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济南市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人群HIV、HBV和HCV多病毒感染状况分析

潘晶;韩莹;徐丽芳;韩秀云;杨国樑

关键词:自愿咨询检测, 艾滋病, 乙型肝炎, 丙型肝炎, 合并感染
摘要:目的 了解济南市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人群中HIV、HBV及HCV合并感染状况.方法 对2010-2012年济南市VCT人群的血清进行HIV抗体、HBsAg和HCV抗体的检测.结果 济南市VCT人群的HIV感染率为3.4%(136/4 046),处于缓慢增长中.从事餐饮娱乐业的男男性行为(MSM)人群感染率较高,为8.3%(10/121),是高风险人群.VCT人群中HBV感染率为6.3%(254/4 046),HCV感染率为0.4%(18/4 046).结论 济南市VCT人群艾滋病的感染率处于缓慢增长中,MSM人群中从事娱乐服务业者是艾滋病防控的重点人群.VCT人群中HBV感染率与普通人群相似.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杂志相关文献
  • 体检发现女性乳腺增生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对女性乳腺增生检出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13年7月-2015年6月参加健康体检且有过生育史的女性34 13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统一制定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参加体检的34 132例中,乳腺增生症29 851例,占85.1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初潮年龄<14岁、睡眠质量差、年龄≥35岁、非母乳、荤食为主、孕产次数≥3次,体质指数≥23为乳腺增生症患者相关危险因素;将上述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35岁、初潮年龄<14岁、睡眠质量差、非母乳、荤食为主、体质指数≥23为乳腺增生症患者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体检中女性乳腺增生检出率过高,乳腺增生症与年龄、睡眠、母乳、饮食、体质等多因素相关,应加强健康指导,合理膳食,保持健康乐观的精神状态,采取科学方式缓解心理压力,定期进行身体检查,有助于乳腺增生的预防和治疗.

    作者:丁南萍;赵霞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嘉峪关市气象因素与手足口病滞后效应研究

    目的 探讨分析气象因素对手足口病发病的影响及其滞后效应.方法 通过收集嘉峪关市2008-2012年每日手足口病发病资料,结合同一时间段的气象资料,利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分析气温与人群手足口病发病的关联性,分析不同温度和不同滞后天数对手足口病发病的影响.结果 手足口病发病与气象因素关系密切,发病高峰一般出现在每年的5-7月,对气象因素与手足口病病例数据做相关分析,表明嘉峪关市手足口病每日发病人数与气温、气压、风速和相对湿度均存在相关性.当日均气温较高时(20℃以上),温度对手足口病发病滞后效应大约出现在第10天左右.气象因素在嘉峪关市手足口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温度对手足口病日发病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结论 手足口病发病受到多种气象因子共同作用的影响,但首要影响因素是高温.

    作者:徐晓楠;王金玉;李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诸暨地区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病原菌及耐药状况调查

    目的 分析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诸暨社区医院收治的68例社区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痰液培养,将分离出的致病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68例患者痰标本共检出67株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阴性菌占46.79%,革兰氏阳性菌占28.44%,真菌占24.77%.革兰氏阴性菌中以大肠埃希菌为多见(占16.51%),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多见(占13.76%),真菌中以白色念菌株为多见(占21.10%);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类抗菌药、氨苄青霉素均具有较高耐药率(>50%),铜绿假单胞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氨苄青霉素具有较高耐药率(>50%),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对多数抗菌药物均具有较高耐药率(>50%),真菌对氟康唑、酮康唑等均无耐药性.结论 针对老年慢性支气管患者临床应加强病原菌检测,依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抗生素.

    作者:石勇明;周祖模;陈林;石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济南市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人群HIV、HBV和HCV多病毒感染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济南市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人群中HIV、HBV及HCV合并感染状况.方法 对2010-2012年济南市VCT人群的血清进行HIV抗体、HBsAg和HCV抗体的检测.结果 济南市VCT人群的HIV感染率为3.4%(136/4 046),处于缓慢增长中.从事餐饮娱乐业的男男性行为(MSM)人群感染率较高,为8.3%(10/121),是高风险人群.VCT人群中HBV感染率为6.3%(254/4 046),HCV感染率为0.4%(18/4 046).结论 济南市VCT人群艾滋病的感染率处于缓慢增长中,MSM人群中从事娱乐服务业者是艾滋病防控的重点人群.VCT人群中HBV感染率与普通人群相似.

