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晓玲;沈群红;邱五七;孟月莉;刘立煌;李静;饶克勤
目的 了解社区居民对三类传染病指数的认知情况,进一步完善传染病指数发布工作,提升社区居民的传染病健康知识水平.方法 由东向西抽取三间大型购物商场开展现场拦截调查,应用Excel建立数据库,采用SAS8.1进行x2检验.结果 共调查817人,其中女性占73.8%,年龄以14~35岁为主占82.4%,高中及本科学历占77.4%,非深户籍占75.4%;流感指数、登革热指数、感染性腹泻易感指数的知晓率分别为19.6%、20.3%、15.2%,三个指数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4272,P<0.05);南山区社区居民的传染病指数知晓率高为39.7%,宝安区传染病指数知晓率低为17.1%,三个地区传染病指数知晓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3.563,P<0.01);50.0%受访者认为三类传染病指数提供的信息已足够,获取途径主要为电视(67.9%)、网站(52.1%)及微信(36.2%);97.1%及97.9%的受访者表示基本相信指数提供的风险等级及执行指数提供的预防建议.结论 深圳市传染病指数具有良好的健康教育作用,但目前知晓率总体不高,需进一步加强针对性宣传.
作者:逯建华;何建凡;许舒乐;杨永存;冼慧霞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哈尔滨市居民慢性病患病和饮酒情况,探讨饮酒对慢性病患病的影响.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哈尔滨市辖区9区9县(市)抽取的10 618名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对其饮酒情况及其与慢性病患病关系进行横断面分析.结果 哈尔滨市被调查居民慢性病患病率为44.6%,饮酒率为29.3%.饮酒频率高、年饮酒总量大、具有有害饮酒行为的人群慢性病患病率较高(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饮酒、年龄大、居住在城市是慢性病患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慢性病已成为哈市居民主要疾病,多病共存现象较为严重,高酒精摄入可增加慢性病的患病风险,应将饮酒量控制在适当水平,避免大量饮酒对人体的危害.
作者:梁巍;杨超;兰莉;王春莲;张婷婷;王蕊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人力资源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为制订科学合理的卫生人力发展计划和政策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 利用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等数据资料,描述河南省基层机构卫生人员规模、结构、配置等变化情况,运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人员规模影响因素.结果 2008-2016年,河南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人员数量呈缓慢增长趋势,年均增速1.33%;2016年全省千人口拥有基层卫生人员3名,距3.25人/千人口的“十三五”规划目标还有一定距离,同期泰尔指数由0.0379下降至0.0120;多元线性回归结果表明,财政卫生投入(P<0.05)、常住人口规模(P<0.05)、床位数(P<0.05)是河南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规模的影响因素.结论 卫生人力资源受财政卫生投入影响大,应在关注结构化的同时重视基层人员激励机制建设.
作者:蒋睿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黑龙江省2013-2017年流感暴发疫情流行特点及影响因素,为制定流感暴发疫情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3-2017年黑龙江省流感暴发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采用R软件对流感暴发疫情数据进行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流感暴发疫情的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流感暴发疫情首例发病至疫情报告的时间与整起事件持续时间进行分析.结果 2013-2017年,黑龙江省共报告流感暴发疫情21起,全部为学校及托幼机构报告,报告时间集中在每年的冬春季节.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校人数、采取措施的及时性与暴发疫情罹患率的高低有关(P<0.05).流感暴发疫情首例发病至疫情报告的时间间隔与整起事件持续时间呈正相关(r =0.667,P<0.01).结论 黑龙江省2013-2017年流感暴发主要集中在冬春两季,学校和托幼机构是高发场所.加强流感监测,提高对首发病例的监测敏感度,有利于及时控制流感疫情.
作者:曹博;许军;舒畅;冷焱;石鑫;苏杨;刘毅夫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广东省居民抗生素知识与使用行为的相关作用,为抗生素知识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方便抽样法抽取广东省1 096名居民进行抗生素知识和使用行为问卷调查,采取EpiData3.01软件录入数据,SPSS21.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Sobel检验分析中介作用.结果 广东省居民抗生素知识和行为得满分比例分别为2.3%和8.5%,各条目得分均值分别为(0.71 +0.43)分和(0.55±0.46)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个体因素预测抗生素知识模型的解释力为4%,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和用药知识获得意愿是居民抗生素知识的影响因素(P<0.05);个体因素、抗生素知识预测抗生素使用行为模型的解释力为2%,受教育程度、自评健康状况、用药知识获得意愿和抗生素知识是居民抗生素使用行为的影响因素(P<0.05).抗生素知识在受教育程度、用药知识意愿对抗生素使用行为影响中起中介作用(P<0.05).结论 广东省居民抗生素知识与合理使用水平偏低,抗生素知识在个体因素对抗生素使用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应加强居民抗生素知识教育.
