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锦兰;岳笑菲;吴建军;段瑞琴
目的 探讨流动儿童手足口病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在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直报管理系统中随机选择2013年1月-2014年6月报告的300例手足口病流动患儿作为病例组,并以1:1配对方式选择300例非手足口病健康流动儿童作为对照组,分别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手足口病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对流动儿童手足口病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发现,儿童带养类型、手足口病患者接触史、有吮咬手指的习惯、无使用肥皂/洗手液洗手的习惯、居住地有人粪堆积现象、居住地有生活垃圾堆积现象和儿童生病频率与流动儿童手足口病的发生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散居儿童(OR=1.196)、手足口病患者接触史(OR=2.130)、有吮咬手指的习惯(OR=1.252)和居住地有人粪堆积现象(OR=1.986)是流动儿童手足口病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散居、手足口病患者接触史、有吮咬手指的习惯和居住地有人粪堆积现象是流动儿童手足口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减少和控制危险因素是预防流动儿童手足口病发病的重要环节.
作者:鲍建敏;杜善淑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珠三角地区流动育龄妇女和户籍育龄妇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不均等情况.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对珠三角8个区镇的流动和户籍育龄妇女进行调查,了解不同户籍育龄妇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机会、结果的不均等情况.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5 600份,回收4 340份,有效回收率为77.50%.共调查2 193名流动育龄妇女,2 147名户籍育龄妇女.流动育龄妇女中75.8%有医疗保险,享受过免费体检的比例为57.1%;接受过健康知识教育、得到过免费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以及享受过免费计划生育的比例分别为71.5%、88.0%和57.6%.结论 珠三角地区流动育龄妇女在健康知识获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以及产后保健服务方面的比例均低于户籍育龄妇女.因此,应重视增加公共卫生机构资源配置和财政投入,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促进不同户籍育龄妇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作者:张薇;马汉平;郝爱华;张晓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调查分析手术室医务人员感染知识及手卫生执行情况.方法 对该院58名手术室医务人员感染知识及手卫生执行情况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手术室医务人员感染知识平均知晓率为75.66%,知晓率在90%以上的为洗手指征、手消毒指征、标准七步洗手法(或外科洗手法).低于50%的为医疗废物收集时的包装袋要求、医疗废物流失应急处理措施、医院感染法规颁布实施时间.12项手卫生执行情况中执行率超过50%的仅有3项,为从同一病人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接触破损伤口或皮肤后以及处理污染物品后.其余9项执行率均在50%以下,而接触病人前后以及接触不同的病人间的手卫生执行率低.结论 手术室医务人员感染知识水平较高,但手卫生执行率较低,执行现状堪忧,应对手卫生执行情况加强宣传教育和监督管理,以保证医务人员和手术患者的安全.
作者:陈立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调查宁波市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状况及家长认知度,为儿童口腔疾病防治提供对策.方法 抽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宁波市3所幼儿园学龄前儿童家长180人,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儿童口腔卫生情况及家长时口腔健康认知度进行调查,并统计分析调查结果.结果 学龄前儿童家长对口腔健康知识的认知水平较低,部分基础知识缺乏;3岁以前开始刷牙的儿童占57.2%;每天刷牙两次及以上的儿童占37.8%,偶尔刷牙甚至不刷牙的儿童占13.9%;仅36.7%的家长知道含氟牙膏有好处;每日帮助孩子刷牙与每天检查孩子刷牙的家长仅分别占11.1%和9.4%,且不同文化程度家长在帮助孩子刷牙频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部分学龄前儿童家长对儿童口腔健康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应进一步提高对孩子口腔健康的干预行为,同时需加大对儿童家长的口腔健康知识的宣教.
作者:张爱芳;陈娇琼 刊期: 2016年第02期
本文通过对2014年爆发于西非的埃博拉疫情的事件回顾,对相关舆情报道进行统计分析,以进一步认识网络舆情对于疾病监测与风险应对的独到价值,掌握疾病预防控制策略及效果,并提出欲使疾病监测网络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发挥作用,需建立有效迅捷的舆情监控机制,建立健全舆情发布信息平台,完善舆情培训体系,构建舆情媒体互动网信息络渠道等措施.
