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燕;卢乐;何银辉;陈凯
目的:观察 COPD 和支气管哮喘患吸入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的肺功能时间变化趋势。方法选择35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哮喘组)和61例COPD患者( COPD组)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吸入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采用全自动肺功能检测仪测定吸入前、吸入后5 min、吸入后10 min、吸入后20 min、吸入后30 min的肺功能指标,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预计值%、用力肺活量FVC、一秒率FEV1/FVC、深吸气量( IC)、用力呼气25%肺活量的瞬间流量( FEF25%)、用力呼气50%肺活量的瞬间流量( FEF50%)、用力呼气75%肺活量的瞬间流量( FEF75%)。结果哮喘组治疗后5 min、10 min、20 min、30 min FEV1、FVC、FEV1/预计值、FEV1/FVC、IC、FEF25%、FEF50%、FEF75%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呈进行性增加趋势, COPD组治疗后5 min、10 min、20 min、30 min FEV1、FVC 、FEV1/预计值、IC、FEF25%、FEF50%、FEF75%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FEV1/FVC和FEF25%在10 min、30 min有所下降,且FEV1/FVC下降至接近治疗前水平,其他指标呈进行性增加趋势,哮喘的FEV1、IC、FEF25%、FEF50%、FEF75%等肺功能改善情况优于COPD组,哮喘与COPD患者的ΔFVC改善程度明显优于ΔFEV1、ΔIC。结论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中重度COPD和支气管哮喘均可短时间改善肺功能指标,哮喘患者肺功能指标改善均呈进行性增加趋势,哮喘的肺功能改变程度优于COPD。
作者:杨泽辉;陈晓东;张强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分析早期直肠癌经肛门局部切除对预后影响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08例早期直肠癌经肛门局部切除治疗的患者病例资料,采用Cox回归分析进行患者性别、年龄、辅助放疗、肿瘤大体类型、病理类型、浸润深度、复发转移、肿瘤的直径、距肛缘的距离、基底所占肠壁的比例与生存周期的关系分析。结果预后单因素Kaplan-Meier分析表明患者的年龄、肿瘤病理类型、浸润深度、复发转移均为预后的影响因素(均P<0.05);Cox回归分析表明,在预后因素中年龄、浸润深度、复发转移情况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均P<0.05)。结论经肛门局部切除术治疗早期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肿瘤的病理类型、浸润深度( T分期)、复发转移,尤其适用于T1期、高分化腺癌的患者,辅助放疗可作为一种补救性措施或辅助治疗,能够降低术后局部复发率。
作者:项雄华;张康为;卿艳萍;吴为明;金海波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 BNP)、高敏C反应蛋白( hs-CRP)水平变化的意义。方法选择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160例为观察组,健康人群200例为对照组,对BNP和hs-CRP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观察组BNP和hs-CRP分别为(481.5±57.8) pg/mL和(12.4±2.9) mg/mL,均高于对照组[(41.2±9.6)pg/mL)和(3.8±1.1)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17,5.28,均P<0.05);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为(41.9±6.3)%,低于对照组的(60.2±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94,P<0.05);随心功能(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变化BNP和hs-CRP均随着分级的增加逐渐增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t=5.20、10.11、12.42、4.18、5.02、3.98,均P<0.05)。经Logistic分析,血清BNP和hs-CRP与冠心病心力衰竭相关。结论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与BNP和hs-CRP相关,随着分级的增加BNP和hs-CRP均逐渐增高。
作者:傅剑东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苷( PNS)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血清环氧化酶-2(COX-2)、前列腺素E2(PGE-2)和磷脂酶A-2(PLA-2)水平的变化。方法对10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药物组和三七皂苷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COX-2、PGE-2和PLA-2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血清COX-2、PGE-2和PLA-2水平均明显下降,而三七皂苷组下降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三七总皂苷可降低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血清COX-2、PGE-2和PLA-2的浓度,抑制炎性介质的生成和释放,减少气道阻塞,改善呼吸衰竭。