作者:钟苗;杨文丰;高桂娟;关见留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2013-2015年黑龙江省食物中毒事件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3-2015年黑龙江省食物中毒事件发生时间、地区、人群、中毒食物种类和致病因素等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3-2015年黑龙江省共报告食物中毒事件85起,发病1 321例,死亡3例.食物中毒事件集中在夏季和6-9月,分别占54.12%和74.12%;哈尔滨市、佳木斯市和绥化市上报事件多,共占全省的81.18%;家庭和集体食堂是食物中毒事件的高发场所,分别占29.41%和27.06%;致病因素以植物类豆角中毒和微生物类蜡样芽孢杆菌中毒为主,分别占29.41%和9.41%.结论 加强监测体系建设,加大市场监管力度,普及食品安全知识,提高公众防范意识,是减少黑龙江省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的有效途径.
作者:高飞;张剑峰;刘忠卫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嵊州市噪声作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探讨噪声作业人员听力损失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和整理嵊州市辖区2015-2017年度噪声作业在岗期间接害作业人员2 139人次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工龄接触噪声作业人员的双耳高频平均听阈结果.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体检结果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性噪声异常率高于女性,36 ~45岁年龄组噪声异常率高于其他年龄组,0~5年工龄组噪声异常率高于其他工龄组,小型规模企业的噪声异常率高于其他规模,企业经济类型中私有经济的噪声异常率高于其他经济类型企业,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噪声职业健康检查结果的影响因素企业规模和性别OR值分别为0.525和0.372,公司经济类型、年龄和工龄OR值分别为1.671、1.037和1.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企业规模和性别对噪声作业人员为有益因素,公司类型、年龄和工龄对噪声作业人员为不利因素.
作者:王未来;李明艳 刊期: 2018年第05期
公共卫生综合监管制度建设是巩固和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完善我国综合监管制度体系的重要手段.本文在分析公共卫生综合监管的目标以及所需遵循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探索设计我国公共卫生综合监管体系,进而探讨我国政府在公共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和有效性、突发紧急医疗救治和传染病防治方面的监管内容和监管工具的选择.监管内容主要包括关注公共卫生资源配置总量、结构和布局是否合理,有关机构在突发紧急情况下的人力、床位、设备等资源投入水平、处置数量和质量、专项经费使用情况以及政府、服务提供机构、患者、公众等各方满意度等,监管工具主要有公共卫生规划与资源配置计划、基于绩效的资源配置制度、公共卫生绩效评价和奖励制度、突发应急救治相关法规和制度等.后,本文提出完善我国公共卫生综合监管体制机制的政策建议:加快加强法制建设,明确公共卫生监管主体并界定相应权限;合理分工,促进协同式监管体系的发展;多元共治,促进行业组织与社会监督作用的发挥.
作者:严晓玲;沈群红;邱五七;孟月莉;刘立煌;李静;饶克勤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宁夏自治区疾控中心人力资源现状,为优化宁夏疾控中心人力资源配置情况提供数据和理论依据.方法 以宁夏各市、县(区)疾控中心人力资源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况调查的方法进行统一问卷调查,建立Epi-Data数据库,采用Excel、SPSS2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宁夏自治区疾控中心人员共1 164名,占全省总人口的17.43/10万;年龄主要分布在45 ~55岁,占总人数的40%;工作年限主要分布在10~19年、20~29年,分别占总人数的18%、34%;大专及以上学历占86%;专业技术级别以初级和中级为主,分别占28%、24%;获得职业资质者有891人,占总人数的76.55%.结论 宁夏自治区疾控中心人员数量不足,年龄偏高,高学历人才缺乏,岗位构成不合理,且各地区间分布不均衡,招聘人员工资偏低,慢性病防控队伍仍需加强,编制政策待改善.
