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国安;姚桂飞
目的 通过对有家庭陪护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前后治疗依从性及生活方式的变化进行分析,探讨家庭陪护健康管理的效果.方法 从社区选取100例高血压患者(有固定陪护家属),采取家庭陪护健康管理的方式,了解健康管理前后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方式的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采取家庭陪护的健康管理模式,大部分患者依从性及生活方式有较大变化,且与家庭陪护者的健康素养高低等相关.结论 采用家庭陪护的健康管理模式,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方式和增加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作者:张玲;陈军;袁凤花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调查分析一起食物中毒暴发的原因,查明导致此事件的致病因子、传播途径和感染来源,为治疗和预防食物中毒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调查事件基本情况、临床特征及三间分布、卫生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对食物中毒事件原因进行分析判断.结果 此次食物中毒与食用生猪血制品有关,结合临床特征及三间分布、卫生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判定本次事件是生猪血制品引起沙门菌污染食物所致.结论 通过实施食物中毒流行病学调查,对食物中毒预防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孔祥初;贾明生;苏冰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海宁市基层卫生人员疾病预防控制培训工作效果,为开展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培训,加强基层公卫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理论测试和即时问卷调查方法,对全体参培学员进行培训实施质量及效果评估调查.结果 现场理论测试优秀率为86.60%,合格率为13.38%,不合格率为0.03%.学历、职称、单位级别和类别、培训项目的测试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问卷调查显示,教学质量总满意率为95.08%,基本满意率为4.85%,不满意率为0.07%,学员对教学内容的评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疾病预防控制培训工作质量评估是保证培训效果的重要举措.应针对不同特征人群选择合理的培训方式,保证培训内容连贯、系统,切实提高培训各个环节的工作质量及效果.
作者:苏颖亚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对湖北省2014年脊髓灰质炎野病毒(MPV)输入与传播风险进行评估,以识别高风险地区和环节,为防范脊灰野病毒在湖北省输入与传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湖北省各地的人群免疫情况、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情况进行评分,根据综合评分进行风险评估.结果 恩施州、黄石市、孝感市和仙桃市为高风险地区,十堰市等5个市为中风险地区,随州市等8个市为低风险地区.结论 各市应根据不同风险级别,查找薄弱环节,提高人群免疫水平,加强AFP病例监测,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巩固无脊灰成果.
作者:郑莉;王雷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2012-2015年宁波某社区学龄前儿童手足口病发病情况,探讨手足口病发病危险因素,为宁波社区学龄前儿童手足口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收集该社区2012-2015年手足口病传染病疫情数据,采用描述性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手足口病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2012-2015年该社区学龄前儿童手足口病累计报告687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 286.04/10万;0~3岁组儿童发病率高于4~6岁组(x2=113.10,P <0.01);散居儿童发病率高于幼托儿童(x2=128.78,P <0.01);男女童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1,P>0.05),男女发病比1.06∶1.手足口病发病有明显季节性,呈双峰型,高峰在5-7月和9-11月份.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0~3岁、散居儿童是手足口病高危人群,不规范洗手、近一周接触手足口病病人、近一周到过人群密集场所及日常看护人不了解手足口病防治知识是手足口病高发的危险因素.结论 2012-2015年宁波某社区学龄前儿童手足口病发病疫情较严重,发病影响因素较多,应加强患者管理、隔离传染源、加强易感儿童个人自我防护及做好健康宣教,以降低手足口病发病率.
作者:任佩佩;陈亚慧;王波;童继春;杨双喜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北仑区青少年吸烟相关知、信、行水平,为开展学生控烟教育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方法 2016年对北仑区初中二年级486名学生进行了控烟相关知识、态度、行为情况调查.结果 北仑区初中生吸烟相关知识知晓率为64.05%,态度和信念正向率为84.40%,尝试吸烟率为14.20%,其中男生尝试吸烟率15.21%,女生尝试吸烟率13.00%,一周内二手烟暴露率51.23%.结论 应对北仑区初中生扩大烟草相关健康知识的传播内容,控制和引导青少年拒绝吸第一支烟,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多部门联合干预,做好青少年的控烟工作.
作者:罗颖芝;顾锋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快速、准确同时测定黄酒中23种元素(锂、铍、硼、铝、钒、铬、锰、铁、钴、镍、铜、锌、砷、硒、锶、钼、银、镉、锡、锑、钡、铊、铅)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检测方法.方法 通过样品稀释、标准基体匹配、选取合适的同位素、八级杆碰撞反应池和内标校正等技术消除干扰,建立了准确测定黄酒中无机元素的方法.结果 23种元素在0.10 ~ 200.0 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均在0.999以上,方法检出限在0.01 ~ 8.22 μg/L之间,加标回收率在95.0% ~ 113.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1.14% ~ 6.57%之间.结论 该方法快速、简单、准确,能有效消除干扰,适用于黄酒中23种元素的测定.
