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35~45岁子宫肌瘤患者手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

费梦

关键词:子宫肌瘤, 复发, 年龄, 产次
摘要:目的 探讨35 ~45岁患者子宫肌瘤切除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我院行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158例,随访5~10年,分析其子宫肌瘤切除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 158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7.8年,共有5例失访,失访率3.16%.随访截止时共有69例复发,总复发率45.10%(69/153),复发后再次手术者18例,占复发患者的26.09% (18/6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发现年龄(OR为2.965,95% CI为1.229~7.490)、肌瘤数目(OR为2.433,95%CI为1.076~6.845)是影响子宫肌瘤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产次(OR为0.329,95% CI为0.118~ 0.654)是保护因素(P均<0.05).结论 35 ~45岁子宫肌瘤患者行肌瘤切除术后复发率高,但复发后再次手术率并不高,目前对于该年龄段子宫肌瘤患者仍然推荐子宫肌瘤切除术.
中国综合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儿童吉兰-巴雷综合征43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儿童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电生理等特点.方法 分析43例GBS患儿的临床特点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43例均给予对症支持治疗,控制感染、营养神经,重症患儿加强护理,防止交叉感染,并给予大剂量人血丙种球蛋白1 g/(kg·d)冲击治疗,连用2d.恢复期加强肢体功能训练,促进肢体功能恢复.评定其治疗效果.结果 (1)临床特点:43例均为急性起病,临床首发症状均为进行性肢体无力,后组脑神经麻痹(即球麻痹)15例,3例脑神经Ⅶ受累,1例双侧受累,其中1例并脑神经X受累,复视1例.(2)实验室检查结果:行腰椎穿刺检查33例,其中23例脑脊液明显蛋白-细胞分离,2例追踪复查显示为蛋白-细胞分离;行神经电生理检查31例,19例神经髓鞘及轴索损害,12例仅有神经髓鞘受损.(3)治疗效果:41例患儿病情明显好转,随访6个月,基本上均可独立行走;2例放弃治疗未能进行随访.结论 GBS为广泛的周围神经损害,多数合并自主神经损害,脑神经受损者并非少见.神经电生理表现以脱髓鞘为主,部分伴有轴索变性.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有效.

    作者:熊学琴;刘智胜;胡家胜;吴革菲;吴舒华;毛冰;王芳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不同疗程孟鲁司特钠对毛细支气管炎哮喘的预防作用

    目的 探讨不同疗程的孟鲁司特钠口服治疗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毛细支气管炎后哮喘的预防作用.方法 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对收治的217例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以单纯随机抽样方式分为甲、乙、丙3组,甲组69例,乙组75例,这两组为急性期控制后的孟鲁 司特钠药物干预;丙组73例,为对照组.急性期症状控制后,甲组给予孟鲁司特钠口服,6个月及以下2.5 mg/d,6个月以上4.0 mg/d,每晚服用1次,连服6个月;乙组用药剂量及服药方法同甲组,但疗程为3个月;丙组不做任何干预.疗程结束后每1~3个月随访1次,持续2年,观察喘息复发情况.结果 毛细支气管炎婴幼儿经不同疗程干预后哮喘发生率分别为甲组2.89% (2/69),乙组6.67% (5/75),丙组20.55% (15/73),经统计学处理,甲组与丙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48,P<0.01);甲组与乙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4,P>0.05);乙组与丙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6.10,P<0.05).结论 支气管炎急性期症状控制后继续给予孟鲁司特钠口服治疗,可降低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毛细支气管炎后哮喘的发生率;可继续给予孟鲁司特钠口服治疗3个月.

