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秀芝;金太明;马静
目的 探讨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可能机制. 方法 将6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除常规治疗外,治疗组予以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予以复方丹参注射液.观察急性脑梗死治疗过程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的变化及神经功能缺损量表(CSS)评分、巴氏指数(BI)评分的变化. 结果 治疗前两组CSS评分、BI评分、MDA、SOD含量基本一致(均P>0.05).1个疗程后,CSS评分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BI评分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MDA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SOD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银杏达莫注射液通过调节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循环中MDA、SOD的浓度,从而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的康复.
作者:朱应斌;王冰洁;李运潮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结核性脑膜炎是结核病中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病程长、病情重、病死率高~([1]).因此精心的护理显的尤为重要.我科收治结核性脑膜炎82例,除6例死亡外,均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乔秀丽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前列地尔和α-酮酸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将40例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n=20),予以前列地尔和α-酮酸联合治疗,同时配伍低蛋白饮食(LPD);对照组(n=20),予以前列地尔治疗,配伍常规糖尿病治疗餐,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4d后测定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24 h尿白蛋白(24 hUP)、白蛋白排泄率(UAER)、胱抑素C(CYSC)、血清白蛋白(SALB)、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PPG). 结果 2周后对照组:24 hUP(0.20±0.06)g/24 h、UAER(136±52)ug/min;联合组24 hUP(0.13±0.05)g/24 h、UAER(84±27)ug/min;两组间比较:24 hUP、UAER明显降低(P<0.05);联合组治疗前后CYSC分别是:(1.61±0.45)mmol/L和(1.01±0.34)mmol/L,治疗前后比较P<0.05. 结论 在糖尿病肾病早期阶段,联合应用前列地尔和α-酮酸,配伍低蛋白饮食,可显著减少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的尿蛋白的排泄,α-酮酸具有显著的降低CYSC作用.
作者:沈晓明;孙俊英;江艳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对流产孕妇钳刮术并发症的预防作用. 方法 选择妊娠12~14周,要求终止妊娠的200例孕妇,随机分为服药组和对照组,服药组为实施钳刮术前,给予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对照组用宫颈扩张器逐号扩张后直接行钳刮术. 结果 对照组宫口扩张器扩张、出血量(<50 ml)50例(50%)手术时间(15~30)min流产术综合征10例、出血时间(5~9)d;服药组宫口自然扩张、出血量(<50 ml)90例(90%)、手术时间(6~150)min、流产术综合征0、手术时间(3~5)min.两组比较各指标均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 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对流产孕妇能明显减少术中痛苦,手宫颈扩张充分、易于钳刮、出血少,术时短、术后阴道出血时间短等优点.
作者:沈家芬 刊期: 2010年第05期
近年来随着血液净化技术的发展,维持性血掖透析(maintei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的长期生存率显著提高,但其远期并发症仍是影响MHD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 Canaud等[1]提出了透析相关疾病(DRD)的概念.DRD主要有心血管疾病(CVD)、B2-微球蛋白相关淀粉样变、感染和营养不良等4种临床表现,其中CVD占60%,是引起CRF患者死亡的第一位病因.
作者:宋晶;刘建玲 刊期: 2010年第05期
食管癌患者随着病情进展会逐渐出现反复的恶心、呕吐和吞咽困难等食管狭窄的进食症状.长时间的进食困难造成患者营养不良,或完全依赖静脉补液维持生命.金属支架的置人解决了进食问题,迅速改善症状,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治疗.我科为16例食管癌食管狭窄的患者放置金属支架,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谢韵琴;吴文玉 刊期: 2010年第05期
腔镜是目前临床诊断宫内病变和提高宫内治疗效果有效的方法~([1]).但由于它是一种侵人性检查和治疗,给患者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和痛苦.我院对88例妇科疾病患者实施宫腔镜手术,效果良好,现将围手术期护理及术中的配合报告如下.
作者:江静波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 方法 随机将96例糖尿病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进行社区护理指导干预,并针对每例患者进行个体指导;对照组未进行系统的糖尿病健康教育.6个月后监测患者糖尿病生活习惯及血糖变化. 结果 干预组糖尿病患者生活习惯改变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糖控制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对社区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干预是控制和防治糖尿病的有效方法.
