋白的影响.方法 选取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13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MMF组和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MMF组加用霉酚酸酯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MMF组总缓解率(82.8%)显著高于对照组(60.6%)(x2=10.86,P<0.05);两组BUN、血肌酐(Scr)、24h尿蛋白定量均有不同程度降低,MMF组降低更为显著,各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2.50、4.59、11.12,均P<0.05).两组血清白蛋白均上升,但MMF组升高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3.09,P<0.05).结论 霉酚酸酯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及尿蛋白具有疗效显著、副反应小、安全可靠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崔玉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对氧磷酶-1(PON-1)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相关性.方法 测定并比较肥胖和非肥胖PCOS妇女与健康妇女血清PON-1水平变化及差异.结果 PCOS肥胖妇女及PCOS非肥胖妇女血清PON-1水平[(59±4)mmol/L、(76±4) mmol/L]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109±7) mmol/L(F =54.51,P<0.01),其中以PCOS肥胖妇女低.结论 测量血清PON-1水平对评估PCOS妇女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有较大的意义.PON-1活性降低提示体内存在氧化应激状态,是导致部分PCOS发生的重要因素.
作者:周晓梅;石溪;邹俐;方景川;资捷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腮腺硬化性多囊性腺病(SPA)的临床病理特征,以提高对SPA的临床和病理改变的认识.方法 对2例腮腺SPA的临床资料和病理组织学形态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初步探讨SPA的形态和免疫表型特点,并参考相关文献对其进行总结.结果 腮腺SPA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腮腺无痛性结节状肿块.其组织学表现主要是在玻璃样变硬化胶原组织背景中可见囊性扩张的导管和腺泡,导管中可见大汗腺化生,局灶导管上皮增生伴结构不良.腮腺SPA的免疫组化染色calponin和SMA染色结果可见导管周围有一层肌上皮细胞.结论 腮腺SPA发病率低,目前对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程均不明确,如在导管上皮发现显著的非典型现象,术后应对患者加强随访.
作者:姜旻亮;孙昆昆;斯红旗;朱赛英 刊期: 2014年第08期
脑卒中是以突然起病,以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为共同特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又称为中风或脑血管意外,该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等特点[1].因此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普及脑卒中疾病预防知识,降低发病率及病死率,提高离退休干部对预防脑卒中的自我管理能力,就成为我们日常工作的重点.我院自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吴理香;孙盼盼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足月孕妇乳房按摩对促进宫颈成熟及分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前瞻、对照研究的方法,将300例初产、单活胎、头位、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无明显阴道分娩禁忌的孕妇采用随机表格方法分为两组,两组孕38+5周确定胎儿成熟后首次记录宫颈评分,观察组150例孕妇在专人指导下进行双侧乳房按摩(手持温湿布交替按摩双侧乳房,每天3次,每次lh);对照组150例常规产前检查.观察两组至临产后宫颈成熟情况、临产的孕周,分娩方式、产程时间和新生儿情况.结果 研究前两组孕妇的Bishop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3,P>0.05);干预第3、6天及临产时观察组Bishop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 =3.28、5.38、11.27,均P<0.05).观察组150例孕妇宫颈Bishop评分提高,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宫颈Bishop评分提高,总有效率6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60.00,P<0.05).观察组40周内分娩率为86.0%,无1例过期妊娠.对照组40周内分娩率为56.0%,过期妊娠9例.两组40周内分娩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2.78,P<0.05).观察组阴道分娩率为131例(87.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2例(61.3%)(x2=26.57,P<0.05).观察组阴道分娩总产程(7.92 ±4.15)h,显著短与对照组的(12.28±4.18)h(t =4.20,P<0.05).观察组分娩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例(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例(10.7%)(x2=6.20,P<0.05).结论 孕足月乳房按摩对促进宫颈自然成熟,促进阴道分娩,方法简便、安全、有效,能有效降低因延期妊娠、过期妊娠造成的剖宫产率,对适时分娩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苏珍;翟谢民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血栓抽吸疗法用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直接PCI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1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PCI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常规PCI治疗基础上,加用了血栓抽吸疗法.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梗死动脉的TIMI 3级血流量明显高于对照组(x2=4.02,P<0.05),校正TIMI帧数低于照组(t=6.25,P<0.01),能达到TMP 3级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x2 =5.31,P<0.01).结论 血栓抽吸疗法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直接PCI的效果较好,可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杨竹青;白敏聪;李红叶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造成中青年人牙齿楔状缺损的主要因素.方法 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对746例20~50岁中青年人牙齿楔状缺损患者状况进行检查,采用口腔检查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形式,调查分析中青年人牙齿楔状缺损的因素.结果 中青年人牙齿楔状缺损原因中,常见的是机械摩擦576例(75.4%),其次是酸蚀422例(56.6%),另外咬合力疲劳112例(15.0%),其他原因46例(6.7%).结论 中青年人口腔护理存在很多缺陷,牙齿楔状缺损与口腔护理、使用习惯有很大关系,解决措施主要以预防为主.
作者:宋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颅脑外伤继发顽固性癫痫的临床疗效,寻找颅脑外伤继发顽固性癫痫的有效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化法将63例颅脑外伤继发顽固性癫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病灶切除术;治疗组采用常规病灶切除术联合标准前颞叶切除术.两组术后均随访6个月以上,并评价手术治疗的疗效.结果 两组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4.2±4.8)个月.治疗组显效率(30.3%)、总有效率(84.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3.3%、63.3%)(x2=16.80、7.42,均P<0.05).结论 常规病灶切除术联合标准前颞叶切除术较单纯采用常规病灶切除术疗效更显著,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高国梁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瑞芬太尼用于无痛人工流产的可行性与安全性,并与使用丙泊酚进行比较.方法 选择门诊ASA Ⅰ~Ⅱ级早孕自愿选择人工流产术者120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0例,Ⅰ组给予丙泊酚2.5 mg/kg静脉注射,时间>30 s,体动明显时追加丙泊酚1.0 mg/kg;Ⅱ组给予瑞芬太尼0.5 μg/kg静脉注射,之后每间隔1分钟给予相同剂量瑞芬太尼致吸宫操作完毕停止给药.监测HR、SpO2、RR、SBP等各项生理参数.记录术毕清醒时间及离院时间,并观察两组术中镇痛效果.结果 两组HR、SBP、RR、SpO2术前(t=0.847、0.417、0.614、0.203)、术后(t=1.381、1.502、0.572、0.13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间比较,术中HR、SBP、RR、SpO2 Ⅰ组明显低于Ⅱ组(t=4.731、5.230、2.673、2.659,均P<0.05);两组术前与术中HR、SBP、RR、SpO2比较,Ⅰ组术中低于术前(t=9.605、10.306、5.263、4.917,均P<0.05),Ⅱ组术前与术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03、1.597、1.257、0.739,均P>0.05).Ⅱ组术中、术毕始终保持意识清醒,离院时间Ⅱ组短于Ⅰ组(t=2.632,P<0.05).两组术中镇痛优良率均为100%.结论 瑞芬太尼应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使患者镇痛、镇静充分,术中意识清醒,并发症少,术后即可离院,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方;张昉 刊期: 201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