    作者:马丽菡;曹建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群体反应性抗体阳性对移植肾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 分析群体反应性抗体(PRA)阳性患者在肾脏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发生率、超排、切肾率以及与1、3、5年人、肾共同存活率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406例肾移植受者移植前血清PRA浓度进行检测,以PRA> 10%为阳性,10%< PRA≤20%为轻度致敏、20%< PRA≤40%为中度致敏、PRA >40%为高度致敏,并对PRA与肾移植后3个月内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发生率、超急性排斥反应、切肾率以及1、3、5年人、肾共同存活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406例肾移植受者中,PRA阴性309例,PRA阳性97例(23.9%,97/406),其中Ⅰ类抗体阳性54例,Ⅱ类抗体阳性21例,22例同时存在Ⅰ类和Ⅱ类抗体阳性.术前PRA阴性组与阳性组在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发生率、超急性排斥反应、切肾发生率分别为14.6%、20.1%、0、0和18.6%、38.5%、3.1%、4.1%;PRA阴性组与阳性组1、3、5年人、肾共同存活率分别为94.1%、88.2%、79.1%和92.8%、83.0%、71.4%.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发生率、超急性排斥反应、切肾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3705、5.8728、12.8691;P值分别为0.0366,0.0154,0.0003);急性排斥反应与1、3、5年人、肾共同存活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PRA的检测是肾脏移植术前筛选致敏受者的重要指标,PRA越高则对移植的不良影响越大,高度致敏受者的人、肾共同存活率明显下降,良好的供-受者HLA配型和抗供者特异性抗体(DSA)阴性可减少和预防PRA对肾移植的不良影响,提高PRA阳性受者的手术成功率.

    作者:托娅;裴向克;白玉梅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适形调强放射治疗中热回缩胸膜修复再利用的误差分析

    目的 通过修复再利用热回缩记忆膜技术,使其能够再利用的方法,从而降低放疗耗材的使用、减少患者的治疗费用,并分析因此产生误差的来源及大小.方法 将胸膜两侧固定,用有机玻璃夹卸下,用剪刀将带有圆孔的胸膜剪下,宽度约1 cm.再将重叠在一起的胸膜部分剪掉,然后将带有圆孔的胸膜和原来胸膜末端的部分放在约80℃水温中,待其软化后将二个断端重合用力挤压,使其融合在一起,再将胸膜两侧固定,用有机玻璃夹安上拧紧.随机误差分析采用胶片分析法,患者定位时,水平方向用长铅丝为标志,然后用模拟机拍摄X线侧位片,以第一胸椎下缘到第十一胸椎上缘连线作基准线,测量基准线与标志线间的距离并记录.根据上述定位方式,同一热回缩记忆膜,连续定位应用10次,并记录每次通过胶片法测量的误差.结果 30例体部肿瘤患者采用修复后的胸膜用“魔十字”方法,使定位标志在修复后的胸膜上,Y轴、Z轴X轴标志点均顺利完成,并看不到修复后的痕迹,达到摆位要求.完整胸膜Y轴随机误差为(1.54±0.78) cm,而修复后胸膜Y轴误差为(1.57±0.83) cm,两者差异并未见有统计学意义(t=1.071,P>0.05).随着定位次数的增加,胸膜磨损加大,误差呈逐渐增大趋势,Y轴前5次随机误差增幅明显小于后5次,分别为(0.14±0.08) cm与(0.57±0.23) cm,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4.071,P<0.05).Z轴前5次随机误差增幅明显小于后5次,分别为(0.11±0.02) cm与(0.48±0.18) cm,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63,P<0.05).结论 采用可重复胸膜进行技术修复后使其能够再利用,可解决因使用国产胸膜回缩不好造成的胸膜一侧挤成疙瘩而影响十字标志线的粘贴,可满足临床对适形调强放射治疗的技术要求.建议胸膜再利用后定位次数尽量不超过5次.