作者:阮军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住院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况与手术史的关系. 方法 选择住院患者389例,其中有手术史患者167例,无手术史患者222例.以ELISA方法检测乙肝两对半,将两组出现的阳性率进行比较. 结果 389例住院患者人群HBV感染率为58.09%,其中HBsAg、HBcAb、HBcAb阳性者38例(9.76%),HBcAb阳性者25例(6.43%),HBsAg、HBcAb阳性者23例(5.91%).两组间比较显示,有手术史的患者人群HBV感染率非常显著高于元手术史患者人群(P<0.01).且两组间HBsAg、HBeAb、HBcAb阳性模式和HBcAb阳性模式的比较显示有手术史的患者人群HBV感染阳性率非常显著地高于无手术史患者人群(P<0.001). 结论 手术是导致住院患者人群HBV感染的因素之一.
作者:陶智 刊期: 2010年第05期
氟尿嘧啶及其衍生物一直是晚期结直肠癌治疗的主要药物,直至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奥沙利铂(Oxaliplatin,OXA)~([1-3])、伊立替康(Irinotecan,CPT-11)~([4-5])、卡培他滨(Capectabine)~([6])以及靶向药物西妥昔单抗(Cetuximab,C-225)~([7])和贝伐单抗(Bevacizumab)~([8])等新药问世以来,晚期大肠癌的近期有效率及生存期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伊立替康联合氟尿嘧啶、亚叶酸钙双周方案作为晚期大肠癌一线治疗的标准方案,在国内也已得到广泛的应用.我院对58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使用FOLFIRI方案作为一线治疗方案,其目的是分析接受FOLFIRI方案治疗的患者临床近期疗效和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作者:高羽;李志民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胆源性急性胰腺炎(BAP)各型早期非手术治疗的可行性. 方法 对BAP 201例根据急性胰腺炎轻重程度及有无胆道梗阻分为4类,对不同类型临床治疗结果回顾性分析和总结. 结果 201例中184例2周内行非手术治疗,占总数91.5%,4例死亡.轻症非梗阻型65例,均行非手术治疗;轻症梗阻型81例,行非手术治疗75例,中转手术5例,死亡1例;重症非梗阻型34例,行非手术治疗32例,中转手术1例,拒绝手术1例;重症梗阻型21例,非手术治疗12例,死亡3例,手术治疗6例. 结论 胆源性胰腺炎早期(2周内)一般可采用非手术治疗,待胰腺炎症水肿消退,病情稳定后再及时手术治疗.
作者:陈铁炯;郭永忠;章焱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孕妇分娩前的心理护理效果. 方法 将收治的100例孕妇临产前随机分为两组,用焦虑自评表(SAS)和抑郁自评表(SDS)评定孕妇的精神状态、心理特征.对照组孕妇给予常规的护理;观察组孕妇根据心理状态在产前给予心理护理. 结果 对照组SAS:(38.1±6.2)分、SDS(42.5±7.5)分,观察组SAS:(29.3±6.0)分、SDS(31.6±6.1)分,两组比较观察组SAS、SDS分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疼痛程度对照组Ⅰ级22.44%,Ⅱ级25.50%,Ⅲ级36%;观察组Ⅰ级37.74%,Ⅱ级12.24%,Ⅲ级12%,两组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护理人员在孕妇分娩前心理护理,能减轻其心理负担,增强分娩的自信心.
作者:杨智莉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经腹鞘内子宫三角形切除术治疗予宫肌瘤疗效. 方法 20例子宫肌瘤患者采用经腹鞘内子宫三角形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观察术后并发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宫颈愈合情况. 结果 20例顺利手术,无膀胱或直肠损伤,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50~108 min,术中出血75~300 ml;术后40 d检查人工宫颈愈合良好;日常生活元影响. 结论 经腹鞘内子宫三角形切除术是治疗子宫肌瘤的有效方法.