作者:杨炬;王斌霞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对同伴教育护理干预措施在提高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自我效能方面的作用进行评价.方法 选择2016年8月-2017年8月浙江省舟山市某相邻两个社区确诊为骨质疏松症的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n=86)和实验组(n=86),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同时联合同伴教育护理干预,干预3个月后,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健康教育干预3个月后,实验组的骨质疏松症危险情况、运动及钙知识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自我效能感和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P<0.05),并且实验组改善幅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同伴教育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提高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
作者:张薇薇;陈飞舟;郑燕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多学科服务团队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综合干预的影响.方法 10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由精神科医生、心理咨询师、社工等组成多学科服务团队对研究组进行1年干预,对照组给予一般社区干预.1年末分别对两组采用精神疾病患者病耻感评估量表(SSforPMI)、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定,并分析复发指标.结果 干预后1年两组在病耻感、阴阳性症状、社会功能缺陷评估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社会支持评估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基线、评估6个月、1年后三个时点进行自身重测评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学科服务团队综合干预有助于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社区康复,减少疾病复发,帮助获得更多社会支持.
作者:郑宏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老年人发生跌倒的危险因素,为制定预防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6年1-6月在衢州市第三医院老年科就诊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1 586人进行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资料、近1年内跌倒情况和健康状况.将有跌倒史的334例老年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进行1年随访干预研究.对照组在就诊时由护士对其进行相关知识宣教,干预组通过综合干预措施来降低跌倒发生率.结果 1 586人中近1年发生跌倒334人,跌倒发生率21.06%.跌倒发生场所主要是洗手间(28.84%)、厨房(13.90%)和卧室(9.54%).年龄、糖尿病、痴呆和骨关节疾病是老年人跌倒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干预措施对于降低跌倒再发生,提高相关知识知晓率、防跌倒工具和防滑措施的使用、运动和室内东西摆放合理性均有显著效果.结论 针对老年人发生跌倒相关因素,评估其身体和居住环境,加强预防跌倒的健康教育工作,促使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对降低老年人跌倒发生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万月芬;刘芳;夏频珍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简称中国疾控中心)“十二五”期间主持传染病重大专项课题的方向、参加单位、参加研究人员、申请/获准专利和研制/完成技术标准等情况,客观评价该疾控中心在传染病重大专项科研工作方面的优势、特点和制约因素,为完善科研能力提出建议.方法 筛选中国疾控中心“十二五”期间主持传染病重大专项课题相关信息和数据资料并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中国疾控中心“十二五”期间主持传染病重大专项课题在能力建设项目中获得的课题数和经费数都是多,参与单位以事业单位为主,其中与医疗机构合作不多,与企业的合作更少;项目参加单位较多,投入人力资源充足;课题产出以申请国内专利为主,国外专利较少;多个课题的成果涉及国家或行业标准的制定或完善.结论 中国疾控中心“十二五”期间主持传染病重大专项课题投入大量的人力,取得的科技成果为国家政策调整提供科技支撑.建议进一步加强与医疗机构的科研合作,加强成果的转化应用,增加新发传染病发病机制等应用基础性研究,进一步提高原始创新能力.
作者:张莹;何天伦;杨曦;王吉春;陈亮;何广学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广州市城乡居民健康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及政策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广州市4 026名15~69岁常住居民进行健康素养调查.结果 广州城乡居民健康素养具备率为27.45%;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水平为42.47%,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水平为25.98%,基本技能素养水平为28.4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年龄是居民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水平的影响因素;文化程度、职业和年龄是居民健康生活方式素养水平的影响因素,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和户籍是居民基本技能素养水平的影响因素.结论 不同特征人群健康素养水平不同,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开展居民健康素养干预工作.
作者:孙爱;罗林峰;罗敏红;邓雪樱;何子健;陈建伟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评估青岛市黄岛区(原胶南市)原发性高血压人群综合干预效果,为提高高血压人群血压控制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设计方法,对黄岛区70 868名成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开展为期3年的规范化药物、饮食、运动等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分析规范化管理和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化水平和危险因素的影响.结果 较于对照组,规范管理组摄盐达标率、饮酒率和吸烟率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统计分析t值分别是58.22,73.96,22.21,P<0.01,有统计学意义;调整年龄、性别变量后,是否吸烟、是否饮酒、服药依从性、遵医行为、是否规范管理均是血压控制的影响因素.结论 性别、服药依从性、遵医行为、规范管理是血压控制的保护因素,年龄、体质指数、是否饮酒是血压控制的危险因素.本研究结果需要在长期干预随访中验证.