    作者:孙云川;毕建强;何新颖;黄如敬;苗珺珺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质谱技术在肺癌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肺癌是全世界常见的恶性肿瘤,每年确诊的肺癌患者约161万例,占恶性肿瘤的12.7%;肺癌相关死亡约138万例,占癌症相关死亡的18.2%[1].我国每年约40万患者死于肺癌[2],降低其病死率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然而,潜在癌变的细胞克隆远远小于现今测量技术可达的小阈值,因此寻找一种比传统的影像学、组织学或细胞学方法更早诊断肺癌并有助于指导个体化治疗的技术手段已为众多医学者所期待.肿瘤蛋白质组学是蛋白质组学的重要分支,它从新的角度研究肿瘤,寻找肿瘤标志蛋白,进而阐明其表达水平的变化与肿瘤发生、发展的相互关系,对肿瘤的早期诊断、治疗、药物研发等具有重要意义.而质谱分析是蛋白质鉴定的核心技术,应用质谱技术研究肺癌已为众多学者所关注.本文对近几年质谱技术在肺癌蛋白组学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安娟;汤传昊;秦海峰;刘晓晴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Gore-Tax心外管道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单心室95例临床体会

    目的 总结Gore-Tax心外管道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单心室的临床体会,探讨心外管道开窗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1996年6月至2010年7月我们对95例先天性心脏病单心室患儿行心外管道纠治术治疗,71例行心外管道开窗术(开窗组),其中58例(58/71)术前高风险患儿术中行开窗术,13例(13/71)患儿因术后低心排行介入开窗术;24例(24/95)术中未行心外管道开窗术(非开窗组).结果 开窗组无死亡;非开窗组死亡3例.开窗组术后胸腔引流时间平均(10.0±3.2)d,非开窗组平均(14.2±2.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开窗组术后平均肺动脉压(13.2±2.8) mmHg,非开窗组(15.1±3.4)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7);开窗组及非开窗组术后血氧饱和度[(90.3±4.0)%、(91.7±5.2)%]、术后血栓[11.3% (8/71)、12.5% (3/24)]及心律失常发生率[18.3%(13/71)、20.8% (5/24)]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Gore-Tax心外管道术式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单心室安全、有效;心外管道通过开窗术增加左心室的心输出量,从而降低术后早期病死率.

    作者:付松;Prof.Dr.D.Schranz;封志纯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35~45岁子宫肌瘤患者手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35 ~45岁患者子宫肌瘤切除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我院行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158例,随访5~10年,分析其子宫肌瘤切除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 158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7.8年,共有5例失访,失访率3.16%.随访截止时共有69例复发,总复发率45.10%(69/153),复发后再次手术者18例,占复发患者的26.09% (18/6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发现年龄(OR为2.965,95% CI为1.229~7.490)、肌瘤数目(OR为2.433,95%CI为1.076~6.845)是影响子宫肌瘤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产次(OR为0.329,95% CI为0.118~ 0.654)是保护因素(P均<0.05).结论 35 ~45岁子宫肌瘤患者行肌瘤切除术后复发率高,但复发后再次手术率并不高,目前对于该年龄段子宫肌瘤患者仍然推荐子宫肌瘤切除术.

    作者:费梦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onyx胶栓塞结合伽玛刀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onyx胶栓塞脑动、静脉畸形(AVM)后应用伽玛刀治疗残余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7月至2012年1月我们收治脑AVM患者16例,采用onyx胶栓塞治疗后再次造影,了解病灶栓塞及残留程度,栓塞后7~10d对残余畸形行伽玛刀治疗.6个月后评价其临床效果,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了解畸形团残留程度.结果 16例患者中13例获得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随访,其中11例畸形团完全不显影,2例原AVM畸形团完全消失,回流静脉在静脉晚期有淡淡的显影,影像学资料满意,均未出现与栓塞相关的并发症,2例伽玛刀治疗后出现放射性脑水肿.结论 脑AVM的治疗临床首选onyx胶栓塞治疗,在保留神经功能的前提下尽量栓塞畸形团,针对栓塞后残余畸形应用伽玛刀治疗并发症少,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朱青峰;武智刚;王国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氯吡格雷抵抗研究新进展