作者:张春英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替米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干预作用. 方法 对40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治疗组),给予替米沙坦40 mg/d口服,血压下降不理想者则增加至80mg,连用12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压的变化,并进行血浆ET-1、NO水平的测定,并采用超声方法检测肱动脉内皮舒张功能(FMD)的变化另选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 结果 对照组收缩压(108.2±9.1)mmHg、舒张压(78.6±8.4)mmHg、NO(127.8±34.6)mmol/L、ET-1(61.9±12.8)ng/l、肱动脉FMD(15.9±3.7)%.治疗组治疗前收缩压(172.8±14.5)mmHg、舒张压(114.5±12.7)mmHg、NO(54.7±12.4)mmol/L、ET-1(120.4±27.3)ng/l、肱动脉FMD(7.4±2.5)%;治疗后收缩压(110.6±9.4)mmHg、舒张压(82.9±7.6)mmHg、NO(105.2±27.4)mmoL/L、ET-1(72.5±18.9)ng/l、肱动脉FMD(12.6±4.9)%.患者血浆NO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ET-1水平明显升高,且肱动脉FMD明显降低(均P<0.01);经替米沙坦治疗12周后,治疗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控制于正常,血浆NO水平明显升高,ET-1水平明显下降,且肱动脉FMD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均P<0.01). 结论 高血压患者存在血浆NO/ET-1平衡紊乱,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替米沙坦具有良好降压效果,能纠正血浆NO/ET-1平衡紊乱,改善原发性高血压血管内皮功能,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李杨春;潘冬伟;董服建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丙种球蛋白对婴幼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疗效治疗. 方法 选取重型婴幼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给予吸氧、平喘、抗病毒及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对照组35例,只给予吸氧、平喘、抗病原体治疗.结粜对照组咳嗽(9.1±3.2)d、喘憋(5.4±2.3)d、呼吸困难(5.7±2.5)d、湿啰音(6.6±2.7)d、干啰音(7.2±3.5)d、平均疗程(9.5±3.1)d;治疗组咳嗽(7.5±2.9)d、喘憋(2.9±1.7)d、呼吸困难(3.8±1.8)d、湿啰音(5.3±2.2)d、干啰音(4.2±2.6)d、平均疗程(7.4±2.4)d.治疗组症状持续时间及总疗程时间与对照组比较,两者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 丙种球蛋白治疗婴幼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能明显缩短临床症状持续时间和总疗程时间.
作者:钱根才 刊期: 2010年第05期
肝功能分级是对肝硬化或肝癌患者肝功能的储备及预后作出判断,是一个值得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人们对肝脏功能作出了分级或量化,以便得到一个指标较少且容易获得、客观、易于推广的模型.本文通过对肝功能评估体系的介绍,以便于研究肝功能分级,指导临床和学术交流.
作者:王宏;焦辉;郭春良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微创法经皮撬拨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 方法 应用微创法经皮撬拨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42例50足,按Sander骨折分型:Ⅱ型18侧,Ⅲ型15侧,Ⅳ型9侧. 结果 手术均成功,术后Bohler恢复到23°~44°,平均34.5°±6.8°.Gissane角恢复到110°~135°,平均124.2°±7.2°,跟骨宽度均恢复正常.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切口感染及皮肤坏死等并发症.4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43个月,骨折均愈合.按美国骨科协会之足踝临床评分系统评定术后功能,优良率96.0%. 结论 采用微创法经皮撬拨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可获得良好的复位和可靠的固定,是一种经济有效、易于推广的微创治疗方法.
作者:邢彬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联合使用解毒通淋丸和阿奇霉素对非淋菌性尿道炎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选取男性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共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使用阿奇霉素和解毒通淋丸,对照组仅应用阿奇霉素.患者症状评估采用NIH-CPSI评分表量化,并观察疗效与不良反应. 结果 治疗组症状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单药治疗组[(4.9±4.1)vs(9.6±6.7),P<0.01].治疗组治疗有效率82%,优于对照组59%,P<0.05. 结论 解毒通淋丸联用阿奇霉素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效果优于单用阿奇霉素的治疗.
作者:孙惠民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空洞型肺癌是肺癌的一种特殊表现,而表现为囊性空洞者更为少见,作者就其CT表现加以总结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收集本院1999年5月至2009年3月间囊性空洞型肺癌的临床资料、并经手术和/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囊性空洞型肺癌共22例.其中男18例,女4例;年龄35~78岁,平均55.2岁.表现为胸痛20例,咳嗽20例,痰中带血17例,咯血1例.22例共进行CT检查35次,其中20例行多层螺旋CT(MSCT)平扫加增强扫描,2例因患者肾功能差而单纯行CT平扫检查,6例患者行2次以上CT检查.CT扫描采用GE Lightspeed 16层螺旋CT机,取5 mm层厚及间隔.增强扫描采用300 mgl/ml碘帕醇100 ml,注射速率为3 ml/s,动脉期延迟20 s,静脉期70 s后扫描.其中7例患者行多轴位图像重组及三维重建等后处理.
作者:叶小卫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我院围手术期抗感染药物的应用状况及合理性.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50例病例的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涉及抗菌药物6类25种;三联使用抗菌药物比一联、二联易致院内感染;术前0.5~2 h给予抗菌药物,能有效降低术后院内感染的发生(与术前1~3d和术后比较:P≤0.05);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主要表现在抗菌药物术后连续使用时间过长(75例)和预防给药时间不符规定(45例). 结论 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和监督意义重大.
作者:李明祥 刊期: 2010年第05期