作者:张杰根;戴富林;武凡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宫颈癌冷刀锥切手术后生育能力及妊娠结局情况。方法收集有生育需求的宫颈癌患者44例,按不同手术方式分冷刀锥切手术23例(观察组)和根治性子宫颈切除手术21例(对照组),随访两组妊娠情况、分娩情况和围生儿情况。结果妊娠情况比较:对照组妊娠15例,妊娠率71.43%,观察组19例,妊娠率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54, P =0.002);分娩情况比较:对照组流产2例(13.33%),剖宫产4例(30.77%),阴道分娩9例(69.23%),平均产程(8.1±1.6) h;观察组流产3例(15.79%),剖宫产6例(37.50%),阴道分娩10例(62.50%),平均产程(7.9±1.5)h;两组比较:χ2分别为1.62、19.654、9.654、0.984;P值分别为0.095、0.000、0.000、0.684。围生儿情况比较:对照组早产2例,胎膜早破1例,出生体质量(3.27±1.15)kg,观察组早产3例,胎膜早破1例,出生体质量(2.81±0.96)kg,两组比较:P值均<0.01。结论与根治术治疗相比,冷刀锥切术术后妊娠率高,剖宫产率高。
作者:李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孕妇细菌性阴道炎的疗效。方法选择孕妇细菌性阴道炎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将纳入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患者予以乳酸菌阴道胶囊阴道放置,每晚1枚,连用10 d。对照组患者予以甲硝唑片阴道放置,每晚1枚,连用10 d。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1周的临床疗效和随访6个月后的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16,P<0.05)。治疗结束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复发3例,对照组复发12例。观察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9.53,P<0.01)。结论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孕妇细菌性阴道炎疗效较确切,能明显降低复发率,具有治疗和预防孕妇细菌性阴道炎复发的作用。
作者:杨美霞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腺性膀胱炎CT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病理证实为腺性膀胱炎的CT影像学及临床资料。结果 CT显示9例腺性膀胱炎病变中,位于膀胱三角区5例,右前壁1例,左后壁2例,弥漫性病变1例。 CT表现为肿块型8例,病变范围局限(部分病灶可伴有囊性变),仅1例表现为膀胱壁的较广泛增厚。病灶增强前后CT值分别为14.0~45.0 HU、25.0~62.0 HU。结论对腺性膀胱炎CT检查敏感性较高,有一定的特征性和诊断价值。
作者:陶毅;陈广颖;王晓茹;刘晓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床边超声应用于早产儿颅内出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早产儿1000例,进行床边超声检查,了解颅内出血的情况。结果胎龄低于32周的早产儿发生颅内出血概率高于胎龄大于32周早产儿,体质量低于1500 g早产儿颅内出血概率高于体质量超过1500 g早产儿,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高危因素早产儿和阴道分娩的早产儿发生颅内出血概率高于无高危因素和剖宫产分娩的早产儿(P<0.05)。结论胎龄越小、体质量越轻早产儿发生颅内出血概率高,阴道分娩及各种高危因素可造成早产儿颅内出血,采用床旁B超可以作为早产儿颅内出血的筛查与诊断的重要检查手段。
作者:林苏苏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宫颈癌根治术后复发的患者扩散加权成像( DWI)特点及其与放化疗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以26例宫颈癌根治术后复发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放化疗前后进行常规磁共振扫描和DWI检查。记录肿瘤的基线特点包括复发部位、大体肿瘤体积、坏死区和ADC值,勾画扩散受限局灶作为一个单独的ROI并测量ADC值。按完全反应( CR组)、部分反应( PR组)分组,比较组间的影像学特点。结果12例为CR组,14例为PR组。部分反应患者放化疗后的ADC值显著高于放化疗前的ADC值。与CR组相比,PR组患者具有更大的大体肿瘤体积、更高的ADC值和更多的扩散受限局灶,而复发类型、坏死区域未见显著差异。结论应用DWI获得的ADC值和扩散受限局灶有助于判断宫颈癌复发癌灶对放化疗的反应,这有助于临床医师早期预测治疗效果,对于合理制定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章顺壮;马周鹏;苗永兴;周建军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奥氮平血药浓度与剂量、不良反应和疗效间的关系。方法选取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用奥氮平治疗8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监测其血药浓度,同时记录剂量、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奥氮平日剂量越高,血药浓度越高,两者成正相关;血药浓度10~20μg/L时显效率高;>20μg/L不良反应明显增多。结论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血药浓度以10~20μg/L为合适,疗效佳,不良反应少。