    氯吡格雷是新型抗血小板药物,通过阻断血小板腺苷二磷酸(adenosine diphosphate,ADP)受体途径抑制血小板聚集,可减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s,PCI)患者的心血管事件.但在临床中发现,一些应用氯吡格雷的患者在用药后未能阻止血小板的聚集,发生氯吡格雷抵抗现象.氯吡格雷抵抗是近年临床与基础研究的热点,涉及基因多态性、酶活性、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相关疾病影响以及患者自身的特性等多个因素.复习近年国内外文献,对氯吡格雷抵抗有关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王佳旺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同种异体半关节移植治疗股骨远端恶性骨肿瘤手术后骨缺损

    目的 探讨股骨远端恶性骨肿瘤的保肢治疗及同种异体半关节和股骨髁上带锁髓内钉的应用.方法 对11例股骨远端恶性骨肿瘤患者进行肿瘤切除、同种异体骨半关节移植、股骨髁上带锁髓内钉固定.结果 11例患者中9例得到随访,无一例出现感染、排异或异体骨骨折,术后6周均可扶拐行走,根据Mankin标准评价术后效果,优3例,良4例,差2例.结论 保肢治疗恶性骨肿瘤手术后骨缺损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同种异体骨来源丰富,具有可接受的关节面,是治疗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较好的移植物.

    作者:赵志坚;陈坤峰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不同剂型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效果比较

    目的 观察不同剂型的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粉吸入剂(舒利迭)(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50 μg/500μg与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50μg/250μg))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中的疗效.方法 将60例中、重度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舒利迭(50 μg/250μg),每12小时1次,疗程24周;治疗组给予吸入舒利迭(50 μg/500μg),每12小时1次,疗程24周.观察治疗前、后肺功能的变化,并进行临床症状问卷调查及体征检查评分.结果 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症状体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0±0.5)分与(4.8±0.3)分,t =2.63,P<0.05];治疗组6min步行距离(6MWD)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51.6±22.9)m与(401.2±25.4)m,t=2.51,P<0.05];治疗组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预计值%)、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EV1:治疗组(2.18±0.38)L,对照组(1.78±0.45)L;FEV1/预计值%:治疗组(63.19±9.08)%,对照组(57.19±9.25)%;FEV1/FVC:治疗组(73.8±5.6)%,对照组(67.3±11.5)%.t值分别为:2.61、2.48、2.52,P均<0.05].结论 高剂量的舒利迭更能有效地改善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指标,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生命质量.

    作者:孙启亮;刘道明;李国栋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肺癌肿瘤标记物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肺癌[1]是常见的肺原发性恶性肿瘤,近50多年来,世界各国特别是工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迅速上升.世界范围内,每年大约有120万的新发病例和死亡人数[2].死于癌病的男性患者中肺癌已居首位,且女性的发病率也有上升的趋势.在确诊的肺癌病例中,大约只有20%~30%的患者可以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5年生存率仅为15%,而小细胞肺癌的2年生存率仅为1%[3].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肺癌,并有效地估计肺癌预后成为临床医师和科研工作者的重要任务.肿瘤标记物通常指细胞癌变过程中所产生的正常细胞缺乏或含量极微的特异性和相对特异性的物质,也有可能是宿主细胞针对癌细胞所产生的正常细胞成分,但在量和质上与正常状态或良性疾病时明显不同.常以抗原、酶、激素等代谢产物的形式存在于肿瘤细胞内或宿主体液中.肿瘤标记物在临床上主要用于对原发肿瘤的判断、肿瘤治疗效果的观察和评价,以及肿瘤复发和预后的预测等.