作者:樊伟;王若燕;王晶;陈理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分析舆情传播、受众的信息需求在山东非法疫苗事件中的情况,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数据收集、内容分析和倾向性分析等方法,对山东非法疫苗案进行研究.结果 事件传播可分为四个阶段,潜伏期(2016年2月2日-3月15日,1.5个月)、爆发期(3月15日-3月23日,1周)、回落期(3月24日-4月5日,2周)、消退期(4月5日-4月14日,10天).事件总体声量,微信第一(38.35%),新闻第二(28.78%).事件爆发期,微信呈现高声量(45.19%),超过新闻(34.60%)、论坛/博客(12.11%)和微博(8.10%);回落期新闻声量高(50.62%),以下依次为微信(29.45%)、论坛/博客(15.52%)和微博(4.42%).网民关注议题主要为监管体系、疫苗信息和个体安全三个方面,分别占47%、35%和18%.网络评论态度爆发期表示震惊或恐惧的占45%,呼吁严惩涉案人员的占20%;消退期呼吁严惩或谴责涉案人员的占61%,要求公开事件进展或细节的占16%.结论 社交媒体是舆情处置有价值的组成部分;应第一时间切割责任释放公众情绪;借舆情事件热度,加强公众健康教育.
作者:李杰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对重庆市万州区2015年报告的1例埃博拉出血热留观病例进行调查处置,为以后类似新发传染病的调查处理提供参考.方法 采取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采集患者血液标本检测埃博拉病毒和疟原虫.同时落实患者隔离治疗、密切接触者医学管理、消毒及健康教育等措施.结果 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测结果,排除埃博拉出血热,但标本检出疟原虫,判定为一起疟疾输入疫情.结论 埃博拉出血热等新发传染病的防控应以加强疫情早期预警监测、落实部门联防联控和加强舆情管控为重点.
作者:冉华;颜朝阳;郑代坤;罗超;王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一种按照疾病负担程度进行归类的方法,以发现优先干预的伤害类型,为制定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以南昌市2005年伤害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为实例,对居民各类型伤害发生率、致残率、致死率、医疗费用、误工(误学)及功能受限情况等疾病负担指标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将各类型伤害的按照疾病负担情况分为三大类:高疾病负担类包括跌伤和道路交通伤;中疾病负担类包括钝器伤、烧烫伤、下落物击中和他伤;低疾病负担类包括动物致伤、锐器伤、扭伤、雷电击伤、溺水、自伤、窒息、中毒和其他.结论 聚类分析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方法,优先干预的伤害类型是高疾病负担类的跌伤和道路交通伤.
作者:况利华;熊文艳;杨树;范义兵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了解嵊州市老年肺结核合并真菌感染影响因素,为有效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嵊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36例老年肺结核患者临床病历资料,调查老年肺结核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患者发病影响因素,将单纯肺结核患者列为对照组;对相关因素加以分析,并对有意义因素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老年肺结核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为135例,发病率为30.96%;分离真菌菌株150株,其中白色念珠菌感染为90例,占66.7%.经单因素分析,病程(x2=51.34,P=0.00)、初复治情况(x2=33.03,P=0.00)、广谱抗生素应用情况(x2=12.22,P =0.00)、是否使用糖皮质激素(x2=38.33,P=0.00)、肺结核类型(x2=8.73,P=0.01)、侵入性操作(x2=67.00,P =0.00)、肺内病变占据(x2=22.69,P=0.00)为老年肺结核合并肺部真菌感染影响因素(P<0.05);经多因素分析发现,病程(OR=2.364)、复治(OR =2.142)、继发性肺结核(OR=1.275)、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OR=2.633)、激素(OR =2.112)、侵入性操作(OR=1.501)、肺内病变占据(OR=1.235)为老年肺结核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患者发病高危因素(P<0.05).结论 嵊州市老年肺结核合并真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感染为主,临床发病影响因素较多.因此,需合理应用抗生素等药物控制患者病情,减少侵入性操作,缩短其病程,提高防治效果,以降低真菌感染发生.
作者:张绍军;姚志敏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山西省疾控中心员工工作中的现存问题.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山西省疾病预防控中心以及山西省11个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在岗员工进行调查,用SPSS和Excel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 24岁及以下(44.4%)疾控员工工作中现存问题为缺乏业务/学术交流(x2=103.853,P<0.01);高中及以下学历(17.4%)员工现存问题是跟不上知识更新速度(x2=116.171,P<0.01);缺乏业务/学术交流和工作不受重视分别是无职称(18.0%)员工和正高级职称(11.宫%)员工现存的问题(x2=92.406,P<0.01);年龄、学历、职称及山西各地市疾控员工工作中现存问题均为职称/职务晋升难.结论 为促进疾控系统可持续发展,疾控中心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促进职称结构优化,加强业务/学术交流.