    作者:潘晶;韩莹;徐丽芳;韩秀云;杨国樑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目的 探索建立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行之有效的服务模式.方法 通过理清广水市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现状与问题,提出对策与实现路径.结果 初步明确了广水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措施.结论 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顶层设计、明确院村两级职责任务、建立健康管理服务平台、落实医卫结合是实现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有效模式.

    作者:明承涛;高群香;徐桂萍;胡海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顺义区慢性病患者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北京市顺义区慢性病患者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 182名18 ~ 79岁常住慢性病患者进行面对面调查.结果 被调查者中需要社区提供的服务为定期体格检查(75.0%),其次依次为健康咨询(54.9%)、基本医疗(49.5%)、生活方式指导(40.2%)等;在对社区需要解决的问题方面,约52.7%的被调查者认为社区药品不丰富,其次为医疗设备少(45.7%)和技术水平低(24.4%);有47.8%的患者选择在社区就诊;文化程度和家庭月收入是影响患者选择就诊机构的因素.结论 应进一步实施慢性病社区综合干预,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职能.

    作者:张艳艳;何朝;李长青;李征;赵莹颖;白如冰;李彦熹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宜昌市2010-2014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宜昌市2010-2014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为提高该病临床诊治水平和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宜昌市2010-2014年报告的所有SFTS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血液标本,用Real Time-PCR法检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FTSV).结果 2010-2014年宜昌市9个县市区共报告61例SFTS病例,其中,经SFTSV核酸检测,实验室确诊病例为13例(21.31%).夷陵区报告23例,实验室确诊5例,为9个县市区高;报告发病时间为4-12月,高峰为5-9月,占报告病例总数的83.61%,并且实验室确诊病例报告发病时间在5-9月;年龄在7~ 80岁;职业以农民为主,其中实验室确诊病例农民所占比例高达92.31%;首发症状以发热为主,大部分病例有乏力(86.89%)、畏寒(67.21%)、头痛(67.21%)和食欲减退(50.82%)等症状;确诊病例血小板减少较疑似病例的血小板减少更明显,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4396,P<0.05).结论 加强农村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提高防病能力,降低感染风险;进一步完善临床特征分析和实验室检查,提高诊治能力和监测水平.

    作者:杨忠诚;刘建华;张皓;潘会明;曹亚军;赵鑫;刘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平阳县社区老年人睡眠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调查了解社区老年人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取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从平阳县8个社区当中抽取平阳县3个社区,常住老年人621人,采用国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调查,并调查可能影响老年人睡眠的一般资料,分析平阳县社区老年人睡眠状况,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 此次调查621名社区老年人,有睡眠障碍237名(38.16%),其中轻度睡眠障碍119名、中度睡眠障碍84名、重度睡眠障碍34名;经单因素比较,在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月收入、患慢性病、生活自理能力、吸烟、锻炼情况、饮食是否规律、经常参加娱乐活动、焦虑、抑郁共12个因素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抑郁、患慢性病、焦虑、婚姻状况、锻炼情况、性别6个因素进入Logistic回归模型(P<0.05),为影响老年人睡眠情况的重要因素.结论 目前社区老年人失眠状况发生率较高,需要引起社会关注,失眠的发生与抑郁、焦虑、婚姻状况、锻炼情况、性别因素有关,采用相应对策,改善社区老年人睡眠质量对其生活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

    作者:李格;潘学威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人员职业忠诚度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并分析山西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人员职业忠诚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在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所使用的问卷基础上,根据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其人力资源特点进行调整后形成问卷,于2015年7月20-24日对山西省12个疾病预防控中心在岗工作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 山西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队伍总体保持稳定,但在职业忠诚度上存在潜在问题.影响职业忠诚度的因素有收入、个人发展空间、职务或职称晋级、自我成就感以及工作上的困扰.结论 提高政府责任意识以及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视;政府要加大软硬件投入,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创新人才培养制度,建立员工激励机制.

    作者:刘睿;程景民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南京市仙林大学城大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目的 通过营养KAP问卷调查,了解大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分析影响大学生营养状况的相关因素,为开展营养教育、指导大学生建立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提供帮助.方法 抽取南京仙林大学城9所高校1 000名大学生进行营养KAP问卷调查及身高体重测量,建立数据库统计软件分析.结果 大学生营养知识普遍缺乏,优秀率1.45%,合格率45.89%,女生高于男生;对待营养态度较积极,健康意识较高,但缺乏获取营养知识、指导日常饮食主动性;大学生的饮食习惯不太合理,三餐规律人数少,需要加强奶、豆制品、优质蛋白和水果的摄入量.结论 大学生营养知识普遍缺乏,饮食习惯不合理,获取知识的主动性不高,缺乏营养实践指导,需要加强营养教育,改善日常饮食习惯,提高大学生营养水平.