    作者:刘长飞;雷威;刘建伟;赵志国;黄冬梅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恶性脑膜瘤29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恶性脑膜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29例恶性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9例患者行SimpsonⅠ级切除15例、Ⅱ级切除8例、Ⅲ级切除6例.随访25例,随访时间20~100个月,复发11例(44%),其中Simpson Ⅰ级切除复发2例、SimpsonⅡ级切除3例,SimpsonⅢ级切除6例患者均复发.结论 头颅CT、MRI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恶性脑膜瘤的诊断,治疗方法以手术切除为主,辅以放、化疗,但术后多复发,生存时间较短,考虑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

    作者:宋立鹏;曹守明;孟海燕;朱维胜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足月新生儿抗凝及纤溶系统功能的改变

    目的 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足月新生儿抗凝和纤溶系统的变化.方法 采用ELISA法、免疫法和发色底物法检测28例ARDS足月新生儿(ARDS组)和28名健康足月新生儿(健康对照组)抗凝血酶Ⅲ抗原(ATⅢ抗原)及活性(ATⅢ活性)、蛋白C抗原及活性、D二聚体、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tPA活性)、纤溶酶原活性(PLG活性)、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活性(PAI活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RDS组蛋白C抗原为(0.76±0.20) g/L,蛋白C活性为(35.11±9.32)%,ATⅢ抗原为(61.92±17.32) mg/L,ATⅢ活性为(42.42±8.13)%,tPA活性为(1.25±0.62) U/ml,分别低于健康对照组[(0.98±0.15) g/L,(44.50±12.74)%,(111.03±24.48) mg/L,(90.56±11.77)%,(1.90±0.85) U/ml,t值分别为3.67、2.77、7.65、3.05、2.83,P均<0.01];ARDS组D-二聚体为(1.06±0.17)mg/L,PAI活性为(18.67±2.55) U/ml,PLG活性为(124.72±10.32)%,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0.89 ±0.19) mg/L,(16.32±2.52) U/ml,(95.22±9.41)%,t值分别为2.83、2.90、9.19,P均<0.01].结论 足月ARDS患儿存在抗凝及纤溶系统的激活,蛋白C抗原及活性、ATⅢ抗原及活性、D二聚体是ARDS足月新生儿早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敏感指标.

    作者:郭静;赵婧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壶腹部肿瘤局部切除20例临床分析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作为壶腹部肿瘤的经典手术方法已得到了公认,但是其手术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仍然较高[1-6],有报道壶腹肿瘤行Whipple和局部切除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40.9%与49.2%[6].局部切除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我们于2002年6月至2011年12月对20例壶腹部肿瘤患者行局部切除治疗,回顾性分析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2002年6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壶腹部肿瘤患者20例,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34.0~75.0岁,平均53.6岁;病程10 d~3年.16例表现为进行性皮肤巩膜黄染,15例伴有腹部不适或疼痛,6例伴有发热.

    作者:许邦文;佟艳春;霍宗红;李平;贺登峰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PAD与VAD方案治疗初治多发性骨髓瘤的效果比较

    目的 回顾性分析硼替佐米联合阿霉素、地塞米松(PAD方案)与长春新碱、阿霉素、地塞米松(VAD方案)治疗初治多发性骨髓瘤(MM)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PAD组28例,给予硼替佐米1.3 mg/m2,第1、4、8、11天静脉注射,阿霉素10 mg/d、地塞米松20 mg/d,第1~4天静脉滴注,3周为1个疗程.VAD组30例,给予长春新碱0.5 mg/d,阿霉素10 mg/d,地塞米松20 mg/d,第1~4天静脉滴注,4周为1个疗程.采用欧洲骨髓移植协作组(EBMT)标准评价疗效,并按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不良事件通用命名标准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PAD组治疗2~6个疗程后的总有效率为75.0%(21/28),VAD组治疗2~8个疗程后的总有效率为53.3%(16/3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83,P<0.05);PAD组显效[完全缓解(CR)+接近完全缓解(nCR)]率为50.0%(14/28),VAD组为10.0%(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184,P<0.001).两个疗程化疗后,PAD组显效率为46.4%(13/28),VAD组为10.0%(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9.621,P<0.001).PAD组合并肾功能不全的15例总有效率为73.3%(11/15),13例肾功能正常患者总有效率为76.9%(10/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273,P>0.05).两组常见的不良反应依次是消化道症状、周围神经炎、血小板减少、白细胞下降、感染,大部分为Ⅰ、Ⅱ级,经对症治疗后均可缓解.结论 与传统VAD化疗方案比较,PAD方案用于初治MM患者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可以耐受,而且合并肾功能不全者可安全应用.