作者:禹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社区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疫苗预防接种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普查法对杭州市某社区流动儿童家庭监护人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流动儿童、家庭基本情况、疫苗接种情况和预防接种知信行情况,计算疫苗接种率并分析疫苗接种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有524户流动儿童(712名)的家庭参与此次问卷调查,应答率为96.15%.社区流动儿童五苗覆盖率为76.97%;HepB、BCG、OPV、DPT和MV接种率分别为89.96%、84.13%,82.44%、83.15%和82.58%;OPV加强接种率、DPyT加强接种率和MV复种接种率分别为89.61%、90.73%和90.1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高、家庭人均年收入高、居住时间长、付费意愿强和持有预防接种证是增加流动儿童基础疫苗接种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社区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疫苗预防接种率较低,应加强流动儿童的免疫规划管理工作和宣传力度,提高流动儿童家长免疫规划知信行水平.
作者:龚国琴;高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黑龙江省健康教育专业机构在职人员专业、岗位、学历、职称、年龄结构以及从事健康教育专业年限等人力资源配置现状,为促进健康教育专业机构能力建设、合理规划配置卫生服务人力资源及制定人力资源管理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黑龙江省疾病控制中心健康教育所设计的《黑龙江省健康教育专业机构人员基本信息调查表》对黑龙江省所有健康教育专业机构进行人力资源配置现状的调查.结果 黑龙江省共有健康专业机构146所,在编人员267人,其中专职健康教育人员190人,占71.16%,兼职77人,占28.84%;专业方面,医疗卫生专业人员185人,占69.29%,非医疗卫生专业人员82人,占30.71%;具有本科以上学历5人,占1.87%;本科学历115人,占43.07%,大专学历94人,占35.21%,中专学历44人,占16.48%,高中8人,占3.00%;职称以中级、初级和无职称为主,分别85人、69人、67人,分别占31.84%、25.84%和25.09%,副高级36人,占13.48%,正高职称9人,占3.37%;年龄构成以35 ~ 45岁(101人)和45~55岁(85人)为主,占37.83%及31.84%.从事健康教育年限5年以下135人,占50.56%,10年工作年限以上为69人,占25%.结论 黑龙江省健康教育专业机构人力资源配置分布不平衡、不合理,专业人员数量不足,兼职比例过大,技术职称过低以及从事健康教育工作年限严重不足.
作者:马丹丹;于雷;王莹;郭慧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对2014-2015年期间黑龙江省食品风险监测分离的大肠埃希氏菌进行致病型别分析.方法 应用多重食源性致病菌核酸检测系统(PathoMPSTM),将多重PCR体系扩增与全自动毛细管电泳检测模块相结合进行检测.结果 大肠埃希氏菌毒力基因分布与血清型分布不一致,2014-2015年间黑龙江省分离的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致病型别以EPEC和EAEC为主.结论 除了基本的菌种鉴定和血清型分型,毒力基因鉴定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致病性分型,有更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遇晓杰;闫军;薛成玉;安宏;王开利;白晶;苏怡 刊期: 2016年第02期
2013年以来,我国多地发生雾霾污染天气,雾霾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再次成为公众和媒体关注的焦点.过去10年中,我国卫生工作者以与国际接轨的研究方法,研究了大气主要污染物与人群健康的关系,确证了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损害,并得到了一些定量结果.然而由于长期对该领域研究重视不够、投入不足,所得结果具有局限性,难以开展深入分析.基于日趋严峻的空气污染形势,为提高公众对雾霾的关注度以及各地卫生机构对雾霾污染的应急管理水平,本文对现阶段国家层面开展的相关工作进行了介绍并为下一步科研工作的开展提出了具体建议.
作者:孙维哲;王焱;唐小哲;林琳;刘东山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临床问卷方式统计梅毒患者临床资料,分析不同感染状态下的流行病学特征,借助血清INF-γ和IL-10水平变化,探讨机体免疫学与血清指标固定的关系,为细胞因子应用临床治疗提供支持.方法 借助问卷调查表,了解不同感染状态下的梅毒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及免疫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4组人群血清INF-γ和IL-10水平变化.结果 梅毒感染者以中青年为主,男女性别无明显差别,有固定性伴侣的占57.78%,治疗方式上大多采用青霉素治疗(66.67%),非青霉素治疗中采用头孢治疗的共9例(45%),梅毒感染者中同时伴有慢性传染病感染史、过敏性疾病史与免疫性疾病史方面例数较少.4组血清INF-γ表达中,潜伏组高,以下依次为早期转阴组、血清固定组,正常组低,其中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血清IL-10表达中,血清固定组高,以下依次为潜伏组、早期转阴组,正常组低,除转阴组与潜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余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梅毒感染者存在免疫失衡与免疫抑制,因此临床治疗时除早期足量和正规驱梅,还可采用联合免疫调节剂,调节机体和增强机体免疫,加快梅毒螺旋体的清除.