作者:凌迎春;林秀琴;周月琴;沈群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应用孟鲁司特联合小剂量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 CVA)的疗效。方法选取CVA患者84例,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治疗,并于必要时使用β2受体激动剂。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孟鲁司特。并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复发情况以及各项肺功能指标。结果对照组单用糖皮质激素的总有效率为73.8%,观察组联合用药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0%,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χ2=6.46,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肺功能相比于对照组有显著提高(t=2.873,P<0.05)。结论孟鲁司特联合小剂量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能有效的提高治愈率,减少复发,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毛姣红;张红兵;黄丽香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宫腔纱条填塞术在处理剖宫产术中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的止血效果。方法选择剖宫产术中因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经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72例,采用无菌纱条紧密填塞宫腔止血(填塞组)。另选同期因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经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43例,行B-Lynch缝合法止血(缝合组)。比较两组出血量、手术时间、即刻止血率。结果填塞组手术时间(68±4)min,出血量(1070±42)mL,即刻止血率95%。缝合组手术时间(73±5)min,出血量(1245±56)mL,即刻止血率82%。两组即刻止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P<0.05),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3,P>0.05)。两组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纱条填塞术在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患者的治疗中,具有操作简单迅速,止血效果确切,术后取出体内无异物。
作者:宋锐;戴国亮;徐少敏 刊期: 2014年第09期
COPD也称为慢性支气管炎或肺气肿[1],主要特征为呼吸道气流受限,产生慢性咳嗽、咳痰或者呼吸不畅,病理特征为气道及肺部产生慢性炎症。我院对30例COPD患者在给予常规抗感染、平喘、吸氧、祛痰、止咳治疗基础上应用布地奈德吸入治疗,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肺功能和临床症状,现报告如下。
作者:孟伟峰;赵桂琴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比较两种骨伤方剂在骨科急性创伤疼痛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90例闭合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采用复元活血汤(酒大黄30 g,柴胡、天花粉、归尾各15 g,红花6 g,穿山甲10 g,酒浸桃仁12 g),B组采用活血止痛汤(当归12 g,川芎、落得打、乳香、没药各6 g,苏木、红花、陈皮各5 g,水蛭、三七各3 g,赤芍、紫荆藤各9 g),比较镇静、镇痛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A、B两组治疗期间患者的镇痛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多于A组。结论在骨科急性创伤的疼痛治疗中,宜采用复元活血汤,镇痛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少,患者配合积极,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作者:夏永法;项杰;钱涛;王喜波 刊期: 2014年第09期