    作者:罗自勉;周新伏;尹亚飞;雷晓宇;谭振清;石煌;朱凯波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600mg盐酸氨溴索在胸外科围术期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600 mg盐酸氨溴索在胸外科围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2年2-3月在我院行胸外科手术的16例患者作为600 mg盐酸氨溴索组,另选同期在我院行其他手术1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在围术期应用30 mg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2次/d,常规应用二代头孢类抗生素预防感染.600 mg盐酸氨溴索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于术后第1~3天静脉应用盐酸氨溴索300 mg,2次/d.观察两组患者痰液性质、咳痰容易程度、围术期的血气分析和白细胞变化以及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600 mg盐酸氨溴索组与对照组相比,痰液性质明显稀薄(黏稠2例与8例,较稀4例与5例,稀薄10例与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480,P=0.024),但两组之间咳痰难易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4.980,P=0.083);600 mg盐酸氨溴索组术后第4天与术前相比,白细胞增加值为(1.65±0.37)×109/L,而对照组为(2.76±0.59)×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67,P<0.05).600 mg盐酸氨溴索组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为6.3% (1/16),对照组为18.8% (3/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250,P<0.05).结论 600 mg盐酸氨溴索可显著使胸外科围术期患者痰液得到稀释,减少术后白细胞增加值,降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刘继先;蒋朋朋;乌达;谢远财;惠刚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2、超氧化物歧化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糖类抗原125的改变及意义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糖类抗原125(CA125)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我院诊治的EMS患者38例,采用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丸治疗3个月,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38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2、SOD、VEGF和CA125进行检测,并与35名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结果 EMS患者治疗前血清SOD、VEGF和CA125高于健康对照组[(560.8±210.4)、(312.5±137.2) ng/L,(371.9±72.4)、(148.2±45.5) ng/L,(102.6±40.2)、(15.8±8.2) U/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21、3.18、2.56,P均<0.05),而血清IL-2低于健康对照组[(4.4±0.8)、(8.0±1.4)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15,P<0.05),EMS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3个月后上述指标均显著改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EMS的发生与发展与血清IL-2、SOD、VEGF和CA125水平密切相关.

    作者:杨雅琴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瘤64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瘤的方法及经验.方法 我院2006年8月至2010年12月采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瘤64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显微镜下肿瘤全切除或近全切除48例(75.0%),大部切除11例(17.2%),部分切除5例(7.8%),术后临床症状及内分泌检查均有明显改善,无一例死亡.结论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瘤安全、有效.

    作者:林述凯;魏盾;宋大勇;孙超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培美曲塞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乳腺癌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培美曲塞联合替吉奥方案治疗紫杉类、蒽环类耐药晚期乳腺癌的近期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对26例经蒽环类和紫杉类药物治疗失败的晚期乳腺癌患者采用培美曲塞联合替吉奥方案治疗,培美曲塞50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替吉奥80 mg/(m2·d),分2次餐后30 min口服,第1~ 14天,3周为1周期,至少应用2周期,治疗结束2周后评定疗效.结果 入组26例均可评价疗效,治疗后完全缓解3例(11.5%)、部分缓解9例(34.6%)、稳定5例(19.2%)、进展9例(34.6%),总有效率为46.2% (12/26),肿瘤控制率65.3% (17/26).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无一例死亡,主要的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恶心、呕吐、皮疹和肝功能损害.结论 培美曲塞联合替吉奥方案治疗蒽环类及紫杉类治疗失败的晚期转移性乳腺癌患者效果显著,不良反应较轻,患者均可以耐受.

    作者:齐瑞雪;乔田奎;王抒 刊期: 2013年第04期

中国综合临床杂志

中国综合临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天津市环湖医院、华北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