    作者:周恒超;周真益;赵欣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急救护理措施的作用

    目的 分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急救和护理措施的有效作用.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深圳市蛇口医院急诊科于2014年1-12月接收的12批次150例伤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采取的急救措施和护理方法,对其急救效果和护理前后的风险发生率、满意度和护理质量评分进行评价.结果 150例伤者中有147例抢救成功,进入后续治疗;有3例死亡,成功率和死亡率分别为98.00%和2.00%;经过对比,护理后的风险发生率为2.67%,明显低于护理前的11.33%,且护理后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护理前,前后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后的满意度比较,护理后的98.67%明显高于护理前的91.33%,前后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伤员采取紧急急救护理程度和有针对性的急救护理措施可以取得较好的急救效果,减少伤员的死亡率,有效控制护理风险的发生率,提高伤员及其家属的满意度.

    作者:乔莉;覃纯初;林金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哈尔滨市2010-2014年手足口病流行状况分析

    目的 分析2010-2014年哈尔滨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相关的手足口病病例资料,对病原学检测结果及流行特征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0-2014年哈尔滨市分别报告手足口病2 897例、7 702例、6 459例、3 965例和6 053例,发病率分别为28.95/10万、72.41/10万、62.10/10万、37.38/10万和57.05/10万;发病高峰为每年5-9月,7月为全年高峰;各年龄组发病数男性均高于女性,3岁左右儿童为手足口病高发人群;不同年份之间病例的肠道病毒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74.37,P<0.01).2010年、2011年和2014年肠道病毒EV71型占优势,2012年肠道病毒CoxA16型占优势,而2013年则以其他肠道病毒为主.结论 2011年、2012年和2014年较其他两年手足口病发病率有所上升;2012年和2013年手足口病优势毒株发生转变;防控工作的重点人群为3岁左右的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应加强疫情监测及实验室检测能力.

    作者:冯茜;郭淑珍;肖凤娟;唐道洲;蔡秀芝;李旭颖;田文静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苯巴比妥与卡马西平联合用药治疗癫痫病患者疗效评价

    目的 通过对癫痫病患者用药进行随访管理,评价苯巴比妥与卡马西平联合用药对癫痫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癫痫病患者经筛查、复核确定人组.惊厥型癫痫病患者进行免费苯巴比妥治疗和随访管理,评价分析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和患者的自我感觉等指标.结果 随访管理癫痫病患者6个月,其治疗有效率呈上升趋势,而治疗恶化率呈下降趋势,且疗程不同的患者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17,P<0.01).癫痫病患者随访6个月后治疗有效率为52.94%,其间癫痫发作仅仅是短暂意识丧失,无抽搐的比例明显升高.癫痫病患者在身体、精神或者学习劳动能力方面的自我感觉良好比例明显升高,6个月时比1个月时升高23.18%.癫痫病患者以苯巴比妥和卡马西平联合用药后发生困倦嗜睡、头晕的副作用在6个月时间内略有升高,除皮疹外,其他副作用在3个月时高,6个月时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7.97,P>0.05).结论 苯巴比妥与卡马西平联合用药治疗农村癫痫病患者未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许丽丽;乔冬菊;兰莉;张亚旭;姜戈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青岛市托幼机构儿童家长手足口病知信行现况调查

    目的 了解青岛市托幼机构儿童家长手足口病知识知晓程度,为手足口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二层抽样方法进行抽样,采用自填式问卷进行现场调查.结果 共调查889人,家长对手足口病知识认知度及防控行为较好;学校类型及家长文化程度为知晓率的影响因素;家长获取知识的途径以电视和报纸为主,希望的途径是卫生部门的宣传.结论 在目前儿童家长对手足口病知识掌握的基础上,继续开展多途径的宣传教育,加强卫生部门和媒体之间的沟通和协商.

    作者:贾静;姜法春;王霞;郝毕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嘉兴市第二医院体检发现胃癌病例患病原因分析

    目的 对上腹不适就诊人群患胃癌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相关因素,为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自行编制问卷调查表,对因上腹不适到嘉兴市第二医院体检的188人进行胃癌确诊,由经过培训的医师对患者及同期参加体检的健康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对预防措施进行探讨.结果 在188受检者中,被确诊为原发性胃癌患者24人,发病率为12.8%.嘉兴市南湖区嘉兴市第二医院胃癌患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高盐饮食、饮食不规律、长期食用干硬食物、慢性胃炎病史及肿瘤家族史等.结论 高盐饮食、不规律饮食、长期患有胃病史及肿瘤家族史等是嘉兴市南湖区嘉兴市第二医院胃癌患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应针对上述危险因素制定科学的预防措施.