楔形缺损( Wedge-Shaped Defect )是一种常见的牙体硬组织非龋性疾病。以往的调查研究认为,楔形缺损的部位主要集中于牙齿唇颊侧的牙颈部位置。形成牙齿楔状缺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采用横刷的方式清洁牙齿[1],长此以往,就会对牙齿造成楔形缺损。笔者以20~50岁牙齿缺损的746例检查者为研究对象,对牙楔形缺损的部位和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为防治牙齿楔形缺损提供有效依据,现将研究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宋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索双源CT图像重建技术在无滑脱型腰椎峡部裂( LSWS)诊断中的技术优势及临床价值。方法收集LSWS患者36例,均应用双源CT进行扫描,其中18例患者进行了X线摄片(包括腰椎正侧位及双斜位)。同时对扫描图像进行多平面重建( MPR)、容积显示技术( VR)及曲面重建( CPR)等图像重建方式,观察各种图像重建方式对LSWS的显示情况,计算显示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X线摄片共发现LSWS患者7例,双源CT发现全部36例LSWS患者,其显示率分别为38.9%及100.0%;36例LSWS患者共发现71处LSWS,双侧腰椎峡部裂35例,单侧腰椎峡部裂1例;在各种图像重建方式中,CPR和任意切割VR对LSWS的显示率高,为100.0%。 LSWS的X表现:腰椎峡部局部变细,结构紊乱,骨皮质不连续;CT表现:腰椎峡部见清晰线状低密度影,部分可见断端硬化及碎骨片。结论双源CT及图像处理技术在LSWS诊断中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及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是防止LSWS漏诊误诊的关键,可以作为筛选及确诊LSWS的首选检查方式。
作者:毛锡金;翟峰;杨青霖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镇静麻醉对高血压患者麻醉诱导期心率变异性( HRV )的影响。方法对高血压合并胆囊炎准备行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5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右美托咪啶组(A组)25例,对照组(B组)25例。记录两组术前(T0)、术始(T1)、术中10 min(T2)、术中30 min(T3)、术毕(T4)低频功率标准化值(Lfnu)、低频/高频比值(LF/HF)、总频率(TP)等HPV值的变化。结果 A组在T2~T4时的Lfnu[(66.3±7.8),(64.5±6.0,65.3±6.5)]、LF/HF[(1.9±0.7),(1.7±0.5,1.7±0.8)]、TP [(2283±472),(2197±310),(2108±256)]值均低于T0时和B组,具有统计学意义(tLFnu=5.16、4.15、4.40,tLF/HF=4.55、4.24、3.49,tTP=3.27、1.71、0.96,均P<0.05)。两组各时间点HFnu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镇静对高血压患者全麻诱导期的心率变异性影响较小,可显著降低手术刺激对自主神经系统与血流动力学的危害。
作者:杨开兰;王艳冰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 Cys C)与尿N-乙酰-β-D氨基葡糖苷酶( NAG)在老年人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表达。方法将127例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糖尿病1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糖尿病2组)、糖尿病肾病组(糖尿病3组),另选取38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对照组)。检测血清Cys C、肌酐(Scr)浓度,比色法测定人体尿NAG活性,检测白蛋白排泄率(UAER/24 h)。结果 Cys C、尿NAG、Scr、UAER/24 h分别在四组中呈递增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血清Cys C、尿NAG分别与Scr、UAER/24 h均呈正相关。 Cys C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组患者诊断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6.8%、76.1%、97.8%;NAG分别为83.5%、71.7%、95.6%。结论血清Cys C和尿NAG水平能敏感地反映老年人糖尿病早期肾损害,是反映肾小球滤过率( GFR)的理想指标。
作者:张华;陈旭义;杨波;张明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输尿管上段结石发病率高,是引起尿路梗阻及肾功能不全的常见原因,输尿管上段复杂性肾结石包括了多发性肾结石、鹿角样结石、铸型结石、巨大肾结石等。其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肾区及输尿管走行区疼痛,梗阻严重者会导致肾盂积水明显,引起肾脏功能异常,若不及时处理会造成严重后果[1]。开腹手术是常用的传统治疗方法,但其组织创伤大,并发症多。输尿管镜碎石术对结石清除率高,但也属于有创治疗。经输尿管钬激光碎石术是一种较新的治疗方法,钬激光具有可以粉碎任何成分的肾结石的优势,同时其还可以处理手术中出血,输尿管息肉及狭窄等,利用钬激光的高能量对结石进行粉碎而达到治疗效果,对于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治疗效果明显[2-3]。本研究中,研究者通过分组对照研究,着重观察经输尿管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蔡海荣;刘晟;张海涛;陶秀林;燕东亮;章雷;胡恩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