作者:程景民;李敏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分析2015年黑龙江省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发生情况、流行病学特点和发展趋势,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5年通过国家食源性疾病暴发报告系统上报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2015年黑龙江省共报告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24起,累计发病396例,住院147例,无死亡病例.暴发事件集中发生在6-10月,其中8月报告起数及发病人数多,10月住院人数多;单位食堂是发生暴发事件的主要场所,其次是学校;有毒动植物及其毒素是引起暴发事件的主要致病因素;植物类食品是引起暴发事件的主要原因食品.结论 应进一步完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监测网络,规范上报程序.加强对高发季节、高发因素和高发食品的监测,加大防控食源性疾病宣传力度,是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有效措施.
作者:高飞;张剑峰;张洪洋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肇事肇祸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120例精神分裂症肇事肇祸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120例精神分裂症非肇事肇祸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人口学特征、疾病分型、病程、住院次数、服药情况及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等影响因素.结果 观察组男性、青壮年(20 ~ 39岁)、文化程度低、无配偶、农村、农民和家庭经济较差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5.161、7.406、14.011、21.696、4.144、32.066和14.479,P<0.05).观察组患者中有攻击、冲动行为史、有药物和酒精滥用史、具有冲动、情绪不稳和自控力差等性格特点以及缺少较好的支持系统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89.569、30.860、66.936和47.904,P<0.05).观察组偏执型、未定型和青春型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874,P<0.05).观察组病程大于对照组,服药依从性较对照组差,住院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t值分别为4.444、8.067和23.614,P<0.05).观察组的PANSS量表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253、6.215、18.833和26.446,P<0.05).结论 应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肇事肇祸的影响因素采取相应措施,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合理药物治疗的同时,对高危人员加强管理,建立健康档案,在患者恢复期通过政府、医院和家庭等多方面的协调互助给予患者系统的情商教育和社会化教育干预,减少精神分裂症患者肇事肇祸行为的发生.
作者:王轶虎;崔力军;潘鑫;陶百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掌握夏河县重性精神疾病的特征及管理现状,为更好地开展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年龄、性别、职业、教育程度和婚姻状况)、两系三代精神疾病家族史、既往史、家庭经济状况等.结果 夏河县重性精神疾病的报告患病率为0.84%,以精神分裂症为主,占59.49%.不同地区的重性精神病报告患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512,P<0.05).其中唐尕昂乡高,达到了2.33‰.其中男女性别比为1.47∶1.患病年龄以18~44岁为主,占51.90%.患者文化程度较低,文盲、半文盲占67.1%.职业以农牧民为主约占96%.民族以藏族为主,占84.8%,68.35%无家族史.规范管理率为57.7%,规律服药率为10.3%,病情稳定率为42.7%,危险性评估三级以上占1.47%.结论 夏河县重性精神病患者检出率及管理水平均低于甘肃省水平,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加强精神卫生知识的宣传和健康教育,普及群众知晓率,加大重性精神疾病的筛查与管理力度,提高精神疾病患者获得精神卫生服务的可及性.
作者:伊旦吉;交巴加;潘卫民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十二五”期间卫生与健康领域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项目的数量、等级、完成单位和所属重点领域等情况,为推进科技自主创新,促进国家科技健康发展提出参考建议.方法 筛选卫生与健康领域“十二五”期间(2011-2015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项目相关信息和数据资料,并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十二五”期间卫生与健康领域每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数量稳定,科技创新能力稳步发展,对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但知识生产能力和技术贮备略显不足.国家奖励项目完成单位聚集在少数优势单位,高校是卫生与健康领域科技创新主力军,医疗卫生机构和科研机构的技术创新也不断增强,高水平的重大疾病防治科研成果相对薄弱.结论 “十二五”期间卫生与健康领域取得可喜的创新成果,但也存在一定挑战.建议进一步推动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培育高水平创新人才,加大科研经费投入,为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可靠支撑.