作者:赵延明;谢艳光;仲伟麒;宋潇;张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杭州市财政经费投入艾滋病检测的成本效果.方法 汇总全市艾滋病检测工作经费投入情况,分析不同途径样本来源HIV阳性感染者的检出率、每发现1例HIV阳性感染者的成本、成本效果比和HIV阳性感染者早发现比例.结果 2012-2014年杭州市由财政经费投入实施免费检测发现的HIV阳性感染者人数达1 865人,占总报告发现阳性感染者总数的67.70%.每发现1例HIV阳性感染者的平均成本为3.81万元,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不同检测途径中,成本效果比较高的是公安司法羁押人员检测、自愿咨询检测和专题调查.财政经费投入检测样本来源的艾滋病感染者早期发现比例明显高于无经费支持的自费检测.结论 杭州市财政经费投入艾滋病检测工作对早期发现艾滋病感染者,及时有效防控艾滋病疫情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进一步加大对自愿咨询检测和专题调查经费投入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作者:陈珺芳;张兴亮;罗艳;李西婷;金洁 刊期: 2016年第02期
通过梳理雾霾污染的发生,分析了雾霾污染对个体生理、心理健康的危害和影响.提出在经济社会发展领域防控雾霾污染的同时,积极开展环境认知行为干预,并在疾病预防与控制能力建设、健康保险保障、健康保健产业发展等与环境性疾病相关的公共卫生服务领域提出了若干建议.
作者:糟艳丽;阎小娟;马健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中国疾控中心”)科技论文发表情况,探讨该机构成立以来科研发展趋势,为制定科技工作、科研管理、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规划和措施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以MEDLINE(Med-ical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Retrieval System Online)为数据依据,对2002-2014年收录的科技论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十三年间中国疾控中心发表论文3 111篇,年均239.3篇,刊载在429种期刊,其中国外期刊410种,国内期刊19种,《PLoS One》是刊登论文多的国外期刊,发表183篇,占5.9%;刊登论文多的国内期刊是《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发表414篇,占13.3%.论文专业领域分类是传染性疾病2 062篇,占66.3%;公共卫生535篇,占17.2%;慢性非传染性疾病252篇,占8.1%,卫生管理148篇,占4.8%.结论 2002-2014年该机构论文发表数量和质量总体呈增长趋势,科研能力逐步增强,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专业是学术优势领域,期刊分布呈相对集中又高度分散.应加大科学研究,强化科研管理,发挥学科优势,注重人才培养,促进科研全面均衡发展.
作者:杨曦;宋渝丹;焦怡琳;王吉春;路凯;张群;何广学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系统化社区管理体系在围绝经期妇女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凤山社区管辖内的140例45~60岁的围绝经期妇女,将其以数字随机法分为管理组70例与对照组70例,对管理组妇女实施为期6个月的系统化社区管理,对照组妇女不实施系统化社区管理.调查比较两组妇女管理前后的Greene评分与积极防治措施的实施度,并于6个月后调查比较两组妇女对社区医务人员的满意度.结果 管理前两组妇女的Greene评分与积极防治措施的实施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对照组妇女的Greene评分与积极防治措施的实施度较之前无明显改变(P>0.05).而管理组妇女的Greene评分由(15.38-6.95)分降低为(11.85±5.36)分,明显低于管理前及对照组(P<0.05).管理组妇女各项积极防治措施的实施度明显高于管理前及对照组(P<0.05);管理组妇女对社区医务人员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围绝经期妇女应用系统化社区管理能明显改善其围绝经期相关症状、促进其积极防治态度并促进医患关系,取得了极好的管理效果,值得在社区中推广应用.
作者:陈亚群;童富珍;施月英 刊期: 2016年第02期
职业病报告是了解职业病发病情况的重要信息来源,降低职业病漏报对于获得准确的职业病数据非常重要.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综述了职业病漏报研究的两种方法:捕获-再捕获法通过利用两个以上的独立信息来源利用统计学方法估计漏报,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及查阅病例等方法直接计算漏报率.本文还描述美国、英国、韩国及我国的职业病报告制度,并列举各国进行漏报研究的案例,为中国进一步开展职业病报告漏报研究提供依据.
作者:唐小哲;雷苏文;冯子健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不同阶段、不同主体系统化护理干预对提高母乳喂养率的意义和优势.方法 对2013年1月-2013年12月在全市5家医院妇产科从怀孕初期就排除了母乳喂养禁忌征的产妇共600例作为调查研究对象,按照产妇是否愿意接受系统化护理干预,将所有产妇平均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包含产妇数量各为300例.在不同阶段对不同组别产妇进行系统护理干预和普通护理方式,研究系统护理干预对母乳喂养率的影响.结果 进行系统化护理干预后成功选择母乳喂养产妇比例比传统护理方法有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育中期、分娩前一周护理以及产后一周、产后三周的接受母乳喂养率明显地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院方面、产妇本人、婴儿状况、产妇家属以及外部环境的护理干预均是母乳喂养是否成功的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产妇在不同阶段实行系统化护理措施干预,可以有效地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对进一步完善护理措施提供了一定的指导和思路.
作者:许芳玲;叶丽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活动平板运动试验,探索对健康儿童体格水平及运动耐力所产生的效果及其在农村实用的可行性.方法 将收集到的所有健康儿童按照年龄的大小分成A、B、C三组,统一参加活动平板运动试验.运动试验的坡度和速度采用标准的Bruce方案,运动试验采用极量法,观察、记录并对比各组儿童血压、心率变化以及平均运动耐受时间.结果 在运动后3min,A组的心率明显比B、C两组要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5.71和4.23,P<0.05);在达到极量时各组儿童的心率达到大值,在跑步2min后各组之间的心率对比开始出现明显的增长,但是在这个时间点各组儿童的心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差异(F=0.76,P>0.05);极量时的血压变化量高,远远高于其他各个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4.99、5.71、7.99和10.25,P<0.05);男性儿童的运动耐受时间要远比女性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6,P<0.05):Ⅱ级儿童的运动耐受时间明显比Ⅰ级儿童要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2,P<0.05).结论 年龄大小与儿童运动时的心率、血压变化没有太大的关系,但是运动耐受时间与年龄、性别以及锻炼程度有密切的联系,在农村地区试点产生的不良症状较少,可以在农村地区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陈丽;麦菁芸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人群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和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情况.方法 对2013-2014年到锦州市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治科进行HIV自愿咨询者的基本信息和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有1 799人进行咨询检测,求询者中年龄小16岁,大67岁,平均年龄(27.32±7.93)岁,以青壮年为主;求询原因以不安全性行为为主,以商业异性性行为史多;85例确诊为阳性,HIV阳性检出率为4.72%;男女检出率比为11.14:1;81人有高危行为史,其中男男性行为感染57例,占67.06%;求询者HIV抗体阳性率在性别、年龄和高危行为等方面存在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而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无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结论 在疾控机构进行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能及早发现HIV携带者及艾滋病患者,并给予适当的心理支持,对HIV传播途径进行有效干预,预防HIV的传播.
作者:孙佩龙;吕晴;杨洋;王健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西固区已婚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状况及其生殖健康知识、态度、行为,为已婚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服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自制调查表,由经过培训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妇幼保健人员,对1 240名调查对象进行面对面的调查并进行分析.结果 1 240名已婚育龄妇女中,不同文化程度已婚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相关知识、态度、行为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以上的调查对象需要了解妇女病普查知识,了解相关知识的途径主要是广播电视和书籍报刊.结论 已婚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相关知识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改善和加强已婚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相关态度、行为,采取更为直接的健康教育方式,促进已婚育龄妇女的健康教育.
作者:黄锦兰;岳笑菲;吴建军;段瑞琴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2014-2015年东北3个省会城市空气质量特征,为预防控制大气污染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环境保护部数据中心每日发布的全国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对哈尔滨市、长春市和沈阳市的空气质量及其等级、季节、月份和首要污染物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14-2015年3个城市年均空气质量指数(air quality indcx,AQI)均为85,以空气质量二级日数为主,沈阳市全年空气污染重于其他2市.AQI分布存在季节和月份差异,冬季AQI高于其他季节,10月和11月出现峰值.空气污染日数约占全年的38%,首要污染物以为PM2.5和PM10为主,约占总日数的60%.结论 东北三省省会省城市空气污染程度具有明显季节变化特征,污染物以PM2.5为主,供暖期是控制雾霾的关键时期.
作者:王未来;李明艳;张美航;应锡钧;过伟军;黄江;张润松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