    作者:项明珍;蔡觉萍;朱葵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湘潭县2010-2015年居民恶性肿瘤死亡原因分析

    目的 了解湘潭县主要恶性肿瘤流行病学现状.方法 对湘潭县因恶性肿瘤死亡的居民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总结.结果 2010-2015年累计监测人口数为5 909 203人,因恶性肿瘤死亡6 966人,年均粗死亡率为117.88/10万.六年间恶性肿瘤死亡率无趋势性变化.恶性肿瘤前五位死因依次为肺癌、肝癌、肠癌、胃癌、子宫癌.男性居民死亡率是女性的1.71倍.结论 戒烟、养成好的饮食生活习惯、加强健康宣传,可以有效减少恶性肿瘤的发生.

    作者:赵佩安;曾正标;陈海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居民肠道传染病预防知识知晓情况及干预措施

    目的 了解衢州市居民对肠道传染病预防知识了解掌握情况,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衢州市1 688位居民对肠道疾病知识知晓情况.结果 衢州市居民肠道传染疾病预防知识知晓率为48.28%(815/1688),健康行为形成率为45.14%(762/1688).结论 衢州市居民肠道传染疾病预防知识知晓及健康行为形成仍处于较低水平.政府部门应加大健康宣传教育力度,并通过多种形式(广播、电视、报纸等)实施干预.同时,需要加大对农村地区水质监测及厕所的改造工作.

    作者:徐天才;林海;徐幼平;朱时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皖西留守村民消化系统慢性病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皖西农村地区留守村民消化系统疾病的患病现状,探究消化系统疾病的主要的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抽取皖西地区三个乡镇18个行政村的40 ~ 70岁留守村民,对4040位留守村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共收集有效调查问卷3 943份.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胆囊炎、慢性便秘的患病率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地区间慢性胃炎、慢性肝炎、慢性腹泻、胆囊炎和阑尾炎的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和不同文化程度村民消化系统慢性病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该地区消化系统慢性病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需要采取多种防治措施.

    作者:陈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鲁甸地震灾区饮用水水质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云南省“鲁甸8.3地震”后灾区饮用水水质变化情况,为政府制定灾区公共饮用水卫生安全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4年8月4日-10月3日,在鲁甸县地震重点受灾区域采集居民生活饮用水样品,并在现场实验室对水样进行9个核心指标的检测.检测结果按照来源、类型、时间、指标构成等分析合格率变化情况.结果 共在274个不同类型水样采集点采集到700份水样,9项指标总体合格率为55.8%;各型水质以储水桶合格率高,达81.t%;微生物指标及消毒指标合格率较感官指标合格率低;地震后期(37 ~ 40周)水质合格率为68.0%,明显高于地震初期的41.2%(32~33周).结论 鲁甸灾区饮用水水质灾后初期受到影响,经卫生部门采取措施干预,保障了地震后期水质合格率总体变化平稳.地震灾后主要影响水质卫生学标准的指标是微生物指标,提示地震灾后对饮用水进行水源管理和消毒工作至关重要.

    作者:王瑾;刘晓强;杨祖顺;吴程锦;施柯妤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1066名中学生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与行为分析

    目的 了解中学生对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行为及健康教育需求,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开展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运用随机整群抽样法对广州和佛山市1 066名中学生进行调查.采用Epidata 3.01双录入数据,SPSS21.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传染病防治知识得分均值为0.61±0.44.年级、自评问卷难易度、健康教育必要性是传染病防治知识得分的影响因素.传染病防治行为得分均值为0.60±0.46.48.5%的中学生知行统一,42.6%中学生知行分离.年级和自评问卷难易度是影响知行统一的因素,自评问卷难易度是影响知行分离的因素.中学生获得传染病防治知识的主要途径是学校课堂、希望健康教育开展的形式是健康知识专题讲座.结论 1 066名中学生基本具备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行为,但肺结核和艾滋病的防治知识和行为有待提高.学校及卫生部门应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特点以专题知识讲座的形式开展重点传染病防治教育.

    作者:钟苗;邓孟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杂志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黑龙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