作者:张振堂;管晓蕾;陈向华;张栋;赵甫明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济南市尘肺病的发病特征和变化趋势,为制定尘肺病的监测和预警及防治策略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对2008-2017年济南市新发尘肺病例进行整理,对其分期、病种、平均诊断年龄和接害工龄的变化进行描述性分析和趋势检验.结果 2008-2017年累计报告尘肺病新发病例1 601例,报告病例数除2012年小幅上升、2015年和2016年大幅升高外,其他年份趋于平稳.1期尘肺始终占新发病例的绝对多数.矽肺和煤工尘肺共占病例总数的91.50%,各年间变化趋势和尘肺病一致.报告病例集中于采矿业,为1 314例(82.07%);制造业228例(14.24%).2008-2017年间,尘肺病、矽肺、煤工尘肺平均诊断年龄均无趋势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尘肺病累计新发病例平均接害工龄为(16.02±8.85)年,接害工龄在14~ 19年间波动,各年间变化无趋势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尘肺病防治形势严峻,呈现明显的行业、病种集中趋势,政府政策的变化很大程度上影响尘肺病的发生.政府、企业、劳动者须多方努力,方能使尘肺病的防治工作日见成效.
作者:王静;彭秀苗;蔡俊丽;陈传刚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麻风患者对于消除麻风歧视的认可情况.方法 使用国际抗麻风协会联合会(ILEP)麻风歧视感知调查问卷面对面调查高中低流行地区社区麻风病患者对于政策法规水平、社区水平及个体水平歧视的感知情况.结果共调查麻风患者100例,其中80%的患者认为享有同等公民权益,82%的患者认为享有同等居住权益,53%的患者认为社区政府取消了对于麻风的不合理规定,38%的患者认为社区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征询了麻风患者意见,63%的患者认为社区政府向地方知名人士提供了消除麻风歧视信息.47%的患者认为享有同样工作权益,76%的患者认为享有同样学习权益,90%的患者认为享有同样公共设施使用权益,56%的患者认为麻风对于婚姻没有影响,34%的患者认为得了麻风不会遭受言语嘲笑.残疾对于患者工作权益和婚姻机会有显著影响(x2=10.121,P<0.05;x2=12.885,P<0.05).结论 麻风歧视在宏观政策领域不明显,但是在工作权益、婚姻状况以及人格尊严等涉及患者具体事务方面不同程度存在.
作者:管芸;陈拥群;王景权;于德宝;邢少云;田春华;章广庆 刊期: 2018年第05期
在十九大和健康中国战略的大背景下,探讨当前省市两级疾控机构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疾控机构发展不全面、不协调的现象比较突出,公共卫生服务不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的矛盾仍比较严重,疾控机构在外部环境、机构职能定位、资金投入机制、人才队伍建设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还存在诸多现实困境.此外,针对如何实现新时代疾控机构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从争取政府支持、强化机构能力建设及提升管理服务水平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发展路径和对策.顺应新时代卫生与健康方针,疾控机构实现创新转型发展任重道远,只有直面疾控机构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项难题,突破发展瓶颈,提升自身能力,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才能推动公共健康事业进一步发展.
作者:方明珠;许国章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对大理州脊髓灰质炎野病毒输入与传播风险进行评估,识别风险薄弱地区和环节,为科学制定防控措施,阻止脊灰疫情输入与传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在《云南省2016年脊髓灰质炎野病毒输入与传播风险评估方案》的基础上,通过专家会商法及查阅文献后改良部分评估指标,根据收集整理的资料,对人群免疫情况、AFP病例监测和境外输入风险进行评分,再乘以相应的权重系数,累加得到各县市的综合评分,依据综合评分以四分位数法判定风险等级.结果 南涧县、大理市和巍山县为高风险;云龙等6个县为中风险;漾濞等3个县为低风险.结论 各县市尤其是高风险地区,应根据薄弱环节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常规免疫工作,提高人群免疫水平;加强AFP病例监测敏感性和质量;适时开展应急演练、提升疫情应对能力;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巩固无脊灰状态.
作者:何左;杨晓炜;李鸿钧;易寿生;赵桂芬;赵清杉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需求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上海老年人生活形态调查”数据(n =799),以上海市养老机构及居家养老的中高文化层次老年人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老年人健康管理需求及影响因素.结果 调查显示,有健康管理服务需求的老年人占77.8%,其中独居、自评健康状况较差的老人有更多的需求.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教育、是否入住养老机构、同住情况、社会参与情况和患病种数是上海市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老年人有四个层次的健康管理服务需求.高龄、入住养老机构、社会参与程度低、患病种数为4种的老年人对健康管理需求更大.
作者:郭延通;姚慧 刊期: 2018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