作者:张莹;宋渝丹;杨曦;何广学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温州市耐多药肺结核高危人群的筛查情况,为加强温州市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发现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温州市2014-2015年耐多药肺结核高危人群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温州市2014-2015年共筛查耐多药肺结核高危人群患者779例,筛查率为92.85%,涂阳培阳患者546例(75%),涂阳培阴155例(21.3%),污染率为3.5%;菌群鉴定发现非结核分枝杆菌47例,结核分枝杆菌499例,抗结核药物敏感性试验确诊耐多药肺结核80例,确诊率为16%.其中复治失败、初治失败、复发和其他耐多药肺结核确诊率分别为42.9%、18.4%、22.0%和30.8%,初治涂阳2/3月末痰检阳性患者中耐多药肺结核确诊率为7.3%.结论 温州市耐多药结核病防治工作要加强重点人群的耐药检测,提高实验室痰菌培养阳性率.
作者:李君;朱小梅;毛玲琼;牛莹莹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哈尔滨市2010-2015年青年学生人群的艾滋病相关知识、行为及HIV、梅毒、丙肝感染情况,为在青年学生中开展艾滋病知识宣教及行为干预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于2010-2015年抽取哈尔滨市青年学生4 884名,进行问卷调查和HIV、梅毒、丙肝3项血清学检测.问卷及检测结果数据运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描述.结果 4 884名调查对象的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为84.0%.趋势检验结果表明,年份与青年学生艾滋病知晓率之间,随着年份的增加,知晓率呈线性增加的趋势(Z=2.4219,P=0.0154).青年学生性行为发生率为18.7%,在发生过性行为的男学生中,有男男性行为的占8.8%.趋势性检验结果表明,年份与男男性行为比例之间,随着年份的增加,男男性行为比例呈线性增加的趋势(Z=2.1160,P=0.0343).近一年接受过有关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服务的人不足1/3,近一年参与过有关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服务的人不足1/5,近一年做过艾滋病检测的人只有2.9%.检出HIV阳性12人、梅毒阳性17人、丙肝阳性14人.结论 针对青年学生的艾滋病相关宣传服务活动的覆盖面和实效性还存在很多问题,学生咨询检测意识还很低;知识知晓率在普遍达到较高水平后,需要加强行为干预工作,避免“知信行”分离;性行为发生率升高不一定伴随感染率升高,艾滋病感染主要原因是危险性行为.在以后的工作中应通过开展更广泛的艾滋病相关宣传服务活动,加强行为干预质量,提倡主动进行咨询检测,正确引导健康性观念,促进青年学生安全性行为意识等一系列有效措施,来遏制艾滋病在青年学生中蔓延.
作者:杨一偲;刘岩琳;罗超;王尚博;隋虹;喻欢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开展基于社区的带状疱疹个案的回顾性调查,了解带状疱疹的流行特征和疾病负担情况,为水痘疫苗免疫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在调查单位选择截至2012年12月31日满50岁及以上患过带状疱疹者开展回顾性调查.结果 带状疱疹出疹年龄主要以61 ~ 70岁为主,占40.38%;男性多于女性;疱疹出现部位以腰腹部和胸背部为主;疼痛持续天数多为8 ~14天;大部分病例无后遗症;住院级别以乡村级为主;病程多在8~ 14天,其中病程短的为7天,长的为40天;52例个案的转归均为痊愈;疾病负担平均为274.4元.结论 患带状疱疹后不但对病人的身心造成伤害,同时也给患者家庭带来一定程度的经济负担.预防带状疱疹,特别是利用预防接种手段进行预防,以减少病痛和降低经济负担尤为重要.
作者:高士锐;马玉杰;孙兆丹;闫滨;安立志;宋长江;薄芳;所佳宁;王雪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掌握黑龙江省碘缺乏病阶段性防控效果,为今后碘缺乏病防治工作重点调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概率抽样方法,分别在2011年和2014年对全省30个县开展监测工作.两轮分别对盐碘,8 ~10岁学生监测甲状腺,尿碘、孕妇和哺乳妇女尿碘监测.甲状腺采用B超法,采用WS/T 107 2006(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方法)测定尿碘,采用GB/T 13025.7-2012(氧化还原滴定法)测定盐碘.结果 两轮碘缺乏病病情监测中碘盐覆盖率分别为99.5%和99.0%,碘盐合格率为98.2%和97.5%,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7.7%和9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孕妇和哺乳妇女尿碘中位数分别为193.1 μg/L和185.0 μg/L;8 ~ 10岁儿童尿碘中位数分别为225.0 μg/L和197.6μg/L;8 ~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分别为3.4%和1.6%;两轮病情监测中,儿童甲状腺肿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14,P<0.01).结论 两次监测结果说明,黑龙江省的盐碘、尿碘中位数均处于适宜水平,儿童甲肿率达到国家标准要求,各项指标均达到消除标准,防治效果显著,成绩稳固,建议加强特殊人群碘营养水平的监测工作.
作者:康敬;邢智锋;张卓 